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哪一個對日軍的打擊更大

聯合國五常,其餘四國是如何看待中國對二戰的貢獻?結果很真實

二戰之中,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哪一個對日軍的打擊更大?

在世界戰爭史上,破壞力、影響最大的無疑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這一場戰爭之中,戰火燒遍了五大洲,涉及人數則超過20億,死亡人數更是高達7000萬之多,可謂是慘烈至極。二戰之後,鑑於之前的國聯組織已失公信力,於是大國們協定成立了聯合國來代替舊的國聯,最終確定以英、美、中、蘇、法五個國家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哪一個對日軍的打擊更大

從這五個國家來看,可以說聯合國五常的位置,不是平白無故給的,而是以二戰間作出貢獻的多少來評判。不過現今社會上,有些人受到如今西方媒體的影響,習慣了吹捧西方,總是看低自己,認為中國在二戰一直給日本壓著打,打擊的日軍甚至不如美軍在太平洋戰場的多,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其餘四國又是如何看待中國的貢獻呢?我們不妨來看一看。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哪一個對日軍的打擊更大

首先,中國對於二戰的貢獻主要是在東方戰場上,確切的說就是抗日戰爭。八年的抗日戰爭消耗了日軍大部分的精力,可能有些人認為美軍在太平洋消滅的日軍更精銳,所以中國戰場不重要,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

我們先說日美之間的太平洋戰爭。在日本南進之前, 美日之間其實是有維持和平的基礎。對美國而言,日本最好維持現狀。當蘇德戰爭爆發之後,,美國已明確表示援助蘇聯,,美國對於德國算是隱形的不宣而戰。美國擔心蘇聯一旦被打敗,成長起來的納粹德國會更加的難以抑制,因此當務之急是遏制日本的北進,避免蘇聯兩面受敵。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哪一個對日軍的打擊更大

在南太平洋方面,美國並不打算與日本直接爆發軍事衝突,因為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國國內的孤立主義氛圍還是非常的嚴重。當時的太平洋艦隊總司令李查森在一次談話中問羅斯福: "如果日本進攻馬來亞半島、 荷屬東印度或法屬印度支那,美國要不要對日宣戰?"羅斯福則有些惆悵的回答說: 我不能肯定美國人原因會去打仗,哪怕是我們的菲律賓遭到威脅。"

1940年,隨著法國的快速潰敗,希特勒在二戰初期的取得的巨大勝利也大大刺激了日本軍部的激進派,他們甚至幻想美國也是如法國一樣外強中乾的泥足巨人罷了。於是日本的野心增大,日本開始南進入侵印度支那,這不僅威脅到了馬來亞的安全,也嚴重侵害到了美國在南太平洋上最大利益的菲律賓,為此美國開始頒佈法律凍結日本在美資產令,在美國的倡導下,英聯邦各國採取了同樣措施。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哪一個對日軍的打擊更大

同時美國宣佈向民國政府提供2500萬美元的貸款,並令禁止向日本出口廢舊鋼鐵、石油等軍用物資,大舉撤回在日本的的投資,美國希望能夠以經濟制裁的方式,遏制止日本的野心。雖然羅斯福暫時不想和日本爆發軍事衝突,但是他還是以支持中國的方式來說遏制日本,羅斯福後來向中國提供了1億美元貸款和50架截擊機,這些行為都大大刺激了日本。

儘管美日曾經有過多次協商,但最終都不歡而散。當美國代表赫爾把措辭強硬的《赫爾備忘錄》提交給日本代表野村和來棲後,來棲直言不諱的說:"如果接受這些條件,那麼日本政府和舉手投降沒什麼兩樣了。

裡面要求日本撤出中國、印支那半島,這相當於要日本放棄吞下的肥肉,乃至日本陸軍把它視為是"對日宣戰書",海軍把它看作是"最終警告"。於是日本決定先下手為強,製造了珍珠港事件,自此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哪一個對日軍的打擊更大

在太平洋戰場上,日軍在菲律賓投入兵力最多,其中陸軍就派去50.3萬人,主力部隊大概33萬,人數可謂龐大,但其裝備就有點尷尬了:步槍僅 131940、輕機槍 4622、擲彈筒 3280、各類火炮830門,重機槍 994架,225輛坦克戰車,完全不能和中國戰場的人數以及武器質量相提並論。

在中國戰場上,光是關內就有105萬日軍。在日本投降時,向國軍繳械的約90多萬人,根據《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受降報告書》的記載,這些部隊配有68萬支步槍,30961挺輕、重機槍,各類火炮與擲彈筒12446門等,各式中型、重型火炮數量更是碾壓太平洋戰場,哪怕按平均數字計算,侵華日軍步槍、機槍裝備率超過駐菲日軍1倍之多,可以說在部隊質量上,中國戰場的日軍在裝備和物質上明顯傲視太平洋戰場的鬼子部隊,不存在太平洋戰場日軍更精銳的說法。

有人可能會說日本海軍不可忽視,但其實日本海軍相比陸軍真的不算什麼。在1939年度日本海軍軍費不過8.26億,40年10.29億,甚至在41年,日本軍費開支已飛昇至125億日元的情況下,其海軍軍費也才佔其中15.49億日元。其餘大部分花在陸軍身上。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哪一個對日軍的打擊更大

就連日本著名的歷史學家——藤原彰,他在其所著的《日本近現代史》中客觀寫道,"哪怕是在對英美開戰後,日本軍隊的主要戰場和精力仍然是中國大陸,而非其他任何地區。

僅僅是1937年,日本在中國境內的的兵力達 2 4個師團 ,總兵力為60多萬人。到1941年,日本在華總兵力擴充到 3 6個半師團 ,高達160萬人,日本陸軍的80%是給中國軍民所牽制了。

同時抗日戰爭極大遏制日本法西斯南進太平洋的計劃,推遲了太平洋戰爭的爆發,給予了美國更多的發展空間。中國在14年的抗日戰爭中,共死傷3500萬人,佔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世界總死傷人數約19%左右;直接經濟損失5000多億美元,佔第二次世界大戰世界總經濟損失的24%左右,而且當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中國更是組織了十萬遠征軍有力地支援了英美作戰。

如果中國戰場的日軍一旦能抽身,對太平洋戰場將意味著什麼?羅斯福總統的參謀萊希就直言:"中國抵抗的失敗可能導致美國在太平洋戰敗"。羅斯福則是高度評價道"假如沒有中國,恐怕日軍可以快速打下澳洲,打下印度…"身為三巨頭的羅斯福,沒有像其他人那般短視,他很明白中國的重要性,所以他也大力支援中國的抗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戰場和太平洋戰場哪一個對日軍的打擊更大

除此之外,英國的主流媒體在《衛報》上寫到:"正是中國和蘇聯的犧牲才使得二戰勝利成為了可能"。三巨頭之一的丘吉爾也坦言:"如果日軍西進印度洋,那必然導致我方在中東的陣地全部失守,能夠防止此事發生的唯有中國"。

斯大林則談到:"只有當日本在東方被中國牽制住後,蘇聯紅軍才能放心的抵抗德國納粹,避免兩線作戰,否則我不敢想象我們將面臨什麼樣的地獄。

當戴高樂聽到中國戰場上的臺兒莊大捷時,他亦深受鼓舞的對官兵們說:"我們要學習中國,哪怕是用如此劣勢的裝備,也要積極的去抵抗佔據優勢的瘋狂侵略者。想要拯救法國,非學中國抗戰的精神不可。"

可以說,中國在二戰的貢獻是得到世界的認可,不是任何人可以隨意汙衊的。五常的地位更不是天下掉下的餡餅,而是依靠二戰之中,無數犧牲的軍民所換來的成果之一。

資料來源:《羅斯福見聞秘錄》 、《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受降報告書》、《何為中日戰爭》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