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践行孝道,祭祖增福

农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等一般供物外,还有一种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时,人们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

虽然阴阳两隔,

但是我们更愿意相信

那些我们思念却不能再见的亲人

他们依然在某个空间存在,

他们依然能够可以以某种形式和我们相聚。

所以,在特定的日子里

我们送上“食品”、“钱财”与“衣物”

又希望能保佑我们在这个世界里平安无恙,

一如在生之时,对我们的呵护

寒衣节自古有之,据考证,早在周朝时,农历十月初一是腊祭日,这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

寒衣节:践行孝道,祭祖增福

清代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里记载了寒衣节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扫墓,如中元仪。晚夕缄书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带衣履,于门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从玄学的观念来看祭祖是得阴德庇佑的好方法,所谓“为善必昌,为善不昌祖宗有余殃 殃尽必昌 作恶必灭,作恶不灭祖宗有有余德 德尽必灭

(福德好比银行的存款, 为善是存钱,为恶是取钱;祖宗余殃为欠债,余德为遗产)

在红尘中运气特别好的,多有祖宗阴德庇佑,而祭祖是得祖宗阴德庇佑的一种渠道,为人尽孝也是一种渠道

寒衣节

每逢这天大部分道观,寺庙都会举行超度法会,为众生祈福

寒衣好向孟冬烧,

寄思飞灰到远郊

一串纸钱分送处

自有宗祖认封包

何为十月一

《云笈七笺》记载正月一日为天腊、五月五日为地腊、七月七日为道德腊、十月一日为民岁腊、十二月八日为王侯腊。

寒衣节的习俗

寒衣节:践行孝道,祭祖增福

寒衣节的习俗是以烧寒衣的形式纪念死者,但在具体烧寒衣的方式上,各地都有各自的风俗特点。

与清明节、中元节不同的是,十月初一除以烧的形式为死去的亡灵送纸钱外,因为正逢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此后天气渐渐寒冷,人们怕在冥间的祖先灵魂缺衣少穿,把冥衣焚化给祖先,叫作"送寒衣"以表达后人对亡者的纪念。

发展到现代,人们烧送的不光是五色纸做的寒衣了,包含了纸做的现代衣帽鞋袜被褥,纸钱等等,也算是与时俱进了。

寒衣节注意事项

凡属送给亡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

在外地要给过世亲人送纸钱寒衣的,可以在居住地门前或者十字路口烧化,烧化的时候要画一个圈,在祖坟的方向留一个小口子,一定要在圈内烧,请祖先来受用即可。圈外备一点纸钱烧化,这是给孤魂野鬼的,请他们不要争夺。奠祭时,还有男磕头不哭、女哭不磕头的规矩

寒衣节:践行孝道,祭祖增福

一般人都认为,人死后,“灵魂”出壳,肉体火化或腐烂,成灰作泥,“子虚乌有”,又如何来影响子孙后代呢?其实不然,祖先虽然人死灯灭了,但他们的气场却布满了一定的空间,仍在无声无息地影响着子孙后代。从广义上说,越是血缘关系贴近的,其影响力越大,这是因为祖先与其后代的遗传基因十分相同,有极大的共性,所以很容易从气场上沟通,祖先过得不好,祖坟风水差就会影响子孙后辈。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即是如此。祖先与后辈之间的气场都是相互影响的,祖先受苦,层次低,则后辈生活艰苦,阻碍连连,难以发达成就,若后辈常行善积德,慈悲为怀,其能量气场亦能护持祖先,若是做了大功德,祖先都有可能立刻脱离地狱,上升仙界。就现实说法做功徳给上代人也就是敬祖表示孝意。按道教来说就是超度祖先拨度亡灵或者是“清明节、寒衣节”特定节日时记得给祖先供一些饭菜或者是烧纸钱衣服以便他们在阳下可以过得好一些。这也是我们做下代人应该做的一点心意。

寒衣节:践行孝道,祭祖增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