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4 《道德经》里有四句真言,人一旦悟透,祛病延寿增福

《道德经》里有四句真言,人一旦悟透,祛病延寿增福

中国传统思想中道家哲学的标志著作是《道德经》,作者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

《道德经》中有四句真言,对人处世养生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道德经》里有四句真言,人一旦悟透,祛病延寿增福

一、“利而不害,为而不争”

“利而不害”是劝导人们只做利己、利人、利社会的事,不做害己、害人、害社会的事。

日常生活中人们遇到的许多矛盾痛苦与不安,均来源于人们与他人的攀比和竞争之中,人际交往和与人相处时,你越是与人争,进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道德经》里有四句真言,人一旦悟透,祛病延寿增福

人要尽量做到利己利人,建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立场。

别人落难了失败了不幸灾乐祸,别人成功了不嫉妒。

《道德经》里有四句真言,人一旦悟透,祛病延寿增福

不管怎么样,不要和自己过不去,不和家人过不去,不和同事过不去,不和陌生人过不去,为人大度,处世豁达。

“为而不争”是指人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尽力而为,不与人争。

“为而不争”强调的是“不争”,而不是“不为”,该为的时候就要为,尽最大努力把事做好,不强求结果,更不能为了得到好结果,而去使用不良手段、不法手段,害人害己。

《道德经》里有四句真言,人一旦悟透,祛病延寿增福

二、“少私寡欲,知足知止”

人的欲望与需求有两面性,一方面可以催人奋进,改造物质,创造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推动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极私多欲又给人造成很大的精神压力与躯体疲劳,使心身被私欲控制,最终导致心身崩溃,心身俱毁。

《道德经》里有四句真言,人一旦悟透,祛病延寿增福

因此,老子提出“少私寡欲”,祸莫大于不知足,辱莫大于不知止。

人生常苦只因为“心比天高”,得了一百想一千,得了一千想一万……永远在追求权钱名利的路上,对权钱名利的无止境追求导致精神上的痛苦、心身的崩溃和毁灭,以致“命比纸薄”。

《道德经》里有四句真言,人一旦悟透,祛病延寿增福

一个人既要立足于社会,有进取的奋斗精神,又不能急功近利,不能私欲太甚而起贪心,兴贪欲。

一个人做事要适可而止,才不会有危险,身体才会健康,生命才可以高寿。不过于奢求身外之物,反而得身内“自性”生命的常足。

《道德经》里有四句真言,人一旦悟透,祛病延寿增福

人生真正的幸福应该是一定物质生活的满足与精神生活的愉悦,是一种双重的条件。

“知足不辱”才是处世的智慧,“知足常乐”才使人生幸福快乐。

《道德经》里有四句真言,人一旦悟透,祛病延寿增福

三、“知和处下,以柔胜刚”

“知和处下”,指的是不要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不自作聪明,自以为是;不可指手划脚,操纵别人。要适应社会,为群体所接纳。因为尧尧者易折,佼佼者易污。

《道德经》里有四句真言,人一旦悟透,祛病延寿增福

宇宙万事万物发展的过程,都是在循环往复,一切表面上强的、刚的最终都会被摧毁,而柔的、弱的反而能生存。

人生在世,少不了坎坎坷坷,要受得起冤枉委屈,经得起失败挫折。刚强者即时玉碎,柔弱者终得瓦全。

《道德经》里有四句真言,人一旦悟透,祛病延寿增福

海纳百川,水容万物,均以处下和至柔取胜。俗话说:“好斗的牯牛没有一张好皮子”,好胜的人也没有几个有好下场,非死即伤。

不学阿Q,不卑躬苟活,坚持真理走自己的路,不自怜,不自卑,不自暴自弃,独自舐干伤口,包扎好伤口,继续前进。

《道德经》里有四句真言,人一旦悟透,祛病延寿增福

四、“返璞归真,顺其自然”

“返璞归真”就是回归自我本来的真实面目,去伪存真。

为人处世不做作,不装腔作势,不自作多情,不捕风捉影,不飞短流长,也不在乎别人的注意与议论,不卑不亢,功过自有公平论断。

《道德经》里有四句真言,人一旦悟透,祛病延寿增福

按客观规律办事,按自然规律养生,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在灾难和伤病面前,做最坏的打算,争取最好的结局。

做人不能好高骛远,凡事应当顺其自然。

《道德经》里有四句真言,人一旦悟透,祛病延寿增福

学懂了、悟透了《道德经》里的这四句真言,思想境界会上升到相当的高度,心态良好,顺其自然,祛病、延寿、增福!

(唯有懂得物极必反、相反相成道理的人,才能接受道家学说。)

《道德经》里有四句真言,人一旦悟透,祛病延寿增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