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踐行孝道,祭祖增福

農曆十月初一,也是冬天的第一天,此後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因此,祭祀時除了食物、香燭、紙錢等一般供物外,還有一種不可缺少的供物-冥衣。在祭祀時,人們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

雖然陰陽兩隔,

但是我們更願意相信

那些我們思念卻不能再見的親人

他們依然在某個空間存在,

他們依然能夠可以以某種形式和我們相聚。

所以,在特定的日子裡

我們送上“食品”、“錢財”與“衣物”

又希望能保佑我們在這個世界裡平安無恙,

一如在生之時,對我們的呵護

寒衣節自古有之,據考證,早在周朝時,農曆十月初一是臘祭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祭祀活動

寒衣節:踐行孝道,祭祖增福

清代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裡記載了寒衣節的情形:“十月朔……士民家祭祖掃墓,如中元儀。晚夕緘書冥楮,加以五色彩帛作成冠帶衣履,於門外奠而焚之,曰送寒衣。”

從玄學的觀念來看祭祖是得陰德庇佑的好方法,所謂“為善必昌,為善不昌祖宗有餘殃 殃盡必昌 作惡必滅,作惡不滅祖宗有有餘德 德盡必滅

(福德好比銀行的存款, 為善是存錢,為惡是取錢;祖宗餘殃為欠債,餘德為遺產)

在紅塵中運氣特別好的,多有祖宗陰德庇佑,而祭祖是得祖宗陰德庇佑的一種渠道,為人盡孝也是一種渠道

寒衣節

每逢這天大部分道觀,寺廟都會舉行超度法會,為眾生祈福

寒衣好向孟冬燒,

寄思飛灰到遠郊

一串紙錢分送處

自有宗祖認封包

何為十月一

《雲笈七箋》記載正月一日為天臘、五月五日為地臘、七月七日為道德臘、十月一日為民歲臘、十二月八日為王侯臘。

寒衣節的習俗

寒衣節:踐行孝道,祭祖增福

寒衣節的習俗是以燒寒衣的形式紀念死者,但在具體燒寒衣的方式上,各地都有各自的風俗特點。

與清明節、中元節不同的是,十月初一除以燒的形式為死去的亡靈送紙錢外,因為正逢進入寒冬季節的第一天,此後天氣漸漸寒冷,人們怕在冥間的祖先靈魂缺衣少穿,把冥衣焚化給祖先,叫作"送寒衣"以表達後人對亡者的紀念。

發展到現代,人們燒送的不光是五色紙做的寒衣了,包含了紙做的現代衣帽鞋襪被褥,紙錢等等,也算是與時俱進了。

寒衣節注意事項

凡屬送給亡者的衣物、冥鈔諸物,都必須燒焚,只有燒的乾乾淨淨,這些陽世的紙張,才能轉化為陰曹地府的綢緞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銀銅錢

在外地要給過世親人送紙錢寒衣的,可以在居住地門前或者十字路口燒化,燒化的時候要畫一個圈,在祖墳的方向留一個小口子,一定要在圈內燒,請祖先來受用即可。圈外備一點紙錢燒化,這是給孤魂野鬼的,請他們不要爭奪。奠祭時,還有男磕頭不哭、女哭不磕頭的規矩

寒衣節:踐行孝道,祭祖增福

一般人都認為,人死後,“靈魂”出殼,肉體火化或腐爛,成灰作泥,“子虛烏有”,又如何來影響子孫後代呢?其實不然,祖先雖然人死燈滅了,但他們的氣場卻佈滿了一定的空間,仍在無聲無息地影響著子孫後代。從廣義上說,越是血緣關係貼近的,其影響力越大,這是因為祖先與其後代的遺傳基因十分相同,有極大的共性,所以很容易從氣場上溝通,祖先過得不好,祖墳風水差就會影響子孫後輩。同聲相應,同氣相求即是如此。祖先與後輩之間的氣場都是相互影響的,祖先受苦,層次低,則後輩生活艱苦,阻礙連連,難以發達成就,若後輩常行善積德,慈悲為懷,其能量氣場亦能護持祖先,若是做了大功德,祖先都有可能立刻脫離地獄,上升仙界。就現實說法做功徳給上代人也就是敬祖表示孝意。按道教來說就是超度祖先撥度亡靈或者是“清明節、寒衣節”特定節日時記得給祖先供一些飯菜或者是燒紙錢衣服以便他們在陽下可以過得好一些。這也是我們做下代人應該做的一點心意。

寒衣節:踐行孝道,祭祖增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