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是中國麵食大省,為什麼沒有一樣麵食入選中國10大面食?

隨菠飄蕩


問得好!十大面中的大部分可能在陝西人(特別是關中人)眼中都不很喜歡,但會充分尊重十大面的評比結果。

陝西的麵食為什麼在十大面中沒有身影?宣傳是一個方面,但更重要的是陝西無法推選出一個能讓陝西人都信服的代表麵食,因為太多了!下面以中部的關中地區為例。

臊子面應該比較廣為周知,可你知道陝西有多少種臊子面?各地的臊子都指什麼?

最有名的應該是岐山臊子面,岐山所在的寶雞市縣縣都有臊子面,縣與縣之間從吃法到做法都存在差異。寶雞地區的臊子是專指特製的肉,由於做法獨特可以久儲不壞。岐山臊子面的湯中有辣面,扶鳳臊子面油大卻沒有辣面等等不一而論,岐山臊子面要用當地特有的軋面,其它多以手擀麵為主,以手工掛麵和機制面為輔。類似的做法包括咸陽市的部分地區。

西安市的灞橋區和長安區的臊子面截然不同,這裡的臊子是指肉菜合炒的菜,灞橋區調製的湯需要勾芡,長安區卻不需要。戶邑區的臊子面口味偏西府口味。

被稱為最有歷史的方便麵是禮泉縣的烙面和合陽縣的踅面,禮泉的以澆湯吃為主,合陽以幹拌吃為主。

陝西的很多面食加工工藝繁瑣複雜,如岐山的軋面、擀麵皮、烙麵皮,禮泉的烙面,彬州市的御面,合陽的踅面,很多需要經過和麵、洗面、沉澱、發酵、熬製、擀制、蒸制等工序,過程冗長,個別工序要求極高。

諸如手擀麵、扯麵等家庭日常麵食就不再贅述。

陝西的麵食多而精,但都很筋道,口感極好。首先得益於優質的關中小麥磨出的麵粉,其次是從和麵到揉麵的過程,麵食的製作過程注重和麵和揉麵。好吃的面是揉出來的,而不是醒出來的。

今天僅從一個臊子面就可以看出,陝西的麵食太豐富、太複雜,僅製做就是一個工序繁多的過程,一種面又難以“統治”一個地區,更不要說向全國推廣。


閒人75315775


總共五個回答兩個陝西地域黑,可想而知現在頭條的環境。講一個真實的事吧。某次坐火車從北京回洛陽,開始跟對面一個陝西大哥聊了起來,他說北京啥吃的都沒,連個好吃的面都沒,要是我們陝西的面過來保證北京人都支持我們陝西的面,後來我想咱這種為了省錢坐綠皮的人都能想到,人家做生意的會看不到,只能說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味不對口你的東西再好吃外邊人不一定認可,後來他就問我是不是去西安玩,我就說不是我回洛陽,這時他臉色就不對了,然後他又問他旁邊的人哪裡人,人家說是河北邢臺人,因為我老家也是河北邢臺的,我們就聊起來了,誰知那大哥站起來說了一句你們都是這邊人,然後起身非要和一個學生模樣的人換位置,他坐到人家哪裡。再之後就是我們一路聊天,然後半夜三點到了洛陽我下車走了。

最後想說的就是,別人認可你的好才是真的好,不認可你再強制別人也不行。


用戶5311973335107


陝西的麵食沒有走出去!名頭基本都在省內!我在北京十幾年就沒見過幾個陝西面館,相反的蘭州拉麵山西刀削麵河南燴麵新疆拉條子真的好多!陝西人不喜歡離家,在外打工的陝西人很少的尤其是關中人,而陝西的麵食文化卻恰恰在關中!


獨行者1668


北方人表示,西安就算了吧。

西安與絕大多數北方地區都不一樣,麵食並不是北方正統麵食。

西安號稱“死麵餅之都”,西安羊肉泡死麵餅,在北方根本沒人吃。

西安的“饃”,並不是北方普遍意義上的饃饃(發麵饅頭),而是死麵餅,奇硬無比,簡直是北方面食界的一朵奇葩!在北方根本沒人吃。

同樣還有西安方言。

西安方言,“就是”讀作“就似”。

西安人與北方其他地區的人是不一樣的,西安人大舌頭,西安方言根本發不出sh的音。

包括西安人文化,與中國傳統漢人文化差異很大;西安人的性格,也與周邊省份,比如甘肅、四川、河南格格不入。

甚至陝西省內對西安也是相當不服氣(漢中講四川話、寶雞講西府話、陝北講寧夏話)。

這一點,從:

西安給日本人安倍仲麻侶立紀念碑;

“西安肉靈芝太歲”;

自封世界四大古都(世界四大古都是西安人自封的。你去查羅馬百科,能找到聯合國認定世界四大古都算我輸);

西安古城牆作假(西安古城牆,是八十年代日本出錢按照明城牆大致位置建的文物);

藥家鑫、葛萬銀、張曉、安翔、李連生。

就可見一斑。


極香極味食用香精



紅星閃閃耀秦川


每一次旅遊美食都是不可缺少的需求,有的人甚至為了美食去旅行。中國人的飲食大部分是米飯和麵食。

之前有評選的“中國十大面食排行榜”,而美食大省的陝西,卻沒有一個入選。

四川擔擔麵

山西刀削麵

崑山奧灶面

蘭州拉麵

鎮江鍋蓋面

武漢熱乾麵

北京炸醬麵

河南蕭記燴麵

吉林延吉冷麵

杭州片兒川


所謂的中國十大面食排行榜只是衡量麵條的普及度,陝西面食沒有上榜,我總結了一下原因:

1,由於做工精細,所以沒一碗麵做出來都得十幾分鍾,現在人們工作壓力大,也沒有太多時間等一碗麵

2,由於多年生長在都城的原因,陝西人脾氣比較大,沒什麼服務意識,餐飲行業是一個比較注重服務的行業。

3,陝西人不喜歡外出,所以除了陝西,在其他地方很少吃到陝西的麵食。(我們家鄉這邊陝西面食就很少見)

4,由於陝西的面講究勁道,用陝西的麥子磨成的面和渭河平原的水時做不成那種勁道的。

有空你們可以去陝西,吃一碗地地道道的陝西面。在西安等你們哦!


開箱呀紅


既有問,我來說。這個榜單,是浙江某個商業公司在2O13年做出來的,做出來的。

陝西三千八百萬人,關中兩千二萬人,說陝西面。陝北羊肉面,抿節,餄餎面,陝南小眾連鍋片,這些都不提,單點兩千二百萬人同吃的午飯,不論油潑,幹拌,臊子湯,蘸水的,還是寬如褲帶,厚若驢蹄剝筋,薄的象紙,窄的龍鬚,長有丈許,短小豆狀……不一而足。單以西安市區三四萬家麵食館子,工商登記數據為準,午飯如同打仗而言,麵食的號召力,絕對在全國,是無出其右的。走過中國絕多省會城市,部分省市地區,對於榜單上吃喝,絕多吃過,象鍋蓋面,燃面,x灶面,在南京到上海一線呆了兩年多,說實話,只記住了雪菜肉絲麵和大排面,全然沒有北方冬小麥的麥面本香味。至於本地人吃不吃,在江南水鄉的地位,也就是一碟鹹菜而己,見識過建國路省委雍村飯堂,一盆幹拌扯麵當主食招呼北京客人的尷尬場面。至於其它,不做評論。

陝西,冬小麥培育的科研主陣地,一直就沒失去過。黃河流域的冬小麥,種在肥沃的天府之國的關中平原,六七千年的種植歷史(半坡遺址),千年帝都的成型固化關中麵條做法與吃法,包容的改良,十里不同俗的品相,就一句嘹扎咧。至於榜單,大器自信的糾糾秦人也就一笑而過,回家吃麵,忙著剝蒜。






太白山頭一條


原因有三:一、評選標準問題;二、陝西面條自身的發展狀態和政策導向問題;三、大眾對陝西飲食特色認知的誤區和盲區。

先說一,從評委會構成和最終入選名單來看,評選有三個基本標準——歷史文化內涵、群眾基礎、代表性字號或典型傳承人物。對陝西面條來說,前兩條都懶得跟人比了。最重要的是陝西想產生出行業普遍認可,能代表所有流派的典型字號或人物,是極端困難的事情。

再說二,陝西面條在當地很常見、很普遍,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卻難以產生具有代表性的字號和傳人,雖然也陸續出現過一些特色麵條名店,但是他們表現的更多的是其自身的口味特色,承載不了某個麵條品種的整體文化意涵。

最後,人都需要把自己認知的事物貼上一個標籤,這是好事兒,不怕忘嘛,可是標籤未必全面和真實,陝西,或者說西安是很容易被貼上“小吃”這個標籤的,但西安多多少少有點被小瞧了。

如果我們以歷史脈絡為縱座標,以飲食體系為橫座標,麵條無非小技,入不入“十大”不算個事兒。自己愛吃比什麼都好,興許這一碗“非著名”的陝西面以後比那“十大”的紅火程度也不差呢?而且,陝西的特色飲食體系也遠不是幾碗面就能展示和體現的。


西遊合肥記


中看不中吃都是糊弄外地人的。

不信的話你可以去點一份嚐嚐,碗大面少味道差。

因為就和旅遊一樣看景不如聽景。

這些東西只有你品嚐過後才有發言的權利。

不好吃就是不好吃,沒必要跟他吹捧。

進不了中國十大面食,最起碼證明這個中國十大面食的評比還是公正的。

下面依次為油潑面、biangbiang面、臊子面、涼皮!

裡邊唯一好一點的就是臊子面。






國寶會說話


陝西雖然是吃麵大省但是卻一直沒有搞明白麵食的真諦,也就是吃的稀裡糊塗。我們從口感,口味和製作工藝幾個方面來看。做為麵食的原材料麵粉本身是沒有什麼味道的,如何讓麵食俱有誘人的色香味就是麵食的追求。首先從工藝製作上筋道成為一個共識,看似柔軟卻要有嚼勁兒,才可以滿足人的需求。這一點是所有面條的基本要求。陝西的麵食可以做到。第二步就是面和其它食材的結合。所以麵條的幾何形狀很關鍵,就是能否和其它食材充分融合?在這一步上所有的麵食幾乎都有充分的表達與共識,所有面條的形狀各地區也大同小異。但是有兩個地方在這一步勝出,一個是山西刀削麵一個是蘭州拉麵,可以用不同的工藝製作出麵條的幾何形狀,山西刀削麵開創出了柳葉形獨一無二的麵條幾何形狀。第三在麵條的幾何形狀大同小異的情況下對於配料和滷汁的選擇成為了分判高下的重點。就是要和麵條充分融合,賦予麵條以靈魂。而陝西的麵食在這一步遠遠落後與其它入圍的麵食。做為清湯寡水的臊子面肯定沒有其他入圍麵食拌料和麵的融合度高,所謂的幹拌麵更是失敗,丁狀的配菜怎麼可能與條狀或帶狀的麵食融合。蘭州拉麵和河南燴麵雖然也是清湯但是因為選擇的是味道濃郁的牛肉湯和羊肉湯,使麵條可以增味,陝西的湯麵用的是什麼湯?醬油湯,高下立判。另外所謂的臊子和炸醬以為擔擔麵的醬狀配料相比與面的融合度不可同日而語。其它的綜合或外延方面陝西面食更是中規中距缺乏特色。所以沒有入選完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