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銀行業保險業與區塊鏈擦出了哪些火花?

10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和趨勢進行第十八次集體學習。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區塊鏈技術的集成應用在新的技術革新和產業變革中起著重要作用。

我們要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明確主攻方向,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攻克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區塊鏈技術應用已延伸到數字金融、物聯網、智能製造、供應鏈管理、數字資產交易等多個領域。目前,全球主要國家都在加快佈局區塊鏈技術發展。我國在區塊鏈領域擁有良好基礎,要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積極推進區塊鏈和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2014年開始,我國銀行業保險業機構相繼開始了區塊鏈項目的研發工作,眾多銀行與保險公司在區塊鏈技術的探索上走在了前列。

2019上半年全球區塊鏈企業發明專利排行榜(TOP100)統計顯示,中國平安、眾安科技、泰康保險、微眾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等多家銀行業保險業機構榜上有名。其中,中國平安以274件專利高居排行榜第二位,眾安保險子公司眾安科技排名第六位。

《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梳理了近幾年區塊鏈應用的多個案例,看看銀行業保險業與區塊鏈到底擦出了哪些火花?

一、“銀行+區塊鏈

從簡單記賬到貿易融資交易,從最初的私有鏈到聯盟鏈,如今,區塊鏈技術已經應用於銀行業多個業務場景,包括銀行業風險管理體系建設、金融效率提升、跨境支付與結算和票據等等。

解決銀行業務與治理中低效、欺詐、交易風險等問題

2017年之前,跨境匯款往往通過需要SWIFT(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通道進行,但是SWIFT支付效率低、匯款手續費高、難以保證交易信息的隱私性和安全性,長久以來被跨境交易用戶所詬病。區塊鏈在當時的火熱讓金融業人士看到了這項技術在跨境支付和交易結算上的應用前景。

2017年,招商銀行聯手永隆銀行、永隆深圳分行,成功實現了三方間使用區塊鏈技術的跨境人民幣匯款。這一技術的落地,成就了全球首筆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同業間跨境人民幣清算業務。利用區塊鏈技術“分佈式記賬”特點,資金清算信息可以實時在“鏈上”傳輸,清算效率以及安全性實現了一個質的飛躍。

其實早在招商銀行之前,國內首家互聯網銀行微眾銀行就投入大量資源發展區塊鏈和分佈式賬本技術。2016年6月,微眾銀行聯合多家銀行,推出了國內首個銀行間聯盟型區塊鏈應用場景——機構間對賬平臺。微眾銀行區塊鏈首席架構師張開翔對此表示,傳統“批量文件對賬”模式長久以來未能解決的高成本問題,正是區塊鏈技術的用武之地。

類似的技術在中國工商銀行的金融扶貧項目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2017年,中國工商銀行與貴州省貴民集團聯合打造了脫貧攻堅基金區塊鏈管理平臺,通過銀行金融服務鏈和政府扶貧資金行政審批鏈的跨鏈整合與信息互信,以區塊鏈技術“交易溯源、不可篡改”的特性實現了扶貧資金的“透明使用”、“精準投放”和“高效管理”。

賦能銀行延伸服務與交易鏈條,觸及更多場景

2016年10月,中國銀行啟動了區塊鏈電子錢包的研發工作,並於2017年1月將區塊鏈電子錢包v1.0版正式接入精準扶貧共享平臺“中國公益”,從此“互聯網+精準扶貧”成為應用區塊鏈技術的一個重要場景。

2017年6月,中國農業銀行對區塊鏈平臺項目進行招標,並計劃基於此區塊鏈底層平臺,落地數字票據等眾多銀行核心系統應用及其他創新業務,趣鏈科技順利中標。趣鏈科技的創始人即是為中央政治局委員們講授區塊鏈技術的浙江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陳純。

基於陳純院士所在團隊研發的趣鏈科技底層區塊鏈平臺,中國農業銀行總行上線了基於區塊鏈的涉農互聯網電商融資系統“E鏈貸”產品,將區塊鏈技術優勢與供應鏈業務特點深度融合,並於當年8月1日成功完成首筆線上訂單支付貸款。這使得農業銀行實現在國內首次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電商供應鏈金融領域。

在2017-2018年之間,銀行業形成一股區塊鏈技術應用潮。2017年,光大銀行與中國銀聯聯合使用趣鏈科技區塊鏈平臺,構建了多中心可信POS電子籤購單系統,當年即對外宣佈完成初步測試;興業銀行則於2017年對外公開了首個應用區塊鏈技術的試驗項目——區塊鏈防偽平臺。2018年上半年,建設銀行利用區塊鏈為跨境電商和小微外貿客戶提供全線上、短流程的金融服務;推出“區塊鏈貿易金融”平臺,實現國內信用證、福費廷和國際保理領域的跨行、跨境實際應用,僅僅半年中,交易量就已突破千億元。

截至目前,六大國有行以及眾多股份行基本都已上線了具體場景的區塊鏈項目,覆蓋了了應用於支付結算、金融扶貧、金融欺詐、貿易金融、數字票據等多個場景。

賦能行業和助力金融監管,機遇與挑戰並存

2017年7月21日,由民生銀行與中信銀行合作打造的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國內信用證信息傳輸系統(BCLC)成功上線。通過區塊鏈技術,BCLC系統實現了國內信用證電開、電子交單、中文報文傳輸等功能,銀行解決了交易雙方的互信性和電子數據傳遞等一系列問題。2018年10月,中信銀行聯合中國銀行、民生銀行設計開發了區塊鏈福費廷交易平臺(BCFT),並於當年9月30日上線並持續開展銀行間真實交易。

在金融監管方面,近兩年區塊鏈也有不少突破。2018年9月,中國人民銀行(簡稱“央行”)深圳市中心支行、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聯合六家銀行等機構,在深圳試運行落地了灣區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這標誌著以央行為首的金融監管機構對區塊鏈技術某種程度的認可。截至目前,央行貿易金融區塊鏈平臺已實現多個應用場景上鍊,包括:供應鏈應收賬款多級融資、跨境融資、國際貿易賬款監管、對外支付稅務備案表等。

日前,恆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發表報告稱,總體來說,隨著資本和人才的快速湧入,我們認為適合區塊鏈應用的場景將加快落地,行業將在3-5年內更快更規範地發展。但在高速發展同時,區塊鏈(尤其是大型公鏈)還需要面對交易性能偏低、安全性隱患、標準尚未統一、監管政策不完備等諸多技術、商業與監管方面的挑戰。

中信建投證券楊榮團隊分析認為,在區塊鏈迅速發展的背景下,短期內,區塊鏈對銀行的運營和收益的作用可能是雙刃劍式的影響。從長遠來看,商業銀行運用區塊鏈技術來提升效率、創新管理模式是一個國際趨勢。中國順應全球化需求,緊跟國際步伐,積極推動國內區塊鏈的相關領域研究、標準化制定以及產業化發展。。

二、“保險+區塊鏈”

信用是金融保險行業的根基,保險經營的一個重要基礎是信用體系的建立和維護。從區塊鏈的技術特徵看,它能夠構建一個更加公平和高效的社會信用管理體系,這無疑為保險邂逅區塊鏈提供了契機。

那麼,保險可以在哪裡邂逅區塊鏈呢?營銷管理模式、相互保險、再保險、人身險、車險、養老金給付管理、信用保險、保險理賠、保險反欺詐和保險監管都是不錯的邂逅地點。

邂逅場景一:營銷新生態

對於傳統的保險公司,尤其是壽險公司,其管理模式依然是公司本位的金字塔管理模式,自上而下,由總公司、各級公司、基層機構以及具體的團隊和營銷員組成。對於龐大的800多萬人的中國保險營銷隊伍人員來說,能否實現保險費用的及時結算,是一個巨大的問題和挑戰。

基於區塊鏈,能夠構建起一個以營銷員為核心的同心圓式的新型營銷管理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營銷員、分公司各級機構與總公司由內向外,以同心圓形式逐漸擴散開來,不再依賴於公司這個中心,不再需要金字塔式的層層傳遞,管理效率極大提升。

邂逅場景二:相互保險2.0

傳統的商業保險一般採取前信任模式,即客戶先交保費,出險後按照條件進行賠付。但是相互保險公司在這種前信任模式下,往往難以逃脫公司化的魔咒,無法真正構建起一套自有的信任體系,效率相對較低。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未來可能迎來相互保險的迴歸。利用區塊鏈的“全網共識”機制和“不可抵賴”功能,結合互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能夠實現對信用的重構,構建一個可靠安全的信任體系,打造真正的相互保險2.0時代。

面向未來,基於區塊鏈等相關科技的有效運用,相互保險公司可能最終演進為“機器保險公司”。公司的運營不再依賴第三方的存在,完全由系統自動完成,運營平臺賦予每一個個體以“金融”屬性,構成典型的“自保險”形態,從而開拓相互保險的全新時期,進入“自保險”時代。

邂逅場景三:再保險新存在

保險是對投保人的風險融資,再保險是對保險公司的風險融資,是對投保人的“再融資”,是一種“再合約”過程,多主體的多層再合約結構,構成了再保險的複雜業態。

在傳統的再保險經營模式下,勢必面臨著交易結構相對複雜的問題,無論是分保合約的信息流,還是保費和賠款的資金流,均面臨著多層交易、結構複雜、傳遞和處理過程相對低效、交易和處理過程缺乏透明等問題和挑戰。

在區塊鏈技術背景下,利用區塊鏈技術,特別是智能合約等技術,結合再保險交易和風險管理特點,可以有效改變傳統保險風險的分散模式,探索一種“新風險分散模式”,其核心是用全新的“平面模式”取代傳統的“層級模式”,實現對保險交易的“簡化”管理,有效降低交易的複雜性。

邂逅場景四:人身險新機遇

在人身險,尤其是健康保險的業務開展過程中,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於,客戶醫療信息的分佈相對分散、碎片化,並且相對獨立,共建共享程度較低,導致了保險合同雙方在被保險人醫療信息方面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進而導致保險欺詐案件的發生。

在醫療大數據的背景下,區塊鏈為健康管理領域和醫療領域帶來全新的基於技術路徑的創新空間。通過構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系統,能夠有效實現在醫院、藥店、體檢、養老、互聯網醫療等領域的“自主信息分享與利用”,醫療信息和數據真實、安全、不可篡改,且經濟高效。

另外,區塊鏈技術在所有參與方之間建立起有效信任,解決了人身險特別是健康險自動理賠中的敏感數據互通難題,實現人身保險領域的有效革新。

邂逅場景五:車險新可能

車險理賠主要涉及圍繞被保險車輛相關的零配件與維修資源管理,以及與此相關的人員醫療費用等,關鍵是如何實現對這些分佈式的相關標的和資源的唯一性管理,這在實際的車險理賠管理中是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

通過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基於分佈式的車輛維修資源管理平臺,包括維修機構管理、零配件物流和溯源、二手車、保險事故車維修等,能夠有效實現車主、保險公司、車輛管理、交管、質量管理、車商、零配件廠商等環節的信息共享,特別是能夠有效解決保險事件和維修成本的公信力問題,探索出車險理賠管理模式的創新路徑。

同時,在車輛和交通大數據的背景下,依託車聯網技術,通過構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車險信息管理和共享平臺,確保信息記錄真實客觀,不可篡改,能夠有效實現車險相關信息的準確查詢與真實驗證,能夠實現在車主、保險公司、整車廠、維修廠、零配件供應商、車輛和交通管理部門等多方參與主體的“自主信息分享與利用”,有效打破信息孤島,防範車險欺詐。

邂逅場景六:養老金給付管理

無論是社會保障體系,還是在商業保險領域,“養老金冒領”都是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除了在戶籍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外,缺乏身份認證技術,尤其是非現場身份確認是突出問題,因為,許多老人可能長期臥床,不可能親自到現場,所以,也難以進行身份認證。

在互聯網時代,結合生物識別技術,已經逐步改變了風險管理。區塊鏈也能夠為解決身份“唯一性”提供框架和技術,有助於構建精準、高效、可靠的身份認證體系。

邂逅場景七:新信用保險

信用保險涉及的一個核心問題是信用與保險標的之間的關聯問題,只有控制住保險標的的物權,才能夠進行有效授信,控制住相關風險。然而在實際業務操作中,授信過程與保險標的的控制過程往往是分離的,風險管理並不能實現閉環,承保風險很大。

利用區塊鏈的時間戳、分佈式、數據不可篡改性,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貿易主體和背景的真實性問題,進而可以有效整合核心企業及上下游企業的信息流、物流、資金流信息,實現對標的和資金的動態管理和剛性干預,從而構建真實、共享、可靠、可控的供應鏈金融,有效防控信用風險。

邂逅場景八:反欺詐利器

反欺詐是保險經營管理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保險機構以及保險行業每年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相關工作。但是,傳統的反欺詐工作費時、費工、費力,且收效有限。

以區塊鏈技術為基礎,配合共享經濟、物聯網、大數據和智能合約等技術,可以構建跨行業、分佈式、真實可靠的客戶身份驗證及交易信息記錄,從而有效構建起依託公共信息平臺實現對保險標的的遠程和實時的管理、監控與驗證,實現損失情況、理賠記錄、價格信息等真實、可溯和不可篡改的管理體系,為反欺詐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

保險公司牽手區塊鏈

目前,已有不少保險公司牽手區塊鏈。

2017年4月,中國人保已經完成了全球第一份《保險區塊鏈白皮書》,以中英文形式同步發佈。對區塊鏈開展了深入研究和仔細論證,在眾多的應用場景中最終篩選了兩個場景進行應用實踐,目前這兩個項目均已落地,並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2018年,首份再保險區塊鏈白皮書發佈。中再集團、漢諾威再保險、通用再保險、眾安保險、眾安科技、英特爾公司等共同發佈《再保險區塊鏈(RIC)白皮書》(下稱《白皮書》)。《白皮書》是中國首個經過實驗驗證的再保險區塊鏈指導性綱要,全面、系統地分析了再保險區塊鏈的商業價值、應用場景、設計理念和實現方案,對解決再保險行業面臨的痛點、實現再保險區塊鏈應用落地具有指導意義。

2015年,中國平安開始招兵買馬研究區塊鏈,併成立了金融科技公司“金融壹賬通”,該公司成立後,就將區塊鏈技術作為重點攻克項目,經過三年間的持續發力,平安集團收穫了大量技術專利。如今,中國平安已將區塊鏈技術佈局金融、醫療、汽車、房產、智慧城市五大生態圈,通過“區塊鏈+貿易”、“區塊鏈+融資”、“區塊鏈+交通”、“區塊鏈+醫療”、“區塊鏈+扶貧”的方式,用區塊鏈惠及社會進步和民生改善。

陽光保險也是國內較早研究以及運用區塊鏈技術的險企,2016年3月和7月,陽光保險分別推出了基於區塊鏈作為底層技術架構的“陽光貝”積分和微信保險卡“飛常惠”航空意外險;2018年10月,陽光保險推出以“時間互助”小程序為載體的“時間銀行”互助服務,利用區塊鏈技術,可確保每一次互助服務可追溯,互助服務的信任度、延續性和規模由此提高。

2015年,眾安保險子公司眾安科技開始組建區塊鏈團隊。2016年11月,眾安科技聯合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院成立國內首個專注於區塊鏈研究的“復旦-眾安科技區塊鏈與信息安全聯合實驗室”。截止2017年底,眾安科技已經組建了一支區塊鏈團隊碩博比例達到50%以上、工程師及技術人員佔比為54.5%的區塊鏈專業團隊。截止2019年6月,眾安科技共申請區塊鏈相關的專利共145項,已授權軟著17項。

實習記者 於晗 譚樂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