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玩”不想“學”?別急著罵,可用“普雷馬克原理”來糾正

小孩的天性是貪玩好動的,很多家長都會在孩子開始上幼稚園的時候因為孩子不認真積極的完成作業而焦急躁火。

"真是,每天看他寫作業是最躁火的時候。"一位母親私聊我,向我說令她感到很苦惱的一個問題,其實問題就是很簡單,也特別常見,差不多是所有小孩的"通病"

不單是隻寫作業的時候,就是平時讓孩子做一些事情,都是極不情願的,心裡就想著玩。

你讓他幫個忙吧,他哼唧哼唧的噘著嘴,做事拖拉不上心,可以用"敷衍了事"來概括。但你要是讓他去玩,那精神頭可足了,在外面又蹦又跳,幾個小時不帶停歇的就是不覺得累,著實很"神奇"!

"說到底,就是懶"很多家長無奈孩子這種行為,抱怨到:"就是貪玩,腦子裡只有玩,根本無心學,也學不到心裡面去。"

面對這孩子只想"玩"不想"學"的情況,做家長的也是著急上火,一開始也是苦口婆心的哄著去做作業,可孩子就是不情不願的,寫作業的時候那氣息奄奄的樣子,字寫的歪七扭八,家長看到後就心裡的火壓不住了,想著"敬酒不吃吃罰酒"是吧?,就開始換一種比較強硬的手段開始對孩子進行"鞭策"。

"那真的是被氣的不行了,真的,火上來就忍不住,可動了手之後看到孩子哭的可憐兮兮委屈巴巴的,自己心裡那叫一個後悔哦,真是打在兒身,疼在娘心啊!"

可以理解家長這種心理,孩子不聽話、不認真的完成作業,總會有一種恨鐵不成鋼的著急勁,所以經常會出現暴力行為。但採取暴力手段對於孩子的教育和親子關係總是不好的,我們是非常不支持的,在這裡向大家推薦"普雷馬克原理",來解決孩子只想"玩",不想"學"這一狀況。

只想“玩”不想“學”?別急著罵,可用“普雷馬克原理”來糾正

什麼是"普雷馬克原理"?

普雷馬克原理十用來幫助教育兒童選擇最有效強化物的一種方法,官方的書面解釋為:"用高頻行為作為低頻行為的有效強化物。"

通俗易懂的來說就是:用孩子喜歡的行為作為獎勵和吸引,來讓孩子來完成自己不喜歡的事情。

比如:孩子想去玩電腦,可是作業還沒有寫,那麼就可以給孩子說:如果你能保質保量的完成作業,就可以去玩電腦。因為玩電腦這個行為是孩子喜歡的,帶有強烈的誘惑性,所以孩子就會在此吸引下更積極地去完成作業。

只想“玩”不想“學”?別急著罵,可用“普雷馬克原理”來糾正

關於普雷馬克原理的應用,家長們可以參照一下兩個步驟

1.瞭解孩子喜好

我們鼓勵家長多和孩子溝通交流,多尊重孩子的自身想法,通過交流和觀察瞭解孩子的想法,知道孩子的喜好,如果孩子有喜歡的興趣愛好,那麼家長就可以以此作為有效強化物,還可以更好的培養孩子學習一門特長,豐富孩子的課餘生活,可謂是一舉兩得。

只想“玩”不想“學”?別急著罵,可用“普雷馬克原理”來糾正

2.讓孩子養成積極主動學習的習慣

這裡我們就要講具體的方法,一種是較為直接的運用普雷馬克原理,就是現時尋找一個強弱聯繫,即孩子喜歡的東西和想要去做的東西,那麼家長就可以以此為強化物,來對孩子進行"誘惑",讓孩子去完成學習任務。

還有另一種方法,稱為"積分法",淺顯易懂就是設置一個積規則,可以事先詢問孩子的一個願望,以此作為最後的獎勵,或者是在適當的範圍內答應孩子可以讓他提出一個要求。然後每天的作業都必須保質保量的完成就可以獲得多少的積分,如果每次的考試目標完成了或者是進步了名次也可以獲得多少積分,當積分攢到一個數量的時候,就可以實現孩子的願望或者滿足孩子提出的要求。

這是一個更為長期的培養方式,讓孩子慢慢的養成主動積極學習的好習慣,起到了促進作用。

就像我曾在一個興趣培訓班聽過旁聽過一堂鋼琴課,因為我也是培訓班的老師,和老師學生都認識,所以大家都展示真實的想法。鋼琴課是連著兩堂上的,一共是一個半小時,前半個小孩大家都很有狀態的去一起練習彈奏各種世界名曲,但到最後的半個小時,就已經有學生出現疲勞,開始不耐煩的希望老師能讓提前休息,這個時候我的同事,也就是那位鋼琴老師笑著給大家說:"好啦小朋友們,我們再練最後一次好不好,如果這一次練好了老師就教你們彈奏最近很火的那首歌好嘛?"

聽到老師這麼說所有學生都瞬間像是打了雞血又滿血復活,開心的應和著老師的號令,每個人都非常專心致志的進行彈奏,讓人享受了一場聽覺盛宴。

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具有雙面性的,普雷馬克原理雖然可以在短期時間內增加學習的積極性,不過從所選事物和長遠角度來看,還是具有弊端的。

只想“玩”不想“學”?別急著罵,可用“普雷馬克原理”來糾正

普雷馬克原理的應用注意事項

1.前後關係不能顛倒

也就是告訴我們在選擇採用這個原理方法的時候,要注意先用孩子喜歡的事情作為誘惑點放在後面,把孩子不喜歡的事情作為條件放在前面,比如:小蘭喜歡看電視,上了學之後學習任務開始增多,但他依舊喜歡一放學就打開電視,不積極的去及時完成作業,後來母親就告訴他,只有保質保量的完成作業後才可以看電視,這個規定一直採用了一年時間才讓孩子養成放學就主動去完成作業的習慣。可如果有得家長給孩子說,看完電視立馬就去做作業,那麼這就是本末倒置,對糾正孩子出現的問題根本起不到任何作用。

2.讓孩子真正的認識到強化作用關係

如果孩子沒有從心裡真正的理解到家長這麼做的原因,沒有搞清楚強化和學習之間的聯繫,那麼對孩子好習慣的養成也是起不到作用的。

比如:孩子草率的完成了作業,家長就允許孩子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了,這就會造成孩子今後對於做作業這件事更加的不用心不重視。所以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可以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是建立在認真完成作業任務後的獎勵,並不只是一個簡單的代換過程,這是需要付出時間和努力的。

只想“玩”不想“學”?別急著罵,可用“普雷馬克原理”來糾正

3.家長必須搞對強弱關係

很多時候也是因為家長的主觀想法過重,沒有真正弄清楚孩子喜歡的事情和不喜歡的事情,比如:在家長看來彈鋼琴要比畫畫更有趣,於是給孩子說如果堅持聯繫兩個小時的畫畫,就可以去談一個小時的鋼琴,而孩子卻可能更喜歡畫畫而不喜歡彈鋼琴,甚至兩個都不喜歡,所以根本不買家長的帳。所以家長在採用這一原理的時候,一定要搞清楚強弱關係,只有弄清楚孩子更喜歡哪個東西,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另外,家長還需要這一點,就是從長遠角度來看,不要太頻繁的使用這個方法,因為採用這個方法的目的是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否則的話就會讓孩子養成一種壞的習慣,就是"我完成了這個任務,就必須得到…""我完成這個任務,只是為了…""只有給我…,我才願意去完成任務。"這個情況又稱"慣性思維",會導致孩子缺乏真正主動持久的學習積極性和動力。

孩子成長道路上困難多多問題多多,但是我們不要著急,耐心尋找合適正確的方法去解決,讓孩子開心愉悅的成長,有一個美好光明的未來。

只想“玩”不想“學”?別急著罵,可用“普雷馬克原理”來糾正

我是小鹿媽咪,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每天記錄和分享不同的育兒知識及經驗,喜歡文章請關注我。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