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开工动土,诸葛亮故居之争再度升温

三国历史上最具有智慧的人诸葛亮的故居在河南南阳还是湖北襄阳,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两地也据理力争,因为历史名人效应对地方经济的带动有着天生的优势。

那么诸葛亮的故居到底在哪?10月24日,河南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开工动土,似乎单方面给出了一个答案,也使诸葛亮故居之争再度升温。

河南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开工动土,诸葛亮故居之争再度升温

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奠基仪式

因为对于一个1800多年前的历史人物而言,如果没有确凿的史学文献证明,实在也无法确定其生平,何况是诸葛亮这么一个极具传奇色彩的历史大咖?

诸葛亮故居之争由来已久,首先在湖北襄阳早建有诸葛亮故居古襄阳隆中风景区,针对襄阳的捷足先登,南阳方面对此次建设也做出了有理有据的说明,介绍此次建设卧龙岗文化园是自公元234年以来以武侯祠为核心,以诸葛亮文化为中心的第43次修建,再现诸葛亮隐居于南阳的生活场景等等。

河南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开工动土,诸葛亮故居之争再度升温

南阳卧龙岗文化园鸟瞰图

今年5月《南阳日报》更是连发三文,系列报道了重修卧龙岗的设想、意义及愿景,全面打响了诸葛亮故居“卧龙岗”这一厚重的文化品牌,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构筑起了有力的支撑。

与此同时,与南阳毗邻相距仅一百多公里的湖北襄阳,也在9月的《襄阳日报》刊发了《隆中景区5A创建工作纪要》,重点阐述了将进一步打造古襄阳隆中景区,全面展现诸葛亮“徒寄襄阳,躬耕隆亩”、刘备“三顾茅庐,隆中对策”等历史场景,再接再厉争创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两地各说自话,互不相让。那么大名鼎鼎的诸葛先生到底是哪里人?“隆中”这块香饽饽究竟是在南阳还是襄阳呢?

河南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开工动土,诸葛亮故居之争再度升温

南阳卧龙岗文化园诸葛草庐效果图

对于第一个问题大家都无争议,诸葛亮是山东琅邪人, 也就是现在山东临沂人。因为父亲早亡, 年幼的诸葛亮跟随他的叔父诸葛玄投奔刘表。由于东汉末年战祸不断,社会动荡青年时诸葛亮隐居于隆中, 也就是说隆中是诸葛亮躬耕苦读、刘备三顾茅庐和著名兴汉蓝图《隆中对》横空出世,这一系列历史故事的发生地。

有学者指出,就目前的证据而言,实际上无论是南阳还是襄阳,如果拿不出新的证据,仅凭流传于后世的碑帖古文,两地都很难证实诸葛亮躬耕隆亩和三顾茅庐的发生地究竟在哪。

河南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开工动土,诸葛亮故居之争再度升温

襄阳古隆中景区

虽然两地早年间都建有武侯祠,襄阳有古隆中南阳有卧龙岗,但能拿得出手的实物实证一件也没有,特别是出土文物。就算一座武侯祠能够说明一些问题,可也不是两地绝无仅有,成都也有武侯祠。

那么“两阳”的“隆中”之争,他们各自的依据又有哪些呢?

“南阳说”,在出自诸葛亮自撰的《前出师表》中写道:”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这句“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成为南阳最有力的抓手。

河南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开工动土,诸葛亮故居之争再度升温

襄阳古隆中景区诸葛草庐

另外在《诸葛亮集.文集.黄陵庙记》一文中,诸葛亮说:“仆躬耕南阳之亩,遂蒙刘氏顾草庐,势不可却,计事善之……”,此处“躬耕南阳”之地意指南阳卧龙岗。

还有明代历史地理专著《大明一统志》,在该书第30卷南阳府《山川》条中称:“卧龙岗在府西七里。起自嵩山之南,绵亘数百里,至此截然而往,回旋如巢,然草庐在其中。世人喻孔明为卧龙,因号其岗云。其下平如掌,即孔明躬耕处。

如此等等,而襄阳方面则回应称,古隆中又名诸葛庙,它是位于襄阳以西13公里的溪山环抱之中,据《舆地志》记载:“隆中者,空中也,行其上空空然有声。”隆中因此得名。此处便是三国时期一代名相诸葛亮埋头苦读,躬耕隆亩长达10年之久的隆中之地。

河南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开工动土,诸葛亮故居之争再度升温

襄阳古隆中景区卧龙处

公元437年,南宋史学家盛弘之所撰《荆州记》载:“襄阳西北十许里,名为隆中,有诸葛孔明宅。”此前《晋书》82卷《习凿齿传》提到习凿齿在写给好友桓秘的书信中描述了这样情景,“

西望隆中,想卧龙之吟,东眺白沙,思凤雏之声”以及他在《汉晋春秋》中提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等记载。

襄阳方面指出,唐宋以前的荆州图经、地志无一例外地记载着诸葛亮的躬耕地在襄阳隆中。大概在元明之际河南安阳才出现武侯祠纪念性建筑。

河南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开工动土,诸葛亮故居之争再度升温

南阳武侯祠

其实从上世纪90年代初一直到今天,两地口水战不断,就此还闹出了“邮票门”事件,“教科书”事件,“广告门”事件,谁也说服不了谁,可是至今谁也拿不出让人心服口服的证据。

历史名人故居之争,出生地之争,说到底最终还是为了经济。小编以为,无论是南阳或襄阳都是咱中国,无论是谁胜出一筹粥始终在锅里。只要不被韩国争去就好,嘿嘿!搁笔前开句玩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