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頭條丨微信封殺“砍價”鏈接;WeWork拿到救命錢;華為發佈摺疊屏手機;拼多多市值超京東

“精選頭條”是一個周更欄目,為你梳理當週值得關注的公司和商業新聞。“精選頭條”由多篇短新聞構成,內容均來自訂閱專欄《36氪每日商業精選》。

以下是本週(10月21日-10月25日)值得關注的公司和商業新聞:

微信對“砍一刀”說不,社交電商需要找到新玩法

相信很多人都在微信裡收到過朋友發來的砍價鏈接,今後,類似“幫忙砍一刀”這樣的砍價、拼團鏈接將被微信“封殺”。微信官方日前發佈了《微信外部鏈接內容管理規範》的修訂版,對一些違規內容進行了規範,主要包括:不可違規使用用戶頭像;不可誘導、誤導下載/跳轉;不可進行好友助力、加速、砍價、任務收集等違規活動;不可違規拼團等。修訂之後的規範將於10月28日正式實施。

通過微信平臺進行社交裂變,是社交電商低成本獲取用戶的重要手段。如今微信規範從嚴,會導致社交電商的獲客成本大幅增加。不過,數字化轉型戰略顧問唐興通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採訪時認為,從長期來看,社交電商興起的原因是因為顛覆了傳統經銷商模式下的中心化銷售渠道,核心是去中心化的新型供應鏈關係。因此,社交電商仍有發展空間。

延伸閱讀:“砍一刀”“求加速”微信說不,社交電商要變天?

軟銀50億美元再救WeWork,投出去的錢還收得回來嗎?

本週,共享辦公巨頭WeWork宣佈,與軟銀達成共計95億美元的融資協議,其中包括50億美元新資金,至多30億美元的現有股東股份收購要約,以及先前承諾的15億美元注資。交易完成後,軟銀將持有WeWork約80%的股份,但並未獲得控制權。據路透社統計,截至目前,軟銀已經在WeWork身上投資超過130億美元。不過,2019年年初至今,WeWork估值從487億美元縮水至80億美元。

知情人士對《紐約時報》表示,過去幾周,軟銀高管一直在為WeWork制定新的商業計劃,包括裁員、出售和關閉不產生利潤的部門、從三年內無法實現盈利的城市退出、提高部分收入表現不錯的城市(如紐約和倫敦)的辦公空間租金等。可以預見,從人員管理到業務變動,WeWork要經歷的調整期不會短,軟銀最終能否收回投資還是未知數。

延伸閱讀:

最前線 | 罷免創始人諾伊曼後,孫正義又向WeWork砸了50億美元

最前線 | WeWork“命懸一線”,軟銀或成其“救命稻草”

華為低調發布Mate X,困境中的摺疊屏手機未來可期

10月23日,華為發佈了首款摺疊手機Mate X,支持5G雙模,國行版售價高達16999元。這款摺疊屏手機原定發佈時間為年中,但在三星摺疊屏手機接連出現問題後,華為摺疊手機Mate X開始大量調整,發佈時間推遲到了現在。目前摺疊屏手機售價較高,主要消費人群是行業人士和科技發燒友等。要想走向大眾,摺疊屏手機不僅要解決工藝問題,還要滿足便攜和便宜的市場需求。

摺疊屏手機有很大的技術難度。首先,摺疊屏的OLED結構設計複雜,對材料要求高,直接導致產品良率爬坡,鉸鏈使用壽命預計僅約2萬次(中信證券報告),不能滿足用戶的常規需求。其次,摺疊手機採用的柔性OLED讓封裝更加困難。此外,應用生態構建也是問題,生態如果不完備,摺疊屏手機就徒有炫酷的外表,無法提升用戶體驗。不過,業界對於摺疊屏前景多持樂觀態度,摺疊屏不僅有大於當前主流全面屏手機一倍的屏幕,還可以獲得“手機+平板”、分屏操作等新穎的交互體驗。

延伸閱讀:焦點分析 | 華為摺疊手機發布了,但摺疊機的春天還沒有來

拼多多市值超越京東,電商第二名的爭奪更激烈了

雙十一電商大戰還未開打,拼多多搶先獲得了資本市場的助推。10月24日,拼多多股價大漲12.56%,464億美元的總市值讓拼多多超越京東,成為中國市值第四高的互聯網上市公司。靠下沉市場起家的拼多多,正在積極進軍“五環內”。黃崢在Q2財報會上表示,拼多多6月GMV的一半(48%)來自一二線城市。在積極擴張的同時,拼多多的虧損也有明顯改善,二季度淨虧損10億元,與去年同期虧損64.9億元相比,大幅收窄。

申萬宏源的一份報告認為,在今年三季度,拼多多通過社交類遊戲和活動吸引了不少新買家,有望提前達到5億以上的年度活躍用戶,一二線用戶佔比也可能會更高。不過,川財證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楊歐雯在接受《中國證券報》採訪時表示,雖然拼多多未來業績有較大的成長潛力,但需要注意的是,拼多多比較依賴現金流,而傳統互聯網企業則更依靠技術革新。

延伸閱讀:焦點分析丨京東“偷師”拼多多,能否青出於藍勝於藍?

意外盈利、上海工廠進度超前,特斯拉Q3製造了一些驚喜

今年Q3,特斯拉實現營收63.03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了8%,略低於分析師預期。不過,由於當季很好地控制了運營成本,特斯拉淨利潤達1.43億美元,年內首次扭虧為盈。特斯拉還透露,上海工廠已經啟動試生產,較原計劃提前。本季度,特斯拉汽車業務的毛利率上升到22.8% ,高於第二季度的18.9%。利潤率提高的部分原因是,特斯拉確認了與自動駕駛軟件升級相關的遞延收入,約為3000萬美元。

特斯拉預計,上海工廠的Model 3年產能為15萬輛,與美國的Model 3的生產系統相比,上海工廠每單位產能的成本要低大約65%。鑑於中國仍是中型豪華轎車的最大市場,且Model 3的價格與中型燃油車價格相當,Model 3或許會收穫不錯的銷售表現。然而,據36氪作者邱曉芬瞭解,與進口Model 3相比,特斯拉第一款國產車型——Model 3標準續航升級版,目前在續航里程、銷售價格以及車內應用適配方面,尚不具備太高的性價比。

延伸閱讀:特斯拉三季度扭虧為盈,上海工廠將成逆襲關鍵?

以上內容節選自36氪專欄《每日商業精選》,如果想了解更多深度資訊主編觀點,歡迎訂閱,限時優惠1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