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問你為什麼要讀書時,就給ta看這3個故事

當你孩子問你為什麼要讀書,讀書有什麼用時,你會怎麼回答?

是說讀書為了考好大學,找好工作,還是說為了自己?

一個故事勝過10個道理,故事的優勢就在於引人深思。

所以,如果你不知道怎麼更有說服力時,就給ta看這3個故事吧。

當孩子問你為什麼要讀書時,就給ta看這3個故事

讀書能增加生命的深度

有一頭豬,在聚精會神地讀書,同圈的另幾頭豬想不通,問:“兄弟,我們不愁吃喝,有主人餵養我們,活得如此瀟灑快活,你何必自尋煩惱去讀書思考?”

讀書的豬意味深長地回答說:“不讀書思考,我們永遠是豬;不讀書思考,我們只能有快活,但沒有幸福。快活是短暫的,而幸福是久長的,快活來自於暫時的滿足,而幸福來源於恆久的無憂無慮。你們想,我們一輩子被關在豬圈中,抬頭只看見一片白雲藍天,一輩子活動的場地就這麼幾個平方米,最嚴重的問題是,等把我們喂肥了,屠宰場就是我們唯一的去處,想起這些來,我就快活不起來,為了逃過劫難,我必須讀書。”

“算了吧,我的兄弟,快活一天是一天,我們畢竟是豬,被宰殺就是我們的命運,安分守己吧!”其它豬們說。

讀書的豬說:“即使知道難逃被宰的命運,但我也不想做個知識短淺的豬,只要我具有了人的思維,下一世我將以人的姿態出現在你們面前”。

所以,生命雖然是有限的,增加不了生命的長度,但是可以增加生命的深度。

如果不想方設法提高自己,容易成為別人的陪襯。

當孩子問你為什麼要讀書時,就給ta看這3個故事

讀書才有更大的可能性

兒子剛上學時問農民父親,“爸爸,我為什麼要讀書?”,爸爸回答道“一棵1年的樹,只能用來做籬笆;10年的樹可以做檁條;20年的樹用處就大了,可以做粱,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傢俱。”

農民父親繼續說道:

小學畢業的人可以去工地打工,不需要任何技術。

初中畢業的可以做一些機械性的操作。

高中畢業的知識接受的更多,可以學習一些機械修理的操作。

大學畢業的可以設計高樓大廈、鐵路橋樑。

如果他碩士博士畢業,就可以創造出一些我們原來沒有的東西。

雖然不讀書的人不代表沒可能性,但是可能性極低;只有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才有能力為社會做貢獻,有更大的可能性。

所以,讀書是為了有更大的可能性。

當孩子問你為什麼要讀書時,就給ta看這3個故事

讀書能遇見更好的自己

祖孫二人居住在山區莊園裡,爺爺每天清晨都堅持讀書,孫子受爺爺的影響,也儘自己最大的能力閱讀書籍。

有一天,他問爺爺:“我也每天讀書,可我不能真正地理解它,那讀書有什麼用呢?”爺爺拿來一個裝煤的竹籃,讓孫子去打水,一趟,兩趟,三趟,孫子以最快的速度跑回家,可竹籃總是空空如也。

“竹籃是不能打到水的!”孫子說,可爺爺讓他仔細看看籃子:原來黑乎乎、髒兮兮的竹籃變得潔淨如新了。

“孩子,閱讀好書也是如此。”爺爺語重心長地說:“你可能無法完全理解它,也記不住多少內容,但只要你用心閱讀它,它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淨化了你的心靈。”

雖然你會感慨,看完一本書後記不住多少內容,但積少成多,所有你看過的書最後都會變成你的血肉,你的精神食糧,淨化你的心靈。

所以,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當孩子問你為什麼要讀書時,就給ta看這3個故事

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吃過很多食物,現在已經記不起來吃過什麼了。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們中的一部分已經長成我的骨頭和肉。

所以,告訴孩子,你讀過的每本書都會在身體裡沉澱,最終噴薄而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