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雲日紀」人民志願軍撤離朝鮮:萬人歡送,含淚惜別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為了保家衛國,中國人民志願軍被組建起來,並於當年10月入朝參戰。在近3年的戰爭中,數百萬志願軍戰士在朝鮮進行各種作戰任務,數十萬人付出了鮮血和生命的代價。

1958年10月26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發表公報,中國人民志願軍已全部撤出朝鮮回國。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

1950年6月,朝鮮內戰爆發,美國政府糾集“聯合國軍”進行武裝干涉,並派遣海軍第七艦隊侵入中國臺灣海峽。此後,侵朝美軍越過三八線,直逼鴨綠江,並出動飛機轟炸中國東北邊境,直接威脅到新中國的國家安全。

雖然當時中國正面臨著鞏固政權、恢復經濟的緊急任務,但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中共中央多次召開會議,經過反覆權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性決策。


「津雲日紀」人民志願軍撤離朝鮮:萬人歡送,含淚惜別


1950年10月初,美國侵略軍悍然越過三八線,並把戰火燒到中國邊境。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和朝鮮人民一道共同抗擊侵略者。新華社發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奉命開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

到1951年6月,歷時7個多月,先後同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五次大的戰役,共殲敵23萬餘人,把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在這場戰爭中,中國人民志願軍中湧現了無數英雄人物:羅盛教、黃繼光、楊根思、邱少雲......為了朝鮮人民,為了履行國際主義義務,許許多多的英雄長眠在了朝鮮的土地上。


「津雲日紀」人民志願軍撤離朝鮮:萬人歡送,含淚惜別


1950年10月至1951年6月,中朝軍隊連續發動五次戰役,共殲敵23萬餘人,將敵人趕回三八線,敵我雙方轉入戰略對峙。這是志願軍某部渡過漢江後圍殲殘敵。新華社發

1951年7月,朝鮮戰爭進入“邊打邊談”階段。經過兩年的相持,交戰雙方於1953年7月簽署停戰協定,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

停戰之後,伴隨著和平來臨,志願軍的命運也就少人關注。通常的歷史只記載在朝鮮戰爭結束後,中國人們志願軍部分部隊繼續留在朝鮮,幫助朝鮮進行戰後重建。

1958年3月12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發布撤軍公報,決定於1958年年底以前,志願軍分批全部撤出朝鮮。志願軍從3月15日到10月26日分三批全部撤離朝鮮回國。


「津雲日紀」人民志願軍撤離朝鮮:萬人歡送,含淚惜別


「津雲日紀」人民志願軍撤離朝鮮:萬人歡送,含淚惜別



最後一批撤離的志願軍

89歲的殷悅書老人精神矍鑠,他82歲的老伴宋廉,同樣是鶴髮童顏。兩位老人都是當年的志願軍戰士,他們幾乎沒有經歷過抗美援朝戰爭,卻在朝鮮待了6年。

殷悅書和宋廉夫婦是1953年進入朝鮮戰場的,那時戰爭已經接近尾聲。當時,志願軍要建立自己的檢察院和法院,曾經當過八路決死隊員並有著多年政法工作經驗的殷悅書被派來從事組建工作,擔任炮兵33師的軍法處處長。宋廉比丈夫早來朝鮮幾個月,在師部擔任打字員。

剛來朝鮮不久戰爭就結束了。7月27日晚上10點,朝鮮戰爭前線全面停火,殷悅書老人還記得停戰當天,“隆隆的炮聲突然就停了,只有耳朵還在嗡嗡作響,讓人有點兒不敢相信”。

戰爭停止了,但給朝鮮人民帶來的傷害卻不會消失。殷悅書回憶,當時朝鮮滿目瘡痍,放眼望去到處都是炮彈坑,方圓幾公里內很少見到房屋,偶爾有幾戶人家,房子都是用茅草搭建的,而且家裡大多數只有女兒、老人和孩子。

戰爭剛剛結束,戰士們的生活還是非常艱苦的,吃的仍是壓縮餅乾和炒麵,房屋被毀,很多戰士還住在山洞裡。不過,隨著運輸的恢復通暢,飲食很快得到了改善。

大部分部隊開始陸續回國,而殷悅書和宋廉夫婦所在的部隊並沒有走,他們留在朝鮮幫助朝鮮人民開始重建工作。“當時,毛主席給我們安排了為朝鮮人民辦的三件大事:一件是蓋房子;一件是開墾農田;還有一件是修水庫。”殷悅書說。

重建工作大部分由志願軍戰士完成。那時朝鮮勞動力極少,婦女兒童只負責給勞動的戰士送水,戰士的食物和很多朝鮮人民的食物都是由中國提供。“當時朝鮮人民和志願軍的關係非常好,除了援建工作外,很多戰士還主動為朝鮮人民幹農活、幹家務”。

殷悅書和宋廉夫婦到朝鮮時女兒還不到一歲,他們為女兒僱了保姆,把女兒留在國內。援建工作開始後,他們把孩子也接到了朝鮮,女兒在朝鮮待了三四年,才和媽媽一起回到祖國。

妻子、女兒回國後,殷悅書仍留在朝鮮,擔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向朝鮮和祖國彙報團二分團團長。向朝鮮和祖國人民彙報志願軍在朝鮮的事蹟,成了最後一批志願軍最後的任務。

1958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向朝鮮和祖國彙報團準備撤離朝鮮回國,當時歡送晚會在平壤舉行,朝鮮人民和志願軍一起載歌載舞。


「津雲日紀」人民志願軍撤離朝鮮:萬人歡送,含淚惜別




「津雲日紀」人民志願軍撤離朝鮮:萬人歡送,含淚惜別



離開朝鮮時,志願軍在朝鮮新義州坐火車,朝鮮很多民眾到火車站送行,車站被擠得水洩不通,志願軍和送行民眾一一握手擁抱,很多人熱淚盈眶。


「津雲日紀」人民志願軍撤離朝鮮:萬人歡送,含淚惜別



在火車開動的一剎那,朝鮮送行民眾的代表高喊:“中國共產黨萬歲!中國人民萬歲!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殷悅書代表志願軍喊道:“朝鮮勞動黨萬歲!朝鮮人民萬歲!中朝友誼萬歲!”

祖國不會忘記

大部隊順利撤出了,那些用生命鑄造輝煌的英雄卻“留”下了......

60多年來,祖國和人民從來沒忘記長眠異國的親人們。

朝鮮戰爭結束後,中國政府做了大量志願軍烈士善後工作。1954年5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專門成立了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修建委員會。中國政府撥出專款,並從國內選派了優秀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人員和雕塑家到朝鮮直接參加陵園的設計和建設。經過幾年努力,在朝鮮境內共建起8處中心烈士陵園。

中國領導人訪問朝鮮時,都要到中國人民志願軍烈士陵園舉行祭奠活動。每逢清明節,中國駐朝使館工作人員、在朝中資機構、華僑、留學生等都前往志願軍烈士陵園掃墓。

與此同時,尋找和挖掘志願軍遺骸工作一直在進行。1958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最後一批部隊撤離朝鮮。志願軍在板門店的朝鮮軍事停戰委員會仍有一個代表團,除負責停戰協議後的善後事務,還負責協調接收在韓國境內發現、轉交的疑似志願軍失蹤人員遺骸,參與鑑定,並把志願軍的紀念章、屍骨、標誌牌等遺物移送國內。此後多年,中國政府一直在推進犧牲軍人遺骸返還和境外墓地維修等烈士紀念設施的管理保護工作。

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國作戰,是保衛和平、反抗侵略的正義之舉。這場戰爭的勝利,打破了美帝國主義不可戰勝的神話,創造了以弱勝強的範例,中國的國際地位空前提高,為我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

津雲新聞記者 王彥淇 整理

綜合新華社、解放軍報、山西晚報、人民網、中國新聞網、中國軍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