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大小,沒那麼重要

在日常的諮詢過程中,經常會有人說,你們說的這些是不是小公司呀?我怎麼都沒聽說過呀?靠不靠譜呀?


曾經,我的家人也問過我這個問題,我都是告訴他們,這個問題沒有那麼重要。


今天就來說說,為什麼不重要:

1、保險法規定了保險公司是不允許破產的。

2、保險公司倒閉的可能性很低。


從公司成立方面來說,保險公司成立的條件非常嚴苛。除了對股東要求2個億的門檻,更難的是保險牌照可是非常難拿到的。

2個億的門檻有多高呢?目前農商行的成立5000萬的門檻,城市商業銀行1億的門檻,對比之下,就知道保險門檻是不是真的高了。

至於股東,也不是想當就能當的,除了持續盈利能力、信譽良好、還要求三年內無重大違規記錄,淨資產不低於兩億人民幣。

持續盈利能力,這一點要求就可以幹掉一大批競爭者了,不信,你去看看中國的上市公司,到底有多少家有持續盈利能力?

至於保險牌照的難度,2018年一年,保監會總共才批了一家保險公司,所以,才會有個調侃的對話:

A:終於拿到牌照了!

B:你好幸運呀!

A:哥們,你在這排個5年,10年,也是有希望的。


雖然是個調侃的對話,但是,也真實反映了現在保險牌照的難度。

所以,也才有了某地產公司高額溢價收購保險公司的情況,人家又不傻,沒有難度,幹嘛不自己去申請呢?


公司成立難也就算了,在經營過程中,保監會時時監管,之前說的多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就是保險公司的緊箍咒,低於指標,要麼補充資金,要麼,就暫時休息一下,不要賣產品了。

有興趣的,可以去看下文章:《償付能力充足率:保險公司的緊箍咒》

所以,保險公司要倒閉的可能性是很低的。

而且,對於一些有異常情況的保險公司,在出問題之前,保監會就會提前採取一定的措施。

不信,你去看看安邦保險公司,體量在保險行業屬於前五,保監會就是動用了600多億,說監管就監管了。

體量大,一個保險公司吃不下,那就分拆賣。早段時間,安邦的和諧健康被甩賣,大家保險接手,具體的可以去看看文章《安邦保險被重組,和諧健康被甩賣》


公司不重要,那小公司,會不會保障縮水呀?

保險保障,跟保險公司大小可沒任何關係。

最關鍵的是看保險條款。

重疾險前25種是保監會統一規定的,佔到高發重疾的95%以上。

但是,輕症沒有統一規定,所以,很多保險公司就在這裡做手腳了。

XX福賣了這麼多年,也是2019年新款才將高發的輕症補上。

至於分組多次賠付的重疾險,就需要看分組的情況是否合理了。

有些保險公司,把高發的輕症分成2組,說上去是分組多次賠,實際上,和單次賠付沒區別,價格可比單次賠付貴不少。

真心坑爹。

有些附加癌二次的,就得需要看間隔時間了。

XX福的癌二次,間隔期為5年,呵呵噠,在癌二次要求的時間長度上,遙遙領先,要知道,絕大部分產品的癌二次,可是3年。

所以,產品好不好,看條款,看核心的保障內容,與公司大小沒關係。


小公司會不會出現理賠困難,故意拖延呀?

保監會對理賠的時效其實在保險法第23條已經做了規定。

簡單來說,就是保險公司必須在30天內給出結果,賠還是不賠;確認理賠後,10天內,完成轉賬。

也許有些人會好奇,為什麼會在網上看到有些人說小公司理賠慢呀?都不止30天,那合法嗎?

這些吐槽的人,肯定沒提及一個問題,他們有補充資料的情況出現。

理賠的協助,絕不是幫忙遞交資料的過程,還包括病歷的填寫,理賠資料的準備充分。

如果給保險公司的資料不全,保險公司要求補充資料,這拖的可都是自己的時間。也間接的給保險公司增加了核保調查的時間。

保不齊就因為多出來的這些時間,保險公司查點什麼問題出來。

所以呀,理賠可是非常核心的環節,千萬別小看了。

理賠的時間,與公司大小,公司名氣不能劃等號,最關鍵的問題,在於理賠資料的準備。

真正發生狀況需要理賠的時候,有一個有經驗的人員,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所以,公司大小真的沒有那麼重要,它既不影響理賠,也不影響保障。還會因為名氣大,有品牌溢價,而無端貴不少。

買保險,可千萬別再糾結公司大小了,核心看產品,保障。保障好,才是真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