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志怪故事兩則(有關棺材的故事)

李衛公廟

【白話版】

古代志怪故事兩則(有關棺材的故事)


溫州城東有一座唐李衛公廟,每當本地人精誠敬禱,向廟神祈夢,無不靈應。宋高宗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溫州本郡讀書人木待問(字蘊之)得到了漕薦的機會,可以到京城參加省試。木待問就到李衛公廟祈夢,詢問自己前程。

晚上,他夢到自己穿著紫衣衫一個人站在田地裡,另有好幾千讀書人抬著一具棺材奔跑離開,他們邊跑邊回頭看他。第二天一早,木待問把夢跟同宿舍同學潘檉說了,潘檉給他解夢說:“你這回要當狀元了。你看這個‘棺’字,有木有官,你(姓木)這回肯定會得到一個官職,好幾千讀書人抬著你,說明他們都在你之下,你在他們之上。”結果木待問真得到了狀元。

說到木待問當狀元,還有一事佐證。當時,溫州還有個讀書人叫木子正,他也得到李衛公廟廟神的託夢:“明年本州會再出狀元,他名字叫木棐。”木子正認為廟神在暗示他會繼 王十朋之後成為溫州 狀元,於是改名為“木棐”。但是那年,木子正沒考上,木待問當狀元了。木子正反思此事:“木棐”中的“木”去掉一撇一捺,放在“棐”字上半部分“非”的兩側,正好構成王十朋的“十朋”。這樣一來, “木棐”就成為“‘十朋’後邊是‘木’”的意思:王十朋之後的狀元還是姓木,而不是“棐”(所以他改名沒有意義)。

【原文】

李衛公廟

溫州城東有唐李衛公廟,州人每精禱祈夢,無不應者。紹興三十二年,郡士木待問蘊之得漕薦,謁廟扣得失。夢著紫衫獨立於田間,士子數千輩擁一棺馳去,皆回首視蘊之。明旦,以語同舍生潘檉。檉解曰:“君當魁天下,棺之字從木從官,君得官無疑,數千輩舁之,明皆出君下也。”果如其言。時同郡木子正亦夢神告曰:“明年本州再出狀元,其姓名曰木棐。”子正以為神報已,必繼王十朋之後,遂更名棐。既而棐試下,蘊之登科,子正始悟木之身乃十字,移旁兩筆,合棐之上為朋字,其下復一木焉,則十朋之後踵之者姓木,而非棐也。

吳蔡棺異

古代志怪故事兩則(有關棺材的故事)

【白話版】

吳篆是江西撫州的讀書人,年輕時候就中舉,但是科考之路不順,一直沒考上。他父親去世了,家裡找了一塊位置非常好的墓地,但風水師說時間不對,暫不宜安葬,於是吳篆在這塊墓地中找了塊方向不錯的位置,先把父親的棺材寄放一下。過了兩年,才正式安葬。

後來,吳篆父親的棺材出現了異狀!在棺材尾部生了九棵靈芝,每顆靈芝長四五寸,是深黃色的,採下來以後還挺軟,一見到風,很快變得跟木頭一樣堅硬,而且顏色也變紫了。這九棵靈芝就跟市面上平時見到的靈芝沒什麼兩樣。這事情在一般人看來是個很祥瑞的徵兆。吳仲權就寫了一篇文章,誇讚這事。三年後,吳篆用特恩得到了一個官職,最後去世的時候,他是湖北總領所酒官,這輩子也就是這樣一個結果。

古代志怪故事兩則(有關棺材的故事)

第二個事發生在江西南城,蔡彥超妻子徐氏八月的時候去世了。去世後靈柩放家裡,過了三個晚上,這個女人面貌如生,感覺像活著一樣。到了二七齋的時候,忽然一個丫鬟跑過來向蔡彥超報告,說徐氏的棺材出狀況了:整個棺材特別熱,像用火點著了一樣。蔡彥超馬上過去看,果然,妻子的棺材很熱,感覺像是暴曬在陽光下,棺材的四角和尾部都是這樣,唯獨棺材的頭部是常溫的,放在棺材前面的靈幾(小供桌)和上面的供品也都是常溫的。到了晚上,棺材溫度又恢復正常了。

洪邁說,蔡彥超夫婦二人並沒有學佛。這事兒的講述者叫黃日新(字齊賢)。

【原文】

吳篆,撫州士人也,少預鄉薦,而失意不偶。其父亡,既得吉卜,風水家謂年歲不利,姑就塋中別擇一方向佳處寄菆,越二年,乃克葬。

柩尾正生芝草九莖,各長四五寸,色深黃,採下尚軟,才見風,則堅如木,色變紫,與世間所產者同。吳仲權為作記,誇誦其瑞。然三年後篆用特恩拜命,卒於湖北總領所酒官,所蒙止此。

南城蔡彥超妻徐氏以八月死,留三夕,面貌如生。及建二七齋,一婢報棺熱如火灸,蔡未信,走往視之,溫溫然如暴於日中,四隅及尾盡爾,唯槐頭則否,及驗之靈幾前倚桌供祭,其冷自若。抵暮始,一切復常。

此家夫婦,元未嘗學佛也。右十三事皆黃日新齊賢所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