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26歲小夥向香港患者捐造血幹細胞:重新理解“血濃於水”

中國新聞網 張煜歡 翁嫻

在浙江省中醫院造血幹細胞採集室內,26歲小夥畢昌林體內的血液沿著長長的採血管,進入一旁的血細胞分離器。歷時3個多小時,11個循環之後,800毫升血液經分離提取留下240毫升造血幹細胞,採集順利完成。

24小時後,這袋造血幹細胞混懸液空運千里,為香港一位年輕的血液病患者帶去生的希望。

日前,在浙江杭州工作的畢昌林成功為香港一位年輕血液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完成一場跨越千里、連接內地與香港的“生命接力”。這也是中華骨髓庫第106例、浙江省第10例捐贈至香港的造血幹細胞。

造血幹細胞採集只需短短3個多小時,但對畢昌林而言,這場捐獻的前期準備持續了近一年。2014年,還在安徽上大學的畢昌林登記成為捐獻造血幹細胞志願者。去年11月,已經在杭州工作的畢昌林,收到了與一位香港血液病患者匹配成功的消息。

“陌生人之間造血幹細胞匹配成功的概率非常小,只有十幾萬分之一。”學藥學出身的畢昌林知道這場匹配的成功來之不易,於是立即來到浙江省血液中心再次抽血,等待深度匹配結果。

經過漫長的等待,今年7月,畢昌林終於收到深度匹配成功的通知,驚喜之餘,卻在血液檢查後被潑了一盆冷水:血液膽固醇偏高,可能會影響捐獻成功。

“我們日常工作中經常會接觸到一些重症的患者,一想到他們虛弱又期待的眼神,就特別心疼。”畢昌林下定決心,“我不想因為個人原因使得捐贈失敗,導致對方整個家庭希望的破滅。”

從那時開始,畢昌林多了一份責任。每天鍛鍊身體,改掉熬夜習慣,堅持晚上10點上床睡覺。

一個多月後,畢昌林收到體檢覆查通過的消息,那一天,他剛好在廣州出差。面對當時高鐵最快46分鐘車程就能抵達的香港,畢昌林多了一份不一樣的憧憬。“我從小就喜歡看老港片,如今我要幫助的人就在香港,從未感覺我和香港這麼的近。”

正式捐贈前四天,畢昌林入院開始最後的準備工作。每天上午與下午各注射一支動員劑,促進造血幹細胞大量生長釋放到外周血。幾天下來,畢昌林的手臂上早已青一塊紫一塊,皆是針孔。

“我沒事,感覺很好!”畢昌林不斷對身邊人說,“好像就是背還有點酸,得稍微躺幾天。”“沒問題,再躺一個月都行,回來以後公司還要給你大獎勵呢。”身邊同事玩笑道。

採血期間一直陪伴在畢昌林身旁的志願者黃鋼峰,曾是一名造血幹細胞捐贈者。“以前人們一聽到‘捐骨髓’都挺害怕,覺得又痛副作用又大。其實現在醫療科技很發達,和平日輸血一樣就完成了採集,後續對人體的傷害也不大。真的希望有更多人更瞭解這些,為更多人帶去生的希望。”

看著沉甸甸的造血幹細胞混懸液運走,畢昌林充滿了期待。“希望那位同胞一定要儘快好起來。”在他的理解裡,“血濃於水”這個詞有了新的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