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都怀念,小时候,北京孩子互相都叫“外号儿”

想想都怀念,小时候,北京孩子互相都叫“外号儿”

想想都怀念,小时候,北京孩子互相都叫“外号儿”

俗话说的好,人无外号不富,马无夜草不肥。

老北京话里,大号是大名、名字、名儿;外号指的是绰号。

名儿,是孩子出生后,父母、长辈给起的。除了大号之外,孩子一般还有小名儿,小名儿都很顺口、好听,有美好的寓意。

想想都怀念,小时候,北京孩子互相都叫“外号儿”

早年间,生活条件艰苦,为了让孩子好养活,给孩子起个花草树木等生命力强的或者坚硬、结实的小名儿,比如:翠花、铁蛋、铁牛。

想想都怀念,小时候,北京孩子互相都叫“外号儿”

过去孩子多,还有些小名儿是按排行起的,比如:”三儿“、”六儿“。

现在孩子的小名儿可就多种多样了,比如:佳佳、欣欣、蛋挞、可乐等等。

想想都怀念,小时候,北京孩子互相都叫“外号儿”

外号,是上学、工作后,同学、同事、哥们儿、兄弟,指根据人的姓氏、特征、特点或体型起的,大都含有亲昵、开玩笑、憎恶或嘲弄的意味。

想想都怀念,小时候,北京孩子互相都叫“外号儿”

姓郭的就叫人家饭锅,黑点的还叫人黑锅底,姓周的叫人家小米粥、姓蔡的就叫人家菜包子;一哥们儿姓杨,长得又胖,大家伙儿给他起个外号叫做“羊肉包子”。一个哥们儿大名张炳某,他的外号是“大饼”。和吃有关的外号太多了,”臭豆腐“、”窝头“、”毛鸡蛋“、”肥肠“等等。

想想都怀念,小时候,北京孩子互相都叫“外号儿”

有人长得胖管人家叫“肥猪”、“卤煮”、”大熊“;长得瘦的就给人起外号叫”瘦猴“、”狼见愁“、”麻杆儿“。给又高又瘦的起外号”电线杆子“;“给爱弓着身子的起外号叫”虾米儿“。

给长得白的起外号叫“白脸儿”,给长得黑的起外号叫“煤球儿”。

想想都怀念,小时候,北京孩子互相都叫“外号儿”

一爷们儿慢性子,做事儿腻腻歪歪,用北京话说很“肉”、很“面”,叫人家面瓜、年糕、肉枣儿。一人打麻将老输,就称他为“财务科长”,后简称“科长”。街坊家的孩子爱尿床,老在院子里晒褥子,后来伙伴们给他起个外号叫”地图“。

有的外号显示出一个人的品性,比如:”钱串子“、”铁公鸡“、”金算盘“、坐地炮”、”二踢脚“。

想想都怀念,小时候,北京孩子互相都叫“外号儿”

北京妞儿杨幂的外号“函数”来源于她的姓名。因为她一家三口都姓杨,也就是“杨”的3次方,数学中乘方的结果叫做幂,所以父母给她起名杨幂。数学里的幂函数大家太熟悉了,函数这外号就由此而来。

想想都怀念,小时候,北京孩子互相都叫“外号儿”

而京味儿电影《老炮儿》里的外号很有意思,符合人物性格,别如:洋火儿、闷三儿、话匣子、灯罩儿等。闷三儿,很多时候都是在默默低头,要么吸烟,要么喝酒,再么就是抹泪儿。话匣子,许晴饰演的角色名字中有个霞字,而且典型的北京妞儿形象,嘴皮子利索,为人爽快,不藏着掖着。

北京球迷也爱给体育明星起外号,比如:”马政委“、”马五爷“、”大圣“,当然还有”垫脚根“什么的。

想想都怀念,小时候,北京孩子互相都叫“外号儿”

而一些顽主,在某一地区打架出了名,外号就变成了绰号,这些外号从此也变得很霸气,震慑人心。比如”小混蛋“;比如三儿变成了”三爷“。

北京人给人起外号是很讲究的,可不是胡起的,都是有根据、有故事的,外号一般都很形象、很贴切。也许一个同学多年没见,您可能把TA的名字都忘了,但有人提起TA的外号,立马您的眼前就浮现出这个人的形象。

想想都怀念,小时候,北京孩子互相都叫“外号儿”

而按照老北京的规矩,因为有的小名儿和外号不雅,所以多是家里人、长辈或者发小儿、瓷器等关系十分要好的人可以叫,一般人是不能叫的。


大磊子小时候外号叫胖墩儿,没辙,打小儿就胖,把您和外号的那些故事也给我们在评论区讲讲吧。

各位北京爷们北京大妞,来都来了,就别走了

关注“四九城大磊子”,关注咱四九城的那些人和那些事

想想都怀念,小时候,北京孩子互相都叫“外号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