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近些年來每逢節假日期間,中國鐵道旅行社“北京鐵路假日列車”品牌旅遊專列的開行,總會吸引來自京城的眾多旅遊愛好者。但令記者沒想到的是,在有一年的“五一”黃金週中,記者慕名參加的“北京鐵路假日列車--江西九江行”旅遊專列,卻是有不少外地朋友來京加盟的一個擁有740多名遊客的龐大旅遊團。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王樹洪(左)研究遊客行程(攝影:馮贛勇)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旅遊團抵達九江(攝影:馮贛勇)

2005年5月2日下午17:12,北京鐵路假日列車從北京西站始發,滿載著七百多名遊客奔向江西九江。在餐車上,擔任總領隊的中國鐵道旅行社列車公司計調部經理王樹洪向記者介紹說:“這次的假日列車九江團是中國鐵道旅行社聯合北京環球世紀、天津方舟、河北光大等七家旅行社共同組團成行的。除了一部分人已先期趕到北京外,還有另外一些外地遊客還要在河北衡水上車。這麼龐大的旅遊專列組織工作非常繁瑣和複雜。但為了保證遊客們在‘五一’黃金週中度過一個快樂的假日,我們即使再付出多少辛苦也是非常值得的。”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石鐘山風景區(攝影:馮贛勇)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山門前車水馬龍(攝影:馮贛勇)

九江行旅遊專列的此次行程是廬山、石鐘山、潯陽樓五日遊。假日列車經過18個小時左右的行駛於翌日11:42抵達了九江火車站。當數百遊客浩浩蕩蕩地走出車站時,記者看到大多數都是舉家出遊,其中也有部分同學、同事、親朋好友的結伴而行。只見人們的臉上大都洋溢著開心的喜悅和快樂。“五一”的長假的確是為眾多的上學、上班族們提供了極好的旅遊休閒時機。由於旅遊團的格外龐大,為了保證旅遊質量,旅行社制定了輪換式的旅遊計劃,一部分去廬山;其餘的則先到石鐘山。記者所在的團剛好被安排先遊石鐘山。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遠眺鄱陽湖(攝影:馮贛勇)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來往的大型運輸貨輪(攝影:馮贛勇)

20多輛旅遊大巴按旅行社的方案離開九江車站向著不同的方向駛去。記者所在的團隊經過大約40多分鐘的行程,抵達了位於湖口縣雙鍾鎮的石鐘山風景區的山門前。由於正值黃金週旅遊旺季,湖口不大的雙鍾鎮人流如潮,異常熱鬧,到處停靠的都是前來旅遊的各種車輛。把石鐘山風景區的山門都堵了個嚴嚴實實。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眺望鄱陽湖大橋(攝影:馮贛勇)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曾國藩像及上諭亭 (攝影:馮贛勇)

旅遊團一行首先順著石鐘山景區的外牆下行來到了鄱陽湖畔。作為我國第一大淡水湖的鄱陽湖上承贛、撫、信、饒、修五河之水,下接我國第一大河——長江。資料記載:鄱陽湖在古代有過彭澤、彭湖、官亭湖等多種稱謂,在漫長的歷史年代有一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演變過程。其經過漫長的地質演變,形成南寬北狹的形狀,猶如一隻巨大的寶葫蘆系在萬里長江的腰帶上。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石鐘山上園林一角(攝影:馮贛勇)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石鐘山上的廊窗(攝影:馮贛勇)

鄱陽湖由於帶有大量水蒸氣的東南季風影響,年降雨量在 1000 毫米以上,從而形成“澤國芳草碧,梅黃煙雨中”的溼潤季風型氣候,併成為著名的魚米之鄉。鄱陽湖上名山秀嶼,比比皆是。湖口縣的石鐘山、大孤山,都昌縣的南山和老爺廟,星子縣的落星湖,風光如畫,景色宜人。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船亭房簷上木雕(攝影:馮贛勇)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石板小路將景區相連(攝影:馮贛勇)

遊客們登上游船駛離湖畔回首望去,翠綠的石鐘山風景區歷歷在目巍巍壯觀。特別是山頂的臨湖塔異常雄偉。隨著離石鐘山景區的遠去,遊客們開始飽覽鄱陽湖秀麗的湖光美景。在湖口的這片水域剛好是贛江與鄱陽湖的交匯處。極目遠眺水分兩色,天然繪成了一幅壯觀奇妙的《涇渭圖》。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石鐘山紫雲廊. (攝影:馮贛勇)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石鐘山迴廊(攝影:馮贛勇)

記得2004年“五一”記者駕車前往景德鎮途徑這裡時,從鄱陽湖大橋上遙望鄱陽湖,感嘆湖水不夠旺。但如今身處湖中暢遊,那種鄱陽湖缺水的感覺已蕩然無存。往來於湖中的一艘艘大型運輸貨輪不僅是湖中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而且足以證明鄱陽湖仍充滿了巨大的生機和活力。“鄱陽湖,美麗的湖,神話的湖,充滿詩情畫意的湖,像一個淡妝素抹的少女,含情脈脈地笑迎每一位光臨的遊客神遊鄱陽湖。”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蘇東坡像(攝影:馮贛勇)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山上的石鍾亭(攝影:馮贛勇)

在記者看來,如果說登廬山是遊山玩水的話,那麼遊石鐘山則是多了一層懷古的意味。走入石鐘山景區,幽幽迂迴的鐘聲不時響於耳畔,那種懷古之情也頓時油然而生。想當年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夜遊石鐘山,感嘆酈道元之簡,李渤之陋,寫下了千古流傳的絕篇佳作《石鐘山記》。後人考證石鐘山,因其山形地貌,形如倒扣於鍾;湖水拍岸;兩石相擊,聲如洪鐘。感慨石鐘山的確名不虛傳。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石鐘山船亭(攝影:馮贛勇)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石鐘山庭園(攝影:馮贛勇)

有道是“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記者以為石鐘山就是極好的例證。石鐘山山高只有61米,全山面積也才九萬平方米。可以說即不高也不大。但其確是喀斯特熔岩,第四紀冰川遺蹟,控江扼湖,為“八省通衢”,集亭、臺、樓、閣、塔、榭、舫、廊等20多種古典建築為一體,是典型的江南園林。聯合國專家稱石鐘山集風光、古蹟、名勝、園林於一身,堪稱世界之最。所以石鐘山作為中國千古奇音的第一山,被聯合國列為了世界文化景觀。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天下奇音第一樓(攝影:馮贛勇)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翠綠石鐘山(攝影:馮贛勇)

來石鐘山遊覽,不僅因蘇軾的《石鐘山記》使人生髮出一股懷古情結,更是由於陶源明、酈道元、謝靈運、李白、白居易、王安石、黃庭堅、文天祥等歷代的文人墨客,都曾在這裡留下了許多優美動人的詩篇而吸引海內外的遊客們慕名懷古而來。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江天一覽亭(攝影:馮贛勇)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石鐘山忠烈祠(攝影:馮贛勇)

石鐘山風景區裡條條石板鋪就的山間小道將各個景區相連。順著山道遊走其間,可謂數步換景,滿目皆秀。石鍾亭、紫雲亭、泛舟巖、忠烈祠、江天一覽亭、船亭、臨湖塔等30多個景觀相繼會映入遊客的眼簾。景區中的長廊、庭園、竹林、碑廊、水潭、魚兒好似一幅幅形態各異的圖畫。人們徜徉山中凝思神往,在那處處通幽的景觀與大自然的美妙和諧氛圍中,好像唐宋大家們吟詩作賦的動人情景猶在眼前。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頂仰望臨湖塔(攝影:馮贛勇)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石鐘山泛舟巖(攝影:馮贛勇)

站在石鐘山頂向鄱陽湖遠眺,遼闊的湖水一望無際,遠方的綠洲與南來北往的船隻交相輝映,奇山聖水,百鳥相鳴翱翔,湖光山色的美景盡收眼底。據說在石鐘山頂觀賞鄱陽湖傍晚的美景更是令人神往。當夕陽西下時,萬道霞光會把一湖碧水映得紅彤彤,景色十分壯觀。彭蠡夕照,更有漁舟唱晚,充滿鄱陽湖的風情。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石鐘山長廊(攝影:馮贛勇)

江西旅遊:九江湖口石鐘山懷古(圖文)

記者在石鐘山採風(攝影:王樹洪)

旅遊團圓滿結束了石鐘山的遊覽驅車回返。有意思的是,雖然此次是江西九江遊,但記者所在的團隊當晚卻過了九江長江大橋,下榻在長江北岸的湖北黃岡小池口某賓館。更有趣味的是,晚飯後出賓館兩元錢打個摩的就能把人帶到小池口老街的鬧市,可以讓久居大城市的遊客充分體驗一把鄉間晚市的熱鬧景象。(圖文:馮贛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