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為當時國力最強的國家,為何古羅馬和古中國沒有掰過"手腕"

"友好"的古羅中關係

1.阻止兩個大國的摩擦的因素是時間的車轍重合不到一起?

這裡我們拿古羅馬和古中國前後的大小事件來研究並討論,為何同為同一時期最強的兩個國家沒有發生過摩擦。

羅馬王政時期(公元前753年——公元前509年)。公元前509年,暴虐無道的塔克文被驅逐下臺,標誌著羅馬王政時期的結束,而後羅馬共和國建立。

同為當時國力最強的國家,為何古羅馬和古中國沒有掰過

公元前450年,十二銅表法的頒發奠定了古羅馬成為大國的文化與政治的基礎。公元前5世紀,羅馬戰勝拉丁聯盟與伊特拉斯坎人,又征服意大利半島南部的土著和希臘人的部分城邦,成為當時地中海最大的國家。同時期的中國,一直處於四處動亂的群雄割據時期。

公元前5世紀——公元前396年,羅馬與伊特魯亞國的城邦——維愛爆發了戰爭。這場戰爭最終以維愛戰敗作為結尾,羅馬轉而大肆進攻伊特魯亞本土,伊特魯亞在羅馬多次攻勢下變得一蹶不振。這一戰,羅馬的領土直接翻了一倍,一度越升成意大利最強國。

同為當時國力最強的國家,為何古羅馬和古中國沒有掰過

後來羅馬發動了三次大規模的戰爭,這三場戰爭對古羅馬後來的強盛至關重要,歷史上稱為"布匿戰爭"。同樣時期的中國也在進行著同樣重大的歷史事件。

第一次布匿戰爭,始於公元前264年結束與公元前241年。期間主戰場位置在地中海。前260年,由杜伊利烏斯統領的羅馬艦隊首次戰勝了安尼巴爾統領的迦太基艦隊。幾次海戰之後,羅馬計劃直取迦太基在非洲的土地,從基礎上削弱迦太基,加速戰爭的進程。但羅馬的計劃在第十個年頭正式宣告破滅,入侵非洲失敗。可是好勝的羅馬人不會就這樣退卻,他們馬上又將目光定向西西里島,公元前254年,羅馬軍隊突襲西西里島奪下了迦太基在島上最大的城市帕諾慕斯,以此為中心繼續向內推進。十三年間,迦太基抵擋不住羅馬一波又一波的攻勢,逐漸失去大部分土地的掌控權。迦太基領導層的多次決策失誤,使迦太基內部混亂,爆發了僱傭兵起義。迦太基被迫投降與羅馬。

同為當時國力最強的國家,為何古羅馬和古中國沒有掰過

此時的中國齊、楚、燕、趙、魏、韓六國形成合縱連橫之勢欲以阻止秦國的強大與統一大業。

直到這裡,古羅馬與古中國都還在起步階段,皆未進入強盛時期,就更不可能有所來往。

公元前218年——公元前201年,第二次布匿戰爭爆發。起因:迦太基作死,迦太基主帥漢尼拔受命率領6萬大軍穿過阿爾卑斯山入侵羅馬,其戰爭意義就是想報仇。羅馬直接出兵前往迦太基本土,摧枯拉朽間重創迦太基,漢尼拔回軍馳援收效甚微。迦太基戰敗,喪失全部制海權和部分領土,交出所有艦船並向羅馬賠償鉅款。這一戰是三次戰爭中最重要的一場戰爭,使地中海變成後來羅馬帝國的內海,也讓羅馬作為世界強國的地位被進一步確立。幾乎同一時期(公元前230年——公元前221年)的古中國,秦始皇正在進行掃六合,統天下的大業。先後合併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古中國正式命名為中國,嬴政自封為始皇帝並稱秦始皇。

同為當時國力最強的國家,為何古羅馬和古中國沒有掰過

此後的一段時間裡羅馬共和國東征西戰佔領了大大小小的國家,變得愈發強盛。古中國這時也在進行質的變化,當時正值秦三代專政"秦立三世而亡",公元前206年劉邦推翻秦國統治,被封為漢王。前203年,楚漢之戰重新爆發之後劉邦大獲全勝,項羽烏江自刎,劉邦借勢建立西漢,為漢代在中國歷史上潑下了第一滴墨,西漢初期消滅了異姓王族和諸呂之亂而後政局趨於穩定。漢文帝、漢景帝休養生息開創文景之治,推崇"以德化人",重視農業,清淨不擾民為政策,形成穩定的社會和百姓富足的局面。直到漢武帝上位(公元前156年),攘夷拓土。霍去病攻下祁連山,佔領河西走廊,漢武帝派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偉大的絲綢之路,帶動了東西方的文化與經濟交流,漢武帝在位時期被稱為"漢武盛世"。而在這時的漢朝興沖沖的跑到羅馬想做客的時候,卻發現羅馬此時正在進行第四次馬其頓戰爭,根本沒空管漢朝的到來,於是古中國與古羅馬第一次錯失了良好的交流機會。

同為當時國力最強的國家,為何古羅馬和古中國沒有掰過

公元前27年羅馬共和國時代結束,羅馬進入帝國時代,期間與漢代之間的來往變得稀疏。當羅馬帝國逐漸趨於穩定,其領土橫跨歐、亞、非三塊大陸時,羅馬想起了之前曾多次來往的漢朝。而不巧的是,中國當時正在經受一系列的動亂,只能暫時將絲路關閉。公元8年,王莽篡漢,西漢滅亡,期間爆發了綠林赤眉起義。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經過一段時間的繁榮,中後期的東漢也發生了叛亂——最著名的"黃巾起義",公元220年曹丕篡漢。絲路的關閉讓"羅中"又一次失去了摸清對方的機會。

直到公元618年,中國到了唐朝時期,重新修建絲綢之路。而羅馬卻在公園395年就分裂了,所以"羅中"溝通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同為當時國力最強的國家,為何古羅馬和古中國沒有掰過

2.地域問題是否是阻礙"羅中"摩擦的又一因素

其實兩個國家也不是總在打仗的,公元前146年到公元前27年的這段時間裡,古羅馬和古中國皆處於較和平的時期。那麼這段時間裡他們是不是就可以好好的坐下來交流了呢?其實不然。如果我們從當時的絲路地圖來分析,古羅馬位於絲路的最末端,從長安出發全程6440公里,無論是商隊或是使節都差不多要走上七年,這期間還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到古羅馬,路上可能會遭遇匈奴的洗劫或是自然災害半數人被埋沒於此。而且這期間還會出現一些有趣的小插曲同樣會阻礙到"羅中"兩國的交流,比如絲路途中有個叫安息國的國家經常勸阻過往的商人,讓商人知難而退從而與安息國自己進行交易使安息國從中獲利。這些大大小小的因素都導致了古羅馬和古中國互相之間的不瞭解,所謂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身經百戰的兩國自然都深知這個道理,所以都選擇和平共處的模式。

同為當時國力最強的國家,為何古羅馬和古中國沒有掰過

3.文化與經濟在其中也起到重要影響

隨著西漢絲路的開闢,各國的文化與商品可以在絲路上自由的傳播與交易。在文化上,由於先前講過的地域相差距離較大和各小國的干預導致雙方文化之間的交流薄弱,使得兩國之間產生了一種朦朧美。當時羅馬人認為中國地域遼闊,每個人都很有錢,而且就連普通人都擁有大智慧,是一個很強大的國家。同樣的在古中國,中國人普遍認為羅馬帝國擁有世界上最精銳的軍隊,而且無論是城牆還是地板都是由黃金砌成的。正是在這樣的朦朧美之下兩國相互產生了好感。再說到經濟上,絲路為古羅馬帶來了美麗的絲綢,羅馬的貴族十分喜愛這種來自東方的特殊布料,一度將其當作身份的象徵。而對中國而言羅馬從商人手中購買絲綢等特產,也間接推動了中國經濟的發展中的一小部分。就這兩點,足以體現兩個國家之間的一種"英雄相惜"的友誼,所以"羅中"兩個大國,雖是同一時期的超級大國,但是卻沒有真的互相沖撞過,其中文化與經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同為當時國力最強的國家,為何古羅馬和古中國沒有掰過

綜上所述,這些就是古羅馬和古中國為何沒有比"手腕"的大致原因。假如歷史改變,兩個大國發生戰爭,那麼就會像亞歐大陸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形成珠穆朗瑪峰一樣,對後世的歷史產生及其巨大的影響,甚至改變現代世界的格局。那麼又會形成什麼樣的世界,就留給大家自己想象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