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酸菜缸的吉林缸窯土,如今燒出“古窯”之一的“建盞”了

宋代盛行鬥茶,所用茶具為黑瓷茶具,其中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就是福建的建窯盞,即著名的“建盞”!

小夥伴們能想到嗎?現在長春也能燒出“建盞”了,用的,就是燒酸菜缸的吉林缸窯土!

“經過兩年實驗,長春終於燒出了中國‘古窯’之一的建盞!”“是啊,關鍵用的還是吉林市龍潭區缸窯鎮的缸窯土!”這次對話發生在近日,對話的兩個人分別是來自福建建陽的國家級工藝美術師李木貴和長春本土藝術家古塵。

燒酸菜缸的吉林缸窯土,如今燒出“古窯”之一的“建盞”了

小小建盞巴掌大,長春燒出第一窯有啥稀奇?

“2003年,我提出搶救‘缸窯文化’,加速‘南瓷北移’,如今長春再度攻克技術難關,燒出建盞中難度極高的兔毫盞和油滴盞,這是一大突破。”古塵說。

現實版“三顧茅廬”結碩果

“早出窯5分鐘不行,晚5分鐘也不行,甚至溫度高或低5攝氏度,還原的建盞都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面貌。”古塵說,為了將1979年才復燒成功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建盞引入長春,他曾三度拜訪福建建陽的建盞名家孫建興。

因感動於古塵的“三顧茅廬”和“南瓷北移”的理念,孫建興帶著弟子李木貴等工作組四進長春……令他們驚喜的是,吉林缸窯土與福建紅土的鐵含量接近。通過研發,孫建興為缸窯土注入活性鐵,更好地滿足於陶瓷燒製的需要。

綜合季節、氣壓、風向、溫度、溼度等各方面因素,兩年時間裡,歷經30餘次試驗,才燒出長春建盞第一窯。

諸多“南瓷”北方放彩

“古塵木藝”被列入吉林省八大名品之一,但如今古塵的“木匠”身份卻已被人淡忘。轉折點出現在2003年第三屆中國(長春)民間藝術博覽會上。

彼時,古塵從中國陶瓷泰斗周國楨口中得知吉林缸窯土特別好,昔日在吉林省用作酸菜缸的“球磨黏土”,還大量輸出各大制瓷地區,“吉林僅僅是原料供應地,不足為外人道也,這是莫大的遺憾。”從那之後,古塵撰寫報告,首度提出“南瓷北移”。

在王錫良、周國楨等大師的助力下,他在景德鎮建起“東北藝術家創作基地”,組織吉林藝術家赴景德鎮學習,並在長春成立陶瓷創作基地,搭起交流平臺。

16年來,景德鎮陶瓷、德化白瓷、宜興陶瓷、建陽建盞……諸多“南瓷”在北國春城與缸窯土融合,綻放別樣光彩。

燒酸菜缸的吉林缸窯土,如今燒出“古窯”之一的“建盞”了

李木貴展示吉林缸窯土燒出的建盞。

火與土的藝術燃進校園

“目前,長春市和吉林市已經建起100多座窯,大批藝術家和高校積極參與,各大高校也相繼開設陶瓷專業!”古塵說,幾年來,他相繼把窯“搬”進長春大學特教學院、吉林藝術學院等5所高校,聘請李木貴等名家擔任教師,以校企聯合擴大“南瓷北移”成果。

在高新棲樂薈5樓文創中心,他還設立了體驗區,讓孩子們免費“玩泥巴”。

“很多人都知道‘China’既譯為中國,又有‘陶瓷’之意,我希望能從小培養孩子們的創意能力,觸摸中華民族傳統文化。 ”古塵說,未來將探索陶瓷藝術商品化,讓陶瓷藝術真正走進長春百姓生活,走進大眾視野,為長春的創意產業發展助力。


吉林日報社出品

策劃:姜忠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