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盞堂:極具特色與眾不同的美感—灰皮釉盞

易盞堂:極具特色與眾不同的美感—灰皮釉盞

建盞的釉色斑紋,由於變化實在太多,古今中外的學者、文人都常給予不同命名方式及分類標準,至今未曾統一。從宋代史料上看,只有兔毫、鷓鴣斑兩種專稱,至於曜變、油滴、灰被等詞均源於日本。今天,小編就帶盞友們來認識下什麼是灰皮釉吧?

易盞堂:極具特色與眾不同的美感—灰皮釉盞

在現代建盞燒製技藝中,灰皮釉在市場上還是比較少見的。主要灰皮釉也是建盞釉色中比較小品種的釉色。其實,在宋代時期,灰皮釉就比較稀少,要說精品的灰皮釉更是幾乎沒有。另一方面,現代建盞的小品種斑紋的技術還是在探索階段,按照古人的原材料和技術燒製,依然有著巨大的困難。所以當下燒不出來,或者沒有精品,也在情理之中。

易盞堂:極具特色與眾不同的美感—灰皮釉盞

而燒製灰皮的溫度需要多少呢?還原要怎麼控制才能呈現出精品灰皮釉?其實在這之前,有工藝師曾經對外發表過各種斑紋生成的溫度,在1200℃前後,這個溫度下,它褐黑相交,灰頭垢面,釉面彷彿塗了一層灰在上面似的,故取名“灰皮”(在日本被稱之為“灰被”)。

易盞堂:極具特色與眾不同的美感—灰皮釉盞

其實灰皮釉並不是真正的蒙上了一層灰,灰皮釉是因窯內氣氛、火候、火力增減、釉料比例等很多因素而產生的釉面呈色變化,釉色大多為灰黑、灰白色的。凡呈蒙灰色的釉色大多屬半生燒或微生燒品,實際對於建盞的工藝中,是屬於敗筆的。但卻實也是極具特色與眾不同的美感,在日本深受愛好者的喜歡,而成為舉世珍寶。

易盞堂:極具特色與眾不同的美感—灰皮釉盞

因此,小編總結了下灰皮釉的特徵,應該是:施釉較均勻,釉色灰黑,釉面有乳突狀,在泛灰色的釉內有一層薄薄的黑色。

易盞堂:極具特色與眾不同的美感—灰皮釉盞

何灰皮釉在宋代興盛的鬥茶中沒有被提及?小編認為,當時興盛的鬥茶主要以黑釉盞為主,這樣更可以直觀的觀察白色的茶湯。所以,灰皮釉介於黑白間不適合拿去點茶,鬥茶。因此,灰皮釉曾經也是被人們遺忘的。

易盞堂:極具特色與眾不同的美感—灰皮釉盞

其實,小編認為灰皮釉進可有黑釉之無窮魅力,退又含白色之神韻,這種可進可退的顏色,恰也應了宋代一個獨特的審美觀照——簡美,遊離與黑白之間的灰,不恰好簡美其中而深得其意麼?!

易盞堂:極具特色與眾不同的美感—灰皮釉盞

只要細細端詳灰皮小盞就不難發現,它灰中帶黑的釉色有種水墨的感覺,比黑色更隱蔽、內斂,比白色更低調、朦朧,這種內斂含蓄將莊子美學物態化,也許“無為”的顏色就是這種灰色吧。

易盞堂:極具特色與眾不同的美感—灰皮釉盞

近些年收藏家忽然對灰色偏黑的一種灰色釉有了濃厚的興趣,這種稱為“灰皮釉”或“灰背”的建盞價值逐漸升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