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对电动车主来说,“衰减”两个字是永恒的痛。虽不会像钱包遇到双11那样瞬间掏空,但衰减焦虑会像7月的梅雨季持续笼罩。从打算买电动汽车的那一刻就开始想:

它衰减了吗?

随着电动汽车行驶里程以及使用年限的增加,续驶里程会存在一定的衰减,这是正常现象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特斯拉ModelS/X 衰减实测数据

电池内部本身电化学物质的损失,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池老化,这样的衰减为不可逆的衰减(Irreversible Capacity Loss)。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而冬季温度降低,或者电芯间不一致,导致的续航里程下降,这样的衰减我们称之为

可逆衰减(Reversible Capacity Loss)。

既然“可逆”,工程师就一定会想破脑袋把它扳回来。温度原因造成的可能用量下降,续航里程缩短,会随着气温回升而恢复。而电芯间不一致也可以通过BMS(电池管理系统)来妙手回春,其中很重要的“治疗过程”就是—— “电池均衡(Balance)”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今天工程师就带你深入了解这门科学。

电芯一致性差的危害

这里可以把每个电芯看做一个碗。电池包使用初期,所有电芯的容量和SOC基本一致。

容量一致,是指每个碗的大小一样。SOC(State of Charge,荷电状态)一致,是指50ml的碗装25ml水,和40ml的碗装20ml水时,SOC都是50%,剩余容量与其满电容量的比值相同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三节状态一致的电芯都处于100%SOC(充满)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三节状态一致的电芯都处于50%SOC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三节状态一致的电芯都处于0%SOC(放空)

在这种状态下,所有电芯能同步充满和放空。电池包能充入和放出的电量最多,所有电芯的能力都可以得到最大的释放,电池包容量也可以达到最大值,此时电芯的一致性很好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但就像同一个班级总有100分和60分一样,随着使用年限和充电次数的增加,电池内部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一些小变化,电芯容量与电芯内剩余电量百分比SOC开始出现不同。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电动汽车的电池包

所有电芯同步充放电的,此时只要有一个电芯充满或放空,其他电芯便不能再继续充放电了,否则会出现过充或过放现象,这就导致:

1. 电池包内可用能量减少,从而续驶里程的缩短

2. 电池老化衰减变快,导致某些电芯在充电或者放电的过程中过流,进而导致析锂,即锂离子变为锂单质,不可再用。析锂这种不可逆的衰减,将对电池包造成永久伤害。

3. 过充过放的概率增大,长期过充可能会导致电芯起火等危险事件,长期过放会导致电芯内部结构破坏,同样增加安全隐患。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三节一致性差的电芯充电过程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电芯间出现不一致的原因?

俗话说,想治病先诊断,搞清楚“病因”很重要。电芯间的差异一般有三种:

SOC一致,容量不一致;

②容量一致,SOC不一致;

③ 容量和SOC都不一致。

第一种,SOC一致,容量不一致

这种状态就类似碗的边缘有了缺口,原本能装50ml水,但现在只能装40ml,否则就会从缺口漏出来。

充电前,三节容量不同的电芯他们的SOC是相同的,即当前电量都是满电电量的一半。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起始状态:三节容量不一致的电芯都处于50%SOC,即当前电量都是满电电量的一半。

在充入相同的电量后,容量最小的电芯达到满充状态。这时无法对电芯继续进行充电,因为如果继续充,满充电芯将会过充电,长期过充甚至会导致电芯起火等危险事件。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充电:三节电芯充入相同电量,容量最小的电芯达到满充

对这些电芯进行放电时,容量最小的电芯同样首先达到放空状态。此时无法继续放电,因为如继续放电,已放空的电芯将会过放电,长期过放会导致电芯内部结构破坏,发生危险。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放电:三节电芯放出相同电量,容量最小的电芯率先放空

对于SOC一致,容量不一致的情况,容量小的最先充满和放空,是整个电池包容量的瓶颈

第二种,容量一致,SOC不一致

这种状态类似于每个碗都是完好的,但是碗内的水量不尽相同。有的当前电量是满电状态的70%,有的是50%。

可以发现,SOC最高的电芯最先充满,SOC最低的电芯最先放空。而且此时只能停止充放电,以避免过充和过放行为发生。SOC最低的电芯是整个电池包容量的瓶颈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起始状态:容量相同的三节电芯,SOC当前电量与满电电量占比不一样。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充电:SOC最高的电芯达到满充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放电:SOC最低的电芯达到放空

第三种,容量和SOC都不一致

但实际场景往往更复杂,容量和SOC都可能不一致。这类似于有的碗有缺口,有的碗没有缺口。有缺口的碗的缺口大小还不一致。同时,每个碗里的水量也不一样。

这时候,SOC最高的电芯可能最先充满,也有可能最先放空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起始状态:容量不同,SOC即当前电量占满电电量占比也不一致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充电:SOC最高的电芯率先充满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放电:SOC最高的电芯率先放空

这个时候,无法再简单地将电芯当前的容量或者SOC作为评判标准。面对现实中更复杂的电动汽车使用工况下,检查手段和医术水平都必须升级,即对均衡逻辑判断及控制模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电芯外部能够实时测量到的变量一般有三个,将此电压,电流与温度的信息引入算法,即可得到每节电芯的SOC值、此时的可用容量。将两个数据结合,综合判断此时电芯间的不一致状态,就可以以此为依据判定电池包是否需要进入均衡状态

电池均衡如何妙手回春?

电池均衡技术主要分为两种:

主动均衡 与 被动均衡

第一种,主动均衡

另一种专业叫法是非能量耗散式均衡。其原理为将能量高的电芯内的能量转移到能量低的电芯中去。这个碗里装不下,贡献出来,转移到没有填满的碗。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从专业结构上来说,主动均衡还可以细分为开关电容式均衡,变换器式均衡以及电感式均衡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开关电容式均衡

开关电容式均衡电路为例,电容作为能量的载体,将能量较多的电芯中的能量转移到能量较低的电芯中。单一层级的均衡仅可实现相邻两节电芯的均衡。在均衡电路上再加入分层电路,可进一步实现电池组间的均衡,加速均衡速度。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分层式均衡电路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第二种,被动均衡

又称为能量耗散式均衡,工作原理是在每节电芯上并联一个电阻。当某个电芯已经提前充满,而又需要继续给电池包充电时,接上电阻,对其进行放电把能量耗散掉。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被动均衡

主动均衡电路的优势在于能量损耗较小,但是其回路成本高,拓扑结构复杂。而且电容和电感的体积大,会导致空间需求大等。因此在电动汽车上的应用量较小。如何攻破主动均衡在结构硬件上的难题,是目前各BMS研发团队的研究重点之一。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被动均衡电路的优点是结构简单,布局成本低,硬件实现简单等,在电动汽车上广泛应用。

但同时,被动均衡的缺点也很明显。多余的能量会直接转化为热被耗散掉,能量使用效率低。如果在行车中使用被动均衡,还可能会对续驶里程产生影响。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另外,均衡产生了大量热,对电路稳定性也存在一定的影响。因此,对被动均衡电路来说,一个优秀可靠的均衡控制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其实不论是主动均衡还是被动均衡,如何让每个碗都尽量的多装水,同时也可以将碗内的水都尽量放空,是设计的最终目标。

通过BMS系统均衡控制策略,可以在不影响车辆续驶里程的情况下,综合电芯的容量,SOC,温度及工作状态等特征,分时择机对电芯进行均衡,确保电池包的最佳容量状态,提升综合续驶里程。

电池衰减,真的是新能源汽车“无解的痛”吗?

可逆衰减较少,电池包整体的衰减速度当然也就放慢了。

你的电池焦虑感是否可以减轻了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