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爭輝南通人丨張敬禮:愛國的民族實業家

提起大生紗廠,先賢張謇的名字如雷貫耳,但知曉另一個名字——張敬禮的人卻不多,張敬禮是張謇的侄子,在張謇辭世後,曾幫助主持打理大生事務,解放後,他毅然將資產轉移回南通,恢復生產,並帶頭支持公私合營,受到毛主席讚許。今天的“為國爭輝南通人”,我們就來認識這位愛國實業家——張敬禮。

1926年,張謇逝世 ,根據其遺願,其子張孝若繼承父業,兄張詧、侄張敬禮輔佐。然而1935年、1939年,張孝若、張詧先後辭世,大生企業和張氏集團的重擔全部壓在了張敬禮一個人的身上。

解放戰爭勝利前夜,潰退的國民黨試圖將大生企業的資產設備轉移至臺灣,張敬禮與其鬥志鬥勇,一方面將部分資產轉移至香港,另一方面,將大部分資產裝船藏匿“海上漂”。南通解放後,他在第一時間將資產設備原料悉數運回。

1952年,響應社會主義改造號召,張敬禮帶領大生企業率先實現公私合營, 張氏企業從一個資本主義私有制企業,轉變為一個為社會主義服務的企業。

1956年春,毛主席親自聽取了張敬禮關於江蘇和大生企業公私合營的情況彙報,充分肯定了他的愛國舉動及大生各廠公私合營後取得的成績。解放後,張敬禮歷任江蘇省紡織工業廳廳長、省政協副主席、全國工商聯副主席等職,為我國工商業發展和統一戰線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