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100萬買來這場教訓,這就是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輕易購買保險

有句話說得很對,如果一個人不幸離世,不是因為意外,就是因為疾病。

《2018中國人健康大數據》顯示:

超70%的中國人有過勞死危險

平均每10秒就有一個人罹患癌症

平均每30秒至少有一人死於心腦血管疾病……

大數據面前,無人能獨善其身。現在的我們,經常熬夜、生活不規律,精神壓力大,身體時刻承受疾病風險,不是已經患病,就是正在患病的路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如果有一天,我們躺在病床上,需要幾十萬的醫療費,而子女拿不出這筆錢,該怎麼辦?

放棄治療?還是讓孩子賭上全部家產去治病?

花100萬買來這場教訓,這就是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輕易購買保險

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例子,因為治病一夜返貧。

前段時間,看到一則新聞,說的一位媽媽胃癌住進ICU病房,最後賣了2套房、花費100多萬。

很多讀者留言表示,一場大病,對任何一個普通家庭來說,都是一場噩夢。

花100萬買來這場教訓,這就是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輕易購買保險

一場大病,動輒需要幾十萬的醫藥費,醫保能報銷的只是杯水車薪,後續的康復費用,收入損失,對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是沉重的經濟壓力。

現在我們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中間還有各種房貸、車貸,真的是不敢病,也病不起。

花100萬買來這場教訓,這就是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輕易購買保險


疾病和意外是已知的風險,我們雖然無法阻斷風險,卻可以努力將風險損失降到最低。

很多人想到了購買商業保險。(本文不推薦保險)

但是,如果對保險不瞭解,我不建議你輕易購買保險。我們身邊很多人都因為買錯保險,出現無法理賠的情況,不但無法獲得保障,還白花了冤枉錢。

我們每天忙於工作,根本沒有時間去研究保險,也看不懂上百條的保險條款,想給自己和家人配置保險,也不知如何下手。

以及如何避免踩坑。這些情況要避免!


01、風險太偶然,輪不到我

意外和明天哪個先來臨,誰也不知道。心存僥倖,其實是一種鴕鳥心態。一旦發生風險,對自己、對家人意味著巨大的傷害。


保險是愛,是對家人的責任,它不能阻止風險發生,卻能緩解風險的傷害程度。

02、我有社保,不需要保險

醫學上有5年生存率的說法,意思是:一個人在重疾治療結束後,若能平安度過5年,就表示過了危險期,復發的可能性就比較小了。


這5年要多休養,少操勞。意味著5年期間收入會減少,而康復費、家庭生活費、孩子的學費、老人的贍養費,卻會增加。


如果購買了50萬保額的重疾險,這筆賠付金不僅可以用來治病,多出來的錢還可以用來支付家庭的生活開支。


所以商業重疾險也叫“收入損失險”,它給你最全面的保障

03、經濟負擔重,沒有閒錢買保險

“我家收入一般,保險是有錢人才買的”,其實你錯了。


收入越低,意味著抗風險能力越低,隨便搜一搜就會發現,每天都有很多家庭正在因病返貧,因此,保險對於普通人來說,意義更大,更需要買好!


認真想一下保費支出只是總家庭收入的10%左右,真的會絆倒日常生活嗎?


錢多有錢多的保障,錢少有錢少的產品,最怕的是忽視風險,刻意裸奔。


04、孩子最重要,先給孩子買

給孩子買保險確實重要,但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才是最需要買保險的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乎?一個家庭裡,誰是孩子真正的“保險”,正是家庭的主要經濟支柱。稍微思考一下,就明白買保險的正確順序。

頂樑柱一定是優先參保對象


花100萬買來這場教訓,這就是為什麼我不建議你輕易購買保險

除此之外還有幾類保險,坑了你很多錢!


1、返還型保險到期返本,不花錢白得保障

入坑率:99.99%

損失程度:★★★★★

真相1:返還型保險的本質是保險公司多收取一部分保費去投資,用多收的保費及投資收益來返還消費者保費,但由於預定利率的限制,我們最後拿到的利率大概率還不如銀行的活期存款高;

真相2:返還有條件,通常約定**歲前未觸發理賠才可以返還保費,如果觸發理賠就不再返還保費,實際上是花了返還型保險的錢買了消費型保險;

要知道,通常情況下返還型保險的保費是消費型的3倍,為了少的可憐的收益,多花了3倍的錢,實打實的做了冤大頭!

2、“假”的重疾險

入坑率:99.99%

損失程度:★★★★★

告訴你是款重疾險,然而保單的名字卻叫:

**終身壽險,**終身壽險(分紅型),**終身壽險(萬能型),**兩全保險,**兩全保險(分紅型)

這類產品,主險是壽險,附加了一個重大疾病,這個附加的重疾要另外收錢!!重疾險佔用了壽險的保額,重疾險和壽險,不是“和”而是“或”的關係,是二者選其一的關係。相當於花了2份錢,只買到了1份保障!虧到吐血…

諸如此類的保險“坑”還有很多。保險是個專業又複雜的金融產品,想要深入研究並買好保險,並非朝夕之間。

踩坑、買錯的常態,我們該如何避免? 跟著錢叔學保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