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除尿管後,出現排尿困難該怎麼辦?

拔除尿管後,出現排尿困難該怎麼辦?

臨床中經常會碰到拔了尿管後尿不出來的患者,據資料統計,插尿管的患者中有一半以上會在拔除尿管後有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難,可能會第一次排尿延遲、排尿特別費力、嚴重的患者會發生尿瀦留可能還需要再次插入尿管。這樣不光會給患者帶來痛苦,也會增加尿路感染的風險,因為尿液把尿路里的細菌等沖刷出來,排尿不暢沒有尿液的沖刷作用,細菌就會在尿路生長繁殖導致感染。所以採取措施促進排尿是非常有必要的,那麼,拔除尿管後解不出小便該怎麼辦呢?

拔除尿管後,出現排尿困難該怎麼辦?

拔除尿管後排尿困難的常見原因如下:

(1)環境因素:醫院不是患者熟悉的地方,尤其病房內通常是多人合住,如果術後拔除尿管後在床上排尿會讓患者感到非常尷尬、緊張。

(2)文化程度:文化程度越高,心理需求越高、越豐富,生活習慣越文明,就越不習慣在床上用尿壺、尿盆排尿。

拔除尿管後,出現排尿困難該怎麼辦?

(3)性別差異:女性患者由於尿道生理方面的特點,而且臥床不方便用便器,又會擔心尿液溢出把床單、衣服弄溼等顧慮比較多,所以女性患者尿不出來的發生率比男性患者高。

(4)訓練程度:術前沒有進行床上排尿訓練,或者沒有掌握要領,手術後突然躺著小便不習慣難以排出。

(5)尿管留置時間長:人正常的生理是尿液在膀胱內積聚了一定量以後刺激到神經產生尿意,但是插入尿管後持續引流尿液抑制了正常的反射,引起排尿的膀胱逼尿肌功能下降,時間越長功能降低的越多,拔除尿管後越不容易排尿。

拔除尿管後,出現排尿困難該怎麼辦?

拔除尿管後解不出小便的對策如下:

(1)預防:床上排尿習慣養成需要一個過程,一般需要3-5天。所以計劃拔管前就要做好心理建設,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讓患者知道拔除尿管後排尿對康復的意義。

(2)飲水:督促患者要多喝水,鼓勵拔管後儘早排尿。多喝水可以增加腎臟產生的尿液增加,膀胱的充盈感增強,刺激產生排尿反射。許多患者會因為疼痛等恐懼排尿而拒絕喝水,這樣尿液濃縮對尿道的刺激會更大反而增加排尿疼痛。

拔除尿管後,出現排尿困難該怎麼辦?

(3)創造排尿環境:為患者創造一個能保護隱私的環境,減輕患者的心理影響,如果病情允許可以協助患者蹲位或坐位排尿。同時還可以有外界刺激,例如同流水聲、口哨聲、溫水坐浴等方法增加排尿意識。

(4)指導正確的排尿方法:床上排尿時,先幫助患者放好便器,然後囑咐患者深呼吸放鬆,然後排尿時可以用手輕壓膀胱,促進排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