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前技術中勾對角的要領

網前勾對角線,是羽毛球網前技術中要求手法比較細膩的技術之一。它最大的特點就是身體的移動方向與出球方向不一致,具有一定的迷惑性。

根據擊球點所處的高低位置不同,一般分為網前高手位勾對角球和低手位勾對角球兩種擊球方式。高手位主動擊球時,可以突然使來球改變飛行的路線,從而迫使對方改變原來的直線移動方式。球路的突然變化往往能夠出其不意,增大對方移動和還擊的難度。低手位被動勾對角線時,往往能夠達到“峰迴路轉”的效果,球的飛行軌跡避開對方網前的直線封網,避其鋒芒,置己於死地而後生。

網前技術中勾對角的要領

在比賽中靈活運用勾對角技術,通常用來對付場上直線移動速度較快、但身體轉動不夠靈活的大個對手。以下講解均以右手持拍為例。

正手勾對角球動作要領

準備動作:側身對正手網前,右腳在前,膝微屈,前腳掌著地,右手握拍於體前。

引拍:朝來球方向前跨一步,提高身體重心,前臂要往前上方舉,拍子前伸,稍上仰,斜對球網,迎著來球。

擊球:爭取高點擊球。擊球瞬間,前臂內旋往身體左側拉收,手腕由稍後伸至內收,閃腕揮拍,撥擊球託的右側下部,使球沿對角方向飛行。擊球后,球拍回收至準備姿勢。擊球時的關鍵動作是手腕的“撥”,拍面由準備迎擊來球時與地面平行變為擊球后的垂直狀態。拍面“由平變豎”的過程也恰恰是球拍整個加速擊球的過程,擊球時手腕動作要輕巧隱蔽。

反手勾對角球動作要領

準備動作:側身,反手握拍於身體左側,右腳在前,屈膝,前腳掌著地。

引拍:右腳向反手位來球方向跨出一步,提高身體重心,採用反手握拍方式,前臂向前上方伸,斜對球網。

擊球:肘部突然下沉,同時前臂稍外旋,手腕由稍屈至上伸,閃腕,拇指內側和中指把拍柄往右側一拉,其他手指緊握拍柄,勾擊球託的左側面,使球沿著對角線方向飛行。整個擊球技術動作的關鍵是肘“下沉”和手腕“背屈”要同步完成,拍面由準備迎擊來球時的平伸變為向上翹起,擊球的動力就來源於這一拍面的變化。擊球時,要求球拍的前伸準備位置要稍稍超前於來球的下落路線,以獲得回拉手臂擊球的空間。

常見問題

1、勾對角線時採用切擊球的方式

網前採用勾對角線技術時,很多人喜歡採用切擊的方式擊球。雖然球的路線控制得也比較穩定,但是這種擊球方式的最大問題是容易暴露擊球的意圖。

切擊球的方式,首先是球拍面在擊球前就已經呈傾斜的狀態,拍面的朝向也正是出球的方向,對手很容易從拍面和球拍的切擊方向判斷出對角線的球路。此外,採用切擊的方式回球,擊球動作較大,也易被對手察覺。

2、球過網後,落點離網太遠

回球落點離球網太遠,主要原因是擊球后,球過早越過球網,球過網後繼續飛行,這必然造成落點離球網遠。

勾對角線時,儘量讓球在自己球網一側的飛行距離長一些,這樣球在飛行的弧線最高點越過球網後就會落得離網近一些。

練習時,可以在球網上方擺放一顆球作為障礙物,讓回球在障礙物的後面越過球網。

3、擊球動作不夠隱蔽

網前勾對角線技術的成功與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回球的質量。但是網前技術出手動作的一致性與突變性,也是影響這一技術成功運用的重要因素。

網前技術中勾對角的要領

造成動作不夠隱蔽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採用切擊方式,擊球動作較大,一致性差;二是身體朝向出球方向,擊球前後眼睛注視球飛出的方向。這些下意識的肢體行為都會暴露勾對角線的意圖,也會為對手提供判斷的線索。因此練習中一定要注意這些不經意的小動作。

對練習的建議

1、練習時,要遵循由簡單到複雜、由慢到快的原則。初步掌握時,先採用多球練習的方式原地擊球,當形成一定的手感後,再配合腳下的移動步法練習。擊球的質量要逐步提高,可適當在場地上畫出回球的落點範圍。隨著球路控制的精準性提高,落點範圍要逐漸縮小。

網前技術中勾對角的要領

2、擊球要保證落點和弧線的精準,就要注意擊球點離球網的遠近。當擊球點離球網較近時,出球的方向要儘量與球網方向平行,夾角較小;當擊球點距離球網較遠時,出球的方向與球網夾角要大一些。練習時,要注意調整拍面角度,控制出球方向。

3、主動回球與被動回球都要進行練習。雖然在羽毛球對抗中提倡“搶高點、搶前點”,但在實際的比賽對抗中,被動回球是難免的。因此從實戰的角度出發,不僅要練習高手位的主動勾對角技術,還要練習低手位的被動勾對角技術。練習中儘可能嘗試在不同高度回擊來球,體會不同擊球力量和控制球不同飛行弧線時的細小差異。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