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新四軍與日本議和?是日軍單方面求和

抗戰時新四軍與日本議和?是日軍單方面求和

揚帆(資料圖)

近幾年網上曾流傳一則“消息”說,中共在抗戰期間,曾揹著浴血抗戰的4萬萬同胞,秘密與日本最高軍政總部議和。一時間,汙衊中國共產黨不抗日的莫須有罪名甚囂塵上。

可是,筆者通過閱讀揚帆(1912-1999)口述、丁兆甲整理的《揚帆自述》(群眾出版社,1989年5月版)和《斷桅揚帆——蒙冤25年的公安局長》(群眾出版社,2001年9月版)兩部書,方知當年確有中共和日本最高軍政總部接觸之事,但不是去“議和”,更沒有達成過什麼協議。

揚帆時任中共中央華中局敵區工作部部長。他上任不久便受命與日本侵略軍岡村寧次總部接觸。

那是1944年上半年的一天,中共中央華中局代理書記兼新四軍政委饒漱石找到揚帆,叫他負責接待審查一位從南京監獄放出來的名叫紀綱的人。此人自稱是我們的情報工作幹部,是南京日軍“華中派譴軍總司令部”岡村寧次派來的,說有重要信息向新四軍傳達。

揚帆接待並與紀綱面談,後經多方查證,紀綱(1902-1996)確為我黨派駐南京領導情報工作,他在南京以中醫作為職業掩護。他領導下有兩個重要情報幹部,都是中共黨員,一位是汪錦元(1909-1992),原是留日學生,被安插在汪精衛身邊當秘書,汪精衛的妻子陳璧君也很賞識他。他曾經獲得汪精衛與日本人談判的秘密條約等重要機密並送到黨中央後,得到周恩來的稱讚;另一位是陳一峰(化名,也叫陳汝周。真名叫倪兆漁1908-1974),是汪偽中央通訊社的採訪主任,他們和一個日本進步記者西里龍夫經常交換日偽方面的情報。西里龍夫後被日方發覺逮捕,供出了與紀綱、汪錦元、陳一峰、鄭文道(1914-1942,鄭文道被捕後即犧牲,1982年被追認為烈士)等人的關係,因而也均被捕,押送日本。日本東京戰時法庭判決上述人員死刑,因陳璧君對汪錦元相當器重,堅決要求汪精衛出面干預,在汪通過“外交部”與日方交涉後,汪錦元等3人被押解回上海,改判為無期徒刑。可是,日軍岡村寧次總部為何現在要把紀綱從監獄中放出來,並不加掩飾地派他到新四軍來呢?

原來這和當時日本侵略者日益走向窮途末路的形勢有關係。

1941年是德、日、意3個法西斯國家發動侵略戰爭的頂峰時期,其兇焰不可一世。但1943年9月,意大利首先向英、美、蘇無條件投降; 1945年5月,德國無條件投降。與此同時,美國也加緊了對日本的進攻,不斷用飛機轟炸日本本土。在中國戰場上,八路軍、新四軍抗擊了侵華日軍的64%和偽軍的95%,並從1944年初起開始局部反攻。此時,日本已明顯感到滅頂之災即將來臨。而蘇北新四軍是它心臟邊上的一顆釘子,更使它坐臥不安。日軍為了縮短戰線,早日拔出深陷在中國的泥足,急於想找新四軍聯繫,妄想與新四軍取得某種默契,卻苦於無門。其實,之前,日軍曾幾次派人和新四軍搭線,均因被頂回去。此刻,日軍想到了關在監獄中的紀、汪、陳3人,想派他們當說客,妄想通過他直接找到新四軍上層領導關係,以延緩他們失敗命運。但遭汪、陳的拒絕,紀綱倒是“爽快”,同意出獄。

紀綱被送過江後,輾轉到了新四軍軍部,向饒漱石報告了日本人的意圖。面對如此重大問題,華中局請示了黨中央,批准可以和日本人秘密接觸,目的是為了搞清楚對方的真實意圖。

經中央批准後,饒漱石派紀綱回南京向日本人通報我方同意進行秘密接觸的意向。1945年6月間,紀綱從南京帶回來了岡村寧次總部的3個日本人,他們都改穿了中國便服,按照事先安排來到六合縣竹鎮附近的一個村子。新四軍首席代表彭康(1901-1968,華中局宣傳部長,曾留學日本)、梁國斌(1910-1980,新四軍保衛部部長)和揚帆參加談判。

來的3個日本人,為首的叫“立花”,據說是日本天皇的乾兒子,曾任憲兵隊長,後任岡村寧次總部參謀處二科對中共工作組長;一個叫“原”,一個叫“梅澤”。見面後,這3個日本人先說了些對新四軍很敬佩之類的好話,接著提出他們奉命來向新四軍談“局部和平”的意向,當即遭到揚帆等人的拒絕。日本人以為新四軍嫌他們身份低,不信任他們,因此他們提出希望新四軍派負責官員去南京和岡村寧次總部首腦直接談談,表示絕對保證來去安全。為了取信於新四軍,甚至表示他們願意留下作“人質”。

新四軍軍部考慮正式派人去和日方上層接觸,這對進一步觀察瞭解日本人的意圖和動向,向中共中央提供研究全面敵情作參考極為有利。

軍部決定派揚帆去南京,並與來的3個日本人同去,以表示新四軍大義凜然、無所畏懼的氣概。行前,華中局專門為揚帆開了歡送會,與會的一些負責同志對揚帆深入虎穴的行動均表示讚譽,叮囑他要注意安全。揚帆表示:“這次是日本人乞求於我,估計日本人不敢對我下毒手,但萬一日本人翻臉不守信義,我也作了準備,無非一死而已,請同志們放心。”之後,揚帆便和紀綱及那3個日本人去了南京,住在日方安排的將校(級)軍官招待所內。

次日,日軍“華中派遣軍總司令部”參謀處二科主任參謀(代理科長)喬島代表尾琦大佐設宴歡迎揚帆。

第三天,日軍華中派遣軍的副參謀長(也是主管特務工作的)今井武夫和揚帆見面。今井主動向揚帆提出,有一個皖南新四軍的政治幹部押在南京,問是否要帶回去,以此想讓揚帆先向他提出要求。揚帆知道日方提出的那個幹部是可恥的叛徒,便拒絕了。今井接著提出日方希望在華中和新四軍達成局部和平的協議,甚至願意讓出8個縣城給新四軍,希望新四軍將來能和日方合作,共同對付美英和蔣介石軍隊。此言即暴露出日軍的真實意圖,他們是怕新四軍和美國軍隊合作。

其實,此前曾發生幾件事讓侵華日軍惶恐不安。其中一件至為重要,即1943年夏從湖南衡陽國民黨飛機場起飛去日本轟炸的美軍B29轟炸機在返回途中,在我蘇北鹽阜地區上空,因飛機發生故障,機上人員跳傘降落在建陽縣湖垛鎮日偽據點附近。當地民兵游擊隊為搶救美國飛行員與湖垛日偽軍發生戰鬥,最後救出5名飛行員。新四軍3師副師長張愛萍和洪學智接見他們,後送交淮南抗日根據地的新四軍軍部轉送他們回去了。這件事,使美方感到華中敵後抗日根據地戰略地位的重要性。當時美國駐華軍事代表史迪威將軍,在1944年曾提出美國在裝備蔣介石的同時,也應裝備活躍於太平洋海岸線的八路軍、新四軍。這個主張曾得到美國總統羅斯福的支持,並派以包瑞德為首的美軍觀察組赴延安,同解放區軍民建立了友好的關係。日本人和美國人都清楚,黃海和東海岸邊遼闊的農村基本上都是在中國共產黨新四軍的抗日根據地內,這一地區也是最接近上海和南京等城市的。如果美軍要在這些地區成功登陸或空降,是離不開新四軍支持的。

揚帆明白日本人這話中的圈套,便向日方說,我可以聽聽你們的建議,但是我現在不願意具體討論這些問題,我可以把你們的意見帶回去請示新四軍領導;同時,他藉機向日方就目前的軍事形勢作了簡要的闡述。

今井知道談不下去了,第四天又由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以岡村寧次代表的名義出面來見揚帆。小林是日本天皇的親弟弟,身份不一般的,他知道要具體談判已不可能,便向揚帆說:“我們雙方既然有友好的意向,具體問題先不談,希望保持聯繫。”

後來揚帆回到新四軍總部,即向華中局和軍部作了彙報。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3國政府發表了《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8月6日,美國飛機在日本廣島投下了第一顆原子彈;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8月9日,蘇聯百萬紅軍進入中國東北。同時,毛澤東主席發表《對日寇的最後一戰》聲明;8月10日和11日,朱德總司令連續發佈了受降及配合蘇軍作戰等7道命令。我軍在前線各地開展了全面反攻。

8月15日夜,饒漱石突然派人找揚帆。饒漱石一見到揚帆就說,他剛收聽了美國電臺的廣播,日本天皇宣佈無條件投降了。揚帆聽了,興奮得好一陣說不出話來,滿臉淚水。第二天,華中局即派揚帆和紀綱趕去南京找岡村寧次談判受降;同時,新四軍軍部迅速部署在南京周圍的部隊隨時準備入城。

揚帆和紀綱星夜啟程,到達南京時,日本天皇也已正式宣佈無條件投降。揚帆沒有直接去找岡村寧次總部,他住在我地下黨一位同志家裡,並派紀綱先去試探日方態度。

紀綱見了日軍指定和新四軍聯絡的立花等三人,提出朱德總司令向岡村寧次下達的命令,要日方就近向新四軍繳械投降。日方答覆說,根據《波茨坦公告》的規定,日軍只能向國民政府投降,希望新四軍方面諒解。

揚帆此時也已獲悉蔣介石恐我軍受降,並下達3道命令,要解放區軍隊“就地駐防待命”,不得向敵偽“擅自行動”;向偽軍打招呼,“切實負責維持地方治安”,實是為了抵抗人民軍隊的受降;而下令他的嫡系部隊“積極推進”和我軍爭奪受降。

美國的麥克阿瑟以遠東盟軍總司令的名義對日本政府和中國戰區的日軍下令,只能向蔣介石政府及其軍隊投降,不得向中國人民武裝力量繳械。偽南京市市長馬超俊也發表談話透露,陳公博將以36萬大軍警備南京、上海、杭州三角地區,完整交給蔣介石,阻止八路軍、新四軍接收。揚帆親眼看到蔣軍軍官已來南京。揚帆覺得此時再去找日軍談受降已無益處,便在南京城裡部署我軍情報人員準備配合新四軍攻城部隊等一些工作後便迅速趕回軍部報告。新四軍和岡村寧次總部的秘密接觸至此結束。(江蘇宿遷市紀委派駐紀檢七組 趙連軍)來源: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