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建造紫禁城时铺地都用金砖,600年不损坏,一块能卖50万

紫禁城是现存最大的宫殿群建筑,承载着明清两代的历史。永乐时期国家比较富足,所以建造紫禁城可谓不惜工本,从永乐4年开始,一直到永乐18年,举国家之力,整整建造了14年之久。

至今,紫禁城依然巍峨壮丽,从红墙琉瓦、瑞兽飞龙到三大殿漫地的御窑的金砖和栩栩如生的“九龙壁”砖雕,一砖一瓦在宏伟建筑上的一招一式,无不彰显昔日风采。故宫铺地用大型方砖系用澄泥制成,质地坚硬,表面漆黑发亮,敲打时有金玉之声,故称金砖。

明朝建造紫禁城时铺地都用金砖,600年不损坏,一块能卖50万

故宫

紫禁城金砖烧造与使用

这种金砖是明成祖朱棣下令苏州五府专门烧制,在金砖的侧门多印有“苏州府督造”的字样。因苏州府地处运河旁,土质细腻,含胶状体丰富,容易澄浆 ,制成的金砖坚硬密实。几百年过去了,依然光润似玉,踏上去不滑不涩,体现了古人陶瓷工艺的高超。

金砖的规格为二尺二、二尺、一尺七,相同尺寸的金砖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其产量极为有限。据记载,永乐时期为了建造紫禁城一共烧制过5万块金砖,一共花了三年的时间。烧制完的金砖运到紫禁城后,为了铺设时能严丝合缝,把合格的金砖进行磨制,二尺宽的金砖一个瓦匠和2个壮汉一天只能磨五块。

明朝建造紫禁城时铺地都用金砖,600年不损坏,一块能卖50万

故宫大殿金砖

经过20道贡献,3个月方能烧制成功

据《天工开物》记载,制造金砖的工艺过程为选土、练泥、澄浆、制 坯、阴干、入窑烧制六道工序。每道工序又有详细分工,如选土分捶、晒、舂、磨。澄浆分淘、晾、揉、 踏……此砖要经过二十多道复杂的工序,每一道大的工序内,还包含了多道小工序。

明朝时,金砖须先经过1个月麦柴文火的熏烤,待砖坯脱水,再用片柴烧1个月,松柴烧40天,才能出窑。 清朝时的烧制时间大大缩短, 只需要麦柴旺火烧12天,但对窑工的要求更加严格,要随时观察火候,及时去灰换柴。

明朝建造紫禁城时铺地都用金砖,600年不损坏,一块能卖50万

故宫大殿金砖

烧窑时,不断变换燃料的目的在于让窑内温度逐步提高。 用糠草烧是为了让砖坯内掺入的水逐渐挥发掉,温度约在110℃左右。换成劈柴后,温度提高到 350~850℃之间,砖坯内矿物质分解,碳质被氧化烧尽,砖坯变成不再溶于水的脆性制品,这一阶段被称为“氧化期”。 最后,换成能产生高温的松枝等, 使粘土中的易熔颗粒熔化并注入砖坯的孔隙,使坯体变得密实,体积收缩,强度增大。

这一阶段称为“烧结”,温度约900℃以上。当砖坯在高温烧结时,窑工把窑顶透气孔用泥封死,减少入窑空气,火焰中大量的游离碳素通过坯体的气孔渗透入内,升温到1000℃。

明朝建造紫禁城时铺地都用金砖,600年不损坏,一块能卖50万

故宫金砖

现在去北京故宫珍宝馆参观,需要穿上鞋套才能进入,就是为了保护地上的金砖。曾经有人用被换下来的破碎金砖,切成一条当磨刀石用,磨后刀刃锋利无比。还有人将金砖打制成一小块,在上面磨墨,用来做砚台,这都使得金砖身价百倍。

在5年前,收藏类节目专家曾经为一块金砖估价10万元。随着国内古董市场的火热,像这类稀缺的文物也水涨船高,现在一块金砖可能需要50万左右的价格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