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石如朱文闲文印欣赏


邓石如朱文闲文印欣赏


邓石如朱文闲文印欣赏


邓石如朱文闲文印欣赏


邓石如朱文闲文印欣赏

第一方印:烛湖孙氏

印款:嘉庆甲子小春用文太史法作

第二方印:世济忠清

边款:此二石于砀山署中,古皖邓石如

嘉庆甲子年,公元1904年,邓石如卒于公元1905年,印款中所言文太史大家应该知道,如果不知道可以回顾下我们的前文。文太史指的是明代的文彭,亦是文何创派中的文,是篆刻从印章的实用走向艺术的开山之人。此二印言用文太史法作,即言亦汉印之姿来作圆朱文的意思,但是在印文的篆法上还是带有很强的邓篆的韵味。

烛湖孙氏,世济忠清,这里讲的是浙江慈溪横河孙家。其时有俗语言“横河孙家境,官帽八百顶。”据考证,孙氏家族人才辈出,宋、元、明、清四代,文科武举、文臣武将,历朝文武职司多达609人。历代以来,孙氏家族成员不但居官多,官阶显赫,而且为官清廉,政绩卓著,道德文章才华横溢,忠孝信悌门风高标。

其中在明代是孙家最鼎盛之时,出了光耀宗祠的忠烈公孙燧。忠烈公孙燧巡抚江西,矢志精诚维护朝纲,被宁王朱宸濠所害,赠礼部尚书,谥忠烈,并赐祠南昌,永浴香火。忠烈公季子孙陞,明嘉靖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时严嵩柄国,陞是门生独不攀附,足见其品德之高尚,赠太子少保,谥文恪。自明弘治以后历八帝一百五十余年,孙氏家族代代诰封,世世赐谥。所以此处两印“烛湖孙氏”“世济忠清”可谓恰如其分。亦是邓石如对先贤的致敬,所以其用了文史公法,但是这其中是否有羡慕与自怜,不得而知。


邓石如朱文闲文印欣赏


邓石如朱文闲文印欣赏

印文:被明月兮珮宝璐,驾青虬兮骖白螭。

文出《楚辞·九章·涉江》

余幼好此奇服兮,年既老而不衰。

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

被明月兮珮宝璐,世溷浊而莫余知兮。

吾方高驰而不顾,驾青虬兮骖白螭。

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登昆仑兮食玉英。

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

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

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

朝发枉陼兮,夕宿辰阳。

苟余心其端直兮,虽僻远之何伤!

入溆浦余儃佪兮,迷不知吾所如。

深林杳以冥冥兮,乃猿狖之所居。

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

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

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接舆髡首兮,桑扈臝行。

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伍子逢殃兮,比干菹醢。

与前世而皆然兮,吾又何怨乎今之人!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

乱曰:鸾鸟凤皇,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

《楚辞·九章·涉江》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晚年的作品,是结合写景来抒怀自己的不得志与其时楚国政治的阴暗的诗作。亦从此印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邓石如心中亦有如屈原般的困惑,邓石如一生淡泊名利,并与世俗多有不容,但其心中亦有一股文人的心志。此处的边款中的“长卿”二字当是指“赋圣”司马相如,既然无法融于世俗官场,只有在书法、篆刻中寻求达到司马相如在赋中的成就,多言邓石如淡泊,但是谁有解其中的不甘与不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处“穷”而能独善其身,邓石如的艺术与人品都是值得后人学习的。

回到印面之上,这种多字的闲文印,处理中是很见功底的,其中的两字中的挪让拉伸,多字间的疏密处理,留空与线条的顾盼呼应都是值得细细品味的。在此类多字印中,特别是列与列之间的处理大致有三种,一是刻意的留空,作成无界格但是又犹如有界格一般;第二种则是此印中的一体形式,但是从细微的列与列的留空与笔画的线条中是可以看到些许的隔离之意,以求平正工整之气;第三种我们将在后来的篆刻家的作品中见到,是一种如上下两字一般挪让融合的处理,使印面更加的浑融,但是亦是最为难以驾驭的。

边款双刀法的楷书“长卿”与单刀的行书落款无不显示了邓石如在书法上和篆刻之上的深厚功力。此印是邓石如圆朱文印中较为柔美之作,但是其中所含有文字的意蕴却令人在欣赏此印之时有更多的体悟。所以我们很多的时候欣赏篆刻作品,亦或是欣赏艺术作品中,其中的文化历史底蕴,作者自身观念的体悟亦是值得注重的。印是印,又非只是一印。


邓石如朱文闲文印欣赏


邓石如朱文闲文印欣赏


邓石如朱文闲文印欣赏

文出《过戴居士宅》明·高启

江边戴颙宅,地好惬幽寻。

高树藏卑屋,新篁补旧林。

鸟成留客语,云作护花阴。

不负沧洲约,重来论夙心。

边款:癸卯秋末,客京口,梅甫先生属作石印数事,时风声、潮声、涛声、欸乃声,与奏刀声相奔逐于江楼。斯数声者,欧阳子《秋声赋》中无之,爰补于此石云。古浣邓琰记。

我们在介绍边款中曾提及此印的款文,印文记录的是作者在创作中精神极度亢奋的记录。他奏刀之时的感觉,乃至奏刀时发出的声响与周围的风声、潮声、涛声、欸乃声融为一体,精神的高度集中,最能激发创作的热情,亦最能创作出浑然天成的艺术作品。此边款是阐述其自身印论的边款。

此印的文字排列上是用了将军印的排列方式,即四字均排,最后一字则是拉长。与元代的圆朱文印不同的是其中更多的是以偏方的转折处理,但是又有几处小弯折保持了元代圆朱文印的圆转处理。比之浙派的偏方的元朱文印又有所不同,浙派的偏方更多的体现在线条中,而邓派的此类圆朱文则更多了体现了邓石如篆书中的隶意。特别是“竹”字的横弯,我们来对比下清初篆刻家林皋的一方圆朱文印。


邓石如朱文闲文印欣赏

可以看到其中的弯折的不同处理,亦可以体会其不同处理所带来的整体意蕴的不同。柔美与刚正,一直是艺术中两大最重要的流派,特别是在汉文化艺术之中。邓石如用另外四字的近似的横竖线条来使得全印更加的平正,而林皋则是用长短不同的兼有挪让处理的婉转来体现柔和。邓石如又用其中弯折的柔和来化解过刚亦板,而林皋则是用独到的“焊接点”的处理来为印面注入刚性。

此“新篁补旧林”印是邓石如四十四岁正值艺术鼎盛时期的作品,无论是印面还是款面都是其朱文印的代表之作,其印文又是其心境的写照。

邓石如的朱文印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后面会继续介绍其白文印,最后给出一方邓石如的“事无盘错,学有渊源”印给大家欣赏。亦可以看到其不惑之年之作与画家之年所作的不同。


邓石如朱文闲文印欣赏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