縉雲71歲老人雙目失明,卻能一人演奏一臺戲

“獨角臺場”

就此軒內聽一唱

閒坐久別停一會

河陽八士門街的茶館,是村裡人最愛去的地方,也是遊客們駐足最久的地方。在這裡,有一位雙目失明,卻能熟練彈奏十餘種樂器的民間老藝人。他就是麗水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獨角臺場”的代表性傳承人——丁鐘相。

縉雲71歲老人雙目失明,卻能一人演奏一臺戲

一個人就是一支樂隊

“獨角臺場”歷來是盲藝人為了謀生,定點設攤,在街頭巷尾,集市廟會等節慶活動場合表演的獨特民間藝術表演形式。獨角臺場的特點是,通常要一個樂隊才能演奏的樂曲,只由一個人就可以完成。

縉雲71歲老人雙目失明,卻能一人演奏一臺戲

丁鐘相老先生今年71歲,是七里鄉杜塘村人,現住在河陽,這間茶館就是他的舞臺,而這個樂器架子就是他的老伴兒。

“這個架子是我請村裡的一個木匠師傅專門做的,然後按我的思路把這些樂器放上去,已經有十幾個年頭了”丁老先生在演奏間隙和我們介紹:“架子上的是鼓,架子下面的大鑼、小鑼、大鈸、小鈸和梆子5種樂器用橫木連著,成為踏板,然後腳踏手敲,來演奏婺劇、縉雲山歌小調。要是加上口吹嗩吶、笛子、手拉胡琴,還能演奏更復雜的曲子......”坐在茶館喝茶聽戲的遊客嘖嘖稱讚:“真是高手在民間啊!”

縉雲71歲老人雙目失明,卻能一人演奏一臺戲

自學成才

音樂是他生命中的一束光芒

已過古稀之年的丁老先生依舊精神矍鑠,在聊到與音樂結緣的故事時,丁老先生回憶......

“我出生後三個月,眼睛就看不見了。”音樂不只屬於擁有光明的人,雖然丁老先生無法用眼睛感知世界,但是老天在關掉一扇門的時候,也為他開了一扇窗。雙目失明的丁老先生擁有極高的音樂天賦。

“我從小就喜歡聽婺劇,小時候逢年過節,每次村裡請戲班子來演出,我都早早的來到戲臺邊,那些表演曲目聽幾遍就能記住一個大概。”18歲那年,他跟著一個到村裡演出的劇樂團師傅學了一段時間器樂的基本功,但沒過多久,劇團就解散了,學習樂器也就這麼擱淺了。

又過了十幾年,戲班子又到村裡演出了,聽著熟悉的婺劇旋律,與音樂重逢的丁老先生,一邊聽戲,一邊自己琢磨,慢慢地,他學會了二胡、大鑼、大鼓、嗩吶、鼓板等樂器。

丁鐘相先生為我們演奏

在貧苦中綻放光彩

“音樂是我看世界的眼睛”

丁老先生一生未娶,父母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除了政府的低保補助,沒有其他的經濟來源,迫於生計,只能上街頭賣唱,有時會在十字街擺算命攤,但是賺不了幾個錢。“以前有個盲藝人叫周孫昌,當時就靠表演獨角臺場來過生活,我就想,我也做一個架子,到集市、廟會去表演,還認識了幾個盲人同伴,我們就一起到處賣藝,他們唱,我來演奏......”

縉雲71歲老人雙目失明,卻能一人演奏一臺戲

丁鐘相先生和樂友們

在附近鄉鎮,甚至青田、龍泉、金華、義烏等地方都留下了丁老先生和他的朋友賣藝的足跡。“後來參加了比賽,從沒想過能夠上舞臺表演,雖然我看不到有多少觀眾在看演出,但我能感受到他們的熱情。”如今,應河陽古民居景區的邀請,丁老先生常年在河陽茶館裡表演,只要村民和遊客來茶館,老先生便會和他的樂友們奏上一曲,日日如此,樂此不疲......

縉雲71歲老人雙目失明,卻能一人演奏一臺戲

孫曉枝/攝

曲藝重傳承

勤練結碩果

和丁鐘相先生一起演奏的“樂隊”成員中,有退休教師、有景區的保安大叔,還有來自各地的業餘音樂愛好者們......茶館的老闆娘還是老先生的徒弟呢!

縉雲71歲老人雙目失明,卻能一人演奏一臺戲

丁鐘相先生與遊客合奏

“我是個戲曲愛好者,開這個茶館也是想給村裡人和遊客一個可以免費喝喝茶水、聽聽戲的歇腳處,我跟老先生有緣,學獨角臺場也才剛入門,老先生總是不厭其煩的教我,一遍一遍......”茶館老闆娘與丁老先生可謂是亦師亦友。

“老先生是個全才呀!吹拉彈唱樣樣精通!”這是樂友們對丁老先生的評價。

縉雲71歲老人雙目失明,卻能一人演奏一臺戲

丁鐘相先生與徒弟

“縉雲能表演獨角臺場的藝人太少了,而且我們年齡也大了,這門曲藝要傳承下去,還要靠下一輩啊。” 丁老先生對我們說,獨角臺場要求表演者不但要具備一定的音樂素養與天賦,而且還需要一心多用,手腳協調,一般人很難熟練掌握,需要勤練下苦功。丁老先生還表示,“我要感謝河陽這個舞臺,讓更多人瞭解到獨角臺場,希望更多年輕人都能夠學習獨角臺場,讓這門曲藝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臨走前,丁鐘相老先生和他的樂友們給我們演奏了婺劇《白蛇傳》選段,熱情地歡迎大家來茶館喝喝茶,聽聽戲。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