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名產婦都有抑鬱的可能,丈夫學會如何預防產後抑鬱很重要

這幾天接觸了一名年輕的新媽媽,甚至來醫院的時候孩子還沒有忌奶。就像本文的標題一樣,她成為了一名光榮的新媽媽,但卻失去了原本的快樂,甚至不僅僅侷限於快樂,更是嚴重到了整日以淚洗面,消極悲觀,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沒辦法成為一個合格的媽媽,並一度出現了輕生的念頭,好在身邊一直有家裡人才沒有進一步出現嚴重的無法挽回的事件。

每一名產婦都有抑鬱的可能,丈夫學會如何預防產後抑鬱很重要

產後抑鬱

其實我們對於產後抑鬱的瞭解真的很少,甚至陪護的孃家親媽還當著患者的面問我:“你說一個好好的人,生個孩子怎麼就抑鬱了?我們家也沒有這個病根兒啊?也沒聽說誰生個孩子抑鬱了啊?我們生了孩子都是一個人帶也沒怎麼著啊?”。這也就是孃家親媽有這樣的問題,真的是心存疑問,如果換做婆家媽,可能患者的情緒就更加壓抑和低落了。

那產後抑鬱症真的如她所說很少見嗎?顯然不是的。2017年中國精神科醫師協會公佈的數據表明,我國有50%~70%的女性會在生產後出現抑鬱傾向,而最終發展成產後抑鬱症的幾率約在10%~15%,這意味著大約每十個產婦裡就有一個會被確診為產後抑鬱症。十分之一,對於新媽媽的幾率真的是很大的比例了。

不僅僅在我國如此,各個國家的調查數據結論也都相差不大。在法國,一項涉及264名產婦的隨訪研究中表明,產後抑鬱在法國的發病率在10%-16%

每一名產婦都有抑鬱的可能,丈夫學會如何預防產後抑鬱很重要

哭泣的產婦

醫學上對於產後抑鬱症的定義是由於女性生產後出現的性激素、社會角色、心理變化所帶來的身體、情緒、心理等一系列的變化。一般出現在產後6周左右,主要臨床表現包括:注意力減弱,記憶力下降,興趣喪失、情緒不穩、煩躁焦慮、坐立不安、好發脾氣、自我評價過低甚至自罪自責表現。嚴重的產後抑鬱甚至還會出現產婦帶著嬰兒擴大自殺的悲劇。

比如今年的4月22日,湖南湘潭經開區一位剛剛生產不久的新媽媽,抱著自己只有4個月大的女兒,從22層跳了下來,母女倆當場殞命。這樣的悲劇一直都有,人們只是覺得離自己很遠,但其實每一個經歷生產,勇敢的新媽媽,都同時經受著產後抑鬱的考驗,敗在這上面的新媽媽並不少。

每一名產婦都有抑鬱的可能,丈夫學會如何預防產後抑鬱很重要

今年早些時候的悲劇

其實引起產後抑鬱的原因很複雜,並非遺傳、心理等等單一原因。我們的社會正處在一個轉型的階段,每一個人不可避免的都會感受到強於以往的生活壓力,尤其是剛剛組成自己家庭的年輕男女,過多地依賴於社會和家庭,處理日常事務的能力不足,育嬰經驗不足,所以生產後的生活出現巨大的變化和挑戰,當遇到挫折或不高興的事情時,易引起嚴重的情緒波動,常感到心情壓抑、鬱悶、孤獨,所以說導致產後抑鬱症狀的因素多種多樣。

其實產後抑鬱畢竟是有著明顯時間節點的情感性精神障礙,大多數情況下,通過必要的預防措施,對於產後抑鬱的高危人群是可以做到預防的。

每一名產婦都有抑鬱的可能,丈夫學會如何預防產後抑鬱很重要

我們應該如何去預防產後抑鬱呢?

比如對於生產前的孕婦進行必要的健康教育:引導,並幫助其接受分娩可能是一個痛苦的過程,成為新媽媽也需要面對新的挑戰和擔負前所未有的責任。另外,健康教育的主體不應該僅限於孕婦,同時也應包括其丈夫,讓其瞭解妻子將要承受的痛苦和麵臨的巨大挑戰,有利於分娩後丈夫增加對產婦的情感支持。很多時候產後抑鬱的源頭往往與丈夫的冷落和產婦巨大的期望值有直接關係。

認知行為療法(CBT)不單單被主要用於產後抑鬱的心理治療,更是可以直接用於存在產後抑鬱高危因素的孕婦的預防性治療。比如既往有抑鬱病史的者產後抑鬱出現的概率會上升到25%,而既往有過產後抑鬱的經產婦再次出現產後抑鬱的概率會高達50%。對於這樣的高危人群就適合在生產前開展認知行為療法。有研究表明,認知行為療法的提前預防性治療,可以將產後抑鬱的發作風險下降40%,

每一名產婦都有抑鬱的可能,丈夫學會如何預防產後抑鬱很重要

CBT

社會心理干預,在懷孕期間或分娩後不久進行的社會心理干預,包括但不限於電話隨訪,走訪等等多種形式,可以是臨床醫生的家訪,可以是好友的問候電話,可以是親屬的探視等等。比如醫生或者助產士貼心的隨訪,詢問產婦是否仍存在陰道流血、惡露、甚至疼痛等等症狀,也會很大程度上緩解產後抑鬱的危險因素。一項來自美國羅德島阿爾珀特醫學院的研究表明,早期進行積極的社會心理干預,與未進行社會心理干預組比較,可以降低17%的產後抑鬱風險。

所以,產後抑鬱是真的可以預防的,尤其對於某些高危人群,必要的預防性治療是一定必要的,當然這其中一定是不包括藥物治療的。此外,女人分娩是身體和心理都要遭受巨大考驗的嚴重應激事件,丈夫的做法當然非常重要,希望所有的丈夫一定在妻子分娩後第一時間給予必要的情感支持和關愛,畢竟她是為你生兒育女的英雄

參考文獻

1.Gaillard A, Le Strat Y, Mandelbrot L, et al. Predictors of postpartum depression: prospective study of 264 women followed during pregnancy and postpartum. Psychiatry Res 2014; 215:341.

2.李密密,張國琴,李琰.婦幼保健人員對產後抑鬱認知問卷的編制及評價[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誌,2017,25(4):566-571

3..張克讓.女性抑鬱[M].沈漁邨精神病學第六版.398-399

4.Sockol LE.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efficacy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 for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perinatal depression. J Affect Disord 2015; 177:7.

5.Phipps MG, Raker CA, Ware CF, Zlotnick C.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to prevent postpartum depression in adolescent mothers. Am J Obstet Gynecol 2013; 208:192.e1.

每一名產婦都有抑鬱的可能,丈夫學會如何預防產後抑鬱很重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