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阜陽城「孝子街」的前世今生

老阜陽城「孝子街」的前世今生

青雲街,是老阜陽城非常有名的一條街道。因靠近東關,多為回民聚居。最早叫曹家衚衕,後來改成孝子街。直到現在,你問70歲以上的老人,沒有不知道孝子街的。

青雲街南北走向,北至潁河西路,南至臨泉路(南城牆),靠近奎星樓。是明代“潁川衛世襲百戶”曹源後裔的聚居地,因此叫曹家衚衕。

清咸豐六年二月初十日,阜陽城內大火,據民國《阜陽縣誌續編》記載:“火起西城小隅首,歷東西南三城暨孔廟大門及府署……此次計焚官署民宅數萬間,人情洶洶,至夜始定。”

李家衚衕居民李複本,當火起時,其母新喪,他撫母棺哀號痛哭,不願離去。至火滅後,李宅房屋燒燬殆盡,唯其存柩之茅屋獨然無恙。同治八年知縣朱根仁獎其“純孝格天”四字匾額,建牌坊於李家衚衕東端,因此牌坊靠近曹家衚衕,遂改衚衕名為孝子街。

明洪武時,伊斯蘭教隨著回族的遷入傳至阜陽,嘉靖以後逐漸繁盛,於街內東側建清真寺一所。近代以來,迭遭毀壞,現寺院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新建,規模已大不如前。寺內有古銀杏樹一棵,距今已有五百多年,樹下有井,名為清泉,井上有清泉亭。清真寺對面原有女寺一座,已毀,現為糕點廠。

寧家宅院在街北,民國《阜陽縣誌續編》有“青雲路南寧宅,草瓦房百餘間”等語,主人名字不知,居民皆俗呼為寧四老爺。據說,他曾在北京大學學過醫,其孫寧光楚,現仍在街內居住。另有街人寧廷彬,字俠萍,黃埔軍校第十七期畢業生,其入校檔案永久通訊處條下為“孝子街十七號”,不知與寧家宅院有無關係。

街人邢元偉,清拔貢生。民國元年,被選為安徽省議會議員,在北京創辦民族大學,又任亳縣、六安縣長、國民大會代表、省臨時參議會參議員等。民國三十一年卒於青雲街家中,安徽省參議會上其生平事略於中央,奉令褒揚,文曰:

安徽省臨時參議會故參議員邢元偉,學識明通,潛心教學。當該省光復之際,奮志參加,屢膺艱險。頻年辦理公益事業及充任參議員,尤能不辭勞瘁,有益地方。遽聞溘逝,悼惜良深,應予褒揚,以彰勞勳。此令。

又有邢嶼,字潁谷,清季諸生,善書畫,著有《潁谷詩草》,時與亓蘭谷、趙椒谷並稱為阜陽三谷。

你不知道的阜陽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