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又開動印鈔機:真正的邏輯是什麼?

這個世界上本來就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這個世界上本來也沒有貨幣,人們需要它的時候,自然就有了貨幣。

原始世界中有兩個部落。

一個部落生活在河邊,每天打的魚吃不完,吃魚吃的都想吐了,總想換換口味。

另外一個部落盛產玉米,每天吃玉米,整個部落的人長的都像玉米了,他們也想換換口味。

有一天,他們發現對方的存在。在確認對方不會對自己的部落構成危險之後,雙方就有了第一筆交易。

甲部落:我拿魚換你的玉米,好嗎?

乙部落:可以的!

剛開始也就是追求一個大差不差,後來時間長了,大家都學聰明瞭,知道“等價交換”了。

甲部落:我們1年能打3萬條魚,你們1年能種植1萬個玉米,我用3條魚換你1個玉米吧?

乙部落:真聰明,就這麼幹!

後來隨著交往的不斷密切,大家也都相互熟悉了。畢竟用來交換的東西越來越多,物品交換數量比例關係也基本確定。

比方說:1頭牛=2只羊,1只鵝=2只雞……

於是大家商量,我們總是物物交換太不方便,不如我們找一個東西作為“一般等價物”吧!

比如說貝殼。

一個貝殼可以換3條魚,也可以換1只玉米,1頭牛可以換20個貝殼,1只羊可以換10個貝殼。

……

反正大家把能交換的東西都用貝殼作為衡量標準。

大家一拍即可,就這麼幹!

貝殼作為最原始的貨幣,使交往活動大為方便。大家都專心生產自己最適合生產的東西,社會財富開始急劇增長(這就是“比較優勢”)。

每天晚上大家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躲在被窩裡偷偷地數貝殼。

正當大家正在憧憬幸福的生活,直接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時候,不幸出現了!

日子過得好了,部分人就有閒暇時間去外面世界逛逛(就像剛過去的十一“黃金週”一樣),他們在某地發現了大量貝殼!

這些人欣喜若狂,開始偷偷把貝殼運過來,大量兌換各種財富,這使得流通中貝殼越來越多,越來越不值錢,最後貝殼變得一文不值了。

無奈,大家不得不再次恢復物物交換。

後來,大家不甘心,開始尋找能夠取代貝殼的一般等價物,選來選去找到了黃金。

美聯儲又開動印鈔機:真正的邏輯是什麼?

黃金以其天然的稀缺性,可以固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因為,即使你跑遍天涯海角,也找不出多餘的黃金來!

這下子,人們終於放心了。

真是“金銀天生非貨幣,貨幣天生是金銀”啊!

隨著地理大發現以及全球貿易的不斷擴展,人們尷尬地發現,全球的黃金不夠用了。

實在沒有辦法,各個國家只有放棄“金本位”,印刷屬於自己國家的貨幣,全球經濟進入“信用貨幣”時代。

儘管全球進入信用貨幣時代,大家還是覺得黃金也具備貨幣功能,只是由於其數量太少,不能用於日常流通,但是關鍵時刻往往用得著。

兩者的分工是這樣的:平時“信用貨幣”充當主力軍,危難之際黃金登臺。

所謂信用貨幣,就是貨幣與一國信用掛鉤,一國貨幣的購買力能夠達到多少,全憑()信用說了算!

這個()指的是誰呢?統治階級唄!

統計階級在國家內部強行推行自己印刷的貨幣,誰不服送誰去監獄!誰私下裡印刷貨幣槍斃誰!

說到底,貨幣背後是槍,是軍事力量!

我們舉個例子:

假如一國X年擁有價值1000萬“外星幣”(隨便起的名字)的財富,這個國家的統治階級印刷1000萬外星幣。

等到X+1年,這個國家又多生產200萬外星幣的財富,這個國家在X+1年的GDP為200萬,(敲黑板:GDP是指經濟增量)這個國家就得印刷200萬的外星幣。

若干年之後,統治階層很快發現,印刷的外星幣與創造的GDP保持同等增速並不好。這樣的話,GDP增速反而越來越慢,特別是在國家足夠富饒之後,GDP不增反減!

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讓貨幣貶值!也就是讓貨幣發行量超過社會財富量。

這樣的話,老百姓就會覺得把錢放在自己手中不划算,就有把餘錢花出去的慾望。

老百姓樂意花錢了,工廠生產的商品就增加了,這就帶動商品銷售、批發、運輸等相關行業跟著活躍起來,整個國民經濟也激活了!

按照國際常規:貨幣發行量=GDP+2%的通貨膨脹率,這是比較理想的狀態。

但是,若一國通脹率長期遠超2%,整個國家的貨幣就會大幅貶值,錢就一點不值錢了。就像現在的委內瑞拉,需要帶著成捆的貨幣去超市買生活必需品。

這時候,大家就會想起黃金的好處來,紛紛拿著紙幣來兌換黃金保值。

全球進入信用貨幣時代之後,國與國之間也得進行貿易啊!

畢竟,物產再富饒的國家也不可能什麼都有啊!

沙特的石油再多,但是石油總不能當飯吃,他得想方設法把石油賣出去,然後換取巴西的糧食。

所以,國與國之間的貿易難以避免。

但是,問題來了!

其他國家用什麼來買沙特的石油?總不能再次退回到物物交換吧,這樣就連外星人都會笑話我們的!(註釋:1998年以物易物的交易佔俄羅斯全部商業交易的50%-70%,駭人聽聞吧)

但是,如果委內瑞拉拿著本國的貨幣去買沙特的石油,沙特心裡肯定有一萬隻“草泥馬”飄過,這就需要找到一個大家都信任的貨幣作為全球通用貨幣。

選來選取,大家發現美元最合適。

原因在於二戰之後的美國,GDP佔全球一半,而且擁有全球60%的黃金儲備。到了1948年,美國官方黃金儲備達到21682噸,佔全球官方黃金儲備的74.5%!

於是,美元就成了國際通用貨幣,當然黃金雖然不是全球通用貨幣,卻是美元的好搭檔。(註釋:黃金失去國際通用貨幣的地位不是因為大家不承認它的價值,而是因為少)

雖然美元成為國際通用貨幣,但是大家擔心美國濫發美元。

美國說:我讓黃金與美元掛鉤,35美元就可以換1盎司黃金,大家放心的持有美元吧!

大家想了想,這樣好,一旦我們發現你美國超發美元,我就趕緊把美元兌換成黃金(好機智!)。

美元成為全球通用貨幣,美國也就堂而皇之的向全球徵收“鑄幣稅”了。所謂鑄幣稅,說起來很玄,理解起來很簡單,美國花不到10美分的成本印出一個100美元大鈔,這100美元與10美元之間的差距就是鑄幣稅。

正如我們前文所講,一國內部貨幣需要有一定的超發,以刺激本國經濟發展。而美元成為國際通用貨幣之後,它所超發的貨幣就得全世界共同為其買單了。

比方說,假如全球每年的貿易增速為5%,那麼就需要美國加印5%的貨幣,誰讓美元是全球通用貨幣呢!

但是,對於全球其他國家來說,只要你美國不過分就行,只要本國GDP增速大於美元貶值速度即可,這也算是一種“雙贏”吧!

美元適度超發全球是可以忍受的,但是,瘋狂超發就是你的錯了。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在亞洲打了場越南戰爭,使得軍費開支激增,美國國際收支狀況進一步惡化,沒有辦法,只得開動印鈔機。

這樣歐洲就忍受不了,於是把美元兌換成黃金,這就造成美國國內的黃金大幅減少,而國內的美元一下子增加很多,本國面臨通脹危險。

美國一看這樣不行,連忙宣佈讓美元與黃金脫鉤。

一計不成,再生一計。美國一看美元的全球通用貨幣地位受到了威脅,抓緊想計策,他想到了石油。

石油是任何國家發展經濟必需的資源,任何國家發展本國經濟總得讓機器運轉吧,總得讓汽車啟動吧,這些都需要石油。

而沙特的石油儲備量佔全球的1/4,儲藏量大就具有石油的定價權。

美國利用其軍事霸權,強迫沙特與其他國家的石油交易必須使用美元,美元有驚無險地保住了其全球通用貨幣地位。

從此,美元與黃金脫錨,並且是全球通用(信用)貨幣。

美國成為通用的信用貨幣,會不會肆無忌憚的濫發貨幣呢?

一般情況下是不會的!

美國也不傻,他如果超發貨幣的話,其他國家一看這個架勢,手中的美元大幅貶值,只會儘自己最大可能的減少美元的持有量,想方設法的擺脫美元霸權,並且不斷增持黃金。

這樣的話,大量美元只能砸在美國手中,大量美元淤積在美國國內,只會造成國內通貨膨脹。

正常情況下,美國不會肆無忌憚的濫發貨幣,這樣的話,你好、我好、大家好。

但是,當美國“不好”的時候,或者不得不通過印刷貨幣來緩解國內經濟危機的時候,他會毫不客氣地開動印鈔機。

也就是說,當美國國內日子不好過的時候,他首先想的並不是濫發貨幣(注意措辭,我說的是濫發貨幣,美國超發貨幣是常態,但是還沒有達到濫發貨幣的狀態),他會優先考慮降準、降息。

降準,就是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

儲戶在商業銀行中存錢,商業銀行不能拿所有的錢進一步放貸,必須把其中一部分錢轉存到央行中,這叫做存款準備金。

降低銀行存款準備金率,就是指轉存的央行中的資金變少,商業銀行就會有更多的錢貸給居民與企業。

這一招若不靈,就降息。

降息就是商業銀行降低儲戶的存款利息,鼓勵儲戶把錢取出來用來消費。

如果降息還不行的話,只能啟動量化寬鬆政策了。

所謂量化寬鬆(QE),就是指中央銀行在實施低利率政策之後,通過購買國債等長期債券,增加市場上的基礎貨幣供應,面向市場注入流動性資金的行為,從而鼓勵居民與企業的消費與投資活動。

這是一個狠招!央行買中長期國債的錢從哪裡來?

印唄!只不過印的這些錢沒有響應的財富價值相匹配而已。

印出來這些錢叫做基礎貨幣,基礎貨幣又叫做高能貨幣。

基礎貨幣和廣義貨幣是兩碼事。

基礎貨幣是發行的貨幣,廣義貨幣是派生的貨幣。

我們舉個例子:

假如小明今天拿10塊錢買了一個煎餅,賣煎餅的拿著這10塊錢買了雞蛋,賣雞蛋的拿著這十塊錢付了房租。

這10塊錢叫做基礎貨幣,而廣義貨幣是10(小明)+10(煎餅)+10(雞蛋)+10(房租)=40塊錢。

美聯儲刺激經濟的秘訣是:

通過公開市場操作行為購買長期國債,買的長期國債越多,其價格越高,國債收益率就越低(價格與收益率成反比),負債人的利息負擔就會大幅減輕,負擔減輕之後就會有動力進行投資或消費。

說句題外話,中國很應該學習美國釋放長期資金投資積極性的方法,而是釋放短期資金的積極性,短期資金只會增加投機,長期資金才會安心投資。

如果量化寬鬆還不行的話,還有更狠的!

那就是扭曲操作

所謂扭曲操作,就是賣出較短期限國債,買入較長期限的國債,從而延長國債的整體期限,壓低長期國債收益率

理解量化寬鬆的本質,自然就瞭解扭曲操作的最終目的,在這裡我就不囉嗦了。

事實上,無論是降準、降息、量化寬鬆還是扭曲操作,最終目的就是把資金成本降下來,資金數量多起來,然後鼓勵居民多花錢,工廠多生產商品。

事實上,只有老百姓有意願花錢,工廠才能夠掙錢,工廠多掙錢,居民才會更有錢,才敢於消費。

我們看一下美國當前的經濟情況。

2008年次貸危機爆發之後,美聯儲迅速擴大資產負債表。

歷經3輪量化寬鬆,7年左右的時間,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由8000億迅速膨脹到4.5萬億美元,市場中的錢多了,美國經濟自然就慢慢好起來了。


美聯儲又開動印鈔機:真正的邏輯是什麼?


日子好起來之後,美聯儲開始想著“減肥”(縮小資產負債表)。

美聯儲資產負債表由4.5萬億降到3.8萬億,一口氣減去7000億的“體重”,並且向自己設定的2.5萬億目標邁進,同時加息8次。


美聯儲又開動印鈔機:真正的邏輯是什麼?


然而,正在此時,美國經濟扛不住了。美國國債一口氣弄到22.7萬億,製造業PMI大幅下滑,納入調查的18個行業中只有3個行業出現正增長,創2009年以來新低。

實在沒有辦法,只有中間改變主意,再次選擇擴大資產負債表並降息。

連續7天時間,美聯儲通過逆回購方式,面向市場投放5200億美元的流動性(上圖紅色方框),時間之短,藥劑之重,簡直讓人難以想象。

儘管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近期公開聲明:美聯儲回恢復購買美國國債,以避免貨幣市場重演近期出現過的動盪狀況。

言外之意,此次購買美國國債跟2008年的“量化寬鬆”不是一回事。

呵呵,此地無銀三百兩啊!

順帶提醒各位一下,上一次美國啟動逆回購的時間是2008年。


美聯儲又開動印鈔機:真正的邏輯是什麼?



我再給大家解釋一下什麼叫做逆回購?

所謂逆回購,就是央行先印錢,印了錢再去買一級交易商手中的有價證券,然後約定一個時間再把有價證券賣給一級交易商的行為。

不知大家看出門道沒有,逆回購不過是“量化寬鬆”的一種方法而已。

當然,美國現在還沒有實施“扭曲操作”。

當前美國的情況怎麼樣呢?

不太好,或者說已經沒有了往日的榮光。

這是否預示著美元霸權的衰落呢?

有可能!

前期美國奉行“美國至上”的外交政策,大家紛紛去美元化。美國對歐盟、加拿大、墨西哥、日本等許多國家發動毛衣佔(不光針對中國),造成20多個國家對他實在忍無可忍,都在增持黃金,拋售美債。

美國利用其美元霸權“擼”全世界羊毛的效果越來越差。

至於美元如何擼全世界羊毛,大家可看本人威信工種好(新一代經濟學人)文章:

美國是如何做空一國經濟的?

同時,從目前來看,美國實施量化寬鬆的效果並不好。美國實施低利率所釋放的大量資金,好像從人間蒸發一樣消失了。

其實,這是由於美國遍地都是的劣質資產,資金不願意投資的緣故。

事實上,貨幣供應量隨著時間的推移迅速增加,必然會帶來貨幣質量的下降!

這就造成一個假象:美國竟然也缺美元。9月17日,美國隔夜回購利率飆升至10%。


美聯儲又開動印鈔機:真正的邏輯是什麼?



特朗普作為一個商人,一個商場老江湖,也一直想改變美國目前的窘狀。

特朗普明白,如果想改變美國目前的窘狀,就得放棄美元部分霸權,讓製造業重新迴流到美國。

正所謂:“善惡終有報,天道好輪迴。不信抬頭看,蒼天饒過誰”?

美國利用美元的世界霸權地位,佔盡全世界的便宜。

但是,這個世界不可能讓他佔盡好處的,不知不覺間,美國也中了美元霸權的毒。

美元成為全球通用貨幣之後,大家都爭相與美國做生意,以取得美元。

這就相當於全球只有2個國家,一個是美國,一個是美國以外的所有國家。

美國雖然國力非常強盛,但那是綜合國力,其他國家的綜合國力肯定跟你美國比不上,但是由於天然資源優勢,我總有一兩個行業比你強吧!

就拿石油儲量來說,美國肯定幹不過沙特,稀土儲量,美國肯定幹不過中國。

東西多,肯定就便宜。當然,想要美國的美元,不把自己的東西賣便宜點也沒有辦法。其他國家賣的東西便宜,美國就沒有必要生產這種商品,即使生產了也得賠錢關門。

長久以來,美國國內除了保留高新技術以及其他極少部分產業(如農業),其工業逐步的“空心化”,這就造成大量工人喪失工作崗位,美國東北部出現“鐵鏽地帶”。

放棄美元的部分霸權,美國的中低層老百姓是呼喚雀躍的,因為他們太窮了,但是美國金融寡頭們肯定不樂意了。


美聯儲又開動印鈔機:真正的邏輯是什麼?



美國準備閉關鎖國搞建設,不停的搞毛衣佔也是美國的一些大企業所不樂意看到的。

他們要麼是一批金融財團,本來想著跟著美國來回剪羊毛,沒想到自己的老大從良了!

要麼是一批跨國實業集團,這些集團公司許多產業在國內外,美國把扶持重點放在國內企業上,他們自然不高興!

對於當下的美國來說,內有一攤子破事,外有人民幣、歐元、日元的強勢追擊,恐怕以後的日子不好過。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 新一代經濟學人(leonbaiyunli),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