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為什麼必須要發幣 發幣代表著融資嗎?

一、前言

區塊鏈領域,有兩句話流傳的很廣,但這兩句話聽起來好像有一點點矛盾:

第1句話是:區塊鏈的本質就是發幣。只有發幣才能有效的協調分佈式系統當中的各個利益方,才能有效的起到量化激勵作用。

第2句話是:數字貨幣99%都是空氣幣,最終都是要歸零的。

一個說區塊鏈離不開發幣,一個說區塊鏈發的幣都是空氣幣,這兩句話是不是有矛盾呢?如果有矛盾到底哪句話是對的,哪句話是錯的呢?


我認為這兩句話其實並不矛盾。一方面區塊鏈確實離不開發幣,有了幣之後,幣作為權益載體,可以盤活整個項目的經濟生態,可以迅速的讓企業實現資產數字化。另一方面,目前很多空氣幣融了資,但是卻沒有創造相應的價值,沒法落地,導致最終大部分的幣都走向歸零,成為空氣幣。

這兩句話裡,真正的關鍵點在於,發幣之後是否有融資。

區塊鏈為什麼必須要發幣 發幣代表著融資嗎?

二、發幣可以,融資不行

我國前段時間陸續出臺了《關於防範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關於對代幣發行融資開展清理整頓工作的通知》等公告,明確界定所有利用數字貨幣融資的行為都屬於非法集資。

其中使用的文字是這樣的:

代幣發行融資是指融資主體通過代幣的違規發售、流通,向投資者籌集比特幣、以太幣等所謂“虛擬貨幣”,本質上是一種未經批准非法公開融資的行為,涉嫌非法發售代幣票券、非法發行證券以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

自發布之日起,各類代幣發行融資活動應當立即停止。

細細的分析,在這個通知裡,國家的說法是“所有利用

數字貨幣融資的行為都屬於非法集資”,重點在於:國家反對的並不是發幣本身,而是反對利用數字貨幣進行融資

用大白話說:發幣可以,但是不能用幣融資。

我個人是支持國家這個規定的,因為確實很有必要。目前市場上利用數字貨幣融資的亂象太多了,有無數項目方就是本著詐騙的意願來到這個市場的,同時也有無數的投資人,把自己的血汗錢都虧光了,甚至妻離子散、家破人亡,非法集資行為嚴重影響了社會穩定的,所以國家出臺這麼一個政策是合適的。

但是這一點也是值得我們深入思考:只發幣、不融資,可行嗎?在哪種情況下可以只發幣不融資呢?如果不用數字貨幣融資,那麼我們用哪種形式融資呢?

1、很多項目的代幣融資不合規。

在傳統市場上,項目融資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以IPO為例,如果你的項目要在上交所、深交所進行IPO成功上市,需要經過券商的保薦,要經過幾年時間的改制,要經過嚴格的財務審核和持續督導,所有這些都滿足了才能夠進入交易所上市交易。

而且IPO已經是資本市場比較靠後的階段了,如果你是在前期融資,需要尋找VC、PE,那麼情況也不會輕鬆多少。你可能需要在短時間內密集的見幾百家VC,一天見十幾家,吃飯也在見VC,在車上也在見VC,睡覺之前還要先見幾批VC,然後不停的被拒絕,不停的被拒絕,這種情況已經成為了尋求融資者的“標配”。

融資從來就是一件嚴肅而艱難的事,因為你是拿自己項目的願景,來換別人的真金白銀,而且經常換來的是大額資金,甚至是上億美元的資金。誰的錢都不是大風吹來的,這是一個非常嚴肅的商業價值交換的過程,你必須表明你項目的潛力所在,必須表明你能夠為社會創造哪些價值,必須證明你能夠為資本帶來多大的增值,你才有能成功的融到資。

但是在目前的ICO情況下,很多數字貨幣根本什麼都沒有,連白皮書都沒有,只有一個概念就開始融資。有些項目初心就是詐騙,小編的發表的文章中有一些是專門識別詐騙項目的,有興趣可以關注小編去進行了解,或者社交軟件上搜索“幣圈狙擊”加入我們社區,一起探討幣圈行情資訊。有些項目雖然不是詐騙,但是在項目連創始人自己都不知道項目將走向何方,而且項目的白皮書也是一改再改,現行的版本與最初的版本連主營業務都換了的情況下,這樣的業務也是根本達不到融資條件的。

區塊鏈為什麼必須要發幣 發幣代表著融資嗎?

2、代幣對應的權益不確定。

現在大家好像都已經習慣了以代幣的角度來思考問題,但是我們傳統裡都是以股票的角度來思考這些問題,代幣和股票有著非常大的區別,基本上屬於兩個不同的思維範式。

當我們擁有股票的時候,我們非常清楚知道擁有哪些權益。比如說我們擁有分紅權,如果公司獲利了,我們可以從中分紅;我們擁有投票權,公司如果遇到重大事項的時候,我們可以參加股東大會,根據票數多少來決定公司的相關運營情況;我們還有剩餘資產追索權,如果公司面臨破產,那麼我們可以根據股份多少,根據清償的優先級來獲得一定的剩餘資產。

這些權益都是標準化的,無論你持有哪個公司的股票,你都擁有擁有這些權利,但是當我們持有代幣的時候,這些東西卻不一樣了。

以最常見的交易所代幣為例,目前如果你持有交易所代幣,你本身並不享受交易所的分紅,也就是說不管交易所有多賺錢,跟你是沒有直接關係的。

可能有些項目方比較良心,會有相應的回購機制。但一方面回購的份額比較少,常見的是20%;而且一般是用利潤回購,利潤這個東西是非常虛的東西,因為是收入減成本才等於利潤,收入雖然一般是公開的,但是成本完全是項目方說了算,所以回購多少其實也就是項目方說了算。

另外,至於這個回購的比例為什麼不是50%?為什麼不是80%?為什麼不是100%?為什麼是20%?這些東西都是值得討論的。

大部分交易所代幣的唯一作用就是抵扣手續費,可是抵扣手續費有非常多的方法,比如說傳統的股票經紀業務裡就有很多手續費優惠的方法。

那些炒股的人,有些人可能是千一的手續費,有些人是萬三,有些人可能只有萬一的手續費,而目前數字貨幣交易的主流手續費是千一、千二。相比之下,股票交易的手續費在沒有任何抵扣的情況下就可以保持在很低的水平,也就是說整個生態中,並不一定需要代幣這個東西來抵扣才行,既然代幣可有可無,那用代幣來融資的意義在哪裡呢?

這些代幣只要開始在二級市場上流通,就會產生價格波動,就已經是事實意義上的金融產品,把一個手續費抵扣的功能打包裝成一個價格波動的金融產品,從理論上就難以講通

交易所的代幣已經是區塊鏈

行業裡比較靠譜的項目了,算是真正落地的項目,有很多區塊鏈的代幣,代表的積分,代表著名人的時間,代表著某些更加“奇怪”的權益,並不是說不能代表這些權益,但是這些權益本身是沒有辦法打造成金融產品的,更是不應該拿來用來融資的。

區塊鏈為什麼必須要發幣 發幣代表著融資嗎?

3、代幣的價格波動對項目有極大的負面效果。

以積分為例,很多真正落地的項目都需要積分,這可以吸引消費者的參與,但是積分本身是不是需要這麼高的價格波動呢?

比如說現在很火的直播平臺,他們都有類似於飛機、火箭、大寶劍、魚丸這些東西,這些東西跟人民幣的價格是固定的,所以可以保證你給別人打賞的時候,你知道你花了多少錢;別人收到你的打賞的時候,別人也知道自己收到了多少錢。

這是一個確定的關係,但是如果說這些打賞的積分通證化之後,變成了一個價格可以波動的東西之後,那麼無論是那些打賞的人,還是那些接受打賞的人可能都會不習慣。打賞的人會想,我現在打賞100塊,會不會明天變成1000塊?這好像有點划不來;接受打賞的人也會想,我今天收到了1000塊,明天會不會變成100塊?我是不是應該馬上變現?

在這種情況下,這個代幣的波動性是沒有什麼實際意義的。不光在這個場景下,在絕大多數場景下,那些真正落地的通證,真正有著使用功能的通證,波動性過高對項目來說絕對是災難

三、哪些情況下可以融資?

據我的觀察,目前使用代幣來融資,只有少數幾種情況下是必要的:

1、代幣只是工具,本質上還是傳統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權益。

比如說我是某家非上市公司的管理層,想做公司內部的股權管理,在傳統的情況下我肯定是要去工商局登記,股權變更以工商登記為準。

在現在有發幣的情況下,首先我還是會去工商局登記(或者未來工商局認可區塊鏈上的工商變更的話,這步就可以省略了),但是我同時利用通證作為一個載體來管理公司的內部股權,利用智能合約來做進一步精細化的管理,比如說自動限售、解鎖,比如說投票功能等等。

等於說這個時候,這個通證其實就是傳統意義上的股票,仍然具有所有傳統股票所具有的權益,只是原來用股權證,現在用通證,換了一種權益載體而已。在這種情況下,如果項目方用這個代幣去融資,這就是一種非常正常的情況,和傳統商業中的融資一樣。

我個人覺得,“傳統金融+通證技術”這種情況應該會成為接下來區塊鏈行業融資的主流。在這種情況下,通證只是作為一種新技術存在,基本上並不改變傳統商業和金融當中的任何東西,也不改變整個融資的過程和需要遵守的法規。

這樣的產品有很多,比如傳統意義上的金融產品:股權、期貨、期權、權證、信託都屬於這一類。

區塊鏈為什麼必須要發幣 發幣代表著融資嗎?

2、項目有很強的去中心化特性,尤其是那些使用工作量證明的項目。

當某個區塊鏈項目使用工作量證明機制,具有很強的去中心化特性的時候,傳統的融資手段此時基本上就不管用了,而且這個項目此時也確實需要代幣,這是由它內在的經濟特性決定的。

當你的項目具有很強的去中心化特性的時候,本質上是一種分佈式的合作,你需要非常多的生態方參與進來,比如需要每個生態方都參與貢獻算力,而大量的算力貢獻又需要花費成本,所以為了讓他們能夠覆蓋這些成本,就需要給他們提供經濟上的激勵,這個時候就需要代幣以及基於代幣的融資,比如當年的以太坊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使用工作量證明的項目,也並不是都需要融資,以比特幣為例,比特幣雖然發了幣,但是也沒有融資,比特幣的價格是自然而然產生的,是由內在價值催生出來的,是一種比較自然的狀態。

當然,也許還會有一些無法用傳統的手段融資的項目,也可以嘗試採用代幣的形式來融資,比如很流行的自組織DAO,但這種項目情況目前來看還是少數。

除此之外,其它絕大多數的項目都不需要“手續費融資”、“名人時間融資”這種代幣融資新模式,通過傳統的股權形式融資就已經足夠,這是合規和落地之路的最短路徑

四、結語

發幣和融資,這兩種行為需要做一個明確的切割;

發幣很重要,但發幣和融資是可以分離的;

幣都可以發,但是隻有極少數符合標準的公司才能融資。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