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東北神山

小興安嶺,可以追溯的歷史悠久、綿遠,巍巍興安嶺綿延起伏,迤邐千里。它位於內蒙古東北部和黑龍江省北部交界,西北方向與大興安嶺的重要支脈伊勒呼裡山相連,東南一直延伸到松花江畔,方圓覆蓋將近五百公里,小興安嶺周圍大都是廣袤綿延的低山和森林地帶。小興安嶺西與大興安嶺對峙,也被叫成“東興安嶺”,亦名“布倫山”,布倫山位於黑龍江蘿北縣城以西,又名海倫奔山,自小興安嶺山脈形成分支,其山北流之水流入黑龍江,南流之水注入松花江,東流之水引入嫩江,是北疆三大水系的分水嶺。大、小興安嶺叢山峻嶺、錯落相連,兩座巍巍大嶺以嫩江河谷為界形成了“人”字形走向,橫貫東北平原的西部和東部,構成了黑龍江北部和東北部的天然屏障。

兩座綿延千里的大嶺以嫩江為界,嫩江以西稱為大興安嶺,嫩江以東稱為小興安嶺。因其位於阿爾泰山之東,古稱“東金山”,又稱“金阿林”。“金阿林”為錫伯語,音譯是“白色的山”,喻指極冷的地方。小興安嶺山地位於黑龍江省北部,其西北同大興安嶺銜接,自西北向東南方向延伸,東南方隔著松花江谷地與張廣才嶺相鄰,小興安嶺雖然山勢較為低緩,卻仍以高於四周的地勢形成了黑龍江與松花江的分水嶺,其橫插之勢也切斷了松嫩平原與三江平原,東部山脈突入三江平原,東北方向與黑龍江為鄰,西南則與廣袤的松嫩平原相依託。小興安嶺的山勢相對大興安嶺低矮、平緩了許多,主要以低山、丘陵、山地為主,是松花江以北山地較為寬泛的統稱。

小興安嶺是在億萬年前的海西褶皺帶之上隆起的大山,地面上以結晶岩、片岩、片麻岩、花崗岩為主,還有玄武岩及砂礫岩。小興安嶺山勢,面向黑龍江的東北坡比較陡峻,而面向嫩江平原的西南坡則比較平緩,顯示出不同坡度的隆起。

小興安嶺以鐵力、嘉蔭一線為界限劃分為北部和南部二段,南部地勢較高而北部山勢較低,南部山體相對渾圓,由片麻岩組成的山峰更顯突兀,平均高度在一千米以上,多形成尖頂山及"U"形寬谷,山谷中分佈著大量的沼澤和溼地。小興安嶺北段多丘陵盆地和熔岩臺地,山勢和緩,山頂則較為平坦。熔岩臺地分佈在烏雲河上游、庫爾濱河和沾河一帶,主要是玄武岩被流水長期侵蝕後逐漸形成。低處的臺地海拔一般在四百多米左右,附近多有曲折的溪流和幽深的峽谷。

小興安嶺稍南有五大連池火山群和二克山火山群,五大連池火山群在有記載的歷史上曾經發生過二次噴發,素有“名山如畫屏,珠帶五湖清”的美譽,它位於訥謨爾河支流白河上游,屬於小興安嶺西側山體餘脈。小興安嶺的植被主要是針葉、闊葉混交林帶。針葉樹種以紅松為主,整片林帶與老毛子的阿穆爾遠東區、吉林和朝鮮北部的針、闊混交林帶地貌相似。北部地區多高山臺地和寬闊的山谷,中部一般是低山丘陵,山勢和緩,南部則多低山,但山勢相對較為陡峭。

小興安嶺山脈周遭的河流主要有遜別拉河、沾河、烏雲河等,都屬於黑龍江水系。遜別拉河位於黑龍江北部遜克縣境內,發源於小興安嶺北麓的密林深處,於黑龍江中游的遜克縣境內流入黑龍江,它是中俄界河黑龍江的主要支流之一,遜別拉河在滿語裡是"太陽河",意思就是河水一直向太陽昇起的方向奔騰,河流全長接近三百公里,沿岸流經之處,把辰清河、臥牛河、茅欄河等大小二十多條河流匯合在一起,形成水勢浩大的寬闊河面,最寬處能達到一百至三百米。

沾河原名沾別拉,為滿語,全意為急流河。水質清澈、流速湍急,沾河是遜別拉河的主要支流,發源於小興安嶺頂峰的湯元山,全長二百六十多公里,當地人稱之為大沾河,河水自南而北,縱貫遜克縣全境。水流之處多為次生林和原始森林,植被良好。沾河落差大,水流湍急,河道彎曲,河水在山間谷口肆意流淌。平緩之處,波平如鏡,像一幅靜止的油畫。河岸兩側,懸崖峭壁不時顯現,奇山怪石紛雜其間,自然美景撲面而來。河面寬處約有百米,水深處近七米。水中多激流、險灘、不時能看到突兀的巨石橫亙在水中央,沾河流經之地遍佈群山,森林茂盛。

小興安嶺山中針葉樹種有落葉松、紅松、雲杉、樟子松,闊葉樹種有白樺、黑樺、楓樺、榆樹、楊樹、柳樹、水曲柳、椴樹等。在深山密林之中,有虎、熊、野鹿、犴、狍子、野豬及飛龍、野雞、黑琴雞等很多野生動物和珍禽。上游一帶,以針葉樹種中的落葉松、紅松、雲杉居多。

在茂密的小興安嶺原始森林中,還有許多珍貴藥材,如靈芝、五味子、刺五加、黃芪、老鸛草等,林間空地上生長著許多野生漿果和真菌,如都柿、山葡萄、猴頭、蘑菇、木耳等。森林中上有喬木,中有灌木,下層大多分佈著低矮的草本植物,地面上常年覆蓋著厚厚的枯枝落葉,良好的環境造就了沾河的泥沙含量極少、河水異常清澈的特點。沾河流域聚集著眾多的飛禽走獸,我和父親沿著沾河兩岸打獵的時候,不時能見到成群的野鴨在河面上貼著水面振翅飛行,有時候還能見到灰鶴、白鶴、白鷺等水鳥,運氣好的時候,還會看到野鹿、狍子以及森林裡的其它動物到河邊共同飲水,在飲水的時候,大多數動物都能相安無事。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