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侦察参谋手记10:可惜!21岁侦察兵触雷牺牲,每次都走在最前

南疆侦察参谋手记10:可惜!21岁侦察兵触雷牺牲,每次都走在最前

第十章

往期回顾:

我所经历的侦察兵持续征战与外军区1984年开始组织侦察大队到边境的轮战,不是同一概念。我们的持续征战是指我11军所属部队的建制侦察连和步兵团属侦察排,从1979年战后至1985年百万裁军的六年期间,都没有间断地在中越边境执行着侦察作战任务。开始原则上还以军或师组成侦察大队、支队每半年轮换一次。

但到1981年,明确31和32师将分别担负“拔点作战”任务开始,这两个师的侦察分队就一直在本师“准备拔点作战”的边境区域执行作战任务,33师侦察分队和军侦察连则继续轮战和后来直接参加“两山”作战。有的战士当几年侦察兵,基本都是在边疆的作战环境中度过。

1980年6月,我军侦察分队迎来第三次轮换,在河口和金平边境执行侦察作战任务的33师侦察分队和军直侦察连撤回归建。同时31、32师又分别组成侦察支队赴马关县桥头的菁口、小坝子、金厂和麻栗坡县的猛雨、茨竹坝等边境地区执行任务。重要是负有侦察掌握战后越军强行占领的“扣林山、老山”和“罗家坪大山”等“国界骑线”据点情况的任务,直接为军区“适当时”组织部队拔除敌据点作侦察情报保障。

1981年元月,军首长派我同张锁参谋专程去边境看望、慰问两师侦察队,并赠“慰问品”为每人一件棉纱短袖衬衫。这是我“专车边境巡察”的重要机会。要知道那时军队车辆装备少,机关团以下干部出差下部队基本都乘地方客车往返,能专车送我去边疆足见首长们对侦察作战官兵们的重视与关怀。乘“北京吉普”经安宁、插通海再走开远、马关等,首次走这个方向虽多为省干线公路、但路面状况差,坡大、弯急还坑坎不平,一路风尘仆仆到了麻栗坡县猛碉乡的坝子村时早已“灰头土脸”了。

南疆侦察参谋手记10:可惜!21岁侦察兵触雷牺牲,每次都走在最前

仍由顾维忠科长率领的32师侦察支队部和侦察连驻在村公所和村小学校内,各团侦察排组成的二中队由曾庆国和95团杨长济参谋带领驻在远离支队部数十公里外的茨竹坝地区。侦察支队当前主要任务是査明扣林山敌占骑线踞点浅近纵深情况,同时掌握当面老山和八里河东山敌人动态。麻栗坡县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接富宁、西邻马关县,南与越南河江省的同文、安明、官坝、渭川、黄树皮等“五县一市”接壤,国境线长227公里。境内地形以中低峡谷为主,属南亚季风气候,喀斯特地形地貌分布广。县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200米以上,最低点为“船头”的南盘江出境处107米。常居住有汉、瑶、壮、苗、彝、傣等民族。

猛碉乡当面即为扣林山也近邻老山。师侦察连驻在坝子村小学校内,刘贤优连长与左晓映指导员白天同官兵们打起背包让出教室供学生上学,晚上再拼接课桌睡觉而且日日如此。官兵们说比在野外露宿好多了,比还击战时在境外打仗从未进屋睡觉不知好了多少倍!顾科长说咱们的满足感不高,在边境作战能进屋睡觉就挺满足的啦!

为査明当面敌情,侦察兵们常昼伏夜出活动频繁。侦察连9月组织小分队渗入扣林山侧后潜伏侦察达数昼夜之久,尽可能地熟悉掌握了活动范围内的地理环境和道路地形及敌方设防情况,为拔点作战提供了敌浅近纵深内的基本资料。尔后又在民兵配合下在侧翼袭击敌人目标,诱敌异动。还成功诱俘扣林山越军班长1名,对掌握査证当面越军兵力部署、阵地构成与火力配备等起了重要作用,受到军区表彰。但不久前的10月5日侦察连再次对敌阵地实施抵近侦察时,河南籍班长薛文海不幸触雷重伤,官兵在敌阵地火力威胁下冒雨营救直至深夜,当将薛班长运出险境时已因流血过多而光荣牺牲,时年21岁。参加侦察和营救行动的军医徐宋金痛心地讲道:薛文海入伍就经历了自卫还击作战,每次侦察作战他都走在前面,实战中很快成长为一名优秀的侦察兵班长,是位英勇的侦察兵!

南疆侦察参谋手记10:可惜!21岁侦察兵触雷牺牲,每次都走在最前

二中队在茨竹坝方向与边防连为邻,相互合作积极活动情报共享,及时査明掌握了当面之敌的大量情况。还常受支队调遣前往猛雨配合、协同侦察连行动,为査明老山、扣林山之敌情况作出了贡献。某日,边防1175.4高地阵地遭敌夜间袭扰,闻枪声班长臧庆德带6名战士主动请求前往支援,敌被击溃后,他又请示边防营副营长同意他们前出阵地搜索,排除前方遮障等,受到边防官兵称赞!32师侦察队在上述边境及时有效地掌握了当面越军的布防与活动情报,为1981年5月某部收复扣林山的“拔点作战”提供了充分的情报基础!

31师侦察支队在马关县的桥头、金厂一带边境执行侦察作战任务,郭实彬老科长与侦察连长蒋良清、指导员陈新利带师侦察连驻小菁口。团侦察排编成的二中队由侦察科杨绍先参谋带领,驻在茅坪街。杨绍先是1962年入伍的老参谋,云南江川县人,是之前提及“班盆河袭击捕俘战斗”中出击作战小分队的领头人,是他同侦察连的王忠琴副连长和91团蒋家放参谋等组成师团侦察官兵小分队前出袭敌捕俘,创下“班盆河”的经典战例!

马关属文山州边疆县。常住民为瑶、壮、苗、彝等少数民族,东与麻栗坡县相连,西南同河口、屏边两县毗邻,南与越南河江省的老街、警门、新马街、黄树皮、孟康等县市接壤,同属亚热带气候。但“喀斯特”山地与多藤蔓植物的地形地貌更为明显,而且坡陡、谷深,高差悬殊大。低坝与河谷炎热,高山温凉,中山与浅丘地带则温暧,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热和干、雨季节分明的气候特点。31师侦察队主要负责査明盘踞“罗家坪大山”骑线越军据点驻军及阵地布设情况,为友邻部队不久前的10月顺利收复“罗家坪大山”提供情报保障。

在茅坪街为了解与感受边民交往和边境情况,我和张锁在杨、蒋参谋与俩位苗族民兵干部陪同下,身着当地服装到国境线上的“草皮街”赶集。这是自卫还击战后以我方为主、已经自发形成双方边民的集市贸易场所,每星期一次在边界线的山坡草地上展开。据说越特工和政府便衣人员也曾混杂于边民中来赶过草皮街,所以这里同时也是双方“情报关系”的联络之地。这当然不奇怪,敌对双方获取情报手段多有雷同,重要的是情报价值。

清晨,雾蒙蒙中我们来到山坡上的“草皮街”,那天浓雾经久不散,十米外几乎看不清行人。我们到草皮街时人还不多,路边几处宰羊、杀狗准备卖“肉汤锅”的摊贩已经点燃火炉,袅袅炊烟与浓雾混在一起致眼下环境愈显阴冷潮湿。待雾气慢慢散去再看四周环境,右翼西北面坡顶便是传统国界线,沿百米外的缓坡向东南方向延伸约两千米外的山顶,是另一端国界线经由处,草皮街即在其间我方境内不足一平方公里的缓坡山地上。

南疆侦察参谋手记10:可惜!21岁侦察兵触雷牺牲,每次都走在最前

边境某地

阳光下隐于高处观望敌方境内,只见沟壑纵横中云雾飘渺,衬托着“喀斯特”地貌的起伏山峦可谓景象万千,也让人生出如“仙景”般的遐想。然而,类似这样的地形地貌十分复杂!沟壑丛林中常见悬崖陡壁,洞穴与藤蔓遍布,宜躲能藏最适宜小股武装实施游击和伏击作战。据说自卫战时,广西方向敌利用类似特殊地形施以伏击和游击战,给我征战部队增加了不少麻烦!不过14军在这里的出击部队则利用熟悉当地环境的边民带路,较好地克服了 “喀斯特”复杂地形的麻烦,顺利攻克敌孟康、菁门等重镇,打了好仗。足可见作战组织指挥与群众基础的奥妙!

眼前,越方境内几乎不见人烟、道路与耕作地,可说是满目的安静幽森。寂静的清晨置身在两国尚处“战时状态”的边境线上,才真感觉到身处边关、于敌对环境中的清凉与过分静穆中的不安!

太阳渐渐升高,迎着逐渐飘散的雾气,赶集人从四面八方涌来草皮街。街上仅有几处竹木材料和塑料布搭建的窝棚与各色遮阳伞,这就是“街天集市”的贸易中心了。赶集的多是本地山民,买卖以当地农副产品、药材和家畜、家禽为主。杨参谋介绍说小五金和小百货摊点最受越方边民光顾,如电池、电筒与生活用塑料制品,以及食用油、盐均多要购买。那天草皮街顶盛时约有六七百人,越南边民以妇女和老人为主,三五人结伴而行,先后前来赶集的有约四五十人。

雾气散去天也完全放晴,民兵干部在我们视野中已去会越南边民“亲戚” 了。我们漫步街上讨价还价,也不能什么都不买,那样也难隐身份,便向越南边民购买了当地边境才特有的“蛤歎”和“铁木菜板”。蛤歎又俗称“哆格”,为壁虎形状的珍稀动物,闻说具有补肾、止咳、润肺、祛风湿等药用功能,还是首次才在这里见识。铁木菜板也是当地一种坚硬的特质木材制成,战后双方仍对立期间同敌方边民直接交易,这也是种不一样的感觉。

11时许,我们坐在羊肉“汤锅”摊旁,有模有样地买碗肉汤边喝边观望着熙来攘往的街市,等待民兵干部返回会合。蒋参谋讲羊肉、狗肉汤锅可是当地一绝,边疆少数民族街天虽然都有类似的动物肉汤锅,但马关地区的更要美味出名!特别是马关的狗肉更是远近闻名,附近州县虽然也有吃狗肉的习俗,但都没有马关人用各种中药材做出的味道好。经老蒋这一说,来上两碗狗肉冷盘,再喝碗狗肉汤和苗族特色白酒,还真让人啧啧称赞!抬头望去可别小看了草皮街的各类“肉汤锅”,逐渐地几乎所有汤锅旁都坐满了人,妇女老幼、吃肉喝汤者不少,猜拳行令的已有几处,实可谓生意兴隆!

午后斜阳,集市开始逐渐散去,苗族民兵干部送走亲戚回来喝起酒与肉汤锅,吃得很是有滋有味。也难怪整个草皮街羊肉和狗肉汤锅是唯一的熟、热食,喝上碗滚烫热辣的牛、羊、狗肉汤,既解乏又解渴还解饿,简直就是大众喜爱的畅销食物。难怪一清早最先搭棚生火的就是经营肉汤锅的摊主,妇孺皆宜、老少均可、又利润可佳何乐而不为,临散场时所有汤锅食物已基本售罄。

南疆侦察参谋手记10:可惜!21岁侦察兵触雷牺牲,每次都走在最前

归途中民兵干部介绍道:来赶街的越方边民战前基本都住在境外附近的村寨里,多为瑶族和苗族且与我边民大多有亲戚朋友关系,被越南当局驱赶、现都远离了边境居住,要来赶街会亲戚要走很远的路,大半夜就得起身。来往途中还要受其公安关卡的盘査甚至勒索,买回的小百货与日用品在越南都是稀缺货,所以守卡的人简直是见啥要啥,虽然也给点钱,但完全是强迫买卖。走其它小路或便道又埋有地雷不安全,被发现还会以通敌罪抓去坐牢。他们过来除买些日用品外、主要还是会亲戚朋友,也想知道还打不打仗,希望早些恢复和平、过上安稳的生活。

在菁口见到郭实彬科长和侦察连蒋良钦连长与陈新利指导员等官兵,他们按军区意图在这带边境地区的侦察作战行动中不仅有效掌握了当面敌情动态,还根据“拔点作战”需要侦察监视当面黄树皮、孟康地区之敌情况,适时有力地组织战斗佯动等,将积极开展渗透侦察活动的影响与紧张压向敌境内,有效牵制与干扰了敌方注意力。

两个师侦察支队都已经是“反击战”后又第二次来边境执行侦察作战任务了。他们在此次边境侦察作战中,不仅灵活运用武装侦察的传统手段,还注意发现和培养双方边民中的秘密情报人员,扩展用活边疆民族互通互联的习俗关系,甚至与反黎笋集团的“黄文欢秘密组织”建立联系,将搜集情报工作做向了敌方纵深群众,为能及时掌握敌纵深动向情况建立了基本保障。

南疆侦察参谋手记10:可惜!21岁侦察兵触雷牺牲,每次都走在最前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