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印度地理位置優越?

梅宜明


當然,印度的地理位置條件的確不錯,至少相對於世界上大部分國家來說是這樣的。地理位置是否優越,要從諸多角度來分別考慮,沒有絕對的好壞只有相對的優劣。說到地理位置優越,第一反應是美國,南北無強鄰東西是大洋,遠離各種紛亂,資源豐富耕地遼闊,各種自然災害也相對比較少。

從地理位置角度來看的話,印度的確也是世界上條件最優越的國家之一,這並沒有什麼可懷疑的地方。無論是其自身資源方面的各種條件來說,還是從地緣位置的角度考慮。古代的印度能夠成為世界主要文明地域,如今的印度能夠成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都與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息息相關。


印度的總面積將近300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七,雖說總面積比不上前六名,可由於印度平原廣佈,即便是德干高原也都是低海拔而平坦的地方,所以印度的可耕地面積巨大。印度超過一半的土地都是適合耕種的耕地,耕地總面積在全世界也僅次於美國位居第二。印度全境,只有北部高原山地與西部小型沙漠等少數地區不適合居住,其他適合居住與農耕發展的地區比例極高。

同時,印度的整體位於印度半島之上,三面環海海岸線漫長,有眾多適合建設港口的地方,印度的形狀使得其大多數地方距離海洋都沒有那麼遙遠,至少相對於全球其他的主要面積大國來說。現今的時代,海洋對於經濟發展至關重要,而印度的條件為其進行各種經濟活動創造了非常良好的基礎。


從古至今,南亞次大陸都是世界主要農業產出地域,印度耕地面積遼闊的同時,由於大多數地方都位於熱帶,使得這裡終年高溫多雨光熱充足,農作物種植條件比溫帶地區更加優越,這也是印度能夠養活13億人口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對來說,我國農業發展的自然條件並不理想,比如災害太多;而世界主要大國之中,俄羅斯太冷、澳洲太乾,農業自然條件優勢能夠與印度一較高下的也就美國與巴西了。

而自然資源角度來說,印很度也是比較豐富的。比如印度的鐵礦、雲母礦、煤礦、重晶石、金礦等儲量都位居世界前列,森林覆蓋率在20%以上,雖然印度人口眾多,可其生物多樣性保持得也非常好。打開印度地圖就可以發展,印度從南到北河網密佈,水資源在空間分佈上比較均勻。雖然印度的油氣資源等部分資源非常匱乏,印度卻離中東、非洲與東南亞很近,也無需經過馬六甲海峽,不必被人掐脖子的同時,進口也非常方便。


更重要的是,印度的體量在南亞乃至整個印度洋沿岸都屬於巨無霸,周圍的鄰居唯中國實力強大,但雙方腹地距離太遠,而其他鄰居的力量太弱,根本不能與印度抗衡。印度的外海沒有島鏈礙事,暢通無阻;與周邊各方的領地爭端也不多,而且印度也事實上處於優勢,並沒有太多牽扯。就外部環境而言,印度不像咱們周圍都是愛搗亂添堵的貨,麻煩很多,由於實力相差懸殊,印度外圍環境並不算差。

“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印度的地理環境就如同千里馬,而今的印度人卻似乎並非伯樂。印度的地理條件,可以說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要優越得多,然而這世上多的是手握一手好牌卻被手握爛牌的人打慘的事。比如中印相鄰,若攜手共進必然合作共贏,可惜印度偏偏找茬,卻忘了青藏高原對恆河平原居高臨下的絕對優勢,自己給自己找麻煩,化優勢為劣勢。

單論地理位置條件,印度無疑一手好牌,只可惜印度人喜歡把好好的王炸拆開了散打,結果使得印度展現在世人眼裡的,諸多尷尬。


澹奕


印度地理位置優越? No,比我國更是差得遠。



很多人覺得,我這個論點不對啊,印度雖然只有我國面積的1/3,但是耕地面積大於我國,一年三熟,國土整體承載力高於我國,荒漠和山地佔比例小,海外沒有島鏈封鎖……


這話說對了嗎?對了。但是太偏頗,沒看到問題的另一面。對於這類論點,我給大家一個提醒:中國能成為世界GDP排名第二的大國,靠的是什麼?


很多人可以脫口而出:靠製造業。畢竟我們是“世界工廠”嘛。


然後我再追問一下:那麼靠製造業的話,中國哪裡製造業最強?


很多人也可以毫不猶豫的回答道:這還用說,長三角和珠三角啊。


然後我再追問下去:印度有類似長三角和珠三角這種有優質港口、平原(灣區)、非常適合發展製造業的地理位置嗎?


額,不好意思,尷尬了,沒有。


好了,那些只知道印度“風調雨順”、“皿煮”、“年輕人口多”的人們,應該似乎感覺到似乎有些不對勁了。




雖然很多“地圖炮”分析者會看到我國海岸線外面有很多駐紮了外國的軍事基地的島鏈,但是他們沒看到另一個事實那就是:對一國海岸線造成封鎖的,除了島鏈以外,還有一個東西叫做海岸山。


如果一國的海岸線外面都是外國控制的島鏈,對這個國家的影響是:發展強大以後想要稱霸全球困難重重。海軍軍艦、潛艇一旦出港、出海就會立刻落入其它國家的監控之下。


如果一國的海岸線全是海岸山地形,那對這個國家的影響是:工業加工、基礎建設成本會抬到一個很高的程度,港口和腹地被割裂,根本強大不起來。


其實對於全球的海岸線而言,海岸山相比島鏈而言是一個普遍得多的存在,最典型的海岸山莫過於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偏偏在我國,由於三級階梯地形和東部廣泛的沖積平原,海岸山罕有分佈,很多人不知道海岸山把一些國家的經濟整得有多慘,因此在很多分析海岸線質量的文章中,往往一些“地圖炮”作者會對島鏈大談特談,罕有人會對海岸山進行分析。


但是對於一國地理位置的分析文章裡,尤其是分析印度地理位置的文章裡,不講海岸山,可以嗎?不行的!


我們看看中國的海岸山,雖然少,但總是有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臺灣省東部地區,臺東、花蓮一帶的海岸山。


下圖是臺灣旅行必打卡的蘇花公路。



這張照片是著名的太魯閣景區清水斷崖。

有人看了這兩張圖可能不覺得有啥,這不是風景很美嗎?


對,風景是很美,然而對於發展經濟,建設大城市而言,這就不怎麼美了。

看看我國臺灣省的地圖,為什麼臺灣省主要城市,臺北、基隆、桃源、臺中、嘉義、臺南、高雄都分佈在島嶼西側平地上,東側只有臺東和花蓮——而去過臺東,花蓮的人都知道,這兩座城市雖然名聲很大但規模很小,人口不多,也沒有什麼像樣的工業,靠旅遊生活……


這就是“海岸山”對經濟的影響。畢竟“一面高山,一面深海”的地形,怎麼建設城市?如何開辦工廠?物流如何保證?都是嚴峻的問題。思來想去,也就只有搞搞旅遊業比較合適了。


所以,如果一個國家的海岸線大部分都是海岸山,那比島鏈讓人慾哭無淚得多。


這時候我們來看看印度的海岸線吧。說了半天印度風調雨順,一年三熟,但是看到海岸線這裡的時候,管它三哥“開掛的民族”多能神出鬼沒,這時候都傻眼了。


印度主要的人口聚集在哪裡?恆河平原。恆河的出海口和三角洲歸誰?孟加拉國。南亞次大陸另一條大河是誰?印度河。印度河流域下游沖積平原歸誰?巴基斯坦。能理解這種硬生生把最適合發展經濟的江浙滬用行政手段從我國領土上挖走獨立出去的感受嗎?這就是印度的現狀。


蒙巴頓:我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我黨高級臥底,不謝……

很多人還會說,印度不是還剩下很多海岸線嗎?從這些地方出海,可不像我們似的到處是島鏈、半島、海峽,印度外面9沒有島鏈攔著啊?


沒錯,是沒有島鏈攔著,但是我們的海岸山,這時候閃亮登場了……



看一下印度地圖,西面一道“西高止山脈”,東邊一道“東高止山脈”,活生生把印度剩下的海岸線“打了包”。印度的主要港口,孟買、果阿、科欽、欽奈、海得拉巴……總之除了加爾各答,全部被這兩道山隔離在印度腹地外面。


這意味著什麼?我們從上海的洋山深水港卸了貨,送到蘇州的工業園區加工,畫風大概是這樣的:


而印度人從孟買卸了貨想送去附近的企業加工,畫風大概是這樣的……



莫迪:你們要是再不努力的話,孟買就要被上海超過了,知道不?



說到這裡,大家已經可以摸到“印度地理位置差”這一論點的本質問題的邊了。那就是,以農業時代的眼光看,印度的耕地面積大,荒漠、山區佔領土面積小,以戰略的角度看,印度的海岸線外面沒有島鏈封鎖。但是——從發展經濟、建設國家的角度看,印度這個國家缺乏適合建設特大城市/城市群,超級港口和航線的河口平原和灣區。


因此相比我們的大幹快上,印度發展工業、發展經濟困難重重。只要我們自己不作死,潛心下心來發展經濟,“韜光養晦幾十年”以後,印度必然不是我們的對手。這個不是簡單可以用什麼種姓制度,皿煮之類可以完美解釋的。


文章寫到這裡,應該結束了。看到很多“地圖炮”洋洋灑灑什麼“巴西是上帝眷顧之國”,“印度地理位置極佳”的文章的時候,我有時候真的忍不住反問他們一句:


在中國“環滁皆山也”是一種浪漫,誰知道在巴西“環里約皆山也”的無奈和尷尬呢?



同樣距離外港幾十公里的路程,誰注意過上海市區海拔4米,而聖保羅市區海拔足足760米……


誰能想過,為什麼俄羅斯遠東只有符拉迪沃斯託克一個港口可以用,其他地方為什麼不搞建設真的是因為人少嗎?當年曾經被我們叫做“老爺嶺”的錫霍特山脈,把俄羅斯亞洲部分的出海口鎖得死死的,再往北就全是冰天雪地了……


還有澳大利亞“大分水嶺”把澳大利亞絕大部分土地交給了綿羊和袋鼠,宜居的地方只有東南角悉尼、墨爾本、阿德萊德那一點點……


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受到海岸山的困擾,偏偏我們沒有。


其實,縱觀世界,我們中國的三級階梯地形帶來的東部地區大範圍的沖積平原,屬於整個世界都不多見的最優質、最宜居、最適合發展經濟的地區。那種交通便利、港闊水深、超級宜居適合建設超級城市群的黃金地塊,全球都是板著手指頭數的過來的。我們不僅有,還獨佔了長三角、珠三角兩個。



長三角、珠三角是上天賜給我們中華民族的大禮,這種地形,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都是羨慕得跳腳的。比中東的石油、非洲的礦石、印度的耕地、巴西的風調雨順更彌足珍貴,也是我們地理位置的核心競爭力。


畢竟,老天爺送給很多國家的只不過是資源,但是送給中國的是可以加工資源的地方。這才是我們最應該珍惜,最需要感恩的。


世界吞吐量前20名的港口,一半屬於中國,一半屬於外國。這張表足以說明,中國的國土質量,幾乎是冠絕世界的……這時候島鏈是不是克服克服就過去了?


至於印度?在這個表上沒什麼事,看看就行了。


莫迪:氣煞我也……



Magic6981045




印度的地理位置優越也是相對而言的,確切的說印度的地緣位置的確非常優越,它牽扯到多個世界熱點地區,卡在比較中心的位置。所以印度這個地方,是世界很多大國都難以忽視的地方,所以現在印度在很多大國面前都是比較有面子,甚至可以說是通吃。二戰後,世界確立了以美國和蘇聯主導的兩極格局,兩個超級大國並駕齊驅,但無論是美國還是蘇聯都想爭取印度到自己這一方陣營,想要與印度展開合作,可見印度在世界地緣政治的重要性。

具體解析:

(一)印度地緣優勢。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印度地處南亞次大陸,擁有整個印度半島。而印度半島處於北印度洋的核心位置,如同一個大錐子直插印度洋,只要控制了印度半島,就能控制印度洋的核心,影響整個印度洋周邊地區。如此巨大的地緣優勢,也是當年英國不肯放棄英屬印度的原因之一,如果擁有了印度,還能進軍中亞和中東,海上勢力更是能直插東南亞。



所以全球性的大國,都不可能放棄對這一地區的施加影響力,而印度也成為國際政治博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另外印度也靠著特殊的地緣優勢,與西方國家合作,獲得很多西方國家的先進武器和技術,這都是好的地緣位置給印度帶來的紅利。

(二)印度還有巨大利用價值。

直到現在,美國和俄羅斯都爭相與印度合作,當然俄羅斯與印度合作,主要還在於印度大手筆的武器購買,能給俄羅斯軍工企業帶來大量的訂單,從而能增強俄羅斯的財政收入。美國與印度合作則和俄羅斯不同,美國很想讓印度配合美國的行動,比如執行所謂的印太戰略,美國就可以通過這個戰略讓印度來遏制我們的崛起,雖然現在看起來非常可笑,但不可否認,還能給我們帶來一點小麻煩。還有在美國在阿富汗和中東地區很多軍事行動,也想讓印度配合,這樣美國能省去很多麻煩,減少人力的投入,而印度也是樂見其成。可以說印度對世界第一強國美國來說有很巨大的利用價值。



以上就是“大正”對該問題的看法。


大正看世界


印度地理位置優越?對此不宜籠統論定。

作為一個大國,它野心勃勃,多方向樹敵,試圖大有作為。那麼,它的地理位置及地形條件,從戰略上看,算不得有利的,是難以支撐與強敵高烈度、長時間周旋的。

這是因為,半島型國家,三面環海,沿海多平原,且縱深不足;又受制於國力,建立不起強大海空力量確保制海權。這樣的話,浩渺的印度洋洋麵,就成了強敵可自東、西、南任一方向向其攻擊的坦途了。而它的北部,人口密集,又是首都中樞所在,卻受鄰國自青藏高原俯瞰。綿延在此數千公里的喜馬拉雅山脈,自古以來,是山南勢力難以逾越的地障。

然而,印度若取與鄰為善,走專注發展經濟的道路,在全球地緣政治角力中,做一個無害角色,則它的地理位置,的確十分的優越。

大航海時代之前,這個地區,被海洋與高山環抱,鄰近地帶,又多屬原始或不發達區域,所以陷入長期閉塞和停滯中。但是,世界演變發展至今,海路暢通,海運具有成本比較優勢;中東西亞盛產石油區域,東非、南非以至更深遠的非洲腹地礦產及農林產地,當然還有東南亞新興地區,——印度半島,恰居其中,這是何等優越的位置。

做居間商,中轉貿易,最有利不過。但作為發展中大國,從東亞汲取技術、裝備和投資;自中東西亞進口石油能源;向非洲大陸開發攫取金屬礦產和農林產品,更來得重要;所有這些地方,它們的巨量人口,都可以成為印度各個產業的潛力無限的市場。

這個環印度洋地帶,它還包括了緬、泰、印尼、馬來西亞乃至澳洲,以印度半島大致居中的位置,依仗海運優勢,若能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緊密聯繫太平洋西岸工業化各國,則印度以它自己的體量,完全可以大有作為,併成為環印度洋地區發展的首要受益者。

是繼續無望衝撞,還是走和平與發展之路,何去何從,印度的執政精英們,尚須深思。


嘉禾生


印度的地理位置確實具有一定優越性。印度是南亞地區最大的國家,面積為298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7位。


1.地理環境上:印度半島三面環海,東臨孟加拉灣,西瀕阿拉伯海,相當於一個楔子楔進印度洋,海岸線長達7000多公里,出海相當便捷,利於進出口運輸。

2.自然環境上:印度位於亞歐大陸中南部低緯地區,靠近赤道,屬熱帶氣候。印度整體地勢較為平坦,耕地面積廣大,雨水比較充沛,陽光充足,適合農作物生長。但是旱季溫度過高,降水分配極度不均也是事實。


3.地緣政治上: 地緣上印度極具戰略優勢,除了中國外,也就是巴基斯坦稍具威脅,周圍都是一些如孟加拉國、不丹、尼泊爾、斯里蘭卡等小國,東北部還有喜馬拉雅山脈作為天然的屏障。在南亞地區,印度絕對處於霸主地位。
所以,總體上來說,印度的地理位置算得上是得天獨厚。


人間印記


印度位於亞歐大陸中南部低緯地區。屬熱帶氣候。整體地勢較為平坦,耕地面積廣大(比中國可耕地多)氣候上水熱條件優越,適合農作物生長(環境承載力大)。劣勢(旱季溫度過高,降水分配極度不均),南亞次大陸風影響範圍太廣(北緯30 5月溫度基本40以上)。

印度半島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南可控制印度洋,北部可以壓制中巴,東北可以進犯藏南地區,西部可窺探西亞。由於位於中部,所以彈道導彈(遠程)即可覆蓋亞洲全境。周圍國家雖然擁有領土爭端,但是大部分國家在實力上不如印度,或者是統治力不如(中國)。

經濟方面,由於印度出色的環境承載力,使印度勞動力豐富,足以養活大部分人口,而且價格相對低廉,適合發展經濟。而印度市場潛力巨大,而又未經大量開發,所以適合投資建廠,讓印度成為未來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但是印度氣候偏熱,熱帶地區不如溫帶地區適宜人類生活。造成印度一定科技人才的流失(美國 新加坡都有大量優秀的印度裔)。同時高溫也導致軍事武器保養上需要更多的經費。


秝盺童


因為很多人喜歡睜眼說瞎話。

作為世界上最不安分的國家之一,近年來的印度一直在以360度無死角的方式秀自己的存在感。

因為人口同樣巨大,又同為四大文明古國成員,今天的很多人總是不由自主地將印度和我國進行對比,拋出所謂的“龍象之爭”論調,並苦口婆心地告誡瘋狂追趕美國的我國一定不要忽視還在蹣跚前行的印度,並堅信印度一定能最終成為我國的勁敵。

這種論調之所以甚囂塵上,除了境外白左勢力的上躥下跳,客觀上也有印度自然環境確實相對優越的特點,比如國土面積不到我國1/3的印度,耕地面積卻高於我國,且降水量豐富,這也使得印度能夠養活超過13億的人口。而在地理位置上,印度周邊沒有我國面臨的多條島鏈,可以說獨霸印度洋。這樣優越的地理位置,簡直是想不成大事都難。

真的是這樣嗎?當然真的不是。如果印度追求小富即安,醉心於與世無爭,那麼印度的自然環境自然是優越的。但作為一個追求“有聲有色大國”目標的印度,印度的目標是稱霸亞洲甚至世界,那這樣的地理位置就非常尷尬了,因為它不但沒有優勢,而且劣勢多多。

為何這麼說呢?靜夜史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印度的疆界,是被動奠定的

印度最大的尷尬在於:它的疆界從來不是和其他國家一樣通過自身努力獲得的,而是被他國確定的,比如“印巴分治”,比如中印戰爭。

雖然印度對英國殖民者感恩戴德,但作為舉世聞名的“攪屎棍”,英國即使將印度視同己出,也會情不自禁地埋下幾顆地雷。對英國而言,留不留隱患的無所謂,重要的就是圖個開心。

所以,指望英國統一了印度,又扶上馬送一程,是極其不現實的。印度獨立時,面對著英國留下的幾百個土邦,內心不知有多少個MMP要講。

作為對分裂習以為常的國家,國內的多如牛毛的土邦顯得平淡如水,但個別土邦的問題,就讓印度非常上火了,比如克什米爾問題。

雖然自1947年第一次印巴戰爭時印度佔據了3/5的克什米爾地區,但因為剩餘部分被巴基斯坦佔據,印度不僅被巴基斯坦壓制,更徹底失去了通過克什米爾威脅東方大國,前出中亞並影響世界的可能。

而且,由於印巴分治,恆河入海口也一度被巴基斯坦佔據,印度除了不得不借港出海,連結東北六邦的西里古裡走廊更是受到致命威脅,面臨被巴基斯坦東西夾擊的尷尬境地。雖然在1971年第三次印巴戰爭後迫使孟加拉國獨立,1975年吞併錫金,但東北地區被威脅的情況難以徹底改變。

而1962年中印戰爭的慘敗,則使印度本就無奈的局面更加尷尬。我國雖然因後勤不足難以收復藏南,但佔據了阿克賽欽等中印邊境所有制高點,對印度形成居高臨下的壓迫態勢,即便印度吞併錫金也無濟於事。

所以,這種被壓制和掣肘的地理位置,絕對稱不上優越。

2、印度的位置,是欲罷不能的

作為立志走向世界的國家,當下的印度連最基本的南亞都走不出去,何談衝出亞洲,擁抱世界?

雖然國土面積達到298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七,但這樣的體量絕對稱不上世界大國,因為窘迫的國土面積除了無法提供大國崛起所需要的各種資源,佈置工業和國防所需要的巨大空間,更使得印度無法毗鄰更多的政治板塊。

以我國為例,作為東亞國家,我國因為跨度空前廣大的特點,不僅有著恐怖的戰略縱深,更和亞洲所有板塊相鄰,包括中亞、北亞、西亞、南亞和東南亞。這一點,國土面積窘迫的印度做不到,所以印度的影響力,也只有南亞或者東南亞等部分地區。

當然,陸上的劣勢並不能代表海上的不足,畢竟因為沒有島鏈封鎖,又以“印度”的名字命名,印度也理所當然地將整個印度洋作為自己的後花園,事實上印度確實也在印度洋上進出無阻,且印度洋周邊確實沒有能夠威脅自己地位的國家。

但印度似乎忽略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雖然美國沒有佔領世界上所有的土地,但天空和海洋,美國人一直是非常關注的。

所以在印度高聲宣稱印度洋屬於印度時,11艘航母戰鬥群上的美國大兵們應該都笑出了豬叫聲。

連最基本的三艘航母都配不夠,還想挑戰美國在全球尤其是印度洋的霸權,美國雖然支持印度,但不等於傻到支持印度自掘墳墓。

所以,自然條件好不等於位置佔優勢,看好印度也不意味著印度一定能成為世界大國。當下以及未來,我們的對手仍然是美國,對於印度的崛起,我們看得到,但不意味著一定要跪下來觀察。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印度國防白皮書:把印度洋,變成印度的大洋。

距離印度南部1900多公里,迪戈加西亞島上的美軍空軍,笑了!

迪戈加西亞島,位處好望角、新加坡、紅海、澳大利亞間多條航路的會合點,幾乎是印度洋的十字路口+定海神針,不過,這裡自從被英國人1964年租給美國人之後,就幾乎成了美國人的地盤了,你要說這裡就是美國的“領土”,那也不過分,這是二戰後,英國向美國移交世界霸權的系列動作之一,以換取美國人在經濟和政治上的支持。

這個島,是美國在印度洋最核心的軍事基地,美軍在這裡常年部署精銳的空軍力量,美軍的航母、核潛艇也經常性在這裡停靠、駐紮,從海灣戰爭到伊拉克戰爭,歷次中東地區的衝突,美軍經常從這裡出動轟炸機執行任務,美軍還曾經一次性在這裡部署了6架B-2A隱身戰略轟炸機,這可是B2的第一次海外大規模部署。

這個島,就是美國人在印度洋上的不沉的航空母艦。

印度人如果搞不定這個島,就永遠不要說印度洋是印度人的大洋。

當然,如果莫迪真的想對迪戈加西亞島有什麼非分之想,那美國真的會教會印度怎麼做人的。

印度的地形,整個插在印度洋上的一個倒三角,看起來具備遏制印度洋的能力,值得印度人把印度洋變成自家的內湖。

且看,印度西邊東邊都是一幫弱雞國家,西邊的鄰居大多在沙漠裡刨食或者刨油,東邊盡是一些熱帶雨林裡的農業國家,西北北邊高原山地似乎也沒什麼有威脅的對手,關鍵時候,印度只要派出2個航母編隊把東邊的馬六甲和西邊的蘇伊士運河這麼一封,然後派出精銳的山地部隊把西北山口這麼一檔,全世界還能奈何印度幾分?

不過,這一切,只是看起來很美好。

印度的地理主要由恆河、印度河兩大平原和德干高原組成,其中平原地帶是印度的核心區,印度西北東北北部都有喜馬拉雅等系列的崇山峻嶺所環繞,東西南三面環海,但這麼看似美好的地形,在西北部卻有那麼幾個山口和盆地,可以讓來自西北的遊牧民族一次又一次地進入印度河流域,對印度地區進行一次又一次的征服。

從傳統角度,印度如果要想在地緣上足夠安全,那它至少得把陸地邊界推進到阿富汗興都庫什山脈、帕米爾高原一帶,這樣才能為自己獲得足夠的安全屏障,同時也不至於讓恆河和印度河這2條大河的源頭落入其他國家之手。

可惜,印度沒有,它在南亞雖大,但是地理上確實很不完整的。

首先,印度文明的發源地,相當部分歸了巴基斯坦,恆河三角洲歸了孟加拉國,兩大河的發源地在中國,西北地區的克什米爾,雖然佔了一大塊,但是通往中亞、問鼎亞洲的通道被鎖死,鄰居佔據的阿克賽欽居高臨下,新德里幾乎無險可守。

東北地區7個邦,和印度本土就靠著20多公里寬的狹窄的西里古裡走廊相連,戰時,非常容易被切斷。

在海洋上,浩瀚的印度洋不止有美軍的迪戈加西亞島,還有斯里蘭卡和馬爾代夫這2個很不“貼心”的鄰居,印度洋上的幾個主要節點:好望角、曼德海峽、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斯里蘭卡等等,印度一個都搞不定,何談大國戰略呢?

近年來,隨著全球海軍紛紛前往亞丁灣打海盜,印度洋上除了川流不息的來往商船油輪,各國海軍的軍艦也在這裡縱橫馳騁,常年保持“存在感”,對此,印度雖然不高興,但是也無可奈何。

總體而言,印度雖然看起來有一些地緣優勢,但遠遠不足以成為印度次大陸和印度洋的統治者。


雲中史記


說印度地理位置優越無非從這幾方面來看的。

海陸位置:印度地處南亞次大陸,北部是青藏高原的阻隔。使得亞歐大陸的寒冷氣流受到阻擋,無法深入印度腹地。使得印度中北部和中國南方基本同緯度,冬季卻比中國溫暖。

東邊是和緬甸交界的那加丘陵,那加丘陵以東盡是原始森林,遮天蔽日,道路不暢。東邊沒有強有力的力量威脅。

西邊是蘇萊曼山脈阻隔,這樣東,西,北都是大山阻隔。南邊是大海。照理說是很安全的。

緯度位置:印度緯度低,印度領土大部分處在北緯熱10度到北緯30度之間低緯度地區,太陽直射角度較大,熱量充足。

季風影響:受印度洋季風影響,降水量豐沛,因而形成熱帶季風氣候

由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水熱條件好,以及恆河平原的衝級積。印度的農業條件非常好,農作物熟制是一年三熟。

但也有缺點:

1.造成人民比較懶惰,或許是太過條件好了,印度幾千年來一直是很安逸的生活,被中亞進來的各個民族輪翻統治,以至於出現種姓制度

2.夏季風到來的時間長短和遲早,會導致

出現旱災或者洪澇災害。

但總的來說印度地理位置是非常優越的


0度史觀


海洋時代印度位置得天獨厚,擁有進出大洋的便利、擁有控制全球最繁忙交通線的能力、擁有南次大陸老大的特殊地位這些都是印度的地理位置優勢的體現。

印度位於喜馬拉雅山南側,整體呈現為一個倒三角的形式,印度南面是廣袤的印度洋。印度內部地形特點是南北高,中間低,西北部為高山區,中部為平原,西部為沙 漠地帶,南部則是高原。

印度地理位置優越,主要投一下幾個方面:

第一、印度進出大洋方便。作為一個大國,需要具備遠洋航行的能力,這樣才能藏匿如無形之中,目前世界面積大國中,俄羅斯和加拿大國土面積大,但是北方的大面積冰川並不利與遠洋,所以俄羅斯的彼得大帝將印度國土面積擴張極限定為在印度洋取得出海口,中國則是陷入重重包圍,軍艦出洋很容易被日本、南洋偵測到,對軍事挑戰非常大。

印度由於直接面臨印度洋,其軍艦出航可謂暢通無阻,這一點優勢非常明顯。

第二、印度位於印度洋北邊,而印度洋到南洋依舊是目前世界上最繁忙的貿易線路之一,從中國到歐洲的貨物,從中東到亞洲的能源,都必須經過印度洋。這一切都給印度極大的機會,印度如果能把握中間位置的優勢,將會很有利於發展自己國家的經濟,並且一旦戰爭爆發,印度還有切斷這條貿易線路的能力,這將對石油運輸產生極大的威脅。

第三、印度是南次大陸最大的國家,容易在南次大陸產生特殊的地位。印度於中國由喜馬拉雅山分割,而喜馬拉雅山就像一道牆,阻隔很多事情,也造就了印度成為南次大陸唯一大國的特殊地位,雖然南次大陸的國家並不和諧,但是從歷次印度與南次大陸的交流來看,印度在南次大陸還是很有話語權,這就增加了印度的國際地位。

印度擁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但是自身的實力卻不足以體現其地理位置的優勢,加上國內的各種種族問題和宗教問題,這些都限制了印度的發展,所以印度目前還不能稱之為強國。但是如果有那麼一天,印度真正的強大了,他的地理位置的優勢將體現的非常明顯,那個時候印度對我們的威脅必須引起重視,尤其是控制能源線的能力 ,將會對我們造成極大的困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