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太平歌詞(一):綿延百年,名家輩出,有盛必有衰

那莊公閒遊出趟城西,看見了人家騎馬我就騎著驢……

這段太平歌詞《勸人方》源自於“窮不怕”朱紹文,他早年間在北京天橋撂地演出時,往往一邊白沙撒字,一邊唱著太平歌詞,用來“圓粘”,吸引廣大觀眾駐足觀看。

圓粘,北京方言,主要是指招徠觀眾,作用於相聲表演之後,常表述為:早年間相聲藝人撂地而生時,首先利用“圓粘”,比如:白沙撒字、門柳兒(太平歌詞、唱戲等),將周邊的觀眾吸引到身邊,再進行表演。

漫談太平歌詞(一):綿延百年,名家輩出,有盛必有衰

太平歌詞《勸人方》

侯寶林、薛寶琨等人撰寫的《相聲溯源》中,曾對“窮不怕”朱紹文“白沙撒字”時,唱得較多的一段太平歌詞進行了收錄:

“一”字兒寫出來一架房梁,

“二”字兒寫出來上短下橫長。

“三”字兒寫出來“川”字模樣,

“四”字兒寫出來四角四方。

漫談太平歌詞(一):綿延百年,名家輩出,有盛必有衰

《相聲溯源》原書內容

當時,相聲藝人主要依靠露天撂地演出,來謀取生路,與他們同時演出的,還有雜技、撂跤、京韻大鼓、拉洋片等很多表演活動,在這樣的情況下,單單依靠單口,或者對口相聲的演繹,很難起到立竿見影的“圓粘”效果,這時,很多相聲藝人就會吟唱太平歌詞,通過開場小唱的形式吸引更多觀眾。

漫談太平歌詞(一):綿延百年,名家輩出,有盛必有衰

老照片·舊時撂地而生的相聲藝人

太平歌詞與相聲,相伴相生,為相聲藝人所廣泛採用,白沙撒字,口唸太平,邊以嗓音吟唱,邊以白字吸睛。無太平歌詞之唱,則無相聲本門之精髓,無相聲說、學、逗之輔助,則無太平歌詞之靈魂。兩者相輔相成,互為表裡。晚清時,太平歌詞在宮廷、民間都廣為流傳,然而,到民國後,卻盛極而衰,險被埋沒。

晚清:太平歌詞盛傳於宮廷、民間

太平歌詞形成於17世紀下半葉的清代初期,由蓮花落、民間小調演變而來,在晚清時盛行於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尤其在光緒年間多流傳於宮廷,為當時的晚清貴族所喜愛。

漫談太平歌詞(一):綿延百年,名家輩出,有盛必有衰

老照片·收藏於中國宦官博物館的慈禧照片,慈禧很是喜愛太平歌詞

《清昇平署存檔事例漫抄》中的《光緒二十四年旨意檔》有如下記載:

(光緒二十四年)二月二十四日,王得祥傳旨,太平歌詞不論(昇平署)總管、首領,都得上。

昇平署,原稱為:南府,是清代專門掌管戲曲演出的機構,始建於康熙年間,到道光時,將南府改稱昇平署,直到1911年時予以廢除。光緒年間的太平歌詞演出同樣由昇平署一力操辦。

漫談太平歌詞(一):綿延百年,名家輩出,有盛必有衰

老照片·昇平署戲曲表演

在上述史料記載中,太平歌詞在宮廷表演中,具有一定的藝術地位,昇平署自總管太監、首領太監以下,都會吟唱太平歌詞,且以大合唱的形式存在。而且,文獻中“都得上”的表述,顯示了當時慈禧、光緒等統治者對於太平歌詞效果的期待與關注。

漫談太平歌詞(一):綿延百年,名家輩出,有盛必有衰

頤和園昇平署

太平歌詞除了在宮廷受到歡迎之外,在民間同樣廣為流傳,《光緒三十年恩賞日記檔》中,有相關記載:

(光緒三十年)十月初一日,總管馬得安面奉懿旨,太平歌詞教習來喜,外學郭慶…等十五名,每名賞二兩錢糧米。

“外學郭慶”,並不是宮廷昇平署的太監,而是來自於民間的太平歌詞藝人,能夠參與昇平署的演出,並獲得糧米賞賜,可見,他的太平歌詞技藝較為嫻熟,由此看出,太平歌詞在民間同樣盛行,並湧現了可以入宮獻藝的“大家”。

漫談太平歌詞(一):綿延百年,名家輩出,有盛必有衰

相聲藝人天橋撂地時,多用太平歌詞“圓粘”,來招徠觀眾

事實上,無論是晚清,還是民國,當時的相聲藝人在演出時,多使用太平歌詞等門柳兒方式進行“圓粘”。早年間的相聲藝人,都是完全靠自己的手藝吃飯的,所以,他們不僅會在相聲段子上兼容幷蓄,拿手的相聲作品往往達到幾百段,而且還有其更為趁手的太平歌詞,以唱開場,以說為中心,以逗為精髓,以學為形式,使得當時的相聲在太平歌詞的映襯下,得到更為鮮明的發展。

漫談太平歌詞(一):綿延百年,名家輩出,有盛必有衰

老照片·晚清天橋盛景

比如:馬三立的外祖父,第二代相聲傳人恩緒(後為避嫌光緒,改名恩培),太平歌詞唱出了精髓,其徒弟“萬人迷”李德鍚、張德全、李德祥等都得到較好指導,不僅會幾百段相聲作品,而且對於太平歌詞都有各自的嫻熟造詣。

馬三立先生的《藝海飄萍錄》中,專門對外祖父恩緒有這樣的描述:

春長隆和恩緒是兩個旗人……恩緒與春長隆是半路出家說相聲。正由於是旗人而又半路出家,所以他們說的相聲,多少有些與眾不同。

漫談太平歌詞(一):綿延百年,名家輩出,有盛必有衰

馬三立先生在表演

恩緒的與眾不同在於,他因為旗人的身份,在當時不用為生計而奔波,自然也不用撂地生存,少了民間的煙火氣,卻多了專注於相聲的藝術氣息。恩緒作為旗人,他所擅長的太平歌詞,曾經被慈禧得知,從而為慈禧表演過,得到了慈禧的御賜竹板,即:後來相聲藝人常用的“玉子”。

漫談太平歌詞(一):綿延百年,名家輩出,有盛必有衰

太平歌詞玉子板

恩緒為慈禧表演,並獲得御賜竹板的經歷,在陳柳德的《御賜和玉子》中有所展現。

因為當年慈禧賞給過進宮演唱的相聲演員恩緒一副竹板……人們就稱竹板為御賜……玉子則是“御賜”的訛音。

雖然,恩緒沒有像其他相聲藝人一樣,較多地通過撂地演出為生,但是,自他傳承下來的第三代相聲藝人大多在天橋撂地,尤其是相聲八德中的“萬人迷”李德鍚就繼承了恩緒的表演藝術特點,成為當時的相聲翹楚。

漫談太平歌詞(一):綿延百年,名家輩出,有盛必有衰

“萬人迷”李德鍚

晚清時的太平歌詞,更多地附庸於相聲而存在,是早年間相聲藝人用來“圓粘”的重要手段,也就是後來的開場小唱,雖然,演繹太平歌詞的大多是相聲藝人,但是,其內容通俗、曲調朗朗上口,往往能夠得到民眾的喜愛,甚至有票友大為傳唱,賦予了太平歌詞不斷髮展的民間土壤。

民國:汪兆麟、吉文貞帶動下的興盛,與之後的盛極而衰

太平歌詞的興盛,真正開始於民國時期。汪兆麟、吉文貞,兩位大家為此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袁佩樓、秦佩賢、楊少奎、師世元、王本林等名家輩出,推動太平歌詞走向興盛。其興盛的表現主要在於,太平歌詞在這段時間裡,很多情況下,不再是相聲的附庸,而是獨立於相聲而存在,成為與京韻大鼓並存的傳統藝術形式。

漫談太平歌詞(一):綿延百年,名家輩出,有盛必有衰

老照片·王本林、王雙福父子臺上表演

第一,汪兆麟:從相聲藝人到太平歌詞藝人

汪兆麟(又作:王兆麟)師從裕德隆,在太平歌詞上有頗多造詣,他在上世紀20年代與吉坪三將太平歌詞從天橋撂地演出帶到了上海“大世界”,實現了劇場演出的夙願。

侯寶林、薛寶琨等人撰著的《相聲溯源》中,對汪兆麟、吉坪三的成就進行了客觀評價:

演唱太平歌詞,這是相聲藝人無人不會的,但是,能夠達到很高成就的卻不多,而汪兆麟、吉坪三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漫談太平歌詞(一):綿延百年,名家輩出,有盛必有衰

汪兆麟《韓信算卦》珍貴唱片

汪兆麟貢獻在於,他對太平歌詞內容的革新,汪兆麟將很多太平歌詞文本中的拖沓內容進行了刪減,晚清時,太平歌詞的地位並不高,藝術創作難以持續開展,在民國時,汪兆麟賦予太平歌詞更多藝術革新的同時,也讓太平歌詞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評書表演藝術家劉立福從專業角度對汪兆麟在太平歌詞上做出的貢獻進行了論述。

(汪兆麟)在唱腔上對太平歌詞進行了很多的革新,一些文本原來的尾腔是比較拖贅的,他在革新中使之變得更為簡潔,並去掉了很多“啊”、“吶”等虛字,讓整個文本聽起來明快利落。

漫談太平歌詞(一):綿延百年,名家輩出,有盛必有衰

民國孤本·汪兆麟《太平歌詞》第一集

汪兆麟,作為民國相聲藝人,將更多的精力放到了革新、演繹太平歌詞之上,尤為重要的是,他不斷使得太平歌詞的革新與上海“大世界”劇場演出相結合,邊創新邊表演,讓太平歌詞的影響力走向南方,並在“十里洋場”的上海紮下根來,他的貢獻為後來成就斐然的吉文貞(吉坪三之女)打下了紮實的藝術基礎。

需要說明的是,本文之所以略過吉坪三,其關鍵原因主要在於,吉坪三的很多藝術成就其實是來自於其女吉文貞,所以,本文重點探討吉文貞對於太平歌詞的貢獻。

第二,吉文貞(荷花女):十八歲英年早逝,藝術成就卻光彩斐然

吉文貞,吉坪三之女。6歲登臺,14歲便依靠太平歌詞在南京等地走紅,擁有一批文化素養較高的觀眾群。如果說,當時太平歌詞的發展,汪兆麟是其中的革新者,那麼,吉文貞便是當之無愧的傳播者。

漫談太平歌詞(一):綿延百年,名家輩出,有盛必有衰

老照片·早年吉文貞

吉文貞的嗓音優美,身態動人,既能以說代唱,引人入勝,又能婉轉而唱,聲情並茂,在當時是很多人的藝術偶像。比如:吉文貞在與小蘑菇常寶堃、趙佩茹合作相聲劇《打麵缸》時,整個劇場座無虛席,與當前德雲社的滿坑滿谷不遑多讓。

漫談太平歌詞(一):綿延百年,名家輩出,有盛必有衰

老照片·相聲劇《打麵缸》,左一為:吉文貞

吉文貞,雖然18歲時因病去世,但是自6歲開始,短短的十二年藝術生涯中,為太平歌詞的傳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尤其為太平歌詞的興盛樹立了偌大的偶像榜樣,這是當時太平歌詞能夠“獨立”發展的關鍵要素。

正因為有汪兆麟、吉文貞如此優秀的傳統文化藝人在不同層面致力於太平歌詞的發展,才使得民國時期的太平歌詞擺脫了晚清時的尷尬地位,擁有了更多的自主權。不過,自汪兆麟、吉文貞之後,太平歌詞逐漸迎來了盛極而衰的發展窘境,而這又是另外一個故事了。

漫談太平歌詞(一):綿延百年,名家輩出,有盛必有衰

老照片·吉文貞


如今,總有人說,太平歌詞曲調單一,內容單調,如果沒有相聲的扶持,沒有張雲雷等藝人的傳唱,很難得到良好傳播,其實,早在2009年時,就已經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只有尊重傳統文化,才能追尋民族之根,只有傳承先輩之魂,才能讓太平歌詞更加發揚光大。

聽太平歌詞,不是僅僅聽熱鬧就夠了,而是要聽出更多的文化韻味!怎樣聽,才能展現太平歌詞的傳承?才能讓太平歌詞貼近我們的生活。本人有幾點舉措,與大家共勉。

  • 多聽老先生的太平歌詞,箇中韻味實難言傳

汪兆麟的《韓信算卦》、吉文貞的《餑餑陣》等太平歌詞作品仍然流傳於世,我們可以多聽聽這些老先生的作品,雖然部分內容因為久遠導致音質不清,但是,其中蘊含的藝術韻味卻是難以言傳的。

接觸太平歌詞,更需要系統瞭解它的前世今生,瞭解諸多老先生所付出的努力,聽他們的吟唱,更多的並不是領略唱功,而是感悟其中的文化底蘊與歷史滄桑。

漫談太平歌詞(一):綿延百年,名家輩出,有盛必有衰

老照片·吉文貞(居中)的《餑餑陣》是傳世不多的作品之一

  • 邊聽邊想,勾勒其中意境,增添藝術氣息

接觸太平歌詞,是聽與想相結合的過程,一邊聽汪兆麟、吉文貞、王本林、王雙福、佟守本等先生的作品,感悟同一作品,不同先生所賦予的藝術理解,勾勒出其中的意境,則不僅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增強自身的藝術氣息,而且也能更為深入地瞭解太平歌詞,愛上太平歌詞。比如:汪兆麟先生演繹的《韓信算卦》,簡潔、扼要,聽上去朗朗上口,而佟守本先生演繹的《韓信算卦》,則顯示出先生的隨心與清脆,另有一番風味。

漫談太平歌詞(一):綿延百年,名家輩出,有盛必有衰

馬三立與佟守本(右一)

  • 藉助愛豆力量,以唱代聽,讓太平歌詞發揚光大

很多人關注太平歌詞,來自於德雲社的努力,尤其來自於張雲雷的演繹,他的《歪唱太平歌詞》已經湧現了諸多版本,每一次都能夠為我們帶來不同的體驗,藉助愛豆的力量,我們能夠通過以唱代聽,真正讓太平歌詞在當今社會更加發揚光大。

傳統文化,傳承不易。太平歌詞作為綿延百年的藝術形式,既經歷了晚清時期的撂地而生,也在民國大家汪兆麟、吉文貞的推動下,盛極一時,然而,有盛必有衰,興盛時,觀者從者如雲,衰時,傳承難以為繼,作為觀眾的我們,趕上了太平歌詞復興的時代,如何傳承太平歌詞,如何讓這一傳統藝術形式更好弘揚,不僅是相聲藝人們的職責,更是我們需要為之關注的民族瑰寶。

參考文獻

[1]侯寶林、薛寶琨等.相聲溯源[M].中華書局,2011年

[2]周明泰.清昇平署存檔事例漫抄[M].文海出版社,1933年

另有,馬三立先生的《藝海飄萍錄》,陳柳德的《御賜與玉子》,因無法查詢這篇回憶錄的刊登信息,故單獨列出,特此說明。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