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枷、方枷、行枷和盤頭枷,漫談《水滸傳》裡的“枷”

長枷、方枷、行枷和盤頭枷,漫談《水滸傳》裡的“枷”

《水滸傳》中,不少好漢都曾因為殺人犯罪而被刺字,刺字後還要發配到其他地方,比如宋江、武松、林沖、楊志、盧俊義等。由此,原著裡也提到了不少刑具,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刑具,就是枷。

我們看影視劇中,犯人戴的枷基本上只有一種,就是套著脖子和雙手,方方正正的枷。實際上,古代的枷並不是這樣,而且也不止一種。在水滸裡,就出現過長枷、行枷、方枷、盤頭枷、護身枷等不同種類的枷。

長枷、方枷、行枷和盤頭枷,漫談《水滸傳》裡的“枷”

影視劇中的枷

這些枷都是什麼樣?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使用?宋代是否有這樣的枷呢?下面,就分別說說這些枷。

枷的歷史

說刑具枷之前,簡單說一下枷的歷史。

其實,最初的時候,枷並不是刑具,而是泛指架子或者工具連枷。

比如《禮記》中有“男女不同坐,不同椸枷”,這裡的“枷”就是衣架;《釋名》中說“枷,加也,加杖於柄頭以撾穗而出其谷也”,說的是用來捶打麥穗或者稻穗的農具“連枷”。當然,連枷也可以用來作為兵器。

長枷、方枷、行枷和盤頭枷,漫談《水滸傳》裡的“枷”

農具連枷

最遲在兩晉時,“枷”就已經作為刑具。

《晉書》中曾提到,東晉郭陽、張隆俘虜不少胡人,為了方便驅趕,他們讓這些人“兩胡一枷”,石勒當時才二十多歲,也在這群俘虜中。這段故事,在《魏書》《十六國春秋別傳》等史料中,也都有提及,且都說了是“兩胡一枷”。

從這裡可以看出來,兩晉時,“枷”就已經是刑具了。

第一種:長枷

長枷在原著中多次提及,百二十回本的《水滸傳》中,一共出現13次,林沖、武松、宋江、劉唐等人都戴過長枷。林沖被高俅陷害,誤入白虎堂,後來被下在獄中,戴的就是長枷。

長枷、方枷、行枷和盤頭枷,漫談《水滸傳》裡的“枷”

影視水滸林沖形象

府尹回來升廳,叫林沖除了長枷,斷了二十脊杖,喚個文筆匠刺了面頰,量地方遠近,該配滄州牢城。

長枷是一種特殊的枷,因此很長,所以稱之為“長枷”。《魏書》中說過,當時的枷“長一丈三尺,喉下長一丈”。北魏時期,尺分三種,最小的尺有27.9釐米。換算一下即可知道,當時的枷有三米六之多,足有兩個人高,可見很長。正因如此,所以北齊的蕭子良在《淨住子》中說是“抱長枷”。

到了唐代時,枷有所縮短,杜佑的《通典》中說過枷的尺寸。

諸枷長五尺以上、六尺以下,頰長二尺五寸以上、六寸以下,共闊尺四寸以上、六寸以下,徑三寸以上、四寸以下。

換算後可知,這時的枷和人體長度差不多。需要注意的是,這種長枷並非長方形,也不是正方形或者圓形,而是兩片長短不一的木片製成。長的木片是“五尺以上、六尺以下”,而短的木片則是“二尺五寸以上、六寸以下”,只有長木片的一半。

長枷、方枷、行枷和盤頭枷,漫談《水滸傳》裡的“枷”

《佛說十王經》中的長枷

長枷、方枷、行枷和盤頭枷,漫談《水滸傳》裡的“枷”

宋代高平開化寺壁畫中的長枷

從唐宋時期的繪畫中,還可以發現這種長枷。比如唐代敦煌手抄彩繪卷《佛說十王經》中,就出現了這種長枷。另外,宋代高平開化寺壁畫中,也有這種長枷。

長枷上,長木片較之短木片伸出來的部分,稱之為“枷梢”,這在水滸中也提到過幾次。

插翅虎雷橫被白秀英所告,結果被縣令責罰,戴著長枷示眾。雷橫母親前來探望,和白秀英爭吵,白秀英怒極就上前打雷母。雷橫一看,就用枷梢打白秀英,結果“一枷梢打個正著”,白秀英被打死了。

另外,解珍解寶反出登州牢獄時,包節級迎面走來,“被解寶一枷梢打重”;一枝花蔡慶對盧俊義行刑時,“扶著枷梢”;史進在東平府越獄時,“只一枷梢”,打倒小節級。

長枷、方枷、行枷和盤頭枷,漫談《水滸傳》裡的“枷”

九紋龍史進

因為枷梢較長,所以可以被當成武器使用。實際上,枷梢主要用來拉扯囚犯,或者把犯人頭髮綁在上面。有些枷梢上會有小孔,可以用來吊掛犯人,方便拷打行刑等。

從明代時,長枷逐漸減少,有些長枷兩頭齊平。《三才圖會》中,還把長枷稱之為“長板”。

第二種:方枷

影視劇中,基本上都是方正的枷,這種枷叫“方枷”,沒有枷梢。

明代初期,長枷與方枷並存,比如《大明會典》記載,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時有規定,“刑部每年用長枷五百二十面……方枷二百六十面;都察院每年該用長枷一百二十面……方枷二百六十面”。

到明代後期,方枷越來越多,清代時則都是方枷了。水滸中,僅第36回的詩裡有一句“方枷鐵鎖並臨頭,坐守行監不少休”,提到了“方枷”。

長枷、方枷、行枷和盤頭枷,漫談《水滸傳》裡的“枷”

《三才圖會》中的枷與長板

明代方枷尺寸如何?《三才圖會》中有說到,而且說到了不同枷的重量。

枷制,長五尺五寸,頭闊一尺五寸,以幹木為之,死罪重二十五斤,徒流重二十斤,杖罪重十五斤。蓋舊有長短而無輕重,自宋太宗始也,今從之。

這裡的“枷”,指的就是方枷。從圖中也能看出來,長枷也罷,方枷也罷,都只是套住脖子,不會像影視劇那樣,連兩手都套住。束縛手部的刑具,其實是“手杻”。

第三種:行枷

古代犯人坐牢和發配時,都會戴著枷,但重量不同。通常而言,坐牢時戴的枷重。

比如白勝被抓,就是戴“二十斤重死枷”;王婆下獄時,戴的是“重囚枷”;宋江寫反詩,戴的是“二十五斤死囚枷”;解珍解寶被毛太公陷害,也是戴二十五斤死囚枷;柴進被高廉、殷天錫所誣陷,仍然是二十五斤死囚枷;盧俊義最倒黴,他下獄時,戴的是“一百斤死囚枷”。

但是,發配地通常很遠,若戴幾十斤的重枷,不可能走遠。所以發配路上戴的枷通常很輕,這樣方便行走,因此也叫“行枷”。水滸中,多次提到過行枷。

長枷、方枷、行枷和盤頭枷,漫談《水滸傳》裡的“枷”

樣式水滸武松形象

武松就把這十兩銀子一發送了兩個公人,再帶上行枷,依舊貼了封皮。

另外,宋江、朱仝、王慶等人在發配路上,也都是戴行枷。

枷的長短已定,如何減輕重量呢?辦法是減小枷木的厚度。但如果厚度太薄,枷可能不牢固,於是人們就會用鐵葉釘在上面,輔助固定。

長枷、方枷、行枷和盤頭枷,漫談《水滸傳》裡的“枷”

連環畫《野豬林》中,林沖戴著薄薄的行枷

長枷、方枷、行枷和盤頭枷,漫談《水滸傳》裡的“枷”

繡像本《水滸傳》中,林沖棒打洪教頭,卸下的行枷很薄

基於此,所以行枷也叫“鐵葉護身枷”。水滸中,林沖、武松等人被髮配時,就是戴這種枷,只有七斤半重。比如林沖,他被髮配到滄州時,當廳打一面“七斤半團頭鐵葉護身枷”戴了。

第四種:盤枷

行枷中有一種特殊的枷,叫“盤枷”,也就是水滸裡提到過的“盤頭枷”,。

“盤枷”出現於唐代,起初沒有規定重量,到宋代時,仁宗規定重十斤。北宋末年,因為超重的盤枷很多,宋徽宗還特意下詔,規定“獄具盤枷,止重十斤”。盤枷是為方便犯人生活所制,所以是圓形,沒有拐角,與圓盤相似,故名“盤枷”。這種圓形的枷,從唐代《佛說十王經》,明末繡像本《水滸傳》中,都能看到。

長枷、方枷、行枷和盤頭枷,漫談《水滸傳》裡的“枷”

《佛說十王經》的盤頭枷

長枷、方枷、行枷和盤頭枷,漫談《水滸傳》裡的“枷”

繡像本《水滸傳》裡的盤頭枷

盤枷重量也很輕,為了穩固,上面也會釘著鐵葉,所以這種枷也叫“鐵葉盤頭枷”。

武松刺配恩州時,戴的就是“七斤半鐵葉盤頭枷”。盧俊義也曾戴鐵葉盤頭枷,不過,蔡九知府可能考慮到盧俊義武藝高,所以給他戴的是“二十斤鐵葉盤頭枷”。

《宋會要輯稿》中說過,因為當時只有“盤枷之制不著令式”,所以“天下有司常所用之”,其主要用於“縣送徒於州,州送囚於他所”等。可以發現,盤枷也是犯人發配時所戴。

寫在最後

《水滸傳》裡還提到過“枷號”,意思就是戴著枷示眾,枷上還會寫清犯人姓名、罪名,是一種精神方面的懲罰,能起到警戒眾人的作用。李逵坐堂時,就曾讓被告“枷號在衙門前示眾”。

綜上可以發現,不論長枷、方枷,還是行枷,都只是套著犯人的脖子,而不會套住雙手。因為犯人在路上需要解決吃喝拉撒問題,若雙手也被套住,就大為不便了。

長枷、方枷、行枷和盤頭枷,漫談《水滸傳》裡的“枷”

央視水滸中,林沖手被套在枷上,吃飯只能讓公人喂

​還有,枷上會貼著寫犯人名字、罪名和發配地的封皮。水滸中,蔡九知府第一次看到發配來的宋江時,就問他“為何枷上沒了本州的封皮”,兩個公人說被雨水淋溼弄掉了。其實古人早就考慮到了這種情況,押解犯人時,公人一路會帶著多張封皮,每隔幾天就會換掉。

明清時期的枷還有幾種,比如可以兩人、三人甚至五人共用的連枷,讓犯人一直站立的立枷等。因水滸中沒有提及,故而不再贅述。

參考資料:《水滸傳》《禮記》《晉書》《魏書》《通典》《三才圖會》《大明會典》《宋會要輯稿》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