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证实:胡志明被四战区滞留期间,没遭受任何虐待

老兵证实:胡志明被四战区滞留期间,没遭受任何虐待

侯文俊老兵


侯文俊:九十七岁。

籍 贯:广东梅县。

部 别:重庆卫戍司令部政治大队文工团上尉队副。

阶 级:指导员(同上尉)

侯文俊平时戴着副老花镜,脑袋上再扣顶黑毡帽,然后脖子一缩,脸上挂着谦卑的微笑,看上去就像个效益不好小单位里的会计或出纳。让人感觉他这一辈子都活得谨小慎微,连走路都缩在建筑的阴影里走过,怕被人看见……下半生已经习惯了这样。

在镜头前,我把他小老头伪装剥去,犹如拔出一把掩藏了数十年利刃,出鞘瞬间英姿勃发,凛然生寒。只是他心防难开,对我这个不速之客,言辞间仍谨慎闪烁。我能体察他几十年历经政治运动下来心有余悸,不为难老先生,适可而止,泛泛而谈。

抗战忆述:

1、一九三七年,我在梅县东山中学高二辍学,在家里附近西街小学任教,教了一年书后,抗日形势越来越紧,我也难以安心在学校里做小孩王,好男儿终须志在四方。适逢西撤到广西中央军校第四分校一九三九年在梅县招生,梅县人在四分校太多了,我们都知道这所学校是广东部队附属学校。所以平时来往近,熟悉一帮同学相约一起去报考,我之前的学习成绩还不错,考上了四分校十七期通讯科。

2、我们这些入学新生结伴才走到韶关,我很倒霉生病打摆子,一下冷一下热,搞得我死去活来,不得不掉队留下养病,眼睁睁看着同学去学校报道。好在我表哥徐开文(黄埔三期骑兵科)在军委会水陆交通统一检查处韶关检查所当上校所长(军统下辖单位),他收留了我,把我留在检查所当上士文书,管管文件记记账什么的,一年后军衔提为准尉司书,每月军饷45元。

老兵证实:胡志明被四战区滞留期间,没遭受任何虐待

侯志明将军黄埔四期同学录照片


3、在韶关我住了一年多,后来同宗族兄侯志明(黄埔四期)接梁华盛出任四战区政治部主任,四处搜罗亲信去四战区政治部帮托,徐开文知道后和我商量,还是觉得去高级机关做事比较有前途,于是我就和早几年过世的族兄侯均和一起赶赴到柳州投奔侯志明。

4、不能说是去当官,还是做文书之类工作,少尉司书。当时四战区政治部有一堆这样青年军官,大家对工作都很热情,和我比较接近就有广西佬彭德、龚启隆。

5、越南共产党胡志明主席被四战区滞留时候,就住政治部宿舍,甚至就睡我们隔壁,宿舍是板房,不但不隔音还漏光,我们一帮小文书经常睡觉前躺在床上和他隔墙吹牛,听他讲述越南风俗人情,还有他在各地见闻。

6、胡志明当时不是扣押状态,但滞留原因不清楚,我肯定他人身很自由,感觉是邀请他留下协助工作性质,当然也有逼他为中国方面服务,为将来军队入越作战做铺垫工作。他也不是单独一个人,而是好几个越南佬在一起。我记得就有姓武的、姓阮的。我知道战区有越南同志游击训练班。

注解:胡志明1942年8月29日路经广西天保县境,因其所携证件为中国青年新闻记者会会员、国际新闻社特约通讯员证明书、本部军用证明书等,均民29年所发,久已过期,被天保县属街长乡公所检查,疑有间谍嫌疑,经乡县专员公署钧(后委)会、桂林办公厅本战区政治部各级机关递解押讯。(张发奎致蒋介石、吴铁城函,1944年1月23日)。

据张发奎回忆:扣押他与胡志明隐瞒真实身份有关。 胡志明在中国境内从事革命活动时经常使用化名,中国方面在很长时间内不知道胡志明便是越共首领阮爱国。被捕期间,胡志明仅承认是“越南革命干部”,第四战区政治部经过半年多方调查,至1943年7月, 也只能证明他是“第三国际活动分子”。在这种情形下胡的待遇得到改善,由拘禁改为由“政治部察看”,并“予以优礼感化”。(张发奎回忆录)

侯文俊老兵当时无法知道胡志明到政治部察看之前被扣押详情,他只能说自己看见部分。胡志明出于对自己处境考虑,也不会在政治部留置期间与军方人员谈及之前被扣押遭遇详情。作者虽知整个过程,但不能代替侯文俊老兵口述,注解说明。

老兵证实:胡志明被四战区滞留期间,没遭受任何虐待

这类文绉绉的士兵,多半是文书。


7、阿!你说胡志明不是越南人,祖籍是福建?哈,这个我不知道,还懂六种语言,大师级别的特务……这些真不知道,或许上头是掌握,我们小人物就不知道了,当时只是觉得他很随和,经常和我们聊天开玩笑,天天在一起工作,就像我们同事师友一样,夏天还一起到柳江里游泳洗澡,冬天一起烤火。战区司令部绝对没有像后来报道写那样,对他百般虐待,那些都是胡说八道……他投稿给四战区的机关报《阵中日报》收到稿费后,还请我们小科员吃饭。


8、我单独见过张发奎,他找我们政治部职员例行诫勉谈话时见觐见。他很威严,留八字小胡子……我进办公室老老实实立正在他面前,他随口用客家话问了几句我履历,问我对抗战及中国的前途有没信心?我很公式化地回答后,他就叫我出去,顺便通知下一个进来。

老兵证实:胡志明被四战区滞留期间,没遭受任何虐待

侯文俊将军签名


侯文俊将军:1896——?。籍贯广东曲江。保定军校六期,步兵科。该张证件手迹,是候将军在一九三四年出任“广东省高中以上学校军事训练”(原档名称,确实是这么别扭)军训主任时签名。抗战期间,候将军任桂林行营少将参议。



9、哈,我知道有个将军与我同名同姓,不过他是韶关曲江人,我知道他在桂林行营任少将高参,没见过。因此经常因此被同事开玩笑叫我“候高参、候将军”。


10、抗战胜利的前夕,我跟随候志明到重庆卫戍司令部,在政治大队文工团当上尉队副。胜利后我又跟着另一个宗亲候焯(上校)去东北沈阳接收工厂……但苏联老大哥先下手为强,全部搬走,连破烂都没留给我们,气得破口大骂又无可奈何。接收完后我脱离了部队,去了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下辖的铁路机车制造公司人事科工作。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