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農村辦酒席,大家都是搶著喝酒,現在辦酒席,卻沒人喝酒了呢?

農夫也瘋狂


只有一個原因,就是氛圍變了。老一輩的農村人建立的樸素的鄉情關係,在一點點瓦解,酒不再是酒,肉不再是肉,多數是硬著頭皮的人情往來。現在的流水席,基本都是草草結束!

工業時代大發展後,人口開始流動,信息時代到來後,讓人們變得雖是農業戶口,但卻擁有了城市化意識。就現在來講,這是好,是壞,的確分不清。人情冷暖,或許因氛圍的變化而變化。

過去農村流水席,特別是喜酒,那真是喜酒不醉人,在酒種缺少的情況下,基本就是白酒和啤酒,十幾桌鄉鄰,八個一桌,老少坐滿,喝的那是不亦樂乎。興致來了,除了相互串桌敬酒之外,關係好的還要划拳。

這讓酒席的氛圍爆棚,這不是好喝酒,見到酒饞,在樸素的鄉情關係下,這是對辦酒席的認可,假如辦的不好,酒菜不佳,喝的不爽,吃的也差勁,那也沒有興致去猜拳。

農村辦酒席,尤其是自家請農村職業大廚來家裡做菜的,這種辦酒席的形式是樸素的鄉情紐帶之一,大家來送禮,過後來家裡吃席。但是現在寧可在酒店辦,也不願意在家裡辦了。

程序的簡化,可以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不需要借鄰居的板凳,碗筷,桌子,椅子等等,更不需要事後庭院清掃。時到今天,大家都很知趣,農村的人情往來就是還的,今年你來我家,過幾天甚至過幾年我還要到你家。

經濟的發展,讓人們在外漲了很多見識,酒還是酒,但不是曾經熱情的酒了,大家邊吃邊喝的時候,時不時掏出手機,夾一筷子菜,當然這些酒菜或許還沒有平時自己買的好吃。

對此,我們可以發現,凡是經濟越發展,物質不匱乏,人們的關係就越疏鬆。就像魔都這種大城市,人際關係本身非常鬆散,所以,這種環境你也很難說是好還是壞!

那麼現在農村辦酒席,人們不再搶著喝酒,還有一點,人們的想法也多了,喝酒誤事,多喝還會被人說三道四,好像要把本吃回來一樣。總之,人們想法多多,鄉情氛圍變了。


樓蘭餐廳老王


過去農村辦酒席,大家都是搶著喝酒,現在辦酒席,卻沒人喝酒了呢?

提主提出的這種社會現象,是普遍存在的,我也是個農民,深有體會,過去我小的時候,我們農村美酒有一個行話,都說是去打酒,那時候賣散酒為主,商店裡面都有幾口大缸,裡面,滿滿的都是散酒,有人換酒的時候,他們就有一個高把的勺子,在裡面舀酒再用漏斗裝到小瓶子裡,一般家裡沒有客人,家裡面是沒有酒的,誰家打酒就說明家裡面有客人來,然後再去買一點肉。

以前糧食酒居多,不像現在很多都是酒精勾兌的酒。口感比現在的酒要好一些,在那樣物資缺乏的年代,人民的溫飽問題基本還沒有解決,缺吃少穿的,如果遇到了,誰家有喜事,是非常高興,非常喜歡參加的,因為可以去大吃大喝一頓,在高興之餘,很可能就會出現有喝酒超量的問題,在酒精的麻醉作用下,就會有很多人做出很多醜態百出的事情,就像有的人明明已經喝的差不多了,他卻還要大聲上叫,說自己還沒喝多,還想再喝酒,說實話,咱那個年代都是見多不怪的事情了

有的社會的發展,國家的繁榮昌盛,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衣食住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從溫飽問題已經向小康生活轉變,人民也就不像以前那樣胡吃海喝,大多都在注意養生問題,希望自己的身體能夠健健康康,特別是在喝酒方面,人民都是非常注意的,畢竟酒是糧食精,越喝越年輕的時代,他只屬於年輕人,酒精攝入過量,畢竟還是有壞處的,加上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人民去參加各種場合的時候,都喜歡驅車前往。開車的人是不會喝酒的,所以也沒有人勸開車你喝酒?在這樣的大背景下,一般情況是不會有人喝多的,因為氛圍沒有了像以前那些年的時候那麼濃厚。

當今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參加的這種酒席也在不斷的減少,因為畢竟都為自己的生活而奔波,再加上去酒席,也不是人民的那種奢侈的時候的渴望,所以現在出現了一種社會現象叫做席好辦客難請,參加別人的宴請,現在很多人都理解為去捧場,再加上國家對於簡事簡辦政策的實施,不允許鋪張浪費,這才是最好的宴請方式,和親朋好友的赴宴形式。如有不同看法,歡迎共同討論


龍江拍三農


這種情況確實存在,現在也在潛移默化的改變。

那個時候有個辦喜事,孩子滿月,娶媳婦,老人生日等等,大家喝酒的興致很高,一些人坐在一起侃侃嘮嘮。

以前,家裡開了個小賣部,村裡有個人走街串巷賣東西,回來就在店裡要一杯白酒,誇張的是那一杯白酒像喝白開水一樣,一點菜也不要,咕咚咕咚就那樣喝下去。然後回家。他還有個外號,叫回頭沒。那個時候蓋房子需要葦子,去外地運葦子的時候,在一個店裡,人家店主給打了一杯白酒,回身找錢的時候那杯白酒沒了。就叫他回頭沒。

以前,逢年過節,那個路上醉酒的常會見到,現在很少了。有一次,去一個小夥伴家裡去玩,看到他的大人和人家喝酒,就是一個豆腐很碎的那種,人家一個菜就那樣喝酒。

以前喝酒,不講究什麼菜,哥幾個就喝的暢快,解解乏,嘮嘮來年的收成,現在生活提高了,坐一起喝酒的時候少了,即便有場合能推掉就推掉,即便是十幾二十幾一斤的白酒。時代在變,人在變,人的思想也在變。


鳳過有聲


可以這麼說,酒席桌上喝酒少的事兒不僅僅是農村,城裡人對這個事兒更敏感。過去無論是城市還是農村,辦酒席桌面上沒有酒,特別是男席上要是沒有酒肯定會被人笑話個半死,即便現在喝酒少了男席上要是沒有酒同樣會被人唸叨,這個風俗沒人敢改動。

以前男席上按八個人來做,一圈下來兩瓶白酒擋不住,好事兒的人要麼給主家再要一瓶要麼就是把鄰桌的白酒拿過來,時不時就看見連個喝多的連路都走不穩。前兩年出村參加個白事兒,都開始出殯了就見到一個老男人坐在位置上不敢動,明顯的喝多了。

這兩年在酒席上和大酒的人少了很多,還是按八個人一桌來算,基本上一瓶白酒就擋住了鬧不好還剩下半瓶子,真沒有幾個人喝了,喝的也是倒個小半杯應付一下。我一個朋友過去就鬧酒,紅白事兒不喝個半斤八兩沒完,現在基本上外出不喝酒,都在家喝。

總結一下:過去農村辦酒席,大家都是搶著喝酒,現在辦酒席,卻沒人喝酒了呢?

雖然我們民風上有喝白酒的習俗,但是習俗也架不住世俗的考驗,特別是近幾年時不時就見網上說為喝酒打官司,本來相好不賴的喝個酒結果出事兒了一桌子人的責任。

主要是這個責任鬧騰的,本來酒桌上客氣一下來喝個結果喝出事兒了。出個小事兒被家裡人責罵,出個大事兒誰也擔不起責任。但是該客氣還是要客氣的,喝酒自己倒。

人人都有了怕擔責任的心,勸酒也就不敢勸了,倒酒的也就不敢倒了,都是自己喝自己的、自己吃自己的,親朋好友相互瞭解的還會客氣一下的,愛喝不喝吧。

這事兒不僅僅是在農村,外地過來兩個朋友,朋友引薦朋友,飯桌上去了那個也不敢敞開口喝酒了,時不時氣氛尷尬一下子就端著開水熱鬧一下,尷尬不。

但是對於愛喝酒的人來說,大家彼此都知道底細,該吃吃該喝喝,在家裡做兩個小菜來上瓶不分好賴的酒,還是能熱熱鬧鬧的喝上一頓的,喝完哪也不去回家回家哦。


農耕隨筆


今年農村地區辦酒席,越來越不熱鬧了,因為很多人都在外面打工,可能即使在過年的時候都不回老家,所以不會像以前那麼熱鬧。我們小時候去吃酒席的話,一桌人基本上都認識,而且非常的熟悉,所以吃起飯來特別的放得開,而且很開心,所以大家在這個時候都會喝酒,尤其是一些經常喝酒的人就會趁熱鬧的時候多喝一點酒。而現在其實在農村地區吃酒席已經沒有以前那種熱鬧的景象了,再加上現在農村的人越來越少,所以辦酒席一般都往往集中在過年的時候,會相對來說人多一點。

回到題主所說的這,總現象在農村地區,為什麼以前的人喝酒的比較多,而現在的人喝酒比較少呢?

我個人覺得其實原因是非常多的,首先最重要的原因是因為現在在農村地區喝酒,一般我們坐在一個桌上的人不會像以前那樣非常的熟悉,可能很多人以前認識,但是由於經常在外面打工,長時間沒有聯繫,所以導致他們的感情比較淡,所以即使聚在一張桌上,他們可能也沒有那種想去喝酒聊天的慾望,大多數人都是吃了飯就回家,所以聊的話題也不多,主要是因為感情沒有到那麼深。如果是在以前,人們經常在一起交流的比較多,那麼感情深的話,一見面就會喝酒,所以大家喝酒會相對比較多一點。


第2個原因可能就是因為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很多人去喝酒時基本上都是開小車去的,我們都知道,現在酒駕查的非常嚴,而且酒駕是屬於違法的行為,一旦被查到酒駕的話,那麼處罰是會非常的嚴重的,現在的人基本上都不敢隨便的去酒駕,因為都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和財產開玩笑。所以即使在吃酒席的時候,人們可能也最多喝一點點飲料,而不會去喝酒,就算是啤酒大家也不敢喝。

第3個原因,可能是因為現在的人健康意識越來越強,我們都知道喝酒是不利於身體健康的,以前那些四五十歲的人,一喝起酒來就一定要喝醉,因為他們當時對於健康意識完全是沒有的,以為喝醉了睡一覺醒來就沒有事,但是其實喝完酒之後對我們的肝臟損傷是非常嚴重的,如果長時間酗酒的話,那麼很有可能患酒精肝甚至是肝癌,所以現在的人喝酒都比較有節制,就算喝酒也會相當的剋制酒量,不會像以前那樣大肆的喝酒,一定要喝的大醉才罷休。久而久之人們喝酒的次數越來越少,最後可能久就戒掉了,所以現在喝酒的人就越來越少。



我相信很多人現在都是一樣的,在農村喝酒的人基本上非常的少,除非是感情非常好的人見面了,可能會稍微喝一點酒,但是也絕對不會像以前的人那樣喝醉。不知道你們那邊的人是不是吃酒席的時候喝酒也越來越少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農村泉水有點甜


確實是這樣。由於老家有親戚,經常參加農村紅白喜事。


現在農村的多數,請專業辦事人員進行,講好多少錢一桌,預付定金,主家就啥事不用管了,酒席所用的桌椅板凳,鍋碗飄勺,酒菜材料,包括端盤洗碗,人家全包, 主家掏錢就行。但是,問題可能就此引起,許多的食用材料,無人監督管理。就說雞或者鴨吧,因為價格相差太大,而且主家與承辦事人員的總承包關係,想想就無法下口。

很多菜就動幾下筷子,有的菜連動都沒動就算了。農村酒席的主要特點,就是各種菜看起來很粗糙,不像城市,在酒店菜看起來很細膩,因為城市適應城時人,低糖、低鹽、低脂肪等普遍的需求,有時候吃起來反而沒滋味。而農村則不然,沒有那麼多的禁忌,口味較重。


桌上喝得酒,現在不允許散裝灑的銷售,但是仍然有散裝的白酒,實際上上原料酒,裡面時什麼?不敢下口。農村有錢人家辦白事時,在大街上開流水席,只要座滿一桌就開席,多數都是本村的人,多數都不認識,沒有喝酒的氣氛,喝酒是需要氣氛的。


因為廚房就在露天,食用的原料、做好的成品都在外邊,農村的灶臺看起來很髒,但實際上不崗風吹起來的,不只是有塵土。這和糧食、蔬菜在地裡的情況是一樣的,你只要保證鍋裡沒有塵土,用水刷乾淨就可以了。與城市酒店的後廚,完全不是那麼回事。


農村人不在乎那些,他們常說的好吃,僅僅是口味而已,與衛生不衛生完全不沾邊,有人歡喜有人愁。


德雨50926495


過去農村辦酒席,那確實是熱鬧非凡,一端起酒杯就是不醉不歸,但是現在農村裡的酒席,確實喝酒的越來越少,很多人喝酒也就是表示個意思,淺嘗輒止,那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對於這個現象,在農村生活了幾十年的我,也算是深有體會,過去誰家擺酒大家爭先恐後的去,現在誰家擺酒那肯定是給足了面子才去,要不然還真的不想去,甚至有很多人隨過禮就行,吃飯就算了吧。我認為導致這樣的原因有幾點。

1,生活水平高了,對於吃宴席有點興趣不大。

過去的農村只有過年過節或者親戚來了才能吃一頓好的,但是現在早已經擺脫那種困境了。現在農村的生活也愜意的很,喜歡啥吃啥,喜歡啥買啥,大魚大肉早已經不再是好日子的代表了,所以對於吃宴席這個事情還真的有點缺乏興趣。



2,喝慣了自家的酒,對酒的品質更加挑剔了。

在我們這裡老家,擺酒一般都是一瓶幾十塊錢的包裝酒,兩三瓶啤酒,然後就是買的那種散裝米酒。對於我來說吧,幾十塊錢的瓶裝酒根本就難以入口,散裝米酒又淡而無味,反正跟自家的釀的米酒比起來根本沒辦法比,哪裡還有興趣喝酒呢?



3,農村開車的也多了,不敢喝酒。

現在農村有車一族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了,當然開車不喝酒那已經是常識性問題了,大家也都知道這個道理,所以勸酒的也少了。更何況,經常聽到一些喝酒身體出了問題,一起喝酒的都得擔責任的事情,就更加沒人敢去勸酒了。

4,宴席上的環境對現在來說簡直就是折磨。

農村裡大擺筵席一般都是幾十張臺,不管是寒冬還是酷暑,對於客人的照顧,肯定是沒辦法做到有多麼周到了。尤其有些地方還露天擺酒的,對於吃飯的人來說還真的是個考驗,大家都有一樣的想法,又不缺這一口吃,何必受罪呢,趕緊吃完回家得了。

所以說,現在的人去參加宴席,真的提不起興趣像以前那樣不醉不歸的喝酒了,總的來說還是生活水平提高了,對於這樣的吃喝興趣不大,所以也就缺乏了以前的那種氛圍。以前擺酒擔心來客太多,現在擺酒擔心請不來人,就是這個道理。



純屬個人理解,歡迎大家留言補充。(圖片來自網絡)


農民也優雅


我覺得,以前的農村辦酒席,大家都是搶著喝酒,現在辦酒席,卻沒人喝酒的原因主要有2點:

1、隨著時間的推移,人的年齡越來越大,且對於健康越來越看重;

2、隨著生活水平的提升,之前酒席可能就是在家庭的院子裡,現在農村很多酒席都在鄉鎮、縣市,導致很多都是摩托、汽車出行;

綜上所述,現在整個國家都在快速發展,人民的精神面貌以及物質需求有極大的提升, 整個國家的飲酒文化越來越健康,做到了喝酒不開車,不開車少喝酒的情況!


劍南春官方號


以前辦酒席的人基本都很純樸現在辦酒席哪家不是想收個禮,辦酒席的意義變了,失去了他原本該有的文化,現在吃個酒席,同學之間在桌子上互相攀比,愛喝酒的人非勸你喝個爛醉,不喝就是不給面子,加之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天天大魚大肉,所以對這種酒席就沒有以前的那種興趣了


大雄哥說事


我國的酒文化歷史悠久。飲酒是人們賦詩會友,商務交往,舉辦喜事等活動的一種交流形式,幾千年來傳承不衰,歷史賦於酒文化深厚的內涵。不論城市還是農村,人們辦喜事都離不開以酒助興,以酒交友,用酒謝友。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生活日趨豐富,酒類已不再為單一的白酒,紅酒丶啤酒丶各種飲料充滿市場,年青人大多與啤酒結緣,更多人喜歡飲料,而在宴席上喝白酒者,漸為少數嗜白酒者及彩拳行令者,加之白酒酒精濃度高刺激性大,飲者減少。因之,紅白事宴席中白酒減少,啤酒丶飲料用量增大。有些家庭過紅白事,啤酒丶飲料不限量,隨處可見男女老少手提啤酒丶飲料暢飲者,或用撲克牌遊戲玩飲者,另外,現在農村吃席者婦女兒童較多,他們都不喝酒,這也是喝酒者減少的另一個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