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魏忠賢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為何在他死後不久,明朝就滅亡了

現在我們只要一說起明朝大太監魏忠賢,那基本上沒有什麼好詞,例如囂張跋扈、道德敗壞、屠戮忠良等等。但是嚴格來說,明朝的宦官集團可以說是一個特殊的存在,著名歷史學者“蔡石山”就曾在其著作《明代宦官》一說中說到:如果我們能擺脫掉道德化的視角,重新看待明代的宦官集團的話,那麼就會發現他們獨特的功能和意義。

比如說,明代宦官是除了文武官員之外的“第三方治理集團”,他們往往擔負起了政治、經濟、軍事乃至是外交等各個方面的職能。他們和士大夫這些自詡為“正統”的官僚集團的做事邏輯大相徑庭,士大夫們做起事來往往是中規中矩,但是宦官們做起事來總是能出人意料。當然了,這也是造成雙方衝突的根源所在。

揭秘!魏忠賢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為何在他死後不久,明朝就滅亡了

崇禎皇帝——劇照

值得一提的是,在某種意義上,明代宦官是當時距離工業革命最近的一批人,在與士大夫等集團的鬥爭之中,往往暗含中現代文明的曙光。當然了,這都是後話,我們就先來解決一個問題,那就是魏忠賢的上臺,為何能有效地對抗後金大汗皇太極的鐵蹄呢?而在魏忠賢死後僅17年,明朝就宣告滅亡了呢?魏忠賢對大明朝究竟有著怎樣的影響?

想要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得來看看明朝宦官系統的深層邏輯。

揭秘!魏忠賢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為何在他死後不久,明朝就滅亡了

魏忠賢像

明朝的宦官,其活動範圍並僅僅不侷限於在宮裡侍奉皇帝的日常起居,他們同時還負擔著政治、經濟、軍事、外交各方面的職能。其中最典型的便是永樂帝時期的宦官鄭和,他在下西洋這項活動中的角色,既是軍隊的統帥,同時也是大明帝國的外交官。當然了,我們這裡補充一點,在朱元璋時期,對宦官的職權是有著明確的界限要求的,他不允許宦官干政,更加不允許宦官參與到國家決策中來,但是在朱棣即位之後,這一要求就被打破了。至於原因也很簡單,因為朱棣的皇位“來路不正”,所以他需要用宦官去防範和壓制朝野上下的文武百官。

比如,朱棣在剛即位的時候,全國上下人心不穩,於是他就派出幾位將領去接管邊境地區的軍權,但是他對這些人也不放心,於是便隨即派遣了幾位心腹太監去軍中擔任監軍。再比如,後來朱棣從京城中的軍隊裡挑選出十四萬精兵,組成了“十二團營”,而這支精銳部隊的領導者,就是宮裡的宦官。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此時宦官的權力已經逐漸被提升起來,甚至已經壓過了一些士大夫。

揭秘!魏忠賢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為何在他死後不久,明朝就滅亡了

魏忠賢——劇照

當然了,除了讓宦官擔任監軍之外,朱棣還搞了另外一項創新,那就是設置“東廠”。這是一個特務機構,專門監視文武百官以及一般的百姓。除此之外,東廠還要擔負起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那就是監視“錦衣衛”。魏忠賢就是明末時期東廠的首領。在他的領導下,東廠的權力到達頂峰。而魏忠賢也利用東廠不斷對士大夫進行政治迫害,並同時加強對民間的監管。

所以總的來看,明代的宦官在軍事上擔任監軍,在政治上擔任特務,在經濟上則是擔任皇帝的職業經理人,由此便成為了文武官員之外的第三個治理結團。所以,他們在做起事情來和士大夫就有著很大的差別。宦官是皇帝的代理人,不受到部門政治的影響,做事只看效果,而士大夫內部卻存在著盤根錯節的部門利益和地方利益,且還受到儒家道德觀念的限制,所以往往在處理一些棘手問題的時候,宦官的作用往往比士大夫的作用更大,且處理得更好。

揭秘!魏忠賢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為何在他死後不久,明朝就滅亡了

魏忠賢——劇照

所以,在明朝後期,後金領袖皇太極率軍進攻明朝,朝廷上下大為震驚,那些文官士大夫們分為了主戰和主和兩個派別,但是無論是哪一個派別都不能拿出相應的處理辦法,大道理倒是一套一套的。當時,為了保證遼東地區的穩定,魏忠賢力排眾議,大膽起用了遼陽戰敗之後受盡讒言的熊廷弼,此外,還不顧個人恩怨推薦了趙南星和孫承宗等一批能人。在他當政的時候,努爾哈赤,乃至是後來的皇太極始終無法打進大明帝國。在魏忠賢主政期間,遼東局勢日趨穩定。

在明帝國與清兵的對抗中,士大夫們所表現出來的就是一種緊張,慌亂的狀態,卻無半點實際方法。而以魏忠賢為首的宦官集團卻勇於承擔起此時國家的國防安全,以別樣的方式維護著國家的穩定。但是當這一切都處理得恰到好處的時候,士大夫集團便跳出來,指責他們要擁兵自重,掌權亂政,禍亂朝綱,為此,他們還會用一套強大的理論邏輯來為他們所謂的真理去論證,以增強其準確性。但是,這在現實下卻是沒有半點用處的。魏忠賢當政期間,後金軍隊始終無法打進明帝國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東林黨一直被魏忠賢所壓制著,沒有起身的資本。

但是隨著魏忠賢被崇禎皇帝誅殺,魏忠賢的黨羽受到嚴厲打擊,東林黨順勢而起,禍亂朝綱,最終導致了國力衰退,引發了農民起義。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帝在煤山上吊而亡,明帝國宣佈滅亡。

揭秘!魏忠賢的影響到底有多大?為何在他死後不久,明朝就滅亡了

皇太極——劇照

​所以我們總結一下,魏忠賢時期之所以能對後金形成壓制,是跟他們的辦事邏輯是有很大關係的。宦官們做事沒有政治包袱,不受到部門政治的影響,做事只看效果,這樣就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決策的滯留性,從而更好地推行相應政策方案;這一點是士大夫所不能企及的,因為他們內部存在著盤根錯節的部門利益和地方利益,而且還受到儒家道德觀念的限制,所以在辦起事情來沒有宦官那麼果斷和有效。

所以在與後金的對抗中,明帝國才能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一定的主動性。當然了除了這些原因之外,實際上還有很多,這裡作者就不一一贅述了!

參考文獻:

  1. 《明史》
  2. 《明代宦官》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