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為什麼流亡?

表吵理我


太子申生被驪姬害死後,又將屠刀伸向重耳和夷吾。重耳即後來的晉文公,夷吾即後來晉惠公,這哥倆都是橫在奚齊(驪姬的兒子)面前的一座山,必須被搬掉。在驪姬的挑撥下,晉獻公將他倆逼得走投無路,哥倆過上了流亡生活。

本來,重耳是有機會早日結束流亡,回到國內繼承君位的,只是出於政治勢力的考量,決定不放棄君位,繼續流浪。整整十九年後,重耳才在大臣們的擁戴下,回國繼位。

晉文公流亡,表面上看是公室內部的繼承人之爭,背後其實是公室勢力消亡後,新的士族勢力之間角逐的後果。

晉文公的兩段流亡史

晉文公流亡十九年,時間上雖然是連續的,其實可以分為兩個不同階段。第一階段從他四十一歲逃出晉國,到晉惠公即位,時間五年。第二階段從晉惠公即位開始,到他回國推翻晉懷公並即位。

晉文公重耳有一個哥哥,叫申生,時為太子。問題出在晉獻公身上,晉獻公過於寵愛驪姬,驪姬的膽被寵大了,一心想幹掉申生,把自己的兒子奚齊推上太子之位。

於是這個女人搬弄是非,設計陷害,結果,晉獻公與太子申生之間的誤會越來越深,最後導致申生被逼自殺!

申生死後,驪姬擔心兩位年長的公子重耳和夷吾,會成為奚齊的障礙,於是再接再厲,拿出斬草除根的勁,將魔爪伸向了重耳和夷吾。這就是重耳第一次流亡的原因。

在重耳流亡了五年後,晉獻公薨世,奚齊如願以償登上君位。可惜他還沒來得及給父親辦完喪禮,自己就躺在那裡,等著別人給他辦喪禮了!他被大臣裡克、邳鄭父弒殺了!

奚齊死後,他的弟弟,也就是驪姬的妹妹所生的兒子卓子即位。卓子龍椅沒捂熱乎,遭遇了跟奚齊一樣的下場,裡克再次揮動屠刀,卓子也追隨父兄去了。

君位空缺,裡克等人給流亡的重耳拋去了橄欖枝,重耳拒絕了,他說:“我違抗父命逃亡,又不能為父親守喪盡孝,我沒資格,請立別人吧!”

就這樣,幸運之神光顧了夷吾,是為晉惠公。晉惠公即位後,對同病相憐的哥哥重耳,不是同情,而是雪上加霜,繼續奉行晉獻公時期的追殺政策,害得重耳奔走各國,四處流浪,吃盡了苦頭,從四十六歲,一直流浪到六十一歲。

再加上之前的五年,合計十九年!

晉文公為什麼會放棄君位

問題是,晉文公在卓子被弒後,是有機會回國當國君的,為何他要放棄?顯然所謂不盡孝的理由只是藉口,十九年前沒盡孝,十九年間找他爸補課了?

真正的原因就一個:重耳根本坐不住位置,君位其實是刀山!

看看當時晉國的朝堂,晉獻公去世後,連續兩位國君被弒殺,連驪姬都被活活抽死,殺人兇手逍遙法外,國君的待遇還不如老百姓!重耳能做得穩君位嗎?

有人說,那是因為驪姬不得人心,重耳作為嫡子,即位理所應當。那純粹胡扯!晉獻公五個兒子,出於五個不同女人,要說嫡子只有兩個,一是申生,二是奚齊。

別忘了,驪姬已經被晉獻公立為夫人,也就是說,奚齊其實才是正宗的接班人,人家繼承王位合理合法,夷吾登基才是不合法的!

所以,不能輕信歷史。我不是為驪姬翻案,所有的禍端,都是從她害死申生開始。理歸理法歸法,從道義上驪姬該受到譴責,但是申生死後,奚齊的地位是不容置疑的!

但是,裡克為什麼冒天下之大不韙,迫不及待殺掉奚齊,連人家給父親辦完喪事的時間都不給?因為裡克和邳鄭父就是“太子黨”,奚齊不能代表他們的利益!

重耳呢?重耳只是裡克和邳鄭父的賭注,畢竟申生已經死了,只能另外下注。重耳估量了朝中勢力,覺得自己還不是他們的對手,又不能聽他們擺佈。那麼答案就很清晰了,要麼回去當傀儡,要麼回去當案板上的魚!

所以,重耳只能放棄!繼續“周遊列國”!

流亡背後其實是晉國政治走向的轉型期

又一個問題出現了,晉國到底為什麼這麼亂?春秋時期強大的宗室勢力哪兒去了?為什麼不出來主持大局?

這個問題就是根!晉國的宗室,被晉獻公及其前代君主咔嚓得差不多了,根本不存在所謂的宗族勢力了!

我們知道,春秋是以宗法制為基礎的社會,諸侯國國君的權利,離不開卿大夫勢力的支持。卿大夫其實就是國君的叔伯兄弟們,他們構成的勢力就叫宗室勢力。

不過晉國比較特殊,他們是以小宗“犯上作亂”,代替大宗得國。這件事要向前追溯五代,從晉穆侯說起,晉穆侯有兩個嫡子,長子就是後來的晉文侯,次子叫成師,按宗法制,被封曲沃,所以成師被後世稱為“曲沃桓叔”。

曲沃桓叔有德有才,歸附的人很多,而晉國的大宗一系卻因為國君不成器,逐漸衰微。小宗曲沃系越長越大,大宗卻越經營越小。到了曲沃桓叔的孫子姬稱,終於小宗取代了大宗,姬稱做了國君,這就是晉武公。晉武公就是晉獻公的父親。

晉獻公即位後,為了防止後世再出現以下犯上的局面,他繼承了父親的政策,對宗室子弟會動屠刀:

晉桓、莊之族逼,獻公患之。士蒍曰:“去富子,則群公子可謀也已。”公曰:“爾試其事。”士蒍與群公子謀,譖富子而去之。 晉士蒍又與群公子謀,使殺遊氏之二子。士蒍告晉侯曰:“可矣。不過二年,君必無患。”

大肆屠殺後,晉獻公徹底解決了宗族作亂的可能性。可是同時也帶來一個問題:沒有了宗族勢力,誰來保護君權?宗族勢力也有它的積極意義吶,誰來代替他們呢?

新興士族!這就是晉獻公的選擇,他迅速提拔士蒍、荀息、裡克、郤芮、郭偃等人,培養他們的勢力,作為君權的護航人。

也就是說,晉獻公一朝,其實是從有血緣關係的宗族勢力政治,向無血緣關係的士族勢力政治的過渡期。

不過,新興士族都是沒有根基的,不像宗族那麼強大,這就導致士族勢力其實很平均,也很亂,每個公子後面,都跟了一大群士族階層。比如申生後面有裡克、邳鄭父、杜原款等;奚齊背後有荀息、東關五、梁五等;夷吾背後有呂省、郗芮等;重耳後面有狐偃、趙衰、顛頡、魏犨、胥臣等。

總之,晉國的政治勢力,由宗族“寡頭經營”,到士族“自由競爭”時代。這就是晉國的亂根,沒有哪位公子可以做到“眾望所歸”,所以才有連續兩位國君被殺,所以才有晉懷公坐不住位置,被晉文公代替,所以才有重耳寧可流亡,也不敢踏進雷池半步!

十九年後重耳憑什麼能即位?一是在國際上,晉惠公晉懷公父子,得罪了強鄰秦國,二是晉懷公無道,殺害了狐突,將一大批士族推向了重耳一邊,甚至連呂省和郗芮都倒戈了。正是在這幫新興士族的支持下,重耳才鹹魚翻身,成就了一段偉大的晉文公霸業!

這才是重耳流亡十九年的真相!


尋根拜祖


日月千年,鑑往知今!


之所以晉文公會流亡,是因為在其父晉獻公時期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驪姬之亂。而事情起因是晉獻公早期的雄才大略: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當然驪姬的母國-驪戎,也是他征伐過眾多國家之一,他們戰敗後為了求和把驪姬獻給了晉文公的父親獻公,這樣驪姬就在晉國紮下了根。

之後驪姬為晉獻公生下兒子奚齊,於是她便想讓自己兒子成為晉國的儲君,先使用計謀讓晉獻公殺死了原來的太子申生,但晉獻公的其他兒子還是會威脅到奚齊的地位,最終導致晉文公重耳和兄弟夷吾流亡他國,前後一共十九年。

重耳流亡在外的十九年間,先後到楚、齊、秦等大國避難。在楚國時,更與楚成王約定兩軍相見,晉軍當退避三舍,這就時後來城濮之戰退避三舍的由來!在秦國時,娶了自己的侄媳

懷嬴,成了秦穆公的女婿,而懷嬴本來時晉文公侄子姬圉的媳婦兒,因為回國繼承君位,將其丟在了秦國,而回國後迅速和秦國翻臉,原來的割讓土地也不認,導致秦穆公大為光火,正好重耳輾轉來到了秦國,懷嬴已是棄婦,秦穆公就成全了這樁好事。

而因為姬圉不認承諾給秦國割讓國土的事情,導致秦穆公大為光火的同時,晉國國內局勢也暗流湧動,很快秦穆公派兵護送重耳回國即位,他的這位侄子之後也被其殺死,重耳剷除了政敵,開啟了偉大的晉文公時代!

即位後改革農具,整頓三軍,大敗楚國,在位九年就被周王室封為伯(類似於諸侯之長),成為名副其實的春秋五霸之一!

<strong><strong><strong><strong>

日月千年依舊


重耳流亡講的是晉獻公之子,重耳遭到驪姬之亂的迫害,離開了晉國都城絳,到各國進行流亡的生涯。重耳在國外顛沛流離了19年,輾轉了8個諸侯國,直至62歲才登基做國君。他即位後,勵精圖治,發展生產,晉國很快就強盛起來。後來又經過關鍵性的城濮之戰,晉文公重耳終於在花甲之年當上了中原的霸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