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文公重耳如何做到在短短的9年讓晉國成為五霸之一的?

amiee1001


晉文公重耳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晉國的第二十二任君主,也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其遭受驪姬之亂後,在外流浪十九年,那他如何在暮年讓晉國成為五霸之一的?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一、大國的支持

先回顧其逃亡之經歷。除了衛、曹、鄭幾個小國對重耳無禮,其他的大國皆對其禮遇有加,齊桓公以宗女妻之;宋襄公也以國禮招待;楚成王用對待諸侯的禮節待之,並贈以厚禮;秦繆公在晉國發生驪姬之亂後,曾扶植晉惠公,然其背信棄義,後在秦國做人質的太子圉為了能繼位,竟偷偷逃跑,秦穆公一怒之下,與重耳結成姻親,然後派軍隊護送重耳回晉國,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最終返回晉國。

大國的國君皆認為重耳品行高尚,在外遇難很久而不亡,隨從都是國家的賢才,這是上天安置的。所以他們都支持重耳回國繼承大統。

二、人才的歸附

文公從小就喜好結交士人,十七歲時就有五個品德高尚、才能出眾的朋友:趙衰、狐偃咎犯、賈佗、先軫、魏武子。即位後修明政務,對百姓佈施恩惠,賞賜隨從逃亡的人員和各位有功之臣,功大的封給城邑,功小的授與爵位。

(一)狐偃(文公之舅父)

文公在齊時,曾一度安逸享樂,放棄復國之夢。狐偃用計灌醉重耳,用車載其離齊。重耳醒來後大怒,要殺狐偃。狐偃說:“殺死我成就您,是我的心願。”

幫助晉文公教化百姓:道義、信用、禮儀,而後趕走穀地的駐軍,解除宋國的包圍,一次戰爭就稱霸諸侯,這都是文公的教化。

秦穆公把軍隊駐紮在黃河邊上,準備送周襄王回朝。狐偃建議晉文公搶先護送周王回京,以獲得諸侯的擁護和信任。

楚成王包圍宋國,宋國公向晉國求助。狐偃提出圍曹、衛救宋。

(二)趙衰(趙國之先)

聰明機智。秦穆公設宴席招待重耳,趙衰跟隨赴宴。趙衰隨機應變,說:“君王把所以輔助天子的事命令重耳,重耳豈敢不拜?”於是重耳稽首行禮,得到秦穆公的信任。

舉薦賢能。文公建立三軍,文公想任命趙衰,他推薦了先軫,認為先軫有謀略。文公徵詢元帥的人選,趙衰舉薦了郤谷,說他愛好禮樂,熟讀詩書。趙衰又舉薦欒枝,認為欒枝忠貞謹慎,於是,文公命其將下軍。

(三)先軫(春秋戰神、最早的軍事家)

楚國包圍宋國,宋前來求救,先軫說:“報答恩人還是決定霸主,就在於今天了。”文公怕齊、秦不同意,有顧慮。先軫建議說:“讓宋國賂齊、秦,借他們兩國去請求楚國退兵。晉逮住曹國國君,把曹、衛之地分給宋國。楚國喜歡曹、衛,一定不答應齊、秦之請求。齊、秦想要宋國的財禮,必定同意攻楚。”

楚成王決定知難而退,但子玉卻執意請戰。他派使者來到晉國,提出用宋換曹、衛。先軫卻看出了子玉的如意算盤:子玉這一句話就使楚國得到三項恩惠,晉國卻得到三項怨仇,怨仇太多,晉國還怎麼稱霸?將計就計:一面秘密讓曹、衛復國,並離間其與楚的關係;一面囚禁楚國使者,激怒楚國。後子玉果然中計,而先軫此時由於郤谷的去世而被任命為中軍將,統率城濮之戰。他一改自古以來固定的戰爭模式,創造了戰場機動用兵,集中兵力打擊敵人的先例,而且針對楚軍部署及其主帥驕躁輕敵的特點,採取避強擊弱,佯退誘敵,各個擊破的戰法,最終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成就了晉國中原霸主的地位。

三、關鍵事件

(一) 秦穆公對前面兩任晉國國君的失望,讓重耳能順利回國。

(二) 助周襄王回朝,得到周天子及諸侯的信任。

(三) 城濮之戰重創了與中原爭霸的楚國。

(四) 周天子任命晉文公為諸侯首領,寫了《晉文侯命》。

(五) 晉文公以周天子之命召集諸侯,在踐土會盟,從此晉文公稱霸中原。


讀春秋思無忌


清華簡第七輯有一篇題為《晉文公入於晉》的戰國文獻,恰好是涉及到晉文公回到晉國之後的歷史,算是目前關於此段歷史最早的文獻資料。這篇文章不算很長,但可以大概瞭解到當時的一些基本情況。晉文公回國之後,就召集眾臣討論國內的事務,春秋時代一個賢明君主所需要做的事情,主要就是祭祀、農務以及軍隊建設。這些基本的要務,雖然很多人都明白,但是真正做好,落到實處,促進國內各方面事業的發展並不容易。晉文公的作用主要是穩定晉國長期以來不穩定的政治局勢,各項基礎工作便會逐漸鋪陳開來。《晉文公入於晉》用了一些文字介紹了晉文公關於軍旗用途的規範,比如升龍旗表示進軍,降龍旗表示退兵,左龍旗向左,右龍旗向右。熊旗表示大夫出陣,豹旗表示士出陣等等。通過頒佈軍旗制度,也就是對軍法進行嚴密的規範,軍旗便是聚集兵力的標誌,如果軍人沒有即時聚攏到軍旗之下,根據其距離遠近處以包括死刑在內的各種軍法。經過幾次大規模的軍事演練,晉軍得到了極大的整飭,便可以參與對外戰爭了。

當然,就在晉文公剛回到晉國的時候,在成周就發生了大事件,這一年叔帶與狄人聯手,驅逐了周襄王,晉文公便急急出兵幫助周襄王攻滅了叔帶。應該說晉文公可以抽空練兵的時間還是很短的,更多的應該是在實戰中加強軍事建設。自此,晉文公展開了一系列的征伐戰爭,直到晉文公五年與楚國戰於城濮,使得晉國的霸業達到頂峰。


大意覺迷


據《左傳》記載從魯僖公二十四年(即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出兵納重耳歸國開始算到魯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戰大勝楚軍舉行踐土會盟,其實只有短短5年。晉文公的霸業不僅僅是因為戰勝楚軍,還有許多其它原因。

1.晉國的國力基礎

重耳的祖父曲沃武公用殘酷的手段統一了晉國,結束了曲沃宗與絳宗長達六十年的內戰。重耳的父親晉獻公在此基礎上開始了瘋狂的擴張。《左傳》載“晉侯作二軍,公將上軍,太子申生將下軍。趙夙御戎,畢萬為右,以滅耿 滅霍 滅魏。” “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於虞以伐虢……夏,裡克 荀息帥師會虞師伐虢,滅下陽。”僖公五年“晉滅虢,虢公醜奔京師。師還,館於虞,遂襲虞,滅之。”見諸史書的還有滅驪戎 伐東山氏 敗狄人。《韓非子》中對晉獻公的戰績作過統計“並國十七,服國三十八”在齊桓公費盡心力爭霸時,晉獻公選了一條更務實的強國之路即兼併土地擴大地盤。

2.政治制度相對先進

春秋時的諸侯在國內往往要面對“小宗強,大宗弱”的局面,小宗的公族分出去後成為強大的卿大夫。“魯有三桓,鄭有七穆。”政出多門則人心渙散。晉獻公在位時“晉侯圍聚,盡殺群公子”這種血腥手段為晉國弱公族提供了範例。這項措施多年之後造成了“六卿強,公室卑”最終演變為三家分晉。但在當時,有利於集中君權,提拔功臣。如戰神先軫能為中軍帥,賢臣趙衰被拜為卿,欒枝可以作下軍將,範武子士會最初只是晉文公的車右。這些人才都為晉國的文襄霸業立下了不世之功。晉文公之弟惠公在韓之戰被俘後,大夫瑕呂飴甥“作爰田”即承認土地的私有,開始扶持封建土地經濟。“作州兵”不僅僅在“國人”中徵召士兵,還允許“野人”參軍,擴大徵兵面。晉國軍隊之後曾一度擴充到六軍。

3.重耳的偉略

從《左傳》中看晉文公重耳是輕仇寡恩 忍辱負重的政治家。他為政對外“尊王討逆”平定王子帶之亂,破楚救宋安定諸侯。對內“刑過不闢大臣,賞善不遺匹夫”寺人披曾奉命晉獻公之命追殺重耳,重耳逾牆而走,披抽劍斬斷了重耳的衣袖,重耳歸國後因披忠於獻公而赦免了他。雖不如齊桓公得管仲大材,但晉國大夫有事申生者,有事奚齊者,有事惠公 懷公者,以寺人披逞志於君而無討,故終能和安於重耳。對於那些隨重耳流亡的功臣,晉文公卻並不與之過分親近。子犯是重耳的舅舅,《左傳》載重耳自秦歸國在黃河邊上,子犯卻向重耳請罪“臣負羈拽從君巡於天下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猶知之,而況君乎。請猶此亡。”重耳投璧於河為誓,子犯才敢放心歸國。先軫是晉國的元帥,救宋破楚,取威定霸,功不可沒。卻因在晉襄公面前無禮,“免冑入戎師”以自討。以子犯之親,先軫之功猶畏君如虎。由此觀之,晉文公御人有方,使功臣不敢居功自傲。至於一般的大夫如 顛頡 祁瞞 舟之僑有罪則殺,絲毫沒有受“刑不上大夫”的影響。刑賞不失是以能為伯。


oo156


晉文公重耳從流浪大師變成春秋五霸之一,55歲還在吃軟飯,61歲成為一國之君,其實是有很多原因的,大的方面,不外乎這四個方面:外交、經濟、軍事、人才。

1、修復外交

重耳在流浪的十九年裡,不像流浪大師沈巍那樣,到處是網紅,重耳可是上演了各種“泰囧”、“港囧”,幾個小國如衛、曹、鄭對重耳各種無禮,不過幾個大國反倒是給足了面子,如齊桓公、宋襄公、楚成王、秦穆公等,重耳上臺後,加深了和他們的關係,秦國值得一說,從晉獻公到晉文公(即重耳),晉國和秦國三代聯姻,關係妥妥的,所以今天有一個成語叫秦晉之好;

2、經濟改革

在一幫老臣的輔佐下,消除了原來統治集團之間的對抗,實現了權力的再分配,經濟上實施了一系列強國富民的措施,減輕了人民的賦稅,減輕關稅,鼓勵發展農業,通過這一系列措施,晉國的經濟蒸蒸日上;

3、軍事改革

把晉國原來的兩軍,改為上中下三軍,使得晉國成為了諸侯國戰鬥力最強的國家,後又增設新二軍,為五軍,執政九年間,先攻佔了之前對自己不敬的曹國和衛國,後打敗楚國,楚國是蠻族,是華夏文明的威脅,因為這,周襄王推舉晉文公為盟主,晉文公正式進入春秋 五霸之一;

4、人才改革

晉文公繼位後,不再分封宗室子弟,而是根據手下人的德行、才能、功勞進行封賞,這樣讓一批原來不是貴族出身的人,進入了統治集團的核心,革除血緣貴族把持晉國政治的途徑。一些異姓的人也能擔任官職,這個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同時撥亂反正,把之前受迫害的人開始恢復官職。





江西古舍古鄉


還真有重耳這個人啊,我以為電視劇是編的呢。恕在下沒讀幾頁歷史,罪過。


不是勒門的


重耳知道,不擾民,民自安!憑藉晉國實力,約束住官僚體制,晉朝直接第一強


用戶264314942


晉國本來就牛比,只要不是個昏君。晉國稱霸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