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如何做到在短短的9年让晋国成为五霸之一的?

amiee1001


晋文公重耳文治武功卓著,是春秋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也是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其遭受骊姬之乱后,在外流浪十九年,那他如何在暮年让晋国成为五霸之一的?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大国的支持

先回顾其逃亡之经历。除了卫、曹、郑几个小国对重耳无礼,其他的大国皆对其礼遇有加,齐桓公以宗女妻之;宋襄公也以国礼招待;楚成王用对待诸侯的礼节待之,并赠以厚礼;秦缪公在晋国发生骊姬之乱后,曾扶植晋惠公,然其背信弃义,后在秦国做人质的太子圉为了能继位,竟偷偷逃跑,秦穆公一怒之下,与重耳结成姻亲,然后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重耳在外逃亡十九年最终返回晋国。

大国的国君皆认为重耳品行高尚,在外遇难很久而不亡,随从都是国家的贤才,这是上天安置的。所以他们都支持重耳回国继承大统。

二、人才的归附

文公从小就喜好结交士人,十七岁时就有五个品德高尚、才能出众的朋友:赵衰、狐偃咎犯、贾佗、先轸、魏武子。即位后修明政务,对百姓布施恩惠,赏赐随从逃亡的人员和各位有功之臣,功大的封给城邑,功小的授与爵位。

(一)狐偃(文公之舅父)

文公在齐时,曾一度安逸享乐,放弃复国之梦。狐偃用计灌醉重耳,用车载其离齐。重耳醒来后大怒,要杀狐偃。狐偃说:“杀死我成就您,是我的心愿。”

帮助晋文公教化百姓:道义、信用、礼仪,而后赶走穀地的驻军,解除宋国的包围,一次战争就称霸诸侯,这都是文公的教化。

秦穆公把军队驻扎在黄河边上,准备送周襄王回朝。狐偃建议晋文公抢先护送周王回京,以获得诸侯的拥护和信任。

楚成王包围宋国,宋国公向晋国求助。狐偃提出围曹、卫救宋。

(二)赵衰(赵国之先)

聪明机智。秦穆公设宴席招待重耳,赵衰跟随赴宴。赵衰随机应变,说:“君王把所以辅助天子的事命令重耳,重耳岂敢不拜?”于是重耳稽首行礼,得到秦穆公的信任。

举荐贤能。文公建立三军,文公想任命赵衰,他推荐了先轸,认为先轸有谋略。文公征询元帅的人选,赵衰举荐了郤谷,说他爱好礼乐,熟读诗书。赵衰又举荐栾枝,认为栾枝忠贞谨慎,于是,文公命其将下军。

(三)先轸(春秋战神、最早的军事家)

楚国包围宋国,宋前来求救,先轸说:“报答恩人还是决定霸主,就在于今天了。”文公怕齐、秦不同意,有顾虑。先轸建议说:“让宋国赂齐、秦,借他们两国去请求楚国退兵。晋逮住曹国国君,把曹、卫之地分给宋国。楚国喜欢曹、卫,一定不答应齐、秦之请求。齐、秦想要宋国的财礼,必定同意攻楚。”

楚成王决定知难而退,但子玉却执意请战。他派使者来到晋国,提出用宋换曹、卫。先轸却看出了子玉的如意算盘:子玉这一句话就使楚国得到三项恩惠,晋国却得到三项怨仇,怨仇太多,晋国还怎么称霸?将计就计:一面秘密让曹、卫复国,并离间其与楚的关系;一面囚禁楚国使者,激怒楚国。后子玉果然中计,而先轸此时由于郤谷的去世而被任命为中军将,统率城濮之战。他一改自古以来固定的战争模式,创造了战场机动用兵,集中兵力打击敌人的先例,而且针对楚军部署及其主帅骄躁轻敌的特点,采取避强击弱,佯退诱敌,各个击破的战法,最终取得了决定性胜利,成就了晋国中原霸主的地位。

三、关键事件

(一) 秦穆公对前面两任晋国国君的失望,让重耳能顺利回国。

(二) 助周襄王回朝,得到周天子及诸侯的信任。

(三) 城濮之战重创了与中原争霸的楚国。

(四) 周天子任命晋文公为诸侯首领,写了《晋文侯命》。

(五) 晋文公以周天子之命召集诸侯,在践土会盟,从此晋文公称霸中原。


读春秋思无忌


清华简第七辑有一篇题为《晋文公入于晋》的战国文献,恰好是涉及到晋文公回到晋国之后的历史,算是目前关于此段历史最早的文献资料。这篇文章不算很长,但可以大概了解到当时的一些基本情况。晋文公回国之后,就召集众臣讨论国内的事务,春秋时代一个贤明君主所需要做的事情,主要就是祭祀、农务以及军队建设。这些基本的要务,虽然很多人都明白,但是真正做好,落到实处,促进国内各方面事业的发展并不容易。晋文公的作用主要是稳定晋国长期以来不稳定的政治局势,各项基础工作便会逐渐铺陈开来。《晋文公入于晋》用了一些文字介绍了晋文公关于军旗用途的规范,比如升龙旗表示进军,降龙旗表示退兵,左龙旗向左,右龙旗向右。熊旗表示大夫出阵,豹旗表示士出阵等等。通过颁布军旗制度,也就是对军法进行严密的规范,军旗便是聚集兵力的标志,如果军人没有即时聚拢到军旗之下,根据其距离远近处以包括死刑在内的各种军法。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军事演练,晋军得到了极大的整饬,便可以参与对外战争了。

当然,就在晋文公刚回到晋国的时候,在成周就发生了大事件,这一年叔带与狄人联手,驱逐了周襄王,晋文公便急急出兵帮助周襄王攻灭了叔带。应该说晋文公可以抽空练兵的时间还是很短的,更多的应该是在实战中加强军事建设。自此,晋文公展开了一系列的征伐战争,直到晋文公五年与楚国战于城濮,使得晋国的霸业达到顶峰。


大意觉迷


据《左传》记载从鲁僖公二十四年(即公元前636年)秦穆公出兵纳重耳归国开始算到鲁僖公二十八年城濮之战大胜楚军举行践土会盟,其实只有短短5年。晋文公的霸业不仅仅是因为战胜楚军,还有许多其它原因。

1.晋国的国力基础

重耳的祖父曲沃武公用残酷的手段统一了晋国,结束了曲沃宗与绛宗长达六十年的内战。重耳的父亲晋献公在此基础上开始了疯狂的扩张。《左传》载“晋侯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以灭耿 灭霍 灭魏。” “晋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夏,里克 荀息帅师会虞师伐虢,灭下阳。”僖公五年“晋灭虢,虢公醜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见诸史书的还有灭骊戎 伐东山氏 败狄人。《韩非子》中对晋献公的战绩作过统计“并国十七,服国三十八”在齐桓公费尽心力争霸时,晋献公选了一条更务实的强国之路即兼并土地扩大地盘。

2.政治制度相对先进

春秋时的诸侯在国内往往要面对“小宗强,大宗弱”的局面,小宗的公族分出去后成为强大的卿大夫。“鲁有三桓,郑有七穆。”政出多门则人心涣散。晋献公在位时“晋侯围聚,尽杀群公子”这种血腥手段为晋国弱公族提供了范例。这项措施多年之后造成了“六卿强,公室卑”最终演变为三家分晋。但在当时,有利于集中君权,提拔功臣。如战神先轸能为中军帅,贤臣赵衰被拜为卿,栾枝可以作下军将,范武子士会最初只是晋文公的车右。这些人才都为晋国的文襄霸业立下了不世之功。晋文公之弟惠公在韩之战被俘后,大夫瑕吕饴甥“作爰田”即承认土地的私有,开始扶持封建土地经济。“作州兵”不仅仅在“国人”中征召士兵,还允许“野人”参军,扩大征兵面。晋国军队之后曾一度扩充到六军。

3.重耳的伟略

从《左传》中看晋文公重耳是轻仇寡恩 忍辱负重的政治家。他为政对外“尊王讨逆”平定王子带之乱,破楚救宋安定诸侯。对内“刑过不辟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寺人披曾奉命晋献公之命追杀重耳,重耳逾墙而走,披抽剑斩断了重耳的衣袖,重耳归国后因披忠于献公而赦免了他。虽不如齐桓公得管仲大材,但晋国大夫有事申生者,有事奚齐者,有事惠公 怀公者,以寺人披逞志于君而无讨,故终能和安于重耳。对于那些随重耳流亡的功臣,晋文公却并不与之过分亲近。子犯是重耳的舅舅,《左传》载重耳自秦归国在黄河边上,子犯却向重耳请罪“臣负羁拽从君巡于天下下,臣之罪甚多矣。臣犹知之,而况君乎。请犹此亡。”重耳投璧于河为誓,子犯才敢放心归国。先轸是晋国的元帅,救宋破楚,取威定霸,功不可没。却因在晋襄公面前无礼,“免胄入戎师”以自讨。以子犯之亲,先轸之功犹畏君如虎。由此观之,晋文公御人有方,使功臣不敢居功自傲。至于一般的大夫如 颠颉 祁瞒 舟之侨有罪则杀,丝毫没有受“刑不上大夫”的影响。刑赏不失是以能为伯。


oo156


晋文公重耳从流浪大师变成春秋五霸之一,55岁还在吃软饭,61岁成为一国之君,其实是有很多原因的,大的方面,不外乎这四个方面:外交、经济、军事、人才。

1、修复外交

重耳在流浪的十九年里,不像流浪大师沈巍那样,到处是网红,重耳可是上演了各种“泰囧”、“港囧”,几个小国如卫、曹、郑对重耳各种无礼,不过几个大国反倒是给足了面子,如齐桓公、宋襄公、楚成王、秦穆公等,重耳上台后,加深了和他们的关系,秦国值得一说,从晋献公到晋文公(即重耳),晋国和秦国三代联姻,关系妥妥的,所以今天有一个成语叫秦晋之好;

2、经济改革

在一帮老臣的辅佐下,消除了原来统治集团之间的对抗,实现了权力的再分配,经济上实施了一系列强国富民的措施,减轻了人民的赋税,减轻关税,鼓励发展农业,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晋国的经济蒸蒸日上;

3、军事改革

把晋国原来的两军,改为上中下三军,使得晋国成为了诸侯国战斗力最强的国家,后又增设新二军,为五军,执政九年间,先攻占了之前对自己不敬的曹国和卫国,后打败楚国,楚国是蛮族,是华夏文明的威胁,因为这,周襄王推举晋文公为盟主,晋文公正式进入春秋 五霸之一;

4、人才改革

晋文公继位后,不再分封宗室子弟,而是根据手下人的德行、才能、功劳进行封赏,这样让一批原来不是贵族出身的人,进入了统治集团的核心,革除血缘贵族把持晋国政治的途径。一些异姓的人也能担任官职,这个在当时是非常罕见的,同时拨乱反正,把之前受迫害的人开始恢复官职。





江西古舍古乡


还真有重耳这个人啊,我以为电视剧是编的呢。恕在下没读几页历史,罪过。


不是勒门的


重耳知道,不扰民,民自安!凭借晋国实力,约束住官僚体制,晋朝直接第一强


用户264314942


晋国本来就牛比,只要不是个昏君。晋国称霸是必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