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問家做政治,左宗棠3年治理,福建100餘年匪患平息

大學問家做政治,左宗棠3年治理,福建100餘年匪患平息

求關注:文章不寫一句空!

01.晚清傳奇左宗棠

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晚清重臣中最老成的是曾國藩,但最有俠氣和肝膽的,卻總是左宗棠。以上一副對聯,體現士大夫的風骨和境界,是湘陰左季高平生的寫照。

左宗棠一生有三件事為人稱道:舉人出身而位極人臣此其一,與太平軍作戰此其二,七十掛帥收復新疆此其三。

但事實上,在總督閩浙以來,左宗棠治理福建匪患也頗見成效。

子曰:他大爺放在哪裡都是他大爺!

大學問家做政治,左宗棠3年治理,福建100餘年匪患平息

福州左宗棠雕像

02.左宗棠和“楚軍”崛起

同治二年,是左宗棠統領“楚軍”的第4年,也是清朝和太平天國作戰的第14年,同時,第二次鴉片戰爭也已經結束了3年。

這一年,慈禧太后掌權,曾國藩已經是兩江總督,奉旨督辦蘇、皖、浙、贛軍務,左宗棠被任命為閩浙總督,同時兼任浙江巡撫。

太平天國起義已經進入到最後的階段,左宗棠成為清朝東南的第二號實權人物,僅次於曾國藩。

事實上,在太平天國即將失敗的前夕,清廷在東南這樣的人事安排,體現了慈溪老佛爺們的良苦用心。

一方面,要繼續鎮壓東南的太平天國,還是要依靠以曾國藩、左宗棠為主的湖南武裝力量。

另一方面,通過權力運作扶植“楚軍”制衡“湘軍”,扶植左宗棠制衡曾國藩,以避免地方力量一家獨大叫板中央。

大學問家做政治,左宗棠3年治理,福建100餘年匪患平息

湖南曾國藩像

03.福建的情況

事實上,總督閩浙的左宗棠,需要宏觀治理福建和浙江,但福建和浙江的情況卻並不一樣。

浙江,更接近於太平天國的首都天京,因此上,也是太平軍力量集結的地區,戰事不斷,烽火狼煙。所以,打仗依然是楚軍和左宗棠在浙江的首要任務。

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依山傍海,地瘠民貧,自鄭成功以來,歷來是反抗清朝最激烈的地區之一。

晚清時期,天地會、小刀會、太平軍勢力和福建其餘民間勢力結合,形成了清朝眼裡最嚴重的“匪患”之一。

因此上,左宗棠要治理好福建,必須治理好“匪患”。

而福建“匪患”,比楚軍同太平天國的作戰更為複雜。

大學問家做政治,左宗棠3年治理,福建100餘年匪患平息

鄭成功雕像

04."土匪"的春天

事實上,在左宗棠成為閩浙總督前,由於福建省地方兵被調出省作戰,“匪患”曾一度進入了高潮。

咸豐二年,來自閩南的小刀會起義軍,曾經攻下了安溪、永春、沙縣、廈門等十餘座州縣,大田、尤溪、嘉義、臺灣四縣縣令被殺。

有了起義軍在前方攻打州縣,地方上的山賊海寇就會風起雲湧……

左宗棠發現,福建的土匪很喜歡太平軍和官軍打仗,因為在每次戰後都瘡痍滿目,而滿目瘡痍的時節,正是他們趁火打劫的春天。

但對於左宗棠來說,土匪同太平軍之間的聯合,才是更要命的威脅。太平軍侍王李世賢攻打漳州時,左宗棠充分見識了福建各路“山大王”的威力。

大學問家做政治,左宗棠3年治理,福建100餘年匪患平息

清代福建地圖(來自:譚其驤《中國歷史地圖集》)

05.天上的星星參北斗

侍王李世賢們在同治三年深秋進入的福建,此時,太平天國首都天京已經在不久前陷落,作為天國的將士,孤軍作戰的他們必須英勇作戰,否則就是死路一條。

李世賢需要打下漳州,作為新的立足之地。

但太平軍們要對抗左宗棠的軍隊,光靠自己勇敢戰鬥還不行,他們還能依靠福建本地的力量。

左宗棠發現,自從李世賢和汪海洋進入到閩省,懷著各種目的的土匪力量,以及福建的天地會餘脈,都在積極響應太平軍攻打漳州。

他們或者向太平軍販賣物資糧草,或者為太平軍充當嚮導,甚至直接成為李世賢軍隊的間諜人員。

例如:永春好漢”劉光居、謝險、謝近,結黨嘯聚,當賊陷漳州時,他們都“妄圖響應”。

不久以後,左宗棠不願意看到的一幕出現了:李世賢不僅打下了漳州,而且在戰場上陣斬了福建提督林文察。

大學問家做政治,左宗棠3年治理,福建100餘年匪患平息

浙江金華:侍王李世賢雕像

06.福建的天地會

左宗棠知道,漳州失利,反映的是福建綠營兵軍事的無能的一面;土匪、會眾大規模幫助太平軍,反映的則是晚清社會失控的一面。

林文察的陣亡和漳州的失陷,看上去是軍事進退,但事實上,背後都是政治和經濟的得失。

事實上,地方吏治的不振,上層社會的壓迫,基層人民的貧困,才是問題的根本。

而福建同時也是天地會的發源地,“反清復明”是這一帶傳統的江湖口號。

自乾隆一朝以來,清政府就在閩省嚴厲捕殺天地會人士,但弟兄們把名字換成了添弟會、小刀會、紅錢會、三點會……然後繼續鬥爭。

福建的形勢很複雜,複雜得就像福建的山水。

左宗棠要正面應對李世賢和汪海洋的部隊,也必須要認真治理支援太平軍的“匪患”力量。

大學問家做政治,左宗棠3年治理,福建100餘年匪患平息

福建地貌:八山一水一分田

07.李世賢的退出

太平軍一度佔領了漳州,但進了漳州城的李世賢卻不只是要面對林文察,他還要面對左宗棠!

總督左宗棠決不是提督林文察,楚軍也決不是福建綠營。在左大帥調各路楚軍入閩後,攻下漳州的李世賢反倒成了孤軍守孤城。

湖南人骨子裡的倔強,讓曾國藩部和左宗棠部,都有一種不攻下城不罷休的堅決。

還來不及對福建“匪患”展開治理,左宗棠先對失去了機動李世賢和汪海洋,展開了湘楚部隊慣用的圍城戰。

事實上,偏師李世賢和汪海洋已經是最後的太平天國,但左宗棠和楚勇卻只是清朝的一部分。

於是,在同治四年初夏,在福建折騰了半年多的李世賢最終退出了漳州,此時,最後的一支太平軍也已經大勢已去。

然後,左宗棠開始調轉槍頭對付那些讓他念念不忘的福建“匪患”。

大學問家做政治,左宗棠3年治理,福建100餘年匪患平息

漳州土樓:防禦建築

08.左宗棠的理解

同治年間,左宗棠在給朝廷的奏疏裡感嘆道:“興、泉、永、漳州各屬,土匪之多,為天下最”。

但為什麼福建土匪之多為天下最呢?左宗棠對此有自己獨到的理解。

作為晚清重臣,曾國藩和左宗棠首先都是大學問家,然後才是政治家。他們對重要的人和事的理解,經常能達到一個哲學性的高度。

在治理閩省“匪患”的舉措上,左宗棠又一次體現了他把握事物本質的能力。

左宗棠發現,福建風起雲湧的“匪患”,其實是政治、經濟、地理、人文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上,他治理“匪患”也從要政治、經濟、軍事三個方面入手。

大學問家做政治,左宗棠3年治理,福建100餘年匪患平息

湖南湘陰左宗棠故居

09.官逼民反的福建

事實上,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裡貧困的人民,是江湖大哥們層出不窮的沃土,而腐敗的吏治下,貪官和汙吏胡搞亂搞積累起來的民怨,則是養成“匪患”的催化劑。

左宗棠注意到,當福建的文武官員遇上了土豪劣紳,簡直就是老鄉們的災難。

為了發財,一些地方官會故意辦成冤假錯案,在遇上命案時,他們甚至會顛倒黑白濫殺無辜,最後往往因此激起民變。

關於這個現象,左宗棠還總結出了一個普遍流程:

地方上發生命案,官員就下鄉查辦,然後當地劣紳會開始活動,土豪當事人在行賄官吏後,案情便開始反轉,官府於是開始抓沒錢人頂包,受到刺激的老百姓開始持械拘捕,於是群眾終於成為了官府口中的“匪盜”。

左宗棠還發現,鄉民不相信官府後,遇上問題一般不會報官,而是自己械鬥解決,於是地方官又迎來新一輪的發財機會:

遇上老百姓械鬥,官員會帶兵彈壓,然後藉機節外生枝,通過勒索當地富人,軍費問題就得到了解決,於是富人也開始不信任官府。

慢慢地,不信任官府的人多了,福建就成了“水滸”。

大學問家做政治,左宗棠3年治理,福建100餘年匪患平息

福建“匪患”的原因很像“水滸”

10.胡雪巖入閩

欺負老鄉們很有辦法,但當老鄉們成為“土匪”,福建的官府就開始變得很慫。

左宗棠發現,福建的文官,特長都是溜鬚拍馬,但遇到突發事件,知府和縣令就成為了草包。福建武官的普遍特長是平時搞錢,要真打的時候,就變得一沒膽量,二沒武功。

治,治不好;打,打不贏!地方官,都靠不住……

於是,左宗棠決定“以人為本”,治理福建先從用人上入手。當務之急是上奏把信任的能臣幹吏請調入閩。

浙江的周開錫、吳大廷、刑部張樹菼,以及胡光墉紛紛到任。其中,胡光墉的到任別有深意 。胡光墉,字雪巖!

事實上,左宗棠在給朝廷的奏疏裡道出了使用胡雪巖們的原因:

閩省吏治、軍政之壞,實均因貧困而起。則治閩之要,首在理財。理財之要,在於修明政事。

而修明政事,“必先求治事之人才”!

大學問家做政治,左宗棠3年治理,福建100餘年匪患平息

杭州:胡雪巖故居

11.左宗棠福建反腐治吏

懲治一些腦洞大開的貪員和庸官,是左宗棠的又一項舉措。有立就要有破!

貪員中,步子邁得最大的是晉江知縣葉為霖,從國庫領走經費7000兩,實際花費600兩。報名募兵勇1000,實際只有200多,換句話說,700多人的工資都成了他的錢。

而且,葉為霖還特別喜歡彈壓鄉民,因為每一次彈壓鄉民械鬥,都是他發財的機會。

腦洞大開的還有永春知州周式濂,首先請兵清剿地方地方匪盜。然而“清剿”都是藉口,藉機收了12000銀洋才是初心。

但是,他不該糊弄左宗棠!讓左宗棠生氣的是,周式濂請走了部隊好多天,最後一個“匪盜”都沒抓到,換句話說,他把“名額”都賣了。於是, 周式濂也被左宗棠拿問。

事實上,晉江知縣葉為霖、永春知州周式濂不是個例,他們只是佼佼者。

同治五年,左宗棠和福建巡撫徐宗幹上疏,一次性查辦了8名府縣官員。湖南人是認真的!

打擊了一批,另一批有能力的下屬也被左宗棠提拔了上來,曾憲德、張樹菼等被重用,218名官員和紳士也被請旨獎賞。

大學問家做政治,左宗棠3年治理,福建100餘年匪患平息

讀書、讀心、讀自己

12.軍餉從鹽稅裡來!

福建大規模用兵,但是福建財政沒錢,於是,解決財稅問題,是左宗棠要面臨的另一個難題。

但左宗棠不同於其他官員的是,他雖然只考中舉人,但所學卻多是經世致用的學問。換現在的眼光來看,其他官員是普通文史哲專業,而左宗棠是MBA!

福建是沿海,所以,福建有鹽場。而來自於鹽稅的收入,是財政的重要支柱。但腐敗吏治下鹽法敗壞,走私十分厲害。

所以,懲治腐敗,整理鹽務,就是左宗棠看到的開源機會。

左宗棠先免了福建針對鹽務的一切雜稅,然後在各府各縣都設立鹽局和關卡,並開設官辦鹽行賣鹽。同時在產鹽和售鹽地收課稅,在每一個關卡收過路的釐稅,兩種稅都重抽私人鹽業。

如此一來,有了官鹽收入和課稅、釐稅收入,福建的軍餉就不是問題。

保證了稅源之後,左宗棠調撥軍船巡邏,打擊走私。同時上奏,請求中央減免福建鹽幫歷年欠銀。

經過一番折騰後,左宗棠徵收各項鹽稅60餘萬兩,除去各種支出和開銷,剩餘稅銀15萬8千餘兩。

換句話說,依靠左宗棠短期的整頓,已經自給自足地解決了福建省的軍餉來源!

大學問家做政治,左宗棠3年治理,福建100餘年匪患平息

福建惠安鹽池景象

13.左宗棠剿匪方略

理順了人事,開了財源,打擊了民憤極大的貪員,剩下就是對土匪和海盜的直接征討。

事實上,福建大部分“匪盜”都是農民和漁民, 他們在赤貧線上掙扎,往往是因為成規模的官逼民反,進而鋌而走險。

因此上,在治理“匪患”時,左宗棠的方式不同於征討太平軍,他要注意政治。左宗棠認為:

治匪之道,與剿賊異。剿賊以多殺為功,治匪則必以妄戮一人為戒;剿賊則賊物不禁取攜,治匪則絲毫不容妄取。

事實上,這是給了許多人放下武器,下山種地的機會。同時,左宗棠也把敵對面降到了最低,避免了在剿匪過程中激起更頑強的抵抗,和更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左宗棠部只對要犯匪首就地陣法,其餘人等只按情節追究刑事責任。

但曾國藩和左宗棠都長期抱有一種觀點:“治亂世須用重典”!

因此,左宗棠雖然避免對普通從犯展開殺戮,但有時,處理的方法依然十分嚴厲。石阿二、鄭阿富、梁阿瑞三個人只是被海盜掠到船上跳水做飯,但後來還是被左宗棠抓來各杖八十,枷號三月。

大學問家做政治,左宗棠3年治理,福建100餘年匪患平息

北京左宗棠故居

14.左宗棠治軍練兵

孤立極少數,教育大多數的政治策略收到成效,左宗棠對福建的地方部隊“綠營兵”也進行了改革。

首先他淘汰不合格的士兵,許多老弱之兵、鴉片兵被裁,四成的兵力因此被精簡。但裁員並不是僅僅為了省錢,裁員節省下來的兵餉,又補貼給其餘士兵。

左宗棠還選出三千精壯,由他親自練兵。同時,他也加大了對水師的訓練,並且增加了船隻和武器的投入。

福建的部隊戰鬥力在左宗棠的經營下大幅度提升,而大小“匪盜”在失去了太平軍的庇佑後,也陷入了各自為戰的境地。

於是,在左宗棠離開福建進入西北之前,經過一系列的軍事行動,閩省的匪患基本平息,社會治安漸趨穩定。

大學問家做政治,左宗棠3年治理,福建100餘年匪患平息

福建民居建築

15.左宗棠福建“治匪”成果

左宗棠同治二年成為閩浙總督時51歲,同治三年十一月進入福建,同治五年十一月離開福州。

左宗棠在奏疏裡,不太謙虛裡描述了自己對福建“匪患”的治理成果:

前此商旅畏出其途,今則一夫可以夜行,單舸可以孤泊,市釐漸增,貨價漸減矣。前此結黨械鬥……拒捕抗糧,恬若無事,今則稍知國法之不可幸逃,巨案稀少矣。

但晚清政府已經是四面危機,幹練如左宗棠者卻寥寥無幾,當四處都需要能臣大吏時,左季高便又離開了福建。

文章西漢兩司馬,經濟南陽一臥龍。

這是左宗棠的又一幅對聯。

大學問家做政治,左宗棠3年治理,福建100餘年匪患平息

參考文獻:

左宗棠《左宗棠全集》、孫佔元《左宗棠評傳》、羅正鈞《左宗棠年譜》、洪卜仁《閩南小刀會起義史料選編》、尹鐵《胡雪巖左宗棠關係考——以癸未金融風暴為視角》、董鵬飛《同治年間福建匪患及左宗棠治理研究》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