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戰古戰場到底在哪裡?

歷史知事


咸寧,為湖北省地級市,位於湖北省東南部,長江中游南岸,與湖南、江西接壤。素有“湖北南大門”之稱,是武漢城市圈和長江中游城市群重要成員 ;氣候溫和,降水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地勢南高北低;下轄:咸安區、通城縣、通山縣、嘉魚縣、崇陽縣、赤壁市。2017年總人口253.51萬人。

咸寧市曾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全國最適宜人居城市、中國魅力城市、中國溫泉之城、中國十大最具成長創新型城市、全國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築應用示範市、湖北省首批低碳經濟試點市、首批全國旅遊標準化城市、國家森林城市 、首批通過全國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驗收城市 、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 國家衛生城市 等榮譽稱號。鄂南大竹海、赤壁黃蓋湖、通山闖王李自成墓、九宮山、北伐賀勝橋、汀泗橋戰役遺址等重要景區、一城十二泉(溫泉)等皆為位於其境內。

咸寧有個赤壁古戰場,位於赤壁市長江之濱南岸,為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發生地,是我國古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七大戰役中唯一尚存原貌的古戰場。赤壁磯頭臨江懸崖上,又石刻“赤壁”二字,相傳為周瑜所書,故也有人稱此地為“周郎赤壁”,是赤壁現存最早的文化遺蹟。

咸寧有個劉家橋,是楚天民俗第一村,位於中國桂花之鄉桂花鎮。劉家橋是漢皇劉邦同父異母弟弟劉交的第60代後裔劉伯常遷居於此後,繁衍而成的古民居群。

劉家橋村青山環繞、古木參天,村裡的老屋、雕樑鏤扇、樓欄圍核,雖殘破凋敝不堪,仍依稀可見當年的繁華。劉家橋的廊橋,是一座磚木古廊橋,400多年的風風雨雨,雖歷盡滄桑,仍巋然不動,跨越於川清水秀的河苔之上

咸寧有座九宮山,位於通山縣境內,它是道教名山、避暑勝地。九宮山海拔1657米,森林覆蓋率達96%,負氧離子含量最高的天然大氧吧,噴泉、飛瀑無數。

這裡7月份的均溫比廬山低0.7 ℃,比北戴河、雞公山低1℃,正是“三伏炎蒸人慾死,到此清涼頓成仙”。同時九宮山也是著名的道教名山之一,與江西龍虎山、湖北武當山、四川青城山等齊名,遺留下許多道教勝蹟。

咸寧有座筆峰塔,位於咸安區向陽湖鎮寶塔村,又名慈恩雁塔,建於宋朝。塔底邊長2.2米,周長17.6米,底層南側有一高2米、寬0.8米的拱門,門額題為“直達蟾宮”。龕右石級繞柱邊壁而砌,可容2人並行盤旋梯上,上66級便到第五層。登上筆峰塔,萬傾碧波開視野,無限風光入眼簾。

咸寧有個隱水洞,位於通山縣境內,因洞中隱藏有兩條河流而得名,被譽為“洞天華中——中華天洞”。

隱水洞主洞長達5000米,平均高達20米,寬25米,進洞十米後空間開始寬敞,有石柱、石瀑、石鍾、石簾等景觀,洞中有洞,洞洞相通,縱橫交錯,迴環曲折,洞內空氣清新。









關於赤壁之戰發生地,以湖北黃岡市與湖北赤壁市爭奪最為激烈,可能是為了平衡,一般認為湖北赤壁市是赤壁古戰場(武赤壁),湖北黃岡市的赤壁為文赤壁。

實際上,關於赤壁的真實所在地,有六種說法:

一是漢陽。南宋學者著書稱:“臨嶂山南峰,謂之烏林峰,亦謂之赤壁,周瑜破曹操處。”,臨嶂山就是現在的城頭山,現在武漢市蔡甸區,北臨漢水。

二是赤磯山。在今天武漢市江夏區,《水經注》稱:“江水……又東逕烏黎口,江浦也,即中烏林矣。又東逕下烏林南,吳黃蓋敗魏武於烏林,即是處也。”

三是嘉魚縣東北,與上面的赤磯山大致相同。

四是漢川。在今天的漢川,《元和郡縣圖志》說:“赤壁草市,在縣八十里。古今地書多言此是曹公敗處。”

五是黃岡赤壁。今天湖北省黃岡市的赤壁原名赤鼻磯,因蘇軾的《赤壁賦》、《赤壁懷古》而聞名。

六是湖北赤壁市。《太平寰宇記》稱:“赤壁,在縣西北一百五十里江岸,北即曹操為周瑜所敗之處。”

不過還原一下當時戰況,劉備兵敗當陽,前往柴桑會見孫權,然後孫劉聯軍自東向西迎擊曹操。周瑜稱:“瑜請得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夏口就是今天的漢口,因此赤壁古戰場在今天武漢市以東附近比較合理。

關注頭條號“九州歷史”,正史也精彩!


九州歷史


赤壁之戰的地點到底在哪裡,其實我們現在逐漸連赤壁之戰的真實性都抱有懷疑了,如果赤壁之戰是不存在的,那麼赤壁在任何地方都沒有意義了。<strong>

赤壁之戰是孫劉聯盟與曹操集團的一場大戰,但是真的存在嗎?

據說當時曹操帶著83萬雄兵南下,準備一舉蕩平整個江南,而孫權和劉備這邊的人馬實在是太稀少,連曹操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很多人都在奉勸孫權投降。

作為手握重兵的孫權,到底該如何選擇,其實決定了這一場大戰的結果。好在孫權在忠臣們的支持下,選擇跟曹操抗衡到底,這也給了劉備得以喘息的機會。

不過很奇怪的是,曹操的大軍,居然在一把大火中,就土崩瓦解了。孫劉聯盟不過七八萬人馬,卻擊敗了曹操83萬大軍。

這是非常不合理的現象,雖然後世的文學作品中,為赤壁之戰渲染了很多背景和手段,但是戰爭是殘酷的,絕對不是文學作品中寫的那麼精彩而輕鬆。

所以很多學者現在甚至開始懷疑,到底有沒有赤壁之戰的存在。因為諸葛亮作為這場大戰的親歷者,在《出師表》中居然一個字都沒有提到赤壁之戰。對於劉備集團來說,這一戰是他們的翻身仗,不可能沒有記錄,所以赤壁之戰的真實性確實值得懷疑。

不過曹操飲馬長江與孫劉聯盟對峙的事情,應該是千真萬確的,畢竟曹操是打算一統江山的人。那麼我們應該要追問一句,曹操到底在哪兒飲馬長江的呢?



官方說法,赤壁之戰的地點應該是在如今的赤壁市西北。

赤壁市這個地方,在古代可不是這麼稱呼,古代稱之為蒲圻。早在三國時期,就在這裡設置了蒲圻縣,所以說歷史非常悠久。

為什麼叫做蒲圻呢?因為這裡水網密佈,盛產蒲草。這些蒲草可以編製成蒲團,所以這裡形成了一個非常大的集市。

有買賣的地方,就能聚集人氣,所以東吳就將這裡設立成了蒲圻縣。到了現代,因為蒲圻縣的名字比較拗口,不利於推廣。所以當地領導認為,應該要結合蒲圻縣的歷史,著重宣傳該縣。

所以他們就向上級申請,於1998年,將蒲圻縣改名為赤壁市。這一改名字可就不得了了,一場關於古赤壁到底在哪兒的爭論,再次被擺上了檯面。可是人家蒲圻人可不管這些,改稱赤壁市以後,為當地的旅遊事業帶來了極大的好處。

這就跟雲南的香格里拉一樣,過去這裡叫做中甸縣,誰會去中甸縣玩呢?可是改成香格里拉以後,每年帶來的旅遊收入簡直不可估量。

東坡先生認為,古赤壁的戰場在黃州赤鼻山。

蘇東坡被貶謫到了黃州以後,他在當地遊玩山水。碰巧來到了當地的黃鼻山,不禁想起了赤壁古戰場,所以在這裡寫下了千古名篇赤壁賦。所以在蘇老先生的眼中,似乎認定了這裡就是赤壁的古戰場。

不過現在有人研究出來,這裡不可能是赤壁古戰場,因為赤鼻山在廈口東邊,而劉備集團的關羽水軍當時正屯兵在廈口。所以曹操不可能越過劉備集團,從而屯兵赤鼻山。

所以這裡絕對不是赤壁大戰的主戰場,但是因為當地的水土風貌,跟古赤壁的描述方面有幾分相似,所以東坡先生一時興起,自然是會臨場發揮了。

而且東坡先生肯定是有過考察,即使這裡不是赤壁主戰場,這裡在赤壁大戰的時候,也曾經發生過戰爭,而且規模應該不小。

還有一種說法,古赤壁是在嘉魚縣。

嘉魚縣在赤壁市的東北方向,緊挨著長江,而且對岸又在自己的正西方向。如果千百年來,長江沒有改道的話,那麼這裡成為主戰場的希望非常大。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赤壁之戰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東風,有了東風火攻才能奏效。而嘉魚縣恰好就具備了這個條件,只要有東風吹過來,那麼東吳大軍就可以從嘉魚縣出發,順著東風直奔曹操大營。

而且在《大清一統治》上也曾經寫道,赤壁山在嘉魚縣東北方向,緊挨著長江邊上。這一點在《水經注》中也有詳細記載。所以嘉魚縣成為赤壁古戰場的可能性非常大。

試想一下,曹操八十三萬大軍,不可能全都堆積在一個口岸,所以長江沿岸一帶,應該都有他的軍馬。如果赤壁大戰真的發生了,那麼對曹操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拉長戰線。

只有這樣才不會被對方的火攻給一舉殲滅,即使嘉魚縣不是真正的赤壁古戰場,但是這裡具備成為古戰場的條件,而且赤壁大戰期間,這裡肯定也是烽煙四起。



總結:我認為赤壁大戰絕沒有文學作品上寫得那麼精彩。

曹操的確帶了大軍前來收服孫權,但是絕對沒有83萬大軍那麼多。他的主力部隊應該是屯軍在樊城或者襄陽一帶。生下的人馬被他帶到了江邊,因為他打了一輩子仗,所以自然是要親自帶兵的。

鐵索連舟可能是真的,為的就是能夠穩定前行,可是火攻應該是假的,這把火極有可能是曹操自己放的。當時的消防設施那麼差,出現個火災是再正常不過了。

可是問題是這把火放的不是時候,因為恰好有東南風颳了過來。曹操大軍在大火中亂了陣腳。這個時候劉備和周瑜都發現了這一點,所以火速趕往北岸,痛擊曹操大軍。

很多專家研究出,曹操其實只帶了五萬人馬前來,所以規模也絕沒有那麼大。只是後來這把大火把他的陣腳大亂,大軍在指揮中失去了方向,才會接二連三地敗退。

因為理由很簡單啊,首先荊州水軍都督蔡瑁是活著的,壓根就沒有被反間計殺掉。他訓練之下的水軍足以對抗東吳,火攻這種伎倆對於他們常年領導水軍的人來說,肯定會有所防範。

而且曹操如果是傾巢而出的話,這場大敗,會直接導致曹操徹底覆滅。但是我們發現,沒多久曹操又跑去跟馬超較量了,所以壓根就沒傷到曹操的根本。


江湖小曉生


公元208年,這一年發生了一件大事,足以影響歷史進程,那就是三國時期著名的赤壁之戰。這場發生在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的戰爭,孫權、劉備聯軍以少勝多,大破曹軍,從此奠定了三國鼎立的格局,對後世影響深遠。赤壁之戰發生在哪裡呢?

建安十三年,也就是208年,曹操封丞相,挾天子以令諸侯,壯志滿滿,意氣風發。曹操一切準備工作就緒,親帥大軍10萬進軍荊州劉表。上天對曹操不薄,還沒到荊州呢,劉表就病死了,劉琮繼位。

荊州在劉表苦心經營下,還是頗有實力的,擁兵甲十萬,不可小覷。不過,沒了劉表的荊州,是剛繼位的劉琮無法完全掌控的,劉琮送了曹操一個大禮,攜荊州之大部分兵力投降了。而劉備劉皇叔對這一切還矇在鼓裡,直到曹軍到了宛城(今南陽)才知,沒辦法只好36計走位上策。

劉備吃癟,曹操哪能這麼輕易放過他。派精銳騎兵一路猛追,最終在當陽長坂坡(今湖北宜昌當陽東北)追上劉備,劉皇叔被打爆,只好退往夏口(今湖北漢口)。劉備這一逃不要緊,老天爺把曹操的幸運之門給關上了。

此時正是9月,秋季豐收的季節,曹操去了江陵(今湖北荊州),接收了投降的荊州水陸軍約七八萬人以及大量的物資,收穫頗豐。

而此時的權在幹什麼呢,孫權被曹操號稱80萬大軍嚇怕了,究竟是投降曹操還是連劉抗曹,拿不定主意。劉備派諸葛亮前往柴桑(今九江柴桑區), 說服孫權共謀抗曹大計。

轉眼到了冬天,曹操兵分兩路水陸並進準備攻打夏口,一路由自己統領自江陵沿長江向東進發,一路自襄陽沿漢水而下。曹軍總兵力並非號稱的80萬大軍,實際兵力應該在十六七萬左右。

孫劉聯軍這方面,劉備兵力一萬餘人外加駐守夏口的劉琦一萬餘人,總兵力約兩萬多人。孫權派出周瑜、程普、魯肅等人,率3萬水軍和劉備匯合。孫劉聯軍總兵力也就5萬多人。

如此看來,曹操VS孫劉聯軍方兵力約為3:1,貌似曹操戰勝的概率會更高一些。實際戰爭並非以人數取勝,曹操士兵人數雖然佔優,但是北方士兵較多,南船北馬,玩起水戰來戰力就大打折扣了。雖然收編了以蔡瑁為首的幾萬荊州水軍,但是剛剛歸附的荊州兵人心未定,戰力也是可疑的。

順江而下的曹軍和逆江而上的孫劉聯軍在赤壁相遇了,初次交手信心滿滿的曹軍出師不利,加上軍中遭瘟疫,遂駐紮在烏林(今湖北洪湖境內),和孫劉聯軍隔江對峙,並等待後續部隊到位。曹操能等,但是孫劉聯軍卻等不得,於是黃蓋上場了。

詐降的黃蓋一把大火燒紅了赤壁,燒得曹軍哭爹喊娘,潰不成軍。孫劉聯軍乘勢追擊,曹操見勢不妙只好再加一把火,把所有的船都燒了,畢竟帶不走也不能留給敵人嘛!曹操敗走華容道(今湖北潛江西南),溜之大吉,留下曹仁守江陵。孫劉聯軍破曹仁,收取江陵。赤壁之戰中,曹軍以優勢兵力敗於孫劉聯軍,損失近半,初略估計約在8萬到10萬人,可謂大敗。曹軍只好退守襄陽一線,孫劉兩方瓜分南郡,自此三國鼎立格局初現。

關於赤壁之戰的主戰場赤壁在哪裡,一直以來還是頗有爭議的,有文赤壁和武赤壁等說法。文赤壁也叫東坡赤壁、黃州赤壁,位於如今的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西北。這裡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大文學家蘇軾的早年在黃州為官時所做的詩詞赤壁賦,認為黃州赤壁是赤壁之戰的古戰場。

而武赤壁則也有爭議,比較流行的說法則是蒲圻說和嘉魚說。蒲圻說認為赤壁之戰的古戰場位於湖北省咸寧市的蒲圻縣(已改為赤壁市)西北,江對岸是烏林。嘉魚說認為赤壁之戰古戰場在咸寧市嘉魚縣東北。對於蒲圻說和嘉魚說,如今也是各有相關史書記載,相比之下蒲圻說的接受度更為廣泛,因為不但有史書記載,而且出土很多東漢時期的文物與之佐證,有不少專家學者都採用蒲圻說這種說法,像長期研究中國歷史地理的專家譚其驤先生就認同蒲圻說。

不管赤壁古戰場在哪裡,對於我們來說更應該關注的是,這場三國時期最為著名戰役所帶來的影響,以及此戰留給後人的寶貴經驗和教訓。


地圖帝


公元208年,發生在歷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戰”。這次大戰後東吳大獲全勝,劉備趁機奪取荊州,曹操元氣大傷,此戰為三足鼎立奠定基礎。然而就是這樣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充滿傳奇色彩的赤壁之戰到底發生在哪裡?眾說紛紜。我們不妨都來看看有哪些地方被猜測是赤壁戰場?

其一:赤鼻山,這一說主要是宋朝詩人蘇東坡寫的《赤壁懷古》,蘇東坡被貶到黃州赤鼻山遊玩時所寫的千古絕唱,但是從地裡位置來看,赤鼻山既不在樊口上游,又不在大江之南,他在武僅(廈口)以東,而當時劉備就是駐軍廈口,如果曹軍越過廈口,就說明劉備已經敗了,那就不會有孫劉聯軍破曹之事了,所以說赤鼻山不是赤壁之戰的戰場。

其二:嘉魚縣東北,這一說法主要是《大清一統治》上所說,說赤壁山位於嘉魚縣東北江濱,而且還引據《水經注》裡說“赤壁山在百人山南,位於嘉魚縣東北與江夏交界處”。

其三:蒲析縣西北,據《無和郡縣圖志》稱赤壁山在蒲析縣西120裡,北臨大江,其北 岸小烏林,即周瑜用黃蓋策、焚曹公舟船敗走處,這一說法的佐證是:蒲析赤壁近來 出土了幾百件兵器,刀、矛、劍、戟。尤其是箭最多。當年赤壁之戰,用得最多的是 箭,這是以證明這裡的確是古戰場。並且值得一提的是,這裡土的箭鏈絕大多數為 鐵質四梭形和鐵質方錐形,這正是東漢末年特有的式樣。《元和郡縣圖志》的作者 李吉甫生活的年代距赤壁之戰發生的年代僅五百餘年,相距較近。蒲析赤壁既在 長江南岸,又與烏林隔江相望,與史籍所載之地形及戰爭情況較為吻合。

其四:武昌西南的赤磯山,據《荊州記》記載曾提到周瑜、黃蓋大軍自赤壁溯江而上,破曹操於 烏林。可見,烏林在西邊上游,而赤壁在東邊下游。《水經注》中也考證了烏林在 上,赤壁在下。所以,有人還說,“赤壁之戰實際上是烏林之戰”。最有趣的是,許多 人認為赤壁之戰發生在漢水,而不是長江。他們認為,當年曹軍南下,首先破襄陽 奪劉表水軍。襄陽在漢水邊,離長江很遠,這隻艦隊只能沿漢水入長江。為什麼到 達江漢交匯之地不順流東進直取武昌(今鄂州)反而退回四邊去呢?如今漢水沿岸 有四處“赤壁”鍾祥市:西北90公里的漢水東岸的赤壁崖;漢川縣西邊40公里的赤 壁草市;漢陽縣西30公里的臨漳山也稱赤壁;天門巾東漢江邊的赤壁。

然而赤壁之戰古戰場只有一處,卻有這麼多說法,而官方定義是長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帶。所以大家還是相信官方吧(我個人還是比較相信蒲析說)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研究研究。

我是小宋談歷史,謝謝關注評論。


貓眼觀史


湖北境內有兩古赤壁,一是東坡赤壁在黃岡,二是周瑜赤壁既稱火燒赤壁,地處改革前的加魚縣和浦坼縣的赤壁鎮的赤壁山,七八年因為生産隊找付業,我過此山,是座小山,臨江很陡峭,那時有座古舊的小廟,廟內存放了幾件古老的舊兵器,廟前十數步有周瑜點將臺,長江北岸屬洪湖縣,我認為曹操八十萬大軍應佈防在今江夏,洪湖,至江陵一帶為主戰埸,周瑜在赤壁調兵遣將火燒曹營,大敗曹軍,之所以用火燒赤壁標榜戰績,

這是我個人的淺識看法,不對處請指正。謝謝!


三代破落戶


點擊藍色【今日頭條極速版】立即下載

填我邀請碼【CSKH5K2L】(注意:長按複製邀請碼)

你我各得32元【可以立即提現】

紅包可立即提現,我已經賺了33434.04元。

有很多種賺錢的方式,可以當主業當副業的職業有很多,看文章有錢,邀請的親人看文章也能拿錢,每天自己閱讀也能賺錢。

幫我點一下,咱倆都有錢拿!

點擊藍色【今日頭條極速版】立即下載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ad446612baf00138f32a93dee1cc396e\

紫陌暖陽


赤壁是一個知名度相當高的古戰場,但赤壁古戰場的具體位置,歷來眾說紛紜,至今也未有明確說法。由於古人的史書一般都惜墨如金,當時也沒有經緯度概念,而且赤壁之戰是被後人付於了非凡的意義並附加了眾多傳奇,可當時是沒有人會想到作為重點遺蹟來保護起來的。隨著滄海桑田,它逐漸隱匿在史冊裡了,這就苦了那些追根溯源,附庸風雅的後人,每當追考起它來總是滿頭大汗地從故紙堆裡爬進爬出,再與人爭論一番。


兩位大文豪的千古名篇無意中把湖北黃岡城外的赤鼻磯當作赤壁古戰場,唐代杜甫的《赤壁》一詩,宋蘇軾的《赤壁賦》,《赤壁懷古》,每個讀過書的多少都會背誦一點,我就不再賣弄了。兩位老夫子看到岸邊巖壁垂直,一片紅色,宛若火燒過一樣,就仍為這黃岡赤鼻磯就是當年赤壁古戰場。可這裡不在樊口上游,又不在大江南邊,又在夏口以東,劉備就駐紮在夏口,曹軍不可能越過夏口打這一仗,所以這裡與史書記載不符合。但由於這兩位重量級文壇人物開了口,後人也順水推舟把這裡叫“文赤壁”。


而真正的赤壁有湖北嘉魚說和蒲圻(今已改赤壁市)說。嘉魚說主要根據《大清一統志》引據《水經注》,蒲圻說主要根據唐代的《元和郡縣圖志》和《古文觀止譯註》,具體怎麼講的就沒必要羅列了,他們的觀點首先地理範圍大致沒錯,可從現代考古學來講誰更有說服力,就要比對方更有力的旁證物證,不能光看紙面上的功夫。

在這一點上“蒲圻縣西北”是佔優勢的。南朝盛宏之《荊州記》裡也有相同記載,並且劉宋元嘉年間在這還發掘出過東吳呂蒙的墓葬。《南史~宋書~符瑞志》和以後有文獻都記載當地有戰鼓,斷槍折戟等戰爭物資出土。


近代也陸續出土了許多東漢文物,在地下發掘出玉帶鉤,沉船上的鐵釘,鐵環,東漢銅鏡。在附近山坡東吳磚墓中還發現當時的銅努機,五銖錢,更發掘出東吳武官陳文和墓,出土了更好的銅努機,鋼劍一把。這些發掘出來的眾多古代兵器,是證明蒲圻是赤壁古戰場的有力證據。

目前赤壁古戰場的標誌,楷書“赤壁”倆字是南宋所刻,但距此70米上游處新發現一處三國時期的摩崖石刻,石崖殘存陰刻隸書“赤”字,而“壁”字因石崖風化崩裂已墜入江中。而隸書是三國時通用字體,從風化程度來看,它的年代應早於另一側的南宋石刻。據《三國志》和《湖北通志》等文獻記載,赤壁之戰後周瑜曾經書寫“赤壁”二字於此,但手跡一直不知所在,是不是就是新發現的,還是待專家繼續考證。

(這個問題本來就爭論不斷,一家之言,歡迎指正。)


看遍山川


隨著現代旅遊業的發展,各個地方對於歷史文化發生地的爭奪也愈演愈烈,其中赤壁之戰的古戰場也是爭論的焦點之一。

三國時期,赤壁之戰的古戰場究竟位於哪裡?至少有七種說法,其中比較可信的是位於現在湖北省赤壁市西北長江之濱的南岸。這裡留下了“赤壁”兩個字,相傳是三國時期周瑜的作品。這個地方又被稱為“武赤璧”,因為古戰場是發生在這裡的。還有“文赤壁”一說,就發生在題主提到的黃岡市。

位於武漢市東南70公里的黃岡市黃州區,相傳這裡才是赤壁古戰場的遺址,又稱東坡赤壁(文赤壁),跟蘇東坡有很大的關係。

當年,我們的宋代大詩人蘇軾被皇帝貶到黃岡市,在這裡擔任一個“團練副使”的職位。文人感到鬱悶的時候,一般都喜歡寄情于山水,或者詩賦之間,蘇東坡也不例外。在這裡,他寫下了著名的《前赤壁賦》、《後赤壁賦》,使得黃岡市的赤壁聲名外播,所以很多人就認為這裡才是三國赤壁遺址。


小凌說史


多少年來,中國人都知道蒲圻是三國時期的赤壁之戰所在地,黃岡是因蘇東坡的牽強附會的“赤壁賦”,被稱為文赤壁。這是早有歷史定論的亊,與蒲圻改名沒有關係。之所以有爭論,都是“利益之爭”造成的。現在爭名人、爭古戰場、爭躬耕地,……爭來爭去的傷了鄰省鄰縣市的感情,有必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