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步雲將軍走向革命的心路歷程

紅色故事 | 廖步雲將軍走向革命的心路歷程

紅色故事 | 廖步雲將軍走向革命的心路歷程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共和國開國將軍廖步雲,在給武平縣委黨史室的一封信中,深情回憶起在土地革命鬥爭的崢嶸歲月裡,他在杭武地區的革命戰鬥歷程。回憶往事,將軍心潮澎湃,感慨萬千,特別是父母支持其參加紅軍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在他的腦海中經常浮現,久久難以忘懷。

红色故事 | 廖步云将军走向革命的心路历程

廖步雲少將

廖步雲將軍出生於1914年,1931年參加武東安豐赤衛隊,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為保衛中央蘇區,他轉戰南北,出生入死,浴血奮戰,屢立戰功。1934年10月,他隨中央主力紅軍參加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在經歷了無數次的艱難險境後,終於到達陝北。在抗日戰爭中,他參加了著名的平型關戰役,八路軍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在解放戰爭中參加了晉中、太原等諸多戰役,功勳卓著。解放後,廖步雲被授予少將軍銜,曾當選中共“九大”代表。

红色故事 | 廖步云将军走向革命的心路历程

1927年,廖步雲正在上杭私立中學就讀,此時,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這種反革命浪潮迅速波及全國,就連偏遠的上杭縣城及周圍地區也不例外。5月7日晚(星期六)10時左右,廖步雲和幾個同學還在宿舍聊天,突然聽到三聲槍響,步雲預感大事不妙。果然,第二天早上,他聽到人們議論自己最敬重的張楷老師被反動派槍殺。頓時大吃一驚,立即和幾位同學趕往國民黨縣府門口探個究竟。看到自己親愛的張老師的遺體倒在大榕樹下,年幼的廖步雲心中無比悲痛。張楷老師是個德高望重的教育工作者,他不僅是個好校長、好老師,而且是個革命宣傳鼓動家,每次群眾集會他都上臺慷慨陳詞,講話雖不長但深得人心。接著不久,上杭縣城的裁縫工人周繼英、小商人包究生等兩位革命者又慘遭殺害。劊子手提著他們的頭顱到每家商店要錢,如不給錢,就將人頭往貨櫃上一擲。最後反動派還把他倆的人頭掛在城門示眾,真是慘不忍睹。反動派的倒行逆施對年幼的廖步雲刺激很大,他無比憎恨劊子手,但對那黑白顛倒的社會他感到相當迷茫。

當年九月,賀龍等率南昌起義軍南下攻打潮汕時經過上杭縣城,廖步雲參加了盛況空前的歡迎大會。據廖步雲回憶:在未見到這支共產黨領導的部隊之前,謾罵共產黨的謠言甚多,使人半信半疑。經過親眼看到賀龍率部進城的情景,他對共產黨有了新的認識,那些謠言不攻自破。南昌起義軍進城時紀律嚴明,隊列整齊,步伐一致,軍容嚴整,令人感到精神振奮。廖步雲還參加了軍民聯歡大會,第一次聆聽革命軍軍官的講話,倍感親切;第一次目睹革命軍軍樂隊的演奏表演鼓舞人心,他從心裡感到這支部隊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這短短几個月,在上杭城所發生的一切,對廖步雲教育很大,在他的心中打下了參加革命的思想基礎。

红色故事 | 廖步云将军走向革命的心路历程

此後,廖步雲家遭受反動派欺凌的兩件事,對廖步雲刺激更大。一是國民黨稅務官強迫步雲家賣掉三擔田納稅,他父親進行說理反抗不成而被捕,在中堡坐牢半月並罰大洋三十元才釋放。二是因山林界址問題打官司被無理判決,不僅丟掉一塊山林,而且又被罰款。兩件事情使廖步雲家陷入赤貧境地。年少氣盛的廖步雲對此憤憤不平,開始思考著怎樣才能打爛這萬惡的舊世界。

1930年6月,廖步雲16歲那年,毛澤東、朱德率紅四軍主力進軍武平開展偉大的革命實踐。紅軍開展分兵活動,一支工作隊來到廖步雲家鄉武東安豐村,宣傳共產黨主張、紅軍的任務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並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把土豪劣紳的糧食衣物分給貧苦農民,廣大貧苦群眾揚眉吐氣,歡欣鼓舞,農民擁護紅軍的情緒高漲起來。不久就把原為防衛土匪的安豐鄉自衛隊改為鄉赤衛隊,隊員都是半脫產的,白天在家勞動生產,晚上集中準備行動。廖步雲經過幾年的耳濡目染,認定只有紅軍才能救民於水火,於是他毅然報名參加赤衛隊。廖步雲父親通過把紅軍與白軍作對比分析,認定紅軍好,參加紅軍是為了貧苦農民的翻身解放,所以熱情支持他參加革命隊伍。

红色故事 | 廖步云将军走向革命的心路历程

1931年底,廖步雲所在的安豐赤衛隊整編為武東遊擊支隊第二連,不久支隊奉命開到武平縣城內整編為武平縣獨立團的一個營。1932年3月間,廖步雲光榮地成為紅十二軍卅六師政治部宣傳隊宣傳員,分配到武北桃地工作組,發動群眾,開展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鬥爭。過了幾個月,隨著鬥爭形勢的變化,工作組歸隊,卅六師集結梁山待命。三天後,紅十二軍全部集結上杭千家村待命。這時,廖步雲父親聞訊趕來看望,並想要點錢輔助家庭開支。廖步雲非常為難地向父親解釋說,紅軍是人民的軍隊,目前正處於艱苦的鬥爭時期,官兵都沒有經費發薪水。其父聽後,沒說二話。分別前父親問步雲還需要什麼東西?步雲想了想說,母親會做布鞋,就請母親做一雙布草鞋託人捎來吧。隨後廖步雲拿出身上僅有的兩角銀毫子,讓父親在一家小店住宿後,第二天趕路回家。不久,步雲就收到母親連夜趕做的布草鞋,真是太高興了!睹物思人,看見鞋,就會想起母親。

红色故事 | 廖步云将军走向革命的心路历程

廖步雲帶著這雙布草鞋,帶著母親的牽掛,南征北戰,馳騁疆場,在槍林彈雨中走完了二萬五千里長徵,又參加了平型關、晉中、太原等諸多戰役。關山萬里,戰事頻繁,直到全國解放,他一直沒聽到父母的音信。全國解放之初,百忙之中的他,終於抽空興匆匆地回到闊別已久的故鄉探望父老鄉親。但是等待他的卻是山頭那三座埋葬著祖母和父母親的墳墓。

鄉親們告訴廖步雲,紅軍走後,他的父親被反動派以“縱子為匪”的罪名再次被捕入獄,受盡迫害。之後,廖步雲的祖母、母親經常來到村口,一站就是老半天,她們望眼欲穿,盼望著革命的勝利,盼望著她們的步雲平安歸來。但是,祖母和父母親卻在他勝利歸來之前,因貧病交加而相繼死去。在秋風蕭瑟的季節裡,將軍來到親人墓前默默佇立,望著親人的墳墓,睹物思情,淚如雨下。佇立良久,他抬起頭,擦乾了淚水,挺起胸膛,回到工作崗位,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而奮鬥不止。

红色故事 | 廖步云将军走向革命的心路历程

武 檢 之 聲

講述檢察好故事 傳播法治好聲音

红色故事 | 廖步云将军走向革命的心路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