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要偷襲珍珠港?

賤賤的凡想世界


為什麼日本偷襲珍珠港?有以下幾個原因。

1 日本對華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件拉開了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序幕。1938年,日本已經攻佔了中國所有海港城市,大片國土已經淪陷。但是4萬萬同胞不同意,武裝反抗日本的大小戰事此起彼伏。日軍這才發現自己無法有效控制佔領區的華夏兒女,於是,日本的對華戰爭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中國戰場困住了160萬日軍,巨大的消耗戰使得日本備感壓力,日本軍方因此將目光投向其他亞洲地區,來獲取維持戰爭需要的自然資源。

2 獲得自然資源的兩種途徑

1)北亞

蘇聯的西伯利亞地區成為了日本的首選,那裡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於是,1939年,日本與蘇聯在中蒙邊境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戰鬥。朱可夫帶著蘇軍以絕對數量的優勢將日軍打得落花流水。從此,日本再也不敢輕易去挑戰北方的巨熊。這場慘敗也讓日本認識到南亞才是他們該去的地方。

如果沒有這次戰爭的失利,或許說,日本成功地佔領了西伯利亞的某個地區,那麼震驚全球的珍珠港事件未必就能發生。有意思的是,《紐約時報》用近乎嘲諷的口吻來評價諾門坎戰役,“日本和蘇聯在人們注意不到的世界角落裡發洩著憤怒。”

事實上,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洛倫茲教授這樣認為:“亞洲腹地的一隻蝴蝶扇了扇翅膀,或許幾周後能引起南太平洋的一場風暴。”

2)南亞

當然,日本的一系列動作還是引起了美國當局的警覺。羅斯福總統決定增加對華的物資援助,從法屬印度支那進入中國。

但是,德國在歐洲的勢如破竹,使得英國、法國、荷蘭無法顧及他們在亞洲的殖民地。日本趁機在法屬印度支那建立了軍事基地,不但切斷了美國援華的通道,還成為侵略南亞諸國的跳板。

除了馬來半島、荷屬東印度,美國的保護國菲律賓也可能在日本的攻擊名單中。於是,羅斯福與英法決定切斷對日本的石油出口。這讓日本人完全無法接受,因為這相當於切斷了9成的石油供應,也就意味著過不了多久,日本的軍事設備就會停止運轉。

因此,日本決定佔領石油資源豐富的荷屬東印度地區,太平洋戰爭一觸即發。

3 日本的作戰計劃

珍珠港事件爆發之前,日本和美國就石油供應問題進行談判。美國開出的條件是日本撤出法屬印度支那,以及整個中國。剛上任的首相東條英機表示完全不同意這種有辱日軍的方案,而日軍對美國太平洋基地的戰爭一直在緊鑼密鼓地籌劃之中。

太平洋艦隊停留在夏威夷珍珠港,美軍的懈怠讓日本海軍覺得有機可乘。據此,日軍的作戰計劃漸漸地浮出水面。

  • 1)聯合艦隊進攻美國的太平洋艦隊;

  • 2)同時派出海軍和陸軍部隊佔領馬來半島、荷屬東印度和菲律賓等南亞島國;

  • 3)在日本的島嶼以及南亞島嶼國構建太平洋防禦圈,讓美國以及英、法等盟友難以靠近東南亞地區。

而摧毀駐紮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就成為了這次軍事計劃的關鍵。最後,1941年12月7日,許多美國大兵還在夢中,黑壓壓的日本戰機只用了不到兩個小時的時間,就重創了美軍引以為傲的太平洋艦隊。羅斯福不久後發表講話,將這一天定為美國的“國恥日”。

結語:

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鬥爭讓日本的侵華戰爭被迫轉入戰略相持階段。日本為了解決戰爭能源問題,不得不將眼光轉向亞洲的其他地區。在遭到蘇聯猛烈的打擊後,日本只能放棄北亞,而將魔掌伸向時為美、英、法、荷蘭等國的殖民地——南亞群島。

美國本想通過支援中國,拖住日軍。然而日軍反過來切斷了美國對華援助通道,美國聯合英法切斷其石油供應。

日本決定佔領石油資源豐富的荷屬東印度地區。為了確保能長久地擁有南亞群島,必須提前摧毀駐紮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


史海覓蹤


1941年12月7日,日本幹了一件令所有人都吃驚的大事。日本海軍偷襲了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珍珠港基地。為了偷襲珍珠港,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利用其賭徒特質制定了周密偷襲計劃。日本政府為了配合海軍的偷襲計劃,也在國際上到處放煙霧彈。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軍根據山本五十六的計劃,偷襲珍珠港。珍珠港事件過程中,日本僅以損失29架飛機的微弱代價炸沉美國四艘戰列艦、兩艘驅逐艦、幾百架飛機,同時造成大約4000美軍士兵傷亡。美國太平洋艦隊遭受巨大損失,日本人掌握了西太平洋地區的制海權。山本五十六的戰術取得了巨大成功,日本以極小的代價就達到了自己的戰術目標。不得不說山本五十六是一名出色的戰術專家,珍珠港事件之後,日本暫時取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但是山本五十六贏得了戰術卻失去了戰略。

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行為,讓英國首相丘吉爾和中國的蔣介石大為開心,卻惹得盟友希特勒破口大罵。他們都知道日本偷襲珍珠港意味著什麼,日本成功地把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拉入了戰爭。日本法西斯難道不知道把美國拉入戰爭的後果嗎?很顯然他們也知道美日雙方的力量對比。美國是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而且是一個沒有加入戰爭的強國。其他國家經過幾年的戰爭已經打得有點筋疲力竭,而美國還處於精神飽滿狀態。日本法西斯所謂的大日本帝國在美國面前根本就是一個弱國。

美國國土面積是日本的24倍,人口是日本的2倍,國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鋼產量是日本的5倍,煤炭產量是日本的7倍,汽車生產是日本的80倍。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的工業產值為90億美元,而美國的工業產值是2000億美元。這些比較可能還不會讓您震驚,這些差距反應在軍工生產上則凸顯了更大的差距。艦船方面。整個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生產了17艘航母,2艘戰列艦,9艘巡洋艦,驅逐艦和潛艇共200艘。美國則生產力131艘航空母艦,48艘巡洋艦,10艘戰列艦,護衛艦498艘,潛艇203艘,驅逐艦355艘。作戰飛機方面,日本僅生產15117架老式飛機。美國僅多引擎飛機就生產力 97810 架,美國年產作戰飛機可達4萬架。火炮方面,日本生產的火炮多以中小口徑為主,105毫米野戰火炮僅生產604門,其餘小口徑火炮6512門。美國僅重型火炮就生產了7803門,其餘中型火炮近3萬門。坦克方面的差距更多,日本僅生產輕型坦克1千餘輛,美國生產各種坦克3萬多輛。美軍巔峰時期的總兵力達到了1040萬,而且全部都是精銳部隊;日本戰敗之前雖然軍隊人數也達到了720萬,但是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殘。

這樣的實力差距日本人不會看不到,他們偷襲珍珠港已經無異於飲鴆止渴。那麼日本究竟哪來的勇氣偷襲珍珠港呢?到底是狂妄所致,還是日本法西斯腦袋抽筋。我們就來一起看看日本法西斯為何偷襲珍珠港。

在日本狂熱的軍國主義分子看來,日本軍隊是無所不能的。他們雖然知道自己和美國之間的差距,但是在他們眼中沒有什麼不可能。他們相信憑藉著日本軍人狂熱的戰爭熱情可以彌補日本在國力上的不足。在他們看來,美國不過是一個壯碩的野牛,雖然非常強大,但是並不意味著不可戰勝。狂熱法西斯分子認為憑藉日軍的英勇,有可能打敗美國人。當時日本的內閣正是由狂熱的法西斯分子東條英機組閣。此外日本大部分軍人既盲目又充滿賭徒心理,他通過孤注一擲,希望一把贏個大的。日本曾經賭贏過國運。甲午中日戰爭的時候,日本和中國賭國運,結果日本打贏了甲午戰爭,日本贏得了難得的發展機遇。日俄戰爭的時候,日本又和俄國人賭國運,結果日本人又賭贏了,日本從此躋身世界強國之列。偷襲珍珠港其實是日本和美國賭國運,日本法西斯認為他們依然可以賭贏。

日本偷襲珍珠港除了有狂妄地賭國運之外,還有不少現實因素。

在全面抗戰爆發初期,日本曾經狂妄地宣稱要在三個月內滅亡中國。結果僅在上海地區就打了三個多月。令日本侵略者沒有想到的是,中國軍民會萬眾一心拼死抵抗。到了1938年底,抗日戰爭已經進入相持階段。日本被拖進了戰爭的泥潭。相持階段進行了三年時間,日軍傷亡慘重,日本消耗極大。日本由於是一個小國,難以支撐長時間戰爭供應,日本國內開始出現了嚴重問題。日本侵略者也想打開中國戰場的僵局,但是始終無法突破。日本在中國戰場無法取得突破,便想辦法在其他地方取得突破。為了打破僵局,日本侵略者想盡各種辦法,其中就包括北進還是南下。

日本國內陸軍和海軍歷來不和。關於日軍進攻方向向北還是向南的問題,日本國內爭論不休。日本大本營內部,最初佔據上風的是北進派。日本為了北進曾經做過試探性進攻。日本和蘇聯曾經在張鼓峰和諾門坎發生過戰爭。尤其是諾門坎戰役中,蘇聯人給日本人造成了巨大傷亡。諾門坎戰役經歷了135天,日本傷亡人數達到1.8萬。日軍精銳的第23師團幾乎全軍覆滅,師團長小松原剖腹自盡;第7師團損失慘重。這一戰,日軍見識到了蘇軍的強大和現代化戰爭。就在諾門坎戰役激戰之時,蘇聯和德國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日本北進派在軍部被打壓,日本北進計劃受到嚴重挫敗。南下派在內閣中逐漸佔據了上風。如果日本要南下就要直接面對英美兩國,尤其要面對美國的太平洋艦隊。日本只有解決盤踞在珍珠港內的太平洋艦隊,才能放心南下。

1939年9月1日,德國閃擊波蘭,德軍迅速掃平了西歐各國。英國被打得退回英倫三島,惶惶不可終日。蘇聯在德國強大攻勢下,也喪師失地。德國的勝利不僅鼓舞了希特勒,也鼓舞了日本人。日本認為西方強國根本不足為慮。荷蘭業已戰敗,法國已經淪陷,英國遭受巨大損失,此時正是南下太平洋,搶奪英法荷等國殖民地的最佳時機。這個時機一旦錯過將不會再有。二戰正式爆發之後,日本便加快了南下的步伐。

二戰爆發前後,美國和英國逐漸改變了對日本的綏靖政策。由於美國沒有正式參戰,英國自身難保,他們並沒有給予中國直接援助。但是美國已經開始制裁日本。比如,美國禁止向日本出口廢鐵,這就等於掐斷了日本的鋼材供給,現代戰爭沒有鋼材就難以支撐戰爭運轉。美國還對日本實行石油禁運。石油號稱是現代工業的血液,也是現代戰爭的血液。沒有石油,日本的現在化裝備全部都得趴窩。這一招無疑更掐住了日本的七寸。除此之外,美國還凍結了日本在美國的資產。接著英國等國家也陸續跟進。面對封鎖的日本,為了獲得更多戰爭資源只能去掠奪。日本選擇了資源豐富的東南亞。東南亞有日本戰爭需要的石油、橡膠等戰略資源。於是日本決定入侵東南亞。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則是日本南下的最大敵人。只有摧毀太平洋艦隊,日本才能放心南下。

日本其實也知道,日美之間遲早有一戰。唯一的問題是戰爭爆發早晚。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前,美國已經有意識壯大太平洋艦隊。日本聯合艦隊對太平洋艦隊的優勢越來越小。假以時日美國太平洋艦隊的綜合實力將會超過日本海軍。一旦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實力超過日本海軍,日本將沒有多少勝算。此外,珍珠港事件爆發前,許多跡象都表明美國想加入二戰。日本也意識到美國早晚會加入二戰。日本認為與其等著美國一切準備就緒之後來打自己,不如趁美國羽翼未豐之時先將美國打趴下。然後快速奪取戰爭所需要的資源,壯大自己之後再解決中國和美國,最終和德國會師在中東。

日本人的想法既狂妄又無知。日本對美國的優勢也就是維持了半年時間,還是在美國業餘打日本的情況下。日本偷襲珍珠港卻成功地促使了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依稀說史


其實這個問題有很大的歷史淵源,主要原因不在乎有二,下面我們具體來聊一聊。



第一,日本識破了美國坐山觀虎鬥的陰謀,先發制人。大家都知道,美國是1942年才參戰的,在此之前一直都是中立政策,但美國中立,也是有態度的,他們也不希望日本能打贏這場戰爭,因為這對美國威脅太大,所以美國一直暗中給予中國援助,希望中國可以大大消耗日本的力量,這樣就算日本取得了對華戰爭的勝利,也無餘力與美國抗衡,進而稱霸世界。美國的如意算盤,日本人一清二楚,日本戰鬥力是強悍,可也絕對無法同時和中國,美國兩個大國抗衡。於是日本人制定了偷襲珍珠港計劃,妄圖一戰擊潰美國太平洋艦隊,使美國無法在日本佔領中國後對日本本土構成威脅。



第二,日本軍部錯誤預判了戰爭前景,認為偷襲珍珠港,摧毀美太平洋艦隊後,就贏得了這場世界大戰的勝利,至少在環太平洋範圍內,日本是絕對的霸主地位。大家都知道,二戰時美國國力非常強大,是當時的第一號強國。可以說美國站在哪一邊,那麼勝利的天平就會往哪一邊傾斜!當時美國羅斯福總統立主加入反法西斯同盟陣營,對日本很是不利。於是日本人覺得必須先行幹掉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主力,也就是駐紮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艦隊。才能阻止或延緩美國的參戰計劃。於是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制定並實施了偷襲珍珠港計劃,重創了美太平洋艦隊!



可不料,日本的偷襲珍珠港計劃不但沒有延緩美國的參戰計劃,反而激怒了美國。美國全國空前團結,紛紛要求參戰,痛擊日本人。這是日本人萬萬沒想到的啊!日本人也算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這也是侵略者該有的下場!


免我長安


本質上是為了賭國運,為了一戰定乾坤,所以日本為此行動耗費了大量的心血和物資,但最後的打擊效果大家也都熟知,為此還拍了虎虎虎的電影,說的也是這一事件,其實實際的打擊效果和電影裡一樣,看著漫天濃煙,感覺都快被炸的沒啥炸了,但實際情況是,就是幾條艦船和一些人員傷亡。

此戰只能說損及了美國海軍的一些皮毛而已,根本就沒有傷筋動骨,而關鍵還沒有達到延緩美軍反擊的時間,而主要被打擊的珍珠港很快就被再次使用了,原因是油庫等重要航空設施基本沒有什麼太大損傷。所以這也就間接給美軍還手更快的時間,更為主要的是它的幾艘航空母艦根本就沒在港。

現在很多人對山本五十六終用南雲忠一感到不能理解,本身就是一場失敗的偷襲戰,在加上用了後面的中途島海戰上表現如白痴一樣的南雲忠一,基本喪失了日本海軍的大部分精銳,而有些艦載機根本還來不及升空呢!就連船帶機全部沉入大海了,這樣的起到關鍵性戰役的海上大較量的失敗最終讓日本陷入必死之局。


長安小師爺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軍偷襲美國珍珠港,350多架飛機在夏威夷珍珠港海軍基地內進行了兩波攻擊,並向美國的戰列艦和巡洋艦發射魚雷,戰鬥在90分鐘之內結束。

(偷襲珍珠港)

日本以損失29架飛機和55名飛行員的極小代價,炸燬美軍飛機188架,2400多名美國人喪生,1200多人受傷。

偷襲珍珠港讓美國震怒。第二天,美國總統羅斯福發表了著名的“國恥演講”,美國對日宣戰。自此,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真正達到最大規模。

當時美國的實力是相當強悍的,日本在各大戰場上本來顧此失彼,為什麼卻還要向美國下手呢?這不是惹火燒身呢?

其實,不只是我們現在不理解,連盟國德國、意大利也不理解,當希特勒聽到這個消息時,甚至大罵日本:“蠢豬!”

那麼,日本究竟是因為什麼,一定要招惹美國呢?

(羅斯福舊照)

一、資源問題。

我們都知道,日本是個小島國,像戰爭需要的石油,煤炭等資源,日本基本上是沒有的。美國雖然沒有參戰,但一直在暗中幫持著中國國民黨政府。由於日本在侵華戰爭中的進度太快,以及日本“大東亞共榮圈”的構想,嚴重威脅了美國的利益。美國不得不逐步減緩了對日本的資源出口。

對於日本來說,已經開始的戰爭,已無法減緩,日本不得不另尋資源進行掠奪。

1939年,日本擬定了兩個作戰計劃,分別是“北上”和“南下”。所謂“北上”,就是日本看中了蘇聯的戰略資源,想要出兵佔領西伯利亞。按照計劃,日本在1939年5月,於中蒙邊境海拉爾以南200公里的諾門罕地區,進行了大規模試探性戰略進攻。

這場戰爭持續了4個月,日本遭到了日俄戰爭以來的最慘痛失利。

眼看“北上”打不贏,日本不得不實施“南下”計劃。

南洋有著非常豐富的戰略資源,但當時的南洋絕大部分地區都已成為了英、美、荷等國的殖民地,一旦進攻南洋,等於向背後的這些國家宣戰。可假如不進攻,資源耗盡後,日本將無計可施。因此,日本不得不選擇以戰養戰的冒險策略。

(侵略東南亞的日本軍)

二、主動性原則。

美國在二戰前期扮演著旁觀者角色,並沒有直接性地加入戰爭。但世界大戰是什麼概念?這種戰爭對於瓜分世界有著決定性的影響,難道美國一點興趣都沒有嗎?不僅有,而且還很大。對於這一點,日本也是非常清楚的。所以與其等著美國主動對自己宣戰,還不如先下手為強,主動出擊,佔得先機。

因此,為了能順利掠奪資源維持戰爭,以及未來稱霸世界的持續性發展,日本選擇主動將美國拖入戰圈,才有了偷襲珍珠港行動。

那麼,日本為什麼要選擇偷襲珍珠港,而不是其他地方呢?

太平洋上的珍珠港,是交通的主要樞紐,跨越太平洋南來北往的飛機,都以夏威夷為中續站。

日本認為,想要奪取太平洋上的制空權,第一步就是先摧毀珍珠港。只要美國的太平洋艦隊遭到毀滅性的打擊,日本將在與美國的談判中,佔據主導地位,並且在二戰中始終保持主動。

但是,最終日本還是低估了美國的實力。不但沒有把美國的飛機摧毀,控制了太平洋的制空權。而且還讓美國更有藉口地加入了戰爭中,讓自己死得更快。

毫無疑問,日本偷襲珍珠港,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的做法。

(參考資料:《第二次世界大戰日誌》)


張生全精彩歷史


1941年12月7日對珍珠港的襲擊直接導致美國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並最終在廣島和長崎發射了原子彈,這一結果給日本人帶來了災難。日本人設法損壞了近20艘美國海軍艦艇,其中8艘大型戰艦,169架飛機和2,000多名美國人喪生,但是為什麼日本首先襲擊美國?他們到底想通過攻擊珍珠港來實現什麼?

日本為什麼襲擊珍珠港?

美國和日本數十年來一直在爭鋒相對,不可避免的是事情最終會演變成一場戰爭。日本有帝國主義的野心,希望無限擴張,以解決一些人口和經濟問題。1937年日本決定對中國宣戰時,美國非常反對這種侵略,並採取了貿易禁運和經濟制裁的對策。具體來說,美國對英國和荷蘭的石油禁運對日本來說是一個荊棘,日本進口了其90%的石油。沒有石油,日本軍隊將無法運轉,所有戰爭努力都將告一段落。華盛頓與東京之間的談判已經進行了數月之久,沒有任何解決方案,因此日本決定先發動進攻。

為什麼要襲擊珍珠港?

由於戰爭是不可避免的,日本唯一的機會就是偷襲,並儘快摧毀美國海軍。日本想進入荷蘭東印度群島和馬來亞,以征服可以提供重要自然資源的領土,例如石油和橡膠。他們希望通過摧毀美國艦隊的大部分來征服菲律賓和馬來亞,而美國仍在從自己的破壞中恢復過來–在珍珠港建設期間,這些地方同時發動了襲擊。

讓我們回到主要問題:日本為什麼襲擊珍珠港?最終,日本希望美國接受失敗,並希望日本建立一個能夠在整個環太平洋地區延伸的堡壘。

1940年5月,美國將珍珠港作為太平洋艦隊的主要基地。由於美國人沒有想到日本會首先在距日本本土約4,000英里的夏威夷發動襲擊,因此珍珠港基地的防禦力相對較弱,因此很容易成為目標。

日本山本上將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策劃了一次旨在摧毀太平洋艦隊和摧毀美國海軍士氣的攻擊,這樣當日本軍隊開始向南太平洋的目標推進時,美國海軍就無法反擊。

日本對珍珠港的突然襲擊將使美國脫離孤立,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這場衝突將在1945年8月廣島和長崎遭到毀滅性的核爆炸後以日本投降告終。

然而,一開始,珍珠港襲擊看起來對日本來說是成功的。它的轟炸機擊中了所有8艘美國戰列艦,擊沉4艘,炸燬4艘,摧毀或損壞了169架飛機,並在珍珠港炸死了約2400名美軍。

但珍珠港襲擊未能達到徹底摧毀太平洋艦隊的目的。日本轟炸機沒有擊中油箱、彈藥庫和維修設施,襲擊期間沒有一艘美國航空母艦在場。1942年6月,當美軍在中途島戰役中取得重大勝利,決定性地扭轉了太平洋戰爭的潮流時,這一失敗一直困擾著日本人。


走進伊拉克


其實日本選擇偷襲珍珠港也可以理解為歷史的必然, 二戰中國美國一直不肯開戰,不代表他一直不會參戰,這只是利益的權衡,前期無論是從利益方面來說,還是說美國本國的民眾意願來看他們都不會迅速的加入戰場,隨著歷史的發展,美國加入戰鬥是必然的。

美國後來開始向反法西斯陣營傾斜的時候,日本便心知肚明,必須得和美國人開戰,否則的話影響太大。首先就是日本的資源非常匱乏,每次佔領下一個地方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掠奪當地的各種資源,比如石油,在偷襲珍珠港前,日本國內已經是沒有任何資源,連食物都要實行分配。

石油作為戰爭中的必須品,對每個國家都很重要,而日本自身是幾乎沒有這種資源,只能靠進口和掠奪,當時日本定下了大東亞共榮圈,裡面就有東南亞,東南亞盛產石油,由其是東印度可是要想拿下這些地方,就得經過菲律賓,在當時菲律賓是美國控制的。

一開始日本還不停的從美國進口石油,隨著戰爭繼續發展,美國直接選擇停止給日本供給石油等資源,日本便慌了,美國通過能源方面來遏制日本,日本急於得到資源,於是選擇了偷襲珍珠港,於此同時日軍也在全面侵略東南亞,他們從菲律賓登陸,這個計劃就是要讓美國無暇顧及東南亞,他們迅速去掠奪能源。

說白了,這次偷襲有點能源戰的味道,至於說日本自信不自信,那答案肯定是日本很自信,他們本來的計劃就是直接擊垮美國的太平洋艦隊,好讓自己在東南亞放開手腳去侵略,事實證明他們也成功了,可惜的是這次偷襲的後果卻是他們無法承擔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在筆者看來,日本偷襲珍珠港,是他們實現稱霸世界的關鍵一步。

早在1939年,日本就制定了兩個作戰計劃,一個就是針對蘇聯的北上計劃,另外一個就是針對美國的南下計劃。

在諾門坎戰役中,號稱亞洲第一的日本關東軍,被蘇聯的西伯利亞軍隊,打的潰不成軍。

經過一番試探,日本人意識到蘇聯人雖然把主要精力用來抵抗德國進攻。

但在遠東地區,還是留下了100餘萬的部隊,用來對付日本偷襲。

眼看北上計劃無望,德國盟友推進困難,日本意識到,即使全部兵力投入蘇聯戰場,拿下的只是荒蕪之地,石油和鋼鐵這些戰略資源,日本一樣都得不到。

所以,日本內閣放棄了北上計劃,開始考慮南下,掠奪南亞和東南亞地區豐富的資源,達到以戰養戰的目的。

但是,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利益重心,就是日本想要佔領的區域。

日本如果想要得到石油補給,和美國談判或者開戰是必須面對的。

先說談判,早在二戰開始時,美國政府就開始對日本進行了制裁,包括石油,鋼鐵和武器的禁運。

這讓嚴重依靠進口的日本,非常惱火,他們明白美國不可能和他們坐下來談判。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這是當時日本內閣和海軍司令部的觀點。


在1941年12月7日,日本人終於按耐不住,向美國在太平洋地區的基地,珍珠港動手。

經過這次偷襲,美國太平洋艦隊被打殘廢,除了幾艘航母不在港口倖免於難,其他主力戰艦損失殆盡。

偷襲成功後,日本如願以償打通了南下的通道,獲得了當地的石油,橡膠資源。

不過好景不長,美國在強大的軍事工業支持下,軍隊由10萬人,迅速發展到1000多萬人,各種戰列艦,航空母艦,飛機,坦克等武器裝備,以壓倒性優勢投入戰場。

日本雖然在珍珠港事件中勝出,但在南亞和東南亞局勢中,卻漸漸地力不從心。


在美國,中國和中國等同盟軍的攻勢下,日軍喪失了亞洲戰略重地,從此無緣世界霸主的美夢。

—End—



文史頻道


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不是一時興起,而是日本為實現其在亞洲的霸權統治,發動的一場針對美國海軍發起的有組織的打擊行動。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航母率領飛機、潛艇突襲了美國夏威夷基地珍珠港以及美國陸軍和海軍在瓦胡島上的飛機場,此戰炸沉了美國四艘戰列艦和兩艘驅逐艦,炸燬188架飛機,攻擊中約有2400名美國人喪生,另有1250人受傷。

這件事在現在的我們看來簡直是以卵擊石,可在當時的日本人看來,這卻是一件必須要做且成功率應該很高的行動!

那麼,日本人必勝的信心從何而來呢?

1、日本人為何相信自己打珍珠港必勝

日本人相信自己打珍珠港必勝的原因有三點:

一、日本人當時手中可以直接參與戰鬥的航母,有近乎25艘之多;

二、日本人相信自己偷襲美國的行動神不知鬼不覺,只要他們行動,那就是手到擒來;

三、日本人打珍珠港之前,經歷了幾年的籌備,他們早已調查出那一天會是美國太平洋艦隊的停泊時間,這樣完備的準備之下,他們自信自己能夠成功。

2、珍珠港事件,其實是美國為日本精心準備的陷阱

日本和美國的矛盾,從1931年日本針對東三省發動的“九一八”事變後,便不斷激發。

在日本製定的稱霸亞洲的計劃中,是決心以武力形式防止一切外來力量干涉的,其中就包括和英美開戰的計劃。

珍珠港事件發生前,日本派出了超級間諜武夫辦作菲律賓傭人的方式,潛入了珍珠港附近的酒館中,打算趁附近的軍官來吃飯喝酒時,打探情報。

經過一段時間的準備,武夫徹底掌握了珍珠港美軍太平洋艦隊的情報,也正是他給山本五十六傳遞了關鍵性的情報。

1941年7月2日,日本召開的東京御前會議,徹底確立了為了加強對亞洲的掌控權,不惜和美國開戰的決議。

也正是這次會議的召開,加上日軍掌握了珍珠港停放的太平洋艦隊的相關資料,日本海軍大將山本五十六策劃了這起針對珍珠港的襲擊事件。

但其實,山本五十六不知道的是,這次襲擊只是美國為日本精心準備的誘餌,因為早在珍珠港事件發生的一個月內,美國情報局和國民黨中統情報局的池步洲都破譯出了,日本發往其築美大使館要偷襲珍珠港的情報。

池步洲破譯的日本外務省,發給日本駐美大使館特使野村的情報如下:

一、立即燒燬各種機密文件;
二、儘可能通知有關存款人將存款轉移到中立國家銀行;

三、帝國政府決定遵照御前會議對美國採取行動。

池步洲再結合以往破譯的情報,斷定日本要襲擊的目標正是珍珠港,所以在珍珠港事件發生四天前蔣介石便將情報發給了羅斯福總體。

為此,美軍做出瞭如下反應:

一、美軍提前一天通知正在休假的軍人,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事件當天回到崗位,並且做好戰備準備;

二、美軍提前抽調了大量醫療兵前往珍珠港附近;

三、美國將日本預定偷襲的目標美國太平洋艦隊的三艘航空母艦及二十二艘主力艦,全部提前撤出了珍珠港,並且還將太平洋艦隊的戰鬥機分散安置在了附近的小機場。

這種種行為表明,珍珠港事件美軍是早已知曉,並且做出了一定部署的。

3、日本為何要發動珍珠港襲擊

前文說過,日本和美國人早有矛盾,他們認為亞洲應該是屬於日本的領地,而美國奉行門戶的開放政策嚴重阻礙了日本統治計劃的實施。

所謂門戶開放政策也就是美國扶持本土政權進行管理,只是要對美國開放市場,為美國提供原料、勞動力,做他的傾銷市場,這樣一來,他就等於不費任何力氣,便可以擁有一個後花園,這也是日本人恨美國人的重要原因。

我們知道,日本發動對外戰爭的重要因素,是為了轉嫁1929年華爾街經濟危機對其本土經濟的衝擊。但戰爭,需要消耗的一個重要能源——石油,美國卻掌握住了日本的軟肋。

1937年到1938年,日本對美國石油依賴比從百分之八十,上升到了百分之八十五,為此,日本一方面在東北到處勘探石油,另一方面又越發警惕起美國來。

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日本對美國的糧食、鋼鐵、銅等戰略軍用物質的需求達到了讓美國人擔憂的程度。

日本自從打蘇聯失敗以來,就一直在想著找個資源豐富的地盤,好支持其部隊能夠實現佔領亞洲的夢想,他和德國、意大利法西斯結盟,也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實現自己的野心。

北進計劃失敗,留給日本人的選擇便只有南下。

日本人要求泰國、新加坡、菲律賓等國為其提供橡膠、糧食和金屬原料的控制權,想要以此突破美國的資源威脅。

但當時東南亞一帶是英美的殖民地,日本的行為,損害了美國的利益。

美國人對日本人的報復,也來得很猛烈。

1940年5月,羅斯福下令太平洋艦隊開赴珍珠港,給日本人的海上發展形成牽制。

1941年,羅斯福又下令凍結日本在美財產,並且禁止對日本出售石油。

石油和財產正是日本人最需要的東西,沒有美國的幫助,日本人根本無法支撐起其野心,這一下子日本人慌了。

1941年9月6日,日本東京御前會議,提出了武力迫使美國放開對日本限制的決議。

山本五十六的作戰計劃便是:

一、派出軍隊偷襲珍珠港,擊潰美國放置在太平洋上,牽制日本的三艘航空母艦和二十二艘主力艦;

二、在珍珠港事件即將發動的三十分鐘內,發佈宣戰通告,這樣一來,美國人就沒有時間來應對自己的襲擊。

山本五十六和日本內閣相信,只要給美國造成了致命打擊,他們就不敢再幹涉自己。

因此,也就有了後來,促使美國參戰的珍珠港事件的爆發。但結果,卻是日本人萬萬沒想到的,美國民眾不僅沒有畏懼而放鬆對他們的管制,憤怒的美國人一反以前反對參戰的想法,並且主動對日本人展開了致命一擊。

事後,山本五十六意識到大事不好後,對前來祝賀他的士兵感慨道:我們只不過喚醒了一個沉睡的巨人。

如果喜歡,歡迎點個關注支持一下,每天都將為您帶來有趣的文章分享


腦洞趣味歷史


為什麼日本要偷襲珍珠港?還是因為美國的政策

都說日本侵略者狂傲自大目中無人,日本統帥部正是因為對自己實力的太過自信,才會在中國戰爭都沒有結束的時候就發動突襲,將美國太平洋海軍基地變成了人間地獄,這種說法雖有道理但是顯然不能很好的解釋這個問題,比如日本完全可以在侵華戰爭發動的同時攻擊美國,為何要在中國戰場吃緊的時候才對美國下手?

其實政治家做一個決定必然是有他自己的原因

日本之所以偷襲珍珠港,很大的原因是當時的美國由於國際輿論的壓力對日本實行的資源禁運,大家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沒有鐵,石油,稀土等等礦產資源,日軍的後勤基本上要靠日本和美國人的交易,當美國對日本封鎖後,日本軍隊根本就撐不住,於是日本政府要麼等死,要麼就拼死一搏與美國對扛,這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