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何如此“凶殘”呢?三個致命原因,他想不殺人都不行

朱元璋出身低微,早年家中貧寒,幼時常放牛於野。後來,遭遇天災人禍,家中親人皆去世,為了溫飽,他只能在皇覺寺出家為僧。

不久之後,農民起義爆發,朱元璋加入到了起義軍,至此,走上人生的另一條道路。時經二十餘年,朱元璋從一名低微的抗元起義軍,成長為了一代開國君主,諸多的文臣武將一路跟隨。比如:一路征戰、出生入死的開國元勳李善長;有孔明之才的智囊劉基;官至左相的胡惟庸;武將傅友德、朱亮祖,文臣李仕魯等,可謂是人才輩出。

奈何,時移世易,身為一代人臣,命運從來不會掌握在自己手中。

朱元璋為何如此“兇殘”呢?三個致命原因,他想不殺人都不行

朱元璋初登大寶,身後的追隨者,該賞的賞,該升的升,該封的封,朝廷上下呈現一片繁榮,和諧。

作為開國元勳的李善長,位極人臣,被封為了左丞相,後又被封為宣國公,甚至,朱元璋還賜下鐵券可免李善長二死,子孫一死。李善長本就是處理朝廷政務的一把好手,協助朱元璋將朝廷上下治理的井然有序。時經多年,明朝朝堂日益穩固,歷經戰亂洗禮的江山,也重新煥發出了生機。作為“二把手”的李善長,身後的“黨羽”也日益壯大。

但是,歲月不會善待任何人,即使是才智通天的李善長也得服老,作為朝廷一大勢力的頭兒,更要把後事安排的妥妥當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朝中官員的任命,在李善長提拔的官員中,最為著名的當屬與其有姻親關係的胡惟庸。最初,胡惟庸在李善長的舉薦下,擔任右相一職。之後,憑藉自身的才能,很快就得到了朱元璋的重用,被升為左相。

自古,君權與相權,從來都是東風壓倒西風的存在,隨著手中權勢的增大,胡惟庸一改在朱元璋面前盡忠職守的樣子,變得目空一切,肆意妄為。

朱元璋為何如此“兇殘”呢?三個致命原因,他想不殺人都不行

此時,他不僅利用職權攔截對自己不利的奏書,還讓重要的事件不能得以上報。除此之外,後期的胡惟庸結黨營私,意圖謀反。當然,最終胡惟庸的謀劃以失敗告終,但是,結果卻不是單單一個胡惟庸就能了結的。不僅胡惟庸一族被判死刑,連其身後的淮西一黨都遭到了大清洗,大大小小四萬餘人牽扯其中,包括不少朝中顯貴。

其中,就有胡惟庸曾經的舉薦人,此時已經年過七旬的李善長,以及曾被朱元璋稱為“聖人”的太子太傅宋濂。李善長被舉報“知逆謀而不舉,狐疑觀望懷兩端,大逆不道”,家族內七十餘人全部處死,只有娶了臨安公主的李琪被免了一死,流放至江浦。宋濂的孫子被處死,本人也被貶至四川,最終,客死他鄉。

面對皇帝朱元璋的雷霆之怒,朝中黨羽被清繳地如此徹底,著實讓人震驚。但是,如果把這些事與朱元璋的性格,在位時期的作為聯繫在一起,也是情理之中。其實,建國初期的朱元璋,他的所有心思都在治理國家之上。隨著朝堂的穩定,因出身而自卑的性格缺陷,被一步步的展露了出來。這其中,最明顯的表現,就是用人。

當時,在明朝,能與李善長相較的人物,就是劉基。

朱元璋為何如此“兇殘”呢?三個致命原因,他想不殺人都不行

劉基,即劉伯溫,當時一個備受矚目的人物,與魏徵、諸葛亮相齊名,性格理智,剛正不阿,早年為元朝官員。可以說,正是因為劉伯溫的性格,讓他在元朝末年備受排擠,於是,他乾脆辭官歸鄉。朱元璋建朝初期,朝廷百廢待興,急需為官之才,為此,朱元璋惜才將其重用。作為大明朝的上層官員,劉伯溫參與國家政事的處理,朱元璋對他也是非常看重和信任。

入朝為官多年,劉伯溫最終成為東浙一派的核心人物之一,與淮西一派相對,甚至,與後來居上的胡惟庸,因當初任職之事積怨極深。到劉伯溫晚年之時,發展起來的各大勢力相互抗衡,君臣關係也漸漸不復最初的純粹了。最終,劉伯溫辭官歸鄉,被一碗毒藥毒死,而這碗藥正是當時勢力正盛的胡惟庸一手所為。

最初,劉伯溫發現藥有問題,也與朱元璋提及,但是,朱元璋卻以劉伯溫思慮過多為由,讓其安心養病吃藥。誰也不知道,朱元璋的這一舉動是真不知情,還是故意借胡惟庸之手鏟除劉伯溫。正是因為君主之間的曖昧態度,無力反抗的劉伯溫,最終,被活活的毒死家中。

朱元璋為何如此“兇殘”呢?三個致命原因,他想不殺人都不行

除此之外,曾經開國大臣之一的李仕魯,大概也不想捲入權力鬥爭的漩渦,金鑾殿上一意辭官歸鄉,卻被朱元璋當場派人摔死在了金鑾殿。

跟隨朱元璋打江山的一群人,在明朝的江山穩定之後,卻成了朱元璋的心頭大患。曾經的開國名將傅友德,數次北征取四川、平雲南,結果卻因連坐,父子二人共赴刑場,腰斬而死。還有同為武將的朱亮祖,因平定廣東、廣西有功,被封永嘉侯,最後,與其子慘死在鋼鞭之下。

沒被扣上大逆不道之罪的,也就常遇春、徐達、湯河幾人。常遇春是沒有機會,早早的就去了,反而走的最乾淨;徐達最後死於鵝肉,明明患有忌鵝肉的疾病,朱元璋偏偏賜下鵝肉讓其必須全部吃完,最終,在悲痛中死去;而傻乎乎,看起來不甚聰明的湯河,倒是壽終正寢了。

面對這樣的君主,朝堂上下人心惶惶,唯恐朝不保夕。

朱元璋為何如此“兇殘”呢?三個致命原因,他想不殺人都不行

那麼,朱元璋為何如此“兇殘”呢?

首先,這與朱元璋出身的自卑性格有關。面對朝堂之上諸多才智過人的能臣,朱元璋自卑嫉妒,感到不安,唯恐這些臣子會“功高蓋主”。

其次,從胡惟庸案的結果來看,直接促進了從秦朝以來延續千年的官僚制度改革。身為帝王,站在權力的巔峰,對權勢的掌控欲越來越大。為了更好的加強中央集權,朱元璋處死胡惟庸之後直接廢除了丞相一職,轉而將原屬丞相的職務權力分於六部,同時,也解決了相權壯大之後帶來的後顧之憂。

最後,朱元璋所做的一切,都是為當朝太子鋪路。當時的皇太子朱標怯懦、無能,朱元璋生怕太子繼位之後被朝中大臣左右,所以,將這些可能成為太子將來掌權阻礙的人一一剷除。生性善良的太子,面對殘暴不堪的父親還曾進行勸阻,朱元璋卻命人拿來一條帶有毒刺的荊條,讓太子握著,疼痛難耐的太子涕泗橫流。

此時,朱元璋卻對恨鐵不成鋼的太子說到:“我所剷除的人就如同你手中的根根毒刺,我若不一一拔除,你以後怎麼能走的那麼順暢。”

朱元璋為何如此“兇殘”呢?三個致命原因,他想不殺人都不行

朱元璋對功臣的種種屠殺,都是為了維護明朝的統治,但是,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太子朱標的英年早逝,自己看重的皇太孫朱允炆在繼承皇位之後,卻遭到了自家叔叔燕王朱棣的反叛,開始了血親之間的互相殘殺。

而此時,朝中竟無一人可以抵擋叛軍,最終,朱棣上位朱允炆不知所蹤,難道,這就是朱元璋想要看到的結果嗎?

【《明太祖朱元璋》、《明史·李善長傳》、《明史·劉基傳》】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