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清官,死後只能用草蓆下葬,墳墓被打開後,竟發現大量黃金

1956年4月14日,家住浙江臨海縣張家渡農業社的社員借修築豬圈和糞坑為名,便將莊王上的一處亂墳堆上取石材,正巧搬移到了一處古墓的石板。在搬開石板之後,發現了很多金器,隨後當地居民便將這些器物送交到當地區委。並由區委通知文物管理小組前往實地勘察,並將出土的文物收回。

那麼問題來了,這座古墓究竟是誰的呢?為何會有這麼多陪葬品呢?而且還都是價值很高,數量很多的金器。後來經過仔細勘察之後,這座古墓的主人名叫王士琦。是明朝時期有名的大清官,在下葬的時候,窮得只能用草蓆包裹下葬。王士琦既然是個清官,下葬的時候只能用草蓆包裹,但為何在他墓裡會出現這麼多的金器呢?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簡單介紹一下王士琦這個人。

明朝一清官,死後只能用草蓆下葬,墳墓被打開後,竟發現大量黃金

王士琦,字圭叔,號豐輿,系王宗沐次子,浙江臨海城關人。關於他的生卒年,在明朝的相關史料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在《明史》中,只有“被幼擬調。未幾卒”這區區7個字的概述。此外,在史料中記載,王士琦被彈劾之年,是在萬曆四十五年的時候,根據《明神宗實錄》記載,在萬曆四十六年五月的時候,“原任大同巡撫王士琦卒”。從這裡我們可以大致得出,王士琦是死於萬曆四十六年的時候。當然,這只不過也是推斷而已。

因為根據民國年間編纂的《臨海縣誌稿》據《光緒台州府志》記載:“王士琦卒年六十有八”。當然,這裡的六十八歲指的是虛歲,在新志中記載的是“六十六歲”可能是足歲。

明朝一清官,死後只能用草蓆下葬,墳墓被打開後,竟發現大量黃金

萬曆二年的時候,王士琦進入到國子監讀書,四年考中舉人,官至工部主事,後升任兵部郎中主事。上文我們說到了,在明朝的相關史料中,對王士琦的記載很少,不僅是生卒年沒有個準確的答案,就連他的生平事蹟也很少。不過,通過浙江的地方誌我們會發現,王士琦這個人是有勇有謀,他曾經指揮明朝軍隊大敗倭寇,但因為自己不是主將,所以關於他的記載就很少;不過在後來擊敗入侵朝鮮的豐臣秀吉之戰上,他確實也是立下了大功。

此外,王士琦還是一個十分敬業的官員,他對待工作兢兢業業,以至於後來積勞成疾,死在了山西任上。王士琦雖然地位很高,功績很大,但是本人卻也是個清官。雖身居高位,家中卻一貧如洗,在他死後,因為家中沒有多餘的錢財為他定製好一點的棺木,於是只能用草蓆將其包裹好,草草下葬。這一點我們可以在《臨海縣誌》中可以看到:王士琦“旅梓蕭然”。但是在幾年之後,皇帝為了表彰王士琦,便下令將他的陵墓重新修繕,並將大量的皇家御用金銀器物作為陪葬品葬入墓中。隨後還在陵墓前修建了亭子、石象生等物。

明朝一清官,死後只能用草蓆下葬,墳墓被打開後,竟發現大量黃金

正因為如此,一代清官的墓中才會出現這麼多的金子。根據記載,在1956年臨海文物管理小組上交王士琦的墓的隨葬品總計有107件。其中包括有皇室御用五福金冠、金蜻蜓、金蓮花等器物。值得一提的是,在1995年5月,經國家文物局鑑定之後,確定有22件文物為國家一級文物。至於清單,我就不列出來了。現在這些文物都被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中。筆者有幸能親眼目睹過這些珍貴的文物。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一下!

參考文獻:

  1. 《臨海縣誌》
  2. 《明神宗實錄》
  3. 《王士琦世系生平及其墓葬器物》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