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昌寧縣:這個社區“一村一品”菜更鮮

十月中旬的昌寧縣柯街鎮芒賴壩子,深藍色的大棚一個接連一個,排列錯落有序,猶如一片海洋。田間地頭,菜農們正搶抓節令,爭取儘早將辣椒、苦瓜、茄子等冬早大棚蔬菜種下去,生怕錯過蔬菜上市季節,賣不到好價錢。

云南昌宁县:这个社区“一村一品”菜更鲜

各式蔬菜 伍修賢 攝

“芒賴社區成為了全國‘一村一品’蔬菜示範村,我們的市場前景將會更好,我們的日子肯定會越過越紅火。”正忙著給辣椒除草的柯街鎮芒賴社區緬寺村民小組村民杏春榮,雖然累得滿頭是汗,眼裡卻充滿了對增收的希望。他說:“今年8畝多的田全部種蔬菜,主要種大棚辣椒,少部分已經開著花、掛著果,按照去年的市場行情10萬左右毛收應該不成問題。”

云南昌宁县:这个社区“一村一品”菜更鲜

各式蔬菜 伍修賢 攝

和杏春榮一樣,芒賴社區所有的菜農這段時間都興奮不已,因為自己所在的社區近日名列農業農村部公佈的第九批“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裡的一員。

云南昌宁县:这个社区“一村一品”菜更鲜

還在田間的蔬菜 伍修賢 攝

柯街鎮芒賴社區素有“昌寧第一村”的稱號,地處亞熱帶河谷地帶,年平均氣溫在22℃以上,年降水量980毫米以上,早在1998年,這裡就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成為了冬早大棚蔬菜種植的試驗村。由於冬早蔬菜填補了市場空檔,取得了良好的效益,從此在枯柯河畔地熱河谷地區就有“大春保飯吃,小春苦錢用”的種植習慣。生長週期短、市場價格平、經濟來得快的“短平快”冬早大棚蔬菜產業,以短養長,拓寬了群眾增收渠道。

云南昌宁县:这个社区“一村一品”菜更鲜

還在田間的蔬菜 伍修賢 攝

經過二十多年的展,如今的芒賴社區,已成為枯柯河畔冬早大棚蔬菜的重要生產基地,昌寧縣南菜北運和柯街鎮無公害蔬菜重要種植基地之一。全社區10個村民小組597戶農戶中,有566戶種植冬早大棚蔬菜,種植規模已從剛開始的幾十畝發展到現在的5000餘畝,產量從過去的不足100噸發展到現場的總產近10000噸,種植種類從單一的西紅柿、黃瓜發展到現在的大棚辣椒、西葫蘆、四季豆等二十餘個品種,產品因產量高、質量好、無公害,深受消費者的青睞,銷往國內各大城市,部分產品出口到俄羅斯等國家,冬早大棚蔬菜產業已真正成為芒賴社區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要支柱產業。

云南昌宁县:这个社区“一村一品”菜更鲜

還在田間的蔬菜 伍修賢 攝

2018年,芒賴社區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7790萬元,實現農業經濟總收入4464萬元,其中蔬菜收入3051萬元,佔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9%,佔農業經濟總收入的68%;人均純收入達14900元,比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高3129元,高出26.6%。

“下一步,芒賴社區將用好用活“一村一品”示範村這一榮譽,把蔬菜產業做大做強,帶動周邊村寨一起發展,讓無公害蔬菜從田間地頭直接‘走’到大江南北。”柯街鎮芒賴社區黨總支書記張紹華信心滿滿。

雲南網記者 李建國 通訊員 伍修賢

"


分享到:


相關文章: